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萨河牧渔     
王郢 《旅游》2009,(7):68-71
"我们是西藏惟一打鱼的村子"——拉萨曲水县茶巴朗村俊巴组的格桑扎西一边扛着他的牛皮筏子一边以外交辞令般的语气说,可见慕名而来的好奇者来过不少。他说的惟一其实也是近二年来他们村庄的标签。因为现代的藏族人是不吃鱼的,所以作为一个近临西藏中心的拉萨如此之近的村庄,居然在打鱼吃鱼,就有了些神奇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藏饰传奇     
<正>藏族人爱美,不分男女,无论贫富,身上总有几件珍贵的物件。那些藏族汉子,戴头饰,挂狼牙,腰间一把藏刀,一抬手,腕上很粗的一串包金象牙。女人的装饰就更多了,除了耳环、戒指、手镯,还有头饰、佛珠、腰佩……这些年,大量游客涌入藏地,藏传佛教传播四方,藏饰也随之水涨船高,一颗真的包银狼牙,至少也要两三千元,好的天珠卖到上千万。我的兴趣却并不在此,因为在藏区收山货,天天跟藏族人相处,被藏饰晃着眼,我很想知道,这些藏饰是怎么得来的,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审美,而我的藏族朋友们,是怎样在极恶劣的环境里,将一片色彩,一块骨头,一串佛珠,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  相似文献   

3.
八廓街街区纵横交错的街巷拐角处,总会有几个炸土豆条或土豆片的小摊,生意兴隆。不时还有背着背筐的藏族姑娘在大昭寺广场穿行在人群中,一边走、一边吃还一边吆喝着:“雪果!雪果!(土豆,藏语音译)”爱吃土豆的还是小姑娘多些。甜茶馆不仅是甜茶馆,大多还会放映录相,而放得最多的是《西游记》、《封神榜》和《济公》这些神怪片。小孩子总挤在甜茶馆外面,趴在窗户上往里瞧,我正想拍下他们,就听后面有人唱:“鞋儿破,帽儿破……”一回头,几个小孩子笑着看我。“我们藏族人没把孙悟空或济公活佛当成是虚构的,他们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东珠,我的一位藏族朋友这样说。  相似文献   

4.
故乡的船磨     
一轮皎洁的月亮挂在夜空,月光下的黄河像一条银色的飘带,逶迤东去,河间有一条小船,日夜停留在此,它同黄河上涉渡的小舟和牛皮筏子相比,绝不亚于在大海中行驶的航母。这是我同父亲赶着小毛驴,磨完面后登上河畔高台时的最后一瞥,也是儿时故乡船磨留给我最后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在残运会上,我看见了他们‘ —题记 他们身体残废,l-- 但他们并没有向命运下跪, 那是因为, 他们勇敢面对。 他们生活疲惫, 但他们绝不因此日夜昏睡, 那是因为, 他们生命高贵。 他们可以颓废, 但他们从不相信注定倒霉, 那是因为, 他们充满智慧。 他们也会流泪, 但他们却将困难再次粉碎, 那是因为, 他们不愿后退。 只有他们才配 让我高呼万岁。:不他们才配……@朱捷$南京四中~~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给西藏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叫斯朗·丹增曲培(以下简称丹增),藏族人,1971年2月出生在拉萨。我的少年时期在雪域高原长大,初中之后在内地的西藏中学读书,已扎根湖北三十余年。我的一家是一个"团结族",我是藏族,我妻子陈娟娟是汉族。我们家也有"团结族"的传统,我爸是汉族,我妈是藏族,在西藏我们把这样的家庭叫"团结族",意为"民  相似文献   

7.
2007年,当我开始在拉萨长期居住,每天都流连于八廓街的各种摊位,流连于各种藏式宝贝当中。我发现并开始关注一类造型奇特、质朴、具有悠久历史的小型金属物件。在各种金属器具的马具、藏族配饰丛中,这一类体积较小,颜色深暗,零散、成型或者已破损残缺的金属小件,被藏族人称为“天上掉下来的东西”,每当问到具体出处,他们总是摇头不知,说只是知道来自于天上。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这些原来就是西藏天铁。  相似文献   

8.
忘情的“迪斯科” 在拉萨凉爽的盛夏时节,随处可见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们穿的很少,通常是背心加短裤出没在拉萨的各条街巷、餐馆和寺院。他们总是自由自在,说笑着大步流星或悠然自得。每每凝视他们,我心里总是阵阵酸楚,他们好比无羁的风,而我和我家乡的大多数人,也许今生只能生死一处。  相似文献   

9.
西藏近40年来,特别是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6年来,这里的经济确实发展了,城乡面貌确实改变了,雪域人民的日子正在变得富裕起来。我是一个藏族人,又在拉萨生活和工作了几十年。这些变化都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身经过的,我想把它告诉关心西藏、愿意了解西藏的朋友们!从拉萨的变化讲起拉萨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也是西藏政治、宗教和文化的中心。z始建十吐善赞普松赞干布时期,至今已有1363年的历史。那里有西藏历史和文明的象征布达拉宫、大昭寺,还有许多著名的寺庙和古建筑。但是,我想坦率地说,当1951年我来到拉萨的时候,这座城…  相似文献   

10.
旺堆的酒话     
从拉萨往阿里无人区行进的搓板路上,我在大巴上瞌睡着,车外星斗漫天,沙尘滚滚。一身酒气的旺堆一屁股在旁边坐下,毫无先兆地开始梳理自己的前世今生。“小时候,我每天4点起床,顶着这样3D版的星空,走4个小时山路上学……”  相似文献   

