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彩菠菜     
这道菜选用了多种原料配制而成,营养丰富全面,色香味俱全,可以使不爱吃菠菜的宝宝大饱口福。适宜4-6岁的宝宝食用。原料:菠菜350克,鸡蛋2个,熟火腿25克,冬笋25克,水发木耳25克,香油20克,精盐7克,味精2克,姜末4克。制作:  相似文献   

2.
刘春 《南方文物》2000,(4):58-60
在我国众多的瓷器造型艺术类中,千姿百态式样变化多端的当属梅瓶,它是一种可分为观赏、使用、随葬品的器物。就其名目繁多的瓶式而言,有因其形似而得名的简瓶、棒槌瓶、鸡腿瓶、葫芦瓶、橄榄瓶、天球瓶等,有因其自身造型特征而定名的五管瓶、双连瓶、洗口瓶、瓜棱瓶等,  相似文献   

3.
有一天,蜜蜂、岩蜂、葫芦蜂碰在一起,它们便谈起各自的生活情况。葫芦蜂问蜜蜂:“朋友,你春夏秋冬都生活得很好,你住在哪里?”葫芦蜂平时爱欺侮别的蜂,蜜蜂有些恨它,就捉弄它道:“我的家挂在树枝上,我的小儿头朝下放着。”葫芦蜂听后就说:“好,我就照你说的那样去安家。”说完,葫芦蜂就飞回去,在树上做窝了。葫芦蜂飞走后,岩蜂问蜜蜂:“朋友,  相似文献   

4.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距今七千年以前的植物遗存,最引人注意的是大量稻谷的堆积,此外还有不少属于采集食用的橡子,菱角等,而易于为人忽略的是出土的葫芦种子。说起葫芦,那是人人熟悉的蔬菜作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句俗话至今还流传在人们口头上。这种植物具有多种实用的功能而很早就为先民所注意,它不仅在植物驯化史上名列前茅,而且分布极广,几乎遍于  相似文献   

5.
周晶 《丝绸之路》2009,(8):77-78
我国栽培葫芦历史悠久,葫芦通常被当作吉祥物,并创造出极具观赏价值的葫芦工艺品。金城兰州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连接东西的交通要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本地特有的刻葫芦民间工艺,选材和制作工艺极具特色,在百余年的发展中逐渐壮大。高文化素质民间艺人和艺术家的涉入使兰州刻葫芦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了几次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正许多人也许不明白为什么一些中药店门前要挂一个葫芦,但是,提到"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句俗语,你就会知道这葫芦肯定与药有关。葫芦,古代称做"壶",俗称葫芦瓜。古今许多神话故事,几乎涉及药就有葫芦。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铁拐李,就常背一个装有"灵丹妙药"的葫芦,行走江湖,治病救人。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奇台县有一道地方名小吃,土鸡芋芋子,名字很土,本身就带土,但这道菜绝对是美食,与当地的羊肉焖饼和过油肉拌面并称为'三大王牌'。土鸡芋芋子这道菜的主要食材是土鸡和土豆,做出来却不是大盘鸡。奇台盛产土豆(当地人称之为'洋芋')和面粉,这两种食物源自于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也是奇台人引以为豪的产品。芋芋子就是把蒸熟的洋芋去皮后,  相似文献   

8.
葫芦谐音"福禄",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素有吉祥、幸福的寓意。成立于2014年的山东济南葫芦工坊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葫芦工坊"),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经成为国内葫芦产品研发及制作的代表性企业之一。通过葫芦工坊对葫芦制品的研发和设计,那些看似和日常生活不沾边的葫芦,成为丰富多彩的装饰品。实用器,为传统的葫芦文化赋予了...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21,(3)
正在明代,女子佩戴耳饰成为当时普遍的风尚,小巧玲珑的耳饰却尽显女性之美。明代耳饰可分为耳环和耳坠两大类。其中耳环在明代贵族妇女墓中出土数量众多,纹样丰富,有葫芦环、珠排环、八珠环、梅花环等。而葫芦耳环又是明代耳环中的典型式样,其基本造型由元代继承而来,按材质分为金葫芦耳环和金珠宝葫芦耳环,前者按制作工艺又细分为金光葫芦耳环、金瓜棱葫芦耳环和金累丝葫芦耳环等。(1)这些形制多样的葫芦耳环折射出当时社会精湛的工艺水平和独特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16,(6)
正葫芦器因实用的功能、优美的外形、吉祥的寓意,从古至今广受宫廷贵族、民间百姓的喜爱。本文在前人研究(1)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清帝御制诗和清人笔记、诗词等史料,结合清蒋溥所绘的《络纬图》和圆明园多处遗址出土的葫芦陶范,厘清清帝在圆明园中以陶范制作葫芦器和玩赏鸣虫的史实。一.清代宫廷葫芦器的制作葫芦既是被孔子称颂的"一箪食,一瓢饮",安贫乐道的儒家思想的象征,也是道家盛装仙丹的神物,还是佛教中  相似文献   

