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6月,来自四川省内的专家学者齐聚广汉,回顾了三星堆发现80周年历程并进行了反思、总结和前瞻性思考,在三星堆考古成果、三星堆遗址在巴蜀文化研究和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的重要性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共识,并就三星堆未来的考古与研究工作、博物馆文保、遗址展示等工作等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三星堆文明─古蜀文明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曲玉缘一、60年的坚韧探索1929年,四川广汉中兴乡月亮湾农民燕道诚祖孙三人挖车水坑时,不经意地掀动了一块白生生的大古环,他们当然未曾知道,其掀动的是一扇已沉睡三四千年,却以此为契机而将开启的古蜀文明的殿堂之门。...  相似文献   

3.
《四川文物》2008,(3):95
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四川省广汉三星堆研究院,成都巴蜀汉陶艺术博物馆协办的"崖墓与中国西南汉代文明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3月27日上午在四川成都隆重开幕,此次研讨会共持续两天.  相似文献   

4.
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玉石器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玉石器的初步考察高大伦,李映福广汉玉石器是从1929年广汉县中心场农民燕道成挖出大批玉石器才渐渐引起学术界重视的.1931年,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曾在玉石器出土地点进行过考古发掘.以后,也屡有出土.对这些玉石器的时代、用途等,有过许多...  相似文献   

5.
文静 《丝绸之路》2011,(12):62-63
三星堆文化指分布于成都平原的以广汉三星堆遗址第二至第四期遗存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其文化研究是中国考古学和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三星堆文化的发掘极大地丰富了中原文明的起源说。三星堆文化的起源受到了中原文化的极大影响,采用了中原青铜器及陶器的部分形制,同时也受到中原文化礼仪的影响,因而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正>在近代史学转型的背景下,古蜀文明的再发现与四川地区考古发掘活动有着密切关系。1929—1933年在广汉太平场真武宫发掘了大量玉石器,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发现两个祭祀器物坑,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这些重要发现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三星堆古蜀文明的研究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近期三星堆遗址又发现3—8号坑,出土了数量更为巨大的青铜器、金器、玉石器等。伴随着三星堆遗址历次重大发现,包括段渝教授在内的数代学人进行了持续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也谈广汉三星堆玉璧的文化功能陈江风,周铁项广汉地区多次出土玉石礼器,其中尤以20年代末在月亮湾出土的直径70厘米的玉壁而闻名海内。1986年以后,随着三星堆一、二号坑的相继发掘,广汉地区在考古学界更是名声大噪,研究广汉玉石礼器的文章也如雨后春笋。近期...  相似文献   

8.
1986年7月,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有了重大发现。这就是后来的三星堆一、二号埋藏坑,两坑均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物,时间断定为距今3100年到3200年间。其中出土的青铜人面塑像及青铜祭祀面具均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面“目纵”。与其他地方的出土青铜器有极大的不同,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争论。其争论的焦点是这些青铜器所代表的三星堆文化的主人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有“纵目”的共同特征?“纵目人”的遗族是否存在?这个问题至今没有明确的认识和答案。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白马乡及周边的白马人的生理及文化上的“纵目”特征进行调查及研究。以此破解三星堆“纵目”之秘。  相似文献   

9.
古蜀文明研究的重大成果─—简评《三星堆文化》杨荣新雄浑而古老的西南大地有着无数个令人神往的历史文化之谜,其中最为引人注目者当数三星堆文化之谜。自从1929年春一户普通农家在川西平原的广汉中兴乡月亮湾发现数百件古玉器以后,一批接一批的中外专家、学者便纷...  相似文献   

10.
三星堆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近年的考古新发现中,广汉三星堆是一处最重要的遗址①。目前,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径直将三星堆文化同巴蜀文化相联系,有的称其为早期巴蜀文化,更多的则称为早期蜀文化,或早蜀文化。将三星堆文化称为早蜀文化,实际上就是认为蜀文化由三星堆文化演变而来,两者在考古学文化和族属上有一脉相承的联系。上述观点在学术界大有认同的趋势。三星堆文化是否可以同早期蜀文化划等号?它们之间有无区别?如有区别,有哪些区别?倘有相似之处,又有哪些?本文拟从三星堆文化划分类型入手,分析主要典型陶器的文化因素,进一步揭示其文化内涵,对三…  相似文献   

