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脍炙人口狗肉香小飞俗话说:“寒冬至,狗肉肥”。“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寒冬,正是吃狗肉的好时节。狗肉,味道醇厚,芳香四溢,所以有的地方叫香肉,它与羊肉都是冬令进补的佳品。民间也有“今冬吃狗肉,明春打老虎”之说。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爱吃狗肉,早在商...  相似文献   

2.
离黄果树瀑布附近,有座小镇叫花江。这里不仅是全国四大牛市之一,而且以独特风味的花江狗肉闻名全省。当你进入小镇,一眼就可看到有许多狗肉饮食店,灶台上放着大块油光皮滑、肉嫩膘肥的熟狗肉。高高翘起的狗尾巴,似乎在招徕顾客。热气腾腾的大砂锅,正散发出一阵阵肉香,令人馋涎欲滴。象这样一个小镇集中十余家狗肉店,在全国还不多见。 其实,花江狗肉的历史并不长,是从五十年代开始的。真正兴旺起来还是近几年的事,质量也大有提高,成为花江的一大特产。  相似文献   

3.
广东人嗜食狗肉,已经遐尔闻名。但一些不懂内情的外地人却常嘲笑广东人“死猫烂狗”都可入席。早在1936年,有人在《北平晨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漫话吃狗肉》,里面就谈到:“只有两广人才懂得狗肉的异香美味。”确实,焖好的狗肉,香飘万里,故广东人美其名为“香肉”、“三六肉”(广州方音的“狗”与“九”同音,三加六为九。)来显示狗肉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Angel  三三  申易  邢峥摄  关里摄 《世界》2012,(12):154-161
寒冬时节,有火锅的日子就是好日子,吃火锅的时光就是乐时光。习惯了四川火锅的劲辣十足,北方铜锅的肉香扑鼻,这个冬天换个方式,用漂洋过海来的异国火锅温暖你的胃。  相似文献   

5.
戌年话狗     
戌年话狗金翁今年1994年是甲戌年,戌,属狗,也就是狗年,若按蒙古习惯应称“狗儿年”。狗,是一种品质高尚而忠实的动物,俗话有“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满族一向爱狗,不许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饰狗皮袖头。因为狗曾救过老太汗努尔哈赤的命,所以...  相似文献   

6.
民俗是一个历史的现象,它既有传承性、又有变异性。满族敬犬俗的形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现代满族人十分敬重家犬。在满族的故乡,家家养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铺狗皮褥子。平时,对狗的豢养特别精心。满族对狗不象对其他家畜那样,从来不随便打骂。要是有谁打了自家的狗,被认为是对自己最大的不敬重,轻则要去说理,重则引起格斗。有些老狗虽耳聋眼花、牙齿脱落,已经不能看家、出猎,但也并不因此受到歧视,而是  相似文献   

7.
花江狗肉     
布依族嗜食狗肉。每年“六月六”少不了宰狗过节 ,每当寨内和家里来了贵客 ,狗肉是上等款待。记得我发蒙读书的那一年(1948年)“六月六”节 ,我同寨上的那群孩子实在狂热 ,东跑西窜在各家看宰狗。大人用木棒猛击狗的头部 ,昏迷时就放血 ,难怪有“砸烂狗头”的刻薄词句。接着放入大半开的水中烫洗脱毛 ,刮洗得白嫩白嫩的真逗人馋。我们高兴地认为可以下锅煮吃了。实则不然 ,伯叔们笑着对我们说 :这是不好吃的 ,功夫未到家 ,还要经过烧烤 ,很讲技术 ,拿稳火色 ,过火了肉皮焦裂有烟味 ,火功不到肉皮软绵无香味 ,火功要不大不小 ,烤得脆黄…  相似文献   

8.
东西     
吃狗肉之争 这五百多条狗本来是要被送上餐桌的——它们被塞在一辆卡车内,沿着北京的一条公路向东北驶去。然而,狗的命运因一名过路司机的干预发生变化。该司机是一名动物保护主义者,看到装着狗的卡车后愤怒地将卡车逼到路边。双方对峙的新闻在中国网络上疯传,两百多名动物保护主义者赶到现场,交通几乎陷入停滞,数十名交警也前往维持秩序。  相似文献   