11.
芦笙和芦笙舞 (苗族) 传说远古的时候,苗族的祖先居住在遥远的北方。那时,各部族之间经常打仗,互相掳掠人畜、侵占土地。苗族为了自卫,他们筑起了土城。有一年腊月三十,苗族和另一个部族交战,把前来侵犯的敌人打得大败。他们收兵回城,杀猪宰羊,欢庆胜利。大家开怀痛饮,所有的人都醉倒了,只有一个不喝酒的小伙子还醒着。小伙子心想,大家为欢庆胜利而醉,我不会喝酒,何不如做个东西来吹吹,也欢乐欢乐。于是便砍来一截杉老树,将杉老树掏空,制成吹管。又用竹管放上叶片,插进葫芦,然后将葫芦安在吹管上,再在吹管上箍上唤香树皮,这就做成了葫芦笙。但他不知道吹什么调子好。就想,葫芦笙用什么东西做成,就吹什么东西吧。于是拿起葫芦笙,第一句吹“杉老树,唤香皮,葫芦笙”;第二句吹“竹子安叶片,葫芦笙”。他越吹越高兴,就一个人边  相似文献   

12.
菜中有权术     
古代的皇帝吃饭有个规矩,叫“菜不过三口”. 就是一顿饭里,面对着满桌珍馐,不管皇帝喜欢吃哪一道,就单道菜而言,都不得超过三口.皇帝吃饭,一旁有太监监督着.哪道菜,皇帝吃了几口,太监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要是有某一道菜,皇帝吃了三口,太监马上就会将该道菜撤下去.接着,连着十天半个月的,这道菜都不会出现在饭桌上了. “菜不过三口”,正是法家权术的体现.身为一国之尊,最怕让底下的人知道弱点.所谓的弱点,可以指皇帝性格或能力上的缺陷,也可以是皇帝的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13.
葫芦形器物与生育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葫芦形器物与生育崇拜何周德葫芦是我国最古老的蔬菜植物之一,在我国距今七千多年前的古代遗址中,就发现过炭化葫芦遗物。如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的葫芦皮①,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葫芦籽②,说明我国最晚已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栽培或利用葫芦。...  相似文献   

14.
地母遮弃米怀了三百六十天孕,生下一团肉疙瘩,疙瘩里边包着粒葫芦籽。遮弃米就把这粒葫芦籽深深埋进土里,想不到足足过了三个月零七天,葫芦籽竟冒土发芽了;一天天地茁壮成长,那葫芦藤条长得老长老长,向四方伸展,慢慢地攀缠在旁边的一株花拉树上,结出独独一个大葫芦来。遮弃米眼看这葫芦越长越大,沉甸甸地往下坠着。有天夜里,遮弃米仿佛听见花拉树上有人在嚷嚷,走到树下仔细一听,原来是大葫芦里有人声叫喊:“我们还有人哩,  相似文献   

15.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是我们彝族人民的马樱花节。这个节日是怎样来的呢?这里就讲这个故事: 不知道是什么年代了,整个世界一片洪水滔天,淹没了土地,淹没了人烟,淹没了一切。世界上只剩下两兄妹,两兄妹躲在一个大葫芦里,葫芦口用蜡封住。这个葫芦在洪水中随水漂流,不知道漂了多少个昼夜,也不知道漂了多少地方。有一天,洪水开始退去了,露出了山头,又露出树梢。这个葫芦落在一棵大树丫杈上。老鹰在天上飞翔,它听到葫芦里的声音,那是人种在里面呀!老鹰把葫芦抓了起来,把它放在山顶上。所  相似文献   

