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东  邢毅 《中华遗产》2014,(11):48-57
汉代以前的金沙江,被称作“黑水”,是一片笼罩在神话、传说之中,黑茫荒芜,神秘而不可知的地带,在今天它却是中国文化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由蛮荒之地到少数民族文化的摇篮,是什么造就了这里异中有同,瑰丽多姿的文化面貌?阻隔与交融,哪个才是金沙江在文明进程中,扮演的真正角色?对于金沙江文化的追溯,或许也是对文明本身的追问。  相似文献   

2.
远山深处     
正羊台山车过黑河,穿过板桥村,沿直河向北,戈壁便铺展得平畴无际。风中晃荡着稀稀落落枯寂的黄蒿,像要摇落戈壁冬日的苍茫。随着车子前行,一座突兀、孤立的砚台越来越大,随着距离越来越近,砚台渐变为一座突兀的山峰,屹立眼前,这就是羊台山,也有称其为“阳台山”的。茫茫戈壁迎见清晨第一缕阳光,又送走最后一缕灿灿晚霞,如此温暖的名字叫人舒服。有传说这是唐僧曾晾晒经卷的“凉经台”,也有传说苏武曾牧羊在此,人称“羊台山”,命名都似乎过于虚浮矫饰,没有切着山的脉搏肌理。  相似文献   

3.
戈壁城市的彩虹乃夫最初我还以为那是海市蜃楼。当车过了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能够看到戈壁的时候,我们也就开始听到了海市蜃楼的话题。最先谈起它的是导游。爽朗、活跃、记忆力惊人的甘肃华夏旅行社副经理王蕴,说电影《海市蜃楼》就是在河西走廊的大戈壁里拍的,而且...  相似文献   

4.
夔一足与一足巫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夔一足与一足巫术孙华先一、所谓“一足”传说夔只有一足,古籍对此多有记载。《庄子·秋水》说夔的行走方式是“以一足踔而行”。又有传说,说孔子不以为然。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传说的三个变体。《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载有两种:1.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  相似文献   

5.
一提起海市蜃楼,人们就会马上想到在海面上看到的五光十色的奇景阁楼、亭榭、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城市画面。在戈壁、大漠深处,其实也会看到这种奇观,不过人们叫它戈壁、沙漠中的海市蜃楼,也有人称它为"沙市蜃楼"。  相似文献   

6.
一飞惊世界     
这是一篇平实却不平淡的“报导”,也是一篇专注然而并非褊狭的“特写”。作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的副政委、中将、作家朱增泉。将军与航天有着血肉般的联系,对中国太空飞行第一人的杨利伟可谓了如指掌,同时将军还是一位诗人。以这样的三重“身份”来聚焦、“报导”我们的航天英雄,相信读者不仅能看到杨利伟的本真面貌、成长历程;也能看到我国航天事业的不凡侧影;也能看到作者充溢全篇的诗情画意。也许,在诸多颂赞的篇章中,它属于“低吟浅唱”;但它更能印入我们的心灵,更能启迪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7.
向生活学习     
心曲 《南京史志》2010,(3):27-27
历史的长河生生不息。它流过梵高的小镇,带走了他的向日葵;它涌过曾经辉煌一时的阿房宫,冲走了那儿的凄凉与荒芜;它与汨罗江在岸口交汇,使屈子的英魂流芳于世。“生活”二字在我们的眼中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有人看了一辈子也看不穿生活的本质,只看得文森特在巴黎饮弹而亡,只看得阿房宫的灯红酒绿,只看得《离骚》的满腹悲怆。其实,生活的模样就是凝望。  相似文献   

8.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还记得这首老歌吗?是啊,我们常常感受呼唤,也由衷地发出过呼唤。它们在我们的心中“吹皱一池春水”;它们在我们的心中“开启冷漠的窗”。我们心甘情愿地被感动,因为呼唤源于真情。貌不惊人的修女娜塔莎因为呼唤爱心而被授予了诺贝尔和平奖。这位善良的修女一生周游四十余个国家,救助孤儿上万人。娜塔莎呼唤爱心的高尚行为获得了人们的赞美,也获得了精神的升华。英国女子塞尔玛曾在非洲沙漠生活了长达二十年之久。她由最初的厌恶,转而对土著风情的欣赏甚至着迷,最终她写了一本书向社会呼唤保护土著家园,这本《篱笆和星星之间》因为她  相似文献   