11.
《中华遗产》2008,(4):18-18
经过半个月的发掘,成都市考古队最近找到了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村落”,有可能是古蜀国从四川广汉三星堆向成都金沙转移的“中转站”。据介绍,该遗址范围约1万平方米,有用于祭祀的灰坑、小型木骨泥墙房址等遗迹。该遗址位于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和十二桥遗址之间,同时反映了宝墩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特征,为研究古蜀文明传播走廊、研究长江上游古代文明发展进程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三星堆出土青铜人面神像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两个古代蜀国祭祀坑自1986年夏发现以来,便以其高度发达的、风格独特的青铜文明引起了世界注目。在大量的青铜出土物中最具特色的是数十件青铜人像,包括人面像、人头像、人立像、人跪坐像等等,而这些青铜人像中最奇特并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件巨大的人兽形像合一的人面神像。本文拟就该像的性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先后出于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的大批精美文物,让湮没时间长达三千多年的古蜀王国文明得以精彩亮相。其中的黄金器数量众多,华贵绚丽,尤其让人惊叹。不仅为古蜀文明成就增色添彩,而且在我国早期黄金制作工艺史上重着了一笔,占据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论三星堆文化与宝墩文化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都宝墩诸遗存与广汉三星堆遗存应属同一化,它们之间,特别是宝墩遗存的第三期并不存在向三星堆遗存第一期发展的关系。三星堆化从距今5000年至3000年之间的发展变化是明确而连续的。  相似文献   

15.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海贝数千枚。这样多的海贝是何性质,来源于何处,本文试作初步探讨。 一、三星堆海贝出土情况 1986年7月18日,当地机砖厂在三星堆旁取土烧砖,偶然于一号坑的西北角,发现了一大批玉器,经省考古队赶至现场发掘,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后来进入室内整理修复时,在11号青铜人头内,还发现一件金箔模压而成的金虎,长11.7厘米,不少海贝,也就同  相似文献   

16.
孙华 《文物》1993,(11)
1986年,在四川广汉县中兴遗址三星堆地点先后发现了两个器物坑,出土了大宗珍贵文物,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重视。两个坑的情况,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单位编写的《广汉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发掘简报》、《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发掘简报》(下简称《一号坑简报》、《二号坑简报》)已作了概括的介绍。一些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两个坑及其出土文物作了研究。不过,在这两个坑的年代及性质等基本方面仍然存在一些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1986年8月,在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内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六十余件大象门齿。大象门齿,通常称为象牙。它是一种最结实,弹性最强的天然材料,是由占重量30%的骨蛋白和占70%的无机盐组成。无机盐主要是磷酸钙、碳酸盐、氟化物。这些三星堆出土的象牙在地下埋藏有三千五百年左右,多经过火烧,有机质经分解已所剩无几,内部结构较为松软,刚出土时,部份形态较为完整。出土后,各种原因造成水分蒸发过快,故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绝大部份  相似文献   

18.
刘燕萍 《收藏家》2022,(11):93-96
1986年,在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底部,发现了一种数量庞大的文物——海贝。考古专家们经过清理,出土了4600多枚海贝。从出土实物看,大小较为均匀,并且明显有加工痕迹。专家推测,这些产于印度洋北部地区的贝壳不远万里出现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应当是古蜀国当时已经开通了对外贸易通道,这些海贝是古蜀人和外域民族交易而来。因为稀少,海贝在古蜀国作为珍贵物品或财富存在,承担祭祀品、交换媒介、装饰品多重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发掘简报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广汉县地处川西平原北部,南距成都40公里。三星堆遗址位于广汉县城西约8公里的南兴镇三星村。马牧河从村西南流经三星堆,又折向南流,与濛阳河汇合。在马牧河北面数百米处,鸭子河(古称"雒水")由西向东流,在三水镇附近和绵远河、石亭江相汇入沱江(图一)。三星堆,是三个各长数十米至百米、宽20至30米、高约5至8米,连结成一线的土堆。遗址主要分布在三星堆的东、南、西三面的马牧河西岸台地上。1980年以来,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和广汉县文物保管所配合当地砖厂取土,多次在这里进行考古试掘、发  相似文献   

20.
2007年4月28日至29日,“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青铜文化研讨会”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凉山州博物馆、三星堆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联合主办,来自清华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