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期提到,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揭晓,好莱坞巨星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凭在电影《Iron Lady》中饰演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大热胜出,夺得最佳女主角。这个奖项,不仅让梅丽尔·斯特里普尽领风骚,也让撤切尔夫人再次走进世人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1979年5月4日,撒切尔夫人以首相的身份入住唐宁街10号。在首相府,撒切尔夫人以超人的政治智慧运筹帷幄,为英国作出了杰出贡献。不过,当有人问及撒切尔的幕僚们最应该感谢的人是谁,他们却众口一词地回答,是丹尼斯。丹尼斯是撒切尔的老公,也是一个被人遗忘的人。撒切尔一直是个在政治上野心勃勃的女人,即便在青葱岁月里,也对政治以外的花花世界毫无兴趣。一直到24岁遇到丹尼斯,撒切尔才有了第一次真正的爱情。  相似文献   

3.
视野     
《南方人物周刊》2014,(27):15-15
撒切尔基因 《每日电讯报》网站8月2日发表文章称,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很有名的一点是,每晚只需睡4个小时就可正常工作。撤切尔的新闻秘书伯纳德·英厄姆曾说过,撒切尔经常让官员一直工作到凌晨,然后她又坚持很早起床收听节目,这让她的随从们感到惊讶乃至于沮丧。  相似文献   

4.
2013年4月8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享年87岁。这位创造了英国政坛传奇的“铁娘子”,曾经为香港的回归及中英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刊特别邀请前国务院外办副主任、前驻英大使、全国政协第十届外事委副主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马振岗先生,为我们讲述他所了解的撒切尔夫人,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5.
同学聚会,一位小有成绩的老同学坦陈:其实,我最崇拜的是撒切尔夫人,中学时代我就想做那样的女人。中学时她成绩平平,上课经常昏  相似文献   

6.
孟红 《文史春秋》2007,(7):33-37
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访华并与邓小平就香港问题谈判。经过一年多22轮风风雨雨的艰苦谈判,中英两国终于达成协议,并于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中英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相似文献   

7.
一周人物     
《南方人物周刊》2013,(12):17-17
撒切尔夫人英国前乎相撒切尔夫人的国葬仪式在当地时间4月17日中午11时举行;16日晚,停放撒切尔灵柩的小礼堂开放,供英国议会两院工作人员凭悼。此外,撒切尔生前还曾筹集资金,准备修建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纪念中心。  相似文献   

8.
在东西方历史上,性别一直是政治的潜规则。在人们看来,政治就是对权力的角逐,权力意味着人对人的控制。在这种控制中,强硬、刚毅、果断和精于谋略都是不可缺失的品质,而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女人在这些方面比男人逊色得多。几千年来政治成了男人的专利。当男人还在津津乐道于马基雅维里的“国家怎样因女性而灭亡”的谬论时,1979年撒切尔夫人入主了唐宁街;此后世界政坛刮起了强劲的玫瑰旋风,从东南亚、欧洲到北美、南非,女总统、女总理的不断出现让政治分析家预言:世界政坛的“她世纪”正在降临。  相似文献   

9.
佚名 《湖南文史》2012,(5):29-29
号称“铁娘子”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强硬形象深入民心,但近日剑桥大学撒切尔档案馆公开的文件显示了她柔情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上周有一则有趣新闻.英国剑桥大学公开了前首桕撒切尔夫人多份私人秘密档案,披露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为决定香港前途的谈判揭开序幕,  相似文献   

11.
张建魁 《环球人物》2013,(10):26-29
她说,"家庭为我从政付出了过高的代价""撒切尔是20世纪最杰出的女性之一,她证明了女人不但可以做到男人做的事,还可以完成一些男人都无法做到的事。"这是很多国际媒体对撒切尔夫人的评价。但在英国人眼里,撒切尔夫人却令他们"爱恨交加"。2002年,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100名最伟大的英国人"评选中,撒切尔夫人名列第十六位。然而仅仅一年后,英国一家电视台进行了一次"你  相似文献   

12.
1982年9月联合国大会开幕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到纽约,参加大会,并在会上发表演说。根据惯例,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演说结束后,都要在休息大厅接见各国首席代表。那一天,我也排在各国使节中间(编者注:作者时任中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去见英国首相。当轮到我时,礼宾官高呼:“这是中国大使”,撒切尔夫人当即伸出手来,准备和我握手,我趋前祝贺。撒切尔夫人说:  相似文献   