9.
凭栏而立向悬崖下看去,峭石的突兀,和着海浪的激扬、汹涌,让我不由得战战兢兢。崖下海水湍急,撞击崖礁,发出骇人的轰鸣,汹涌出大海的浩然雄威。仿佛在呼唤我,循声望去,霎时就觉得堕入了一种卑怯。在这样的“力与美”面前,任何人似乎都要相形见绌。一路上,听着礁石和岛屿的传说,伴着大海的涛声,真是一段难忘的经历。“礁美石奇”是嵊泗海岛旅游一绝。路上,我们还看到了不少这样的岛礁。嵊泗似乎很随意地让这些石头从海里冒出来,仿佛要给那些看海的人展现大海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黑河访古     
胡杨 《丝绸之路》2010,(21):27-31
在我的心目中,黑河是个博大的体系,它从高大的山系喷薄而出,流戈壁、过盐泽、穿凹地,收纳万川之水,神奇地点化了荒芜的沙漠。广阔的区域内,绿洲勃起,葱翠的光泽就像熠熠生辉的宝石。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是——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母亲的一声呼唤,荡漾着爱的涟漪;朋友的一声呼唤,打开了紧闭的心扉。地球呼唤我们警醒,时代呼唤我们前行。呼唤是提醒,是关注,是引领。呼唤来自思考,呼唤源于真情。呼唤责任,呼唤坚强,呼唤燕子归来,呼唤童心不泯……生活中,多少美好的感情凝聚成一声呼唤,又有多少遗憾期待着一声呼唤。我们经常感受到对方的呼唤,也曾由哀地发出过呼唤。请以“呼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少于600字。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稳中有变,为话题作文赋予了新的活力。首先,从话题的选择看,“呼唤”是一个涵盖力和时代感很强的词。它有“呼喊”和“召唤”两层意思。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既可实写,又可虚化。生活中习见习闻,却未必人人仔细想过,也未见哪里曾经考过,平而不凡,朴中见色。一触即发,三思才工,开放性与限制性结合得较好。其次,提示语精心铺垫,多方引导,辩证启发。全段7句话,共出现了15次“呼唤”,由实及虚,分而后总,多层次解说了“呼唤”的内涵和外延。因而可供考生联想想像、发散思考的角度很多:谁的呼唤?什么样的呼唤?为什么呼唤?呼唤是什么?如何呼唤?呼唤什么?……引导学生直面人生,关注社会,抒写心灵。发诸“美好”或是缘于“遗憾”,均可立  相似文献   

13.
达摩 《南方人物周刊》2010,(45):126-126
“今天的‘新星星’与30年前的‘星星’时代已经截然不同,但我们却可以比较他们与我们处理艺术与现实关系的方法和技巧的能力。严格讲,我们也不需要把自己的作品与那些‘天王’、‘金刚’艺术家们的作品做风格层面的比较。你在风格上像上述的任何一个人。那你本质上已经死定了。”艺术家徐冰这样评价“新星星”们的艺术出路。“看到自己作品中哪怕并不成熟、却带有种子性质的部分,这部分比那些已符号化的伟大艺术都珍贵。能看到就会珍惜它,它就会生长出来。”  相似文献   

14.
又见胡杨     
“十一”长假,我约影友再一次去胡杨林的故乡——内蒙额济纳旗采风,再一次目睹了驼乡的神奇之树——胡杨。黑河之水已流入胡杨林,国家在这里建立了胡杨育种基地,这片神圣而壮美的土地得到保护,戈壁上的这块绿洲再显生机!  相似文献   

15.
写文德桥这个想法是出于学校的一次研究性学习。我们当时研究的课题是《家乡的桥》,这课题源自第四册语文课本上的一个课后练习。当时我对文德桥已有了一些了解。所以这次创作并没有去查阅太多的资料。文中关于文德桥经常塌陷的故事是听一些“老南京”说的;李白夜游秦淮之类的传说也是平时在报纸上、书上看到的;至于“半边月”的科学道理则要归功于平日地理老师的教导了;文末吴敬梓的诗是上网时看到的,当时觉得它很有趣,没想到这次也可以愈来一用。这么多资料储存在脑子里,到了写文德桥时,就一下子全蹦了出来。所以我只是  相似文献   

16.
肖桂芹 《东南文化》2003,(10):28-35
紫砂器的起源.历来有多种说法。传说,宜必紫砂泥最早是由一个异僧先发现的.随后他便沿利边走边喊:“卖宝贵去”,见村里的人不理睬,又嘁:“不买贵.那买富怎样?”村人见奇.就跟着他走,而走到一个山洞.果然发现有五色斑斓的泥土,很适宜制陶.从而发现了紫砂泥。可惜的是,这个传说没有年代.我们不知道它是发现于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17.
姚春敏 《沧桑》2009,(4):153-155
“周仓沟”是一条自然形成的深涧,它的名字来自于晋南长期流传的民间传说。传说的主题是周仓盗盐,并公开与国家进行抗争。传说是一种集体记忆,透过这个传说,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历史中晋南民众对私盐问题的价值取向,以及他们潜意识里的抗争。  相似文献   

18.
人鱼与孟姜女——孟姜女原型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姜女传说千古承传,留下了许多待解之谜,尤其是她的形象与原型更让人莫衷一是。古人有关“人鱼”的描述,特别是传说中的“海人鱼”,在白肉、居海、善织、多泪、授珠等方面与孟姜女的形象息息相通,留下了寻探的踪迹。孟姜女原型为人鱼的判断让我们从传说中看到神话思维的奇妙以及自然与社会的想象统一。  相似文献   

19.
1995年9月我利用开会之机参观了山西省永济县蒲州古城。这座古城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度非常辉煌的历史,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交通环境使蒲州早在唐代就已同陕、郑、汴、怀、魏并称天下之雄了。唐开元八年蒲州改为河中府,曾先后两次被设为“中都”,它与西都长安、东都洛阳是齐名的。蒲州昔日的光彩,随着历史的变迁,政治与经济地位的转移而逐渐衰败下来,如今我们只能看到一片荒芜的古城遗址景象:大体呈方形的砖砌城垣、拱形特点的  相似文献   

20.
大美阿尔金     
从格尔木向西,便进入茫茫戈壁了,绵延不绝的公路仿佛是连着天际,沿着公路一路西奔,看不到树木,就连飞鸟也是难觅踪迹,偶尔会看到迎面奔驰而来的长途运输车,因为车辆很少的缘由,车速都很快。经过了180公里便到了乌图美仁乡。“乌图美仁”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长长的河流”,这个小小的镇子也因靠近乌图美仁河而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