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透雕夹层铜镜是一种特种工艺镜,近年来洛阳地区战国墓中时有发现。本文对这一地区出土的透雕夹层铜镜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与其他地区的透雕铜镜做了比较分析。指出,战国时期铸镜中心虽在湖南地区,但出土透雕夹层镜数量很少,中原伊洛地区是战国透雕夹层镜集中出土的地区,还出现有其它地区未见的彩绘透雕镜及贴金、银箔透雕镜。因此,中原地区应是透雕夹层镜的主要产地。  相似文献   

2.
河北大学博物馆收藏有两件汉代铜镜,一件是官方机构"尚方"制作的四神规矩镜,一件是当时的私家作坊侯氏制作的神兽镜,两镜制作规整,图案清晰,反映出汉代官方和私家的制镜水平。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德安县博物馆藏镜,共有几十面,从唐至清代为最多,现从中挑选有代表性较为珍贵的简介如下: 一、唐代铜镜妻子飞霜铜镜:直径16.3厘米。此镜制作十分精制,镜背花纹布局清新,线条流畅。镜下面为池水假山,池中跃出一荷叶,直插镜中,成为荷叶形纽座,叶上一龟,形成龟形镜纽,以龟头为上;镜左一竹林,一人端坐抚琴,前有桌案,上放笔砚香炉;镜右一凤闻声起舞,与抚琴者隔钮相对;钮上  相似文献   

4.
付艳华 《文物春秋》2014,(2):67-70,F0002,F0003
近年来,廊坊市文物管理处入藏了一批汉代至明代的铜镜,分别出土于廊坊市各区及所辖县市,本文选择其中时代特征明显、纹饰精美者,分别从纹饰图案、完残程度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包括汉代昭明镜、禽兽博局纹镜,东汉锯齿纹镜、云雷连弧纹镜,唐代雀绕花枝镜,宋代五子戏莲纹镜、锦地纹镜,金代仙人对弈纹镜、大定通宝钱纹镜,元代花卉纹镜和明代"永保寿用"铭文镜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铜器全集·铜镜》卷图59,是一面定名为“始建国二年新家镜”的简化规矩镜。该镜边区内缘锯齿纹的对应处饰有极为少见的细斜线纹,笔者认为这种细斜线纹应该是某一铸镜作坊的特有标识。根据绍兴出土、应为相似年代的5面饰有这种细斜线纹铜镜和同一时期会稽山阴一带已经流行简化规矩纹镜及绍兴曾出土过新莽纪年镜等情况的综合分析,推断“始建国二年新家镜”可能为汉代会稽山阴一带的某一铸镜作坊所铸制,由此了解到新莽时期山阴铸镜业的存在状况。  相似文献   

6.
螺钿镜是我国学界对唐代独有的贝壳镶嵌镜的指称。但文献资料显示"螺钿"这一名称出现在宋以后,螺钿镜在唐代应称为钿贝镜、宝钿镜、宝装镜等。从考古出土和正仓院收藏的螺钿镜来看,其镶嵌物有蚌壳和其它宝物,属于复合镶嵌工艺,而非单一的蚌壳填嵌。  相似文献   

7.
魏杨菁 《收藏家》2003,(11):23-27
中国铜镜的发展历史,从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开始,就像一条源远流淌的长河,其间无论是汉代的规矩镜、画像镜,还是唐代的瑞兽镜,花鸟镜,都以其多姿多彩装饰着这条铜镜的长河,使其熠熠生辉。而神兽镜又是这长河中另一朵绚丽的浪花,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神兽镜是在铜镜背面以浮雕手法作出纹饰,主要装饰内容是东王公、西王母等神人和龙虎等兽形,故名神兽镜。其装饰方法有环绕,有重列,有同向,式样不同,风格却统一,反映了道家的神仙思想这一主题,因而神兽镜有别于同时期的规矩镜、夔凤镜而独具一格。特殊的题材、独特的技法,将中国铜镜的发展推向新的阶段。神兽镜出现在东汉中期,是东汉铜镜纹饰的一个种类,在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出土较多。这是由东汉延续到六朝时期的一种铜镜,从墓葬发掘的情况来看,由于东汉贵族墓少见,因而神兽镜在东汉墓中发现不多,而六朝的贵族墓中大量出土神兽镜。我馆(南京市博物馆)发掘的近四百座六朝墓葬中出上了百枚铜镜,神兽  相似文献   

8.
王趁意 《收藏家》2013,(8):77-80
笔者在《中日画纹带佛兽镜探秘:中日画纹带佛兽镜的同模镜考》一文中(以下简称为《中日同模镜考》),经过充分论证,确认了《中原》佛兽镜(图1)、日本御猿堂佛兽镜(图2)、京都佛兽镜(图3)是同模镜。三面中、日画纹带佛兽镜是同模镜的结论,对中、日画纹带佛兽镜铸制地、出土地的探讨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原》佛兽镜是十年前的收藏品。  相似文献   

9.
呼啸 《文博》2024,(1):65-69
“失背镜”特指唐代金、银背镜在镜背金、银壳脱失后留存的铜镜本体。本文通过对“失背镜”本体的观察认为,其镜背的特殊符号与痕迹说明金、银背镜的铜质镜体与金、银质镜背分别由不同的机构异地制作后组装而成。金、银背镜的安装方式为物理嵌合,不使用大漆,镜背符号的作用主要是为嵌合提供对位指示。研究与理解金、银背镜需要有金银器与铜镜的双重视角,一方面需要以金银器研究的视角理解金、银背镜在使用与管理过程中比照金银器管理的史实,另一方面对于金、银背镜最终衰落的原因,要从铜镜审美风尚转变的角度理解。  相似文献   