11.
康巴朝圣客     
藏区的冬天,没有太多活要做。不少外地藏族人便来拉萨朝圣。最虔诚的信徒通常选择步行,卖掉部分牦牛,沿途接受一些施舍,一上路便是半年甚至一年。  相似文献   

12.
从2009年至2014年,算起来,我曾在拉萨生活、工作也有近五年的时间。一直租住在老城区,紧靠大昭寺。每天清晨,在邻居们打酥油茶的声响中醒来,沐浴着朝阳,穿过炊烟袅袅的八廓街及大昭寺广场,去到朵森格路的报社上班。拉萨与内地有着两个小时左右的时差,下午下班时内地一般已显暮色,而拉萨依然阳光普照,只是光影变斜长了而已,我便混在转经的人流中,一圈、两圈……默默感知这座城市的脉搏。有时加班或值夜班到深夜,八廓街又是另一番样子。就这样,晨昏更替,日复一日,八廓街是我曾经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一、格桑 从江南水乡来到雪域高原当兵已是三个年头了,在军营里我众多的朋友中,格桑是和我关系最好的一个。 “格桑”在藏语中为“幸福吉祥”之意,在藏族人名中使用频率较高。我要说的是格桑是门巴族人,来自西藏墨脱县。在距离拉萨150公里处中尼公路旁尼木某部军营里,格桑和我一直分在一个班,共  相似文献   

14.
正汽车沿着盘山路向帕邦喀寺驶去。淡蓝色的花在道路两旁盛开怒放。现在是晚春时节,但拉萨已经有了夏天的味道。在清晨的阳光下,前方寺庙的白墙亮得令人目眩。拉萨经常会有这样的天气,阳光明亮得近似于白色,我下车时几乎睁不开眼。帕邦喀虽然算不上拉萨最宏伟的寺庙,但它独一无二的圆塔和在山坡上的独特位置,使它成为最美丽的寺庙。一步入寺院,我立刻感受到了  相似文献   

15.
贺军 《旅游》2004,(2):76-81
问过许多去过拉萨的旅行者印象中最深刻的拉萨寺庙是哪座,得到的答 案大多不是雄伟的布达拉宫,而是大昭寺,他们喜欢坐在大昭寺顶楼阳 台上晒太阳,看底下八廓街不息的人流,听当地藏族人唱那动听的打嘎 歌。而本文中所介绍的5座寺庙,名气都不如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来得响,它们地处偏远,因而也显得更为荒凉,但在荒凉之上,每座寺庙又都有着自己许许多多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阳光的味道     
<一>大概是自己懂事的时候,有这样的经历:夏日午后,我在阳台上收衣服,将它们拢在怀里,竟发现那些干净的衣服上蕴含着一股浓厚的阳光味儿。于是,我把脸贴上去,闻闻,觉得那是一股很清新、淡雅的味道,似乎又氤氲着某种梦境。此时,天边伫立着一朵白云,袅袅婷婷,像一缕轻烟,又如从天而降的缎带。我凝视,久久地,只觉得那片白云似一位羞涩的少女,背后是一片蔚蓝的天空。她飘荡着……  相似文献   

17.
印记     
机票拿到手之后,我对自己说“我要回家了”,确切地说,应该是要回老家了。我的老家在拉萨,事实上,每年我都会有一、两次回去的机会。即使这样,我还是免不了会激动。每次回拉萨,准备的事情总是很多。首先要带自己在老家可能需要穿戴的服装。很多时候,这些东西是多余的,但每  相似文献   

18.
正我叫苏平,1955年出生于北京。我的爸爸叫苏流,妈妈叫陈惠亭,爸爸曾经是18军手术队队长、52师卫生处副处长,到拉萨后负责组建自治区人民医院,任首届党委书记副院长。妈妈是司药。他们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留在了当时最为艰苦的西藏。他们说我是在拉萨怀上的,他们把我的根扎在了拉萨,西藏是我的故乡,寻根是我今生的最大愿望。  相似文献   

19.
按照本地习俗,拉萨人一般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八廓街一带称之为"拉萨",藏文意思就是佛地。大昭寺内因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而成为佛教信众心中最殊胜的圣地。大昭寺吸引了大批信奉藏传佛教的僧俗不远千里前来朝拜,经年日久,围绕大昭寺的八廓街便成为拉萨最为繁华的地带。八廓街延伸出去的八条巷子,是拉萨老城区居民居住地,拉萨的特色经济、民族文化、传统手工艺乃至西藏的风土人情都在此集结。本文讲述的正是生活在这八条巷子中的一些人和事。八条小巷,八个行业,八张不同的面孔,将八廓街的繁荣和宁静、藏族人的生活态度以及藏文化的丰厚和神秘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20.
协丰祥往事     
钟颖 《西藏人文地理》2007,(5):144-148,150
今年五月底,我有机会从云南丽江出发,经中甸、德钦、盐井.芒康、邦达、左贡.林芝,最终抵达拉萨,完成“大美西藏,茶马古道”的摄影创作,途中部分路线与当年云南马帮进藏线路重合。这期间,我结识了拉萨车队队长岗日,从他口中了解到,他家曾经是茶马古道上显赫一时的商号——协丰祥——一支有近500匹骡子的商队,爷爷与他的老父亲也是从丽江沿茶马古道往来滇藏。就这样,在一个恰当的时候,我拜访了岗日的父亲,钟颖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