13.
肖莹  王寅佳 《环球人物》2013,(10):30-31
至少有5部电影、14部电视剧以她为主角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也有一千个撒切尔夫人。这位已故的英国前首相,早已成为艺术家们最爱挖掘的富矿之一。时至今日,至少有5部电影、14部电视剧以她为主角,其形象还出现在小说、舞台剧中。美联社评论称:"她是一位政治巨人,但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偶像。她是喜剧演员的嘲讽对象,是文学作品的灵感源泉,也是舞台和荧幕上的明星。"本刊选取  相似文献   

14.
撒切尔政府与欧共体预算矛盾是英国加人欧共体后的一个保留问题,矛盾的症结在于英国政府向欧共体缴纳的预算份额大于它从欧共体预算中所获得的收益,使它较之于其他成员国处于不公平的、净贡献国的地位,因而与欧共体在预算缴纳和回扣额度及永久解决等问题上发生争执。撒切尔政府的前任几届政府曾经谋求解决英国与欧共体的预算矛盾,均未成功。直到撒切尔政府执政的第一个五年期末,即1984年6月枫丹白露欧洲理事会上,这个矛盾才基本解决。撒切尔政府之所以能够解决英国与欧共体预算矛盾,是因为英国和欧共体双方都感到解决矛盾的紧迫性。英国与欧共体预算矛盾的解决,改善了英国与欧共体的关系,推进了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英国的福利制度陷入困境。撒切尔政府上台后,对英国的福利制度进行了改革,主要目的是削减福利开支,使福利供给多元化和市场化。撒切尔政府的福利制度改革是英国政党斗争的产物,它反映了英国政党政治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伦敦海德公园附近,有一所幽静的住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隐居于此。丧夫、抱病、独生子劣性不改……遭受一连串打击的撒切尔夫人,已是一个衰弱与寂寞的老妇人。现在,英国政府正悄悄为她准备葬礼!  相似文献   

17.
刊中人     
铁娘子上银幕12月16日,讲述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的传记电影《铁娘子》在美国上映。该片由《妈妈咪呀!》的女导演菲利达·劳埃德与梅丽尔·斯特里普联手。它不是全景式地展示撒切尔夫人的一生,而是仅仅截取了撒切尔夫人在1982年马岛战争前的17天,讲述了她在英国经济不景气以及战争的双重困境中,如何解决支持率大幅下降、获得连任的故事。而这17天也成为了她政治生涯的转折点。那一年,撒切尔夫人56岁。为了达到神形兼备的效果,61岁的斯特里  相似文献   

18.
李文云 《环球人物》2013,(10):20-25
一生功过,盖棺难论定——作为英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最有争议的首相之一,玛格丽特.撒切尔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几乎无解的难题。2013年4月8日早晨,撒切尔夫人因中风辞世,享年87岁。当天,白金汉宫、议会大厦等英国多处标志性建筑降半旗致哀。至午夜,她的灵柩被运出位于伦敦市中心的丽兹大饭店,运往一处没有公开的目的地。9日,唐宁街10号首相府宣布,将于17日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为撒切尔夫人  相似文献   

19.
1982年9月,北京秋高气爽。22日13时20分,一架涂有英国皇家空军标记的专机在北京机场徐徐降落。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仪态万千地走下了飞机舷梯。撒切尔夫人此行是携马岛战争胜利之余威(1982年,因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之争,英国、阿根廷两国爆发战争,英国战胜),来就香港问题  相似文献   

20.
梁军  柳瑞 《世界历史》2023,(5):130-143+159-160
1985年,南非局势的持续恶化与国际社会制裁压力的不断增加,迫使英国撒切尔政府考虑调整其对南非的“接触和对话”政策。对此,英外交部建议采取措施提高英国政策的可信度并避免陷入孤立,其核心策略是通过与欧共体就南非问题达成共同声明来捍卫英国的基本利益,并借此抵制英联邦更为严厉的制裁措施。然而,撒切尔却反对任何形式的经济制裁,双方各执己见,从而导致英国的政策调整异常艰难。经过一系列博弈后,撒切尔在平衡经济与政治利益诉求,保持英国南非政策自主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有选择地接受了欧共体《卢森堡协议》,此后又在拿骚英联邦会议上做出策略性妥协。撒切尔政府对南非政策进行的调整是英国实用主义外交传统的体现,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以最小成本实现英国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但这种偏袒南非政府的做法在事实上延长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