16.
张章景 《旅游》2005,(9):16-17
中央电视台曾采访过武夷山的美食,兰花蛇丝、菊花石鳞腿、鸡茸金丝笋、茉莉石轮、泥锹粉丝、岚岩熏鸡、涮兔肉、吴吞鲤龟干、五夫田螺煲、上梅熏田鼠、锅贴豆腐等。武夷山,一个偏远山区会有那么多吸引人的美食,除了物产特殊外,更重要的是有一位大人物在这里主持讲学,他就是朱熹。相传朱熹在治学之余颇好美食,就自己动手制作。他制作的“十锦”,文人墨客雅集小趵,交口称赞,很快在乡村流传。因为朱熹谥号为“文公”,可以又叫“文公菜”。这里的学生在赶考前夕,家人必备此菜,祈愿考生才思敏捷,一举上榜。民间传说这是武夷山家制琼林宴,这道菜在山民间广为流传,(?)席上都用,已成为武夷山菜系的看家菜。文公宴还带出了幔亭宴、九曲宴、蛇宴等,把武夷山的地方宴推向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7.
彝族葫芦崇拜与生殖文化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葫芦.又称壶、匏、瓠等。壶,小篆作《说文》:“壶,昆吾圜器也。像形,像其盖也。”“昆吾”即是“葫芦”的音转。葫芦的概念.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葫芦,指部果上下部膨大,下部大于上部的缢腰状类,俗称“丫丫”葫芦儿”;广义的葫芦,则是指“成熟后果皮木质化”的葫芦家族,其主要成员有部、悬瓠、壶、蒲芦等。在古代祭献礼仪中,葫芦是必不可少的盛皿。《礼仪·郊特牲》说:“器用陶的.以象天地之性。”“陶匏”即陶制的葫芦状器皿.而葫芦作为盛皿,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实际生活,或盛水,或盛酒,或盛油.或盛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称葫芦为匏、瓠、壶,后来又称为壶卢、浦卢、匏瓠、胡卢等,其历史源远流长,在七千多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葫芦和葫芦种。①在其后漫长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葫芦文化。影响到《诗经》,便在其中留下了深刻的葫芦文化印迹。解读这一文化事象,无疑有助于我们理解《诗经》,了解周代社会人民生活与信仰状况,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认识与探寻中华葫芦文化。据初步统计,《诗经》中与葫芦有关的作品有11篇:《邶风·匏有苦叶》、《卫风·硕人》、《卫风·木瓜》、《豳风·七月》、《豳风·东山凡《小雅·鹿鸣》、《小…  相似文献   

19.
张森奉 《文史月刊》2008,(12):50-50
山东孔府本名衍圣公府,至今已经历近900年。吃“是”孔府的一大特色,发展到清代,孔府厨房能跟上皇宫的御膳房。清乾隆皇帝来曲阜,孔府曾以196样菜的满汉宴来招待。此时正好是春天,厨师想,乾隆是皇帝,山珍海味恐怕早已经吃腻了,便打发人去捋了一捧杏叶回来。厨师把杏叶浸在熬好的糖水里,盛出来一凉,外面发亮,里面鲜绿,很好看,起名叫琉璃杏叶。乾隆非常欣赏这道菜,觉得很好吃,于是,琉璃杏叶就成了孔府名莱。  相似文献   

20.
神王原先,世上没有天也没有地。后来,天有了,地有了,但人间又没有吃的,只好去挖野菜,剥树皮充饥。这时,有个叫跋达的人,为了使人们吃到好东西,不辞劳苦,走了一百天,到观音那里陈述苦情,恳求给些五谷籽种。观音从花篮里拿出五个小葫芦和一个大葫芦,嘱咐他说:“这五个小葫芦里装着你们吃的粮种:第一个三节葫芦里有荞种,撒在高山上;第二个两节葫芦里有大麦种,撒在半山腰;第三个细脖子葫芦里有大豆种,撒在山脚沙地上;第四个弯葫芦里有籼米种,撒在大河小溪两边;第五个一节葫芦里有糯谷种,撒在水田里。这大芦葫里装的是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