10.
望江县博物馆藏一枚八卦铭文镜,有学者认为此镜为南朝齐高帝建元年间所铸。本文通过对该镜镜型、铭文、避讳等方面进行考释,并结合五代史实断定此镜为南唐交泰元年(958年)所铸,此镜体现出扬州端午铸镜风俗在五代时期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王纲怀 《收藏家》2008,(7):53-60
四、新兴铭莽式镜莽式镜铭文内容丰富,且深具历史价值、多有文化内涵。以阜阳市博物馆所藏“刘氏去”镜为例,铭文:“刘氏去,王氏持,天下安宁乐可喜,井田平贫广其志”。内容通俗易懂,无需多言。证实了王莽掌握政权后推行“井田”制的一段真实历史,然此镜不带国号。既带国号又具历史价值的是一批“新兴辟雍建明堂”镜,  相似文献   

12.
张宏林 《收藏家》2014,(7):59-67
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一面饰有"渔猎"等图案的汉代规矩镜,著录于《故宫藏镜》。此镜还曾被收录于《岩窟藏镜》、《中国青铜器全集》等民国时期和建国以后的铜镜著作中。日本学者石川三佐男专门撰写了《东方文化的思想和礼仪——〈岩窟藏镜〉所收〈渔畋文规矩镜〉新考》一文,对其文化内涵进行了研究和考证。足见中外铜镜研究领域对此镜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东汉“长宜子孙流云纹连弧纹镜”、“长宜子孙连弧纹镜”和“素面连弧纹镜”是在西汉连弧纹镜基础上逐渐衍生出的一种世俗化、平民化的镜种,它们基于各自的设计理念而展开,并在冶炼铸造和研磨技术上较西汉铜镜更为精湛华美。从出土的铜镜来看,镜体外表色相多数取决于制镜材料、工艺技术和墓室的小环境,与南北方大的气候、湿度并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范平 《文物》1992,(12)
1989年1月,湖北省襄樊市北郊发现一东汉墓群,随葬器物中有1件东汉龙虎纹镜。该镜直径18.8厘米。镜面微凸。圆纽,圆纽座。镜背纹饰分三区,内区为虎、龙纹,中区有7枚柿蒂乳钉,间饰神兽纹,外区饰龙纹一周,由一圈齿纹与镜缘隔开。镜缘宽2.2厘米,对称排列4枚五铢钱纹,间饰神兽纹(见图)。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了文物,古董行业又日趋兴隆。拍槌时起时落,拍卖市场更是活跃异常。其间也就免不了鱼目混珠、真假并存。据一铜镜专家称,日前一人持一山字镜求教真伪。此镜铸制颇精,形制、纹饰几与战国山字镜无二。仔细审之,在镜缘不显眼处发现一指纹。用大头针刺之居然能深入镜体,松手后针竟不倒,令人惊诧。后方知此镜乃时人用胶塑所制。若非发现指纹,铜镜专家亦几被骗过。而且,与此镜相同者竟有数枚流入市场。  相似文献   

16.
镜子难道只是镜外之物的简单反照?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我们看到的铜镜有着更为玄妙的用处:驱除邪魔歪道的照妖镜、看穿五脏六腑的照骨镜、洞察人心欲望的窥心镜…一人们为镜痴,为镜狂,直至为镜送命。而这一切,都源于这寻常之物里有种说不满道不明的“魔力”。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湖州杨家埠清理了一座东汉砖椁墓,出土的一面画像铜镜,镜体硕大,做工精良,纹饰精美,属东汉画像镜精品。该镜对研究汉代对置式神像镜的构图、镜图内容、物象配组、铭文格套、社会思潮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孙克让 《收藏家》2014,(9):44-49
一.背景1.镜铭这个题目让人似乎有些不解,然而镜铭中确实存在着汉代选官的内容,最直截了当的当属东汉时一面半圆方枚的神人神兽镜,其铭文直指汉代选官制度:"郡举孝廉州博士,少不努力老大悔"。此镜刊于清代冯云鹏、冯云合撰的《金石索》一书中。全铭为:"许氏作镜自有纪,青龙白虎居左右。圣人周公鲁孔子,作吏高迁车生耳,郡举孝廉州博士,少不努力老大悔。  相似文献   

19.
山字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期是我国铜镜纹饰图案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它一改春秋以前呆板、古朴的装饰风格,使纹饰图案更加丰富多彩。其大致可分为素镜、纯地纹镜、花叶镜、山字镜、菱纹镜、禽兽纹镜、蟠螭纹镜、羽鳞纹镜、连弧纹镜、彩绘纹镜、透雕镜、金银错纹镜、多钮镜等十多类’。对于这些纹饰图案的来龙去脉及其深刻寓意.中外学者已多有论述,唯独对“山”字纹铜镜的纹饰图案却很少有人论及或论之不详。笔者不揣冒昧.拟作考述.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20.
汉鲁诗镜考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78年,在武汉见到汉铜镜一(图一),背有东王公、西王母、四灵及镜铭一周,雕镂甚精。镜径约14·6厘米。镜铭一周凡八十余字,审其文字乃是《诗经·卫风·硕人》章。时由纪君宏章拓一纸。归来与毛诗校核,其铭文虽精,然在边缘苦拓不到,乃手摹其文。自来汉镜传世极夥,以诗入镜,平生只此一见。审其形制,镜鼻大是后汉特点,雕镂又与传世建安年号镜相仿。据史书记载,汉灵帝熹平四年石经碑始立,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熹平四年至献帝建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