9.
良犬三迁     
住在楼上的马强年前新养了只狗,纯种雪纳瑞,椒盐色,灰眉毛,两撇白胡子,毛乎乎地看不见嘴。只要出去遛街,立刻就会有人围过来:“咦,山羊?”“哪儿,明明是小驴子!”马强听着分外得意,狗也得意,一人一狗便昂着头,在小区里兜来转去。似乎是所有养狗人的通病,马强也管这狗叫儿子,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北方名城哈尔滨,无论是在繁荣的大街上,还是僻静的街巷里,到处可见火锅城的招牌。自助火锅这种冰城人认为既经济又实惠的饮食消费方式.顷刻间火爆起来。 火锅在北方起源于金代以前的满族,从那时起,到了秋天,他们把白菜淹渍成酸菜配以马铃薯粉制成的  相似文献   

11.
<正>八鲜者,八样当令时新滋鲜味美之物也。此词最早见于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坝上设八鲜行,八鲜者,菱、藕、芋、柿、虾、蟹、车螯、萝卜。"车螯即蜃,生大海中,是大蛤,其壳色紫,璀璨如玉,斑点如花。海上人以火炙,则壳开,取肉食之。肉可食,壳可饰器物。当时的八鲜是包括动植物的,八鲜名一出,遂被人们所接受。以后派生出"三鲜"等,如炒三鲜、烩三鲜、三鲜包、三鲜面、三鲜汤、三鲜馄饨等,也是肉蔬混杂,非指某一类型(用肉蔬混杂是因为韭菜、葱蒜等属于五荤,鸡鱼肉鸭也是荤)。早几年有人造出什么"天三鲜""地三鲜""木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素有"挂羊头,卖狗肉""狗肉上不了正席"之说。其间暗含的语意之一是,狗肉在肉类食品中的地位是很低的,至少低于羊肉,抑或低于牛肉。古人祭祀这种庄重之事就多用整只牛羊,极少见有用狗肉的。唐人颜师古为《汉书·礼乐志》作注说,"牺牲,牛羊全体者也"。后世也有用整只猪的,清人梁章钜在《归田琐记·小炒肉》中说",此村中每年有赛神会,每会例用一猪。"唯不见有狗肉的身影出现。  相似文献   

13.
张宗昌逸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张宗昌的民谣绰号及其他 民谣一:张宗昌,吊儿郎当,破鞋破袜子破军装; 民谣二:洋肉馆,女招待,吃一毛,给一块; 民谣三:张长腿,有三多,兵多钱多姨太太多; 绰号一:长腿将军; 绰号二:张三多。 林语堂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狗肉将军回忆记》,该文收在1940年出版的《爱情与讽刺》一书中。林语堂在文中说张宗昌的绰号还有一个,叫“狗肉将军”,如果“狗肉”一词指食物而言,这是不对的,因为张从来不吃狗肉,他嫌狗肉腥。 风传有一本书,叫《张宗昌诗集》,其实这是子虚乌有的事。张宗昌确实做过诗,如祝寿诗,还做过悼…  相似文献   

14.
藏式火锅     
正西藏也爱吃火锅,主要食材为高山草原特有的牦牛肉,猪肉、菌类和素菜。藏式火锅的汤底色泽清亮,微微泛着奶白色,因为汤底是用牦牛骨头熬制而成,汤底的好吃与否是最关键的因素。最传统的藏式火锅一开始用的是陶制容器,后来从内地引入了涮羊肉用的大铜锅。与其它火锅不同的是,藏式火锅不是"涮"着吃,而是把各种荤菜、素菜提前煮熟,然后整齐摆放在锅中,加入牦牛骨高汤一起炖煮,有点像北方的暖锅。正宗的藏式火锅里共有十样菜,分  相似文献   

15.
天下第一鸭     
我8岁那年,家里来远方客人。这天中午,爷爷奶奶陪着出去吃饭,我要上学,只好“弃权”。晚上,奶奶专门给我拿出几块肉来,还略带神秘地说:“尝尝这肉香不香?”“香!香!”我只两口便将那肉填进肚里,这才问道:“我吃的是什么肉啊?”“傻孩子,这肉自然好吃了,这是全聚德的烧鸭子啊!”烧鸭子——也就是烤鸭,这是我第一次吃烤鸭,第一次听说有个全聚德。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为我国传统的生肖狗年。狗是我国古代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一,狗与人类关系之密切是其他动物难以比拟的,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狗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狗是人类患难与共的好朋友,也是人们生命财产的忠诚护卫者。千百年来,人与狗之间发生的故事层出不穷、千奇百怪,狗成了宠物之首,这也是其他任何动物都从未受到过的偏爱。狗对人类特别忠诚,古人认为狗是通人性的、吉利的动物,赋予它忠诚和勇敢的象征意义,用各种艺术形式来歌颂它。"牧  相似文献   

17.
西藏的狗     
游历西藏几年,感想颇多,其中一直念念不忘的是写一下西藏的狗。西藏人崇尚佛教,心地善良,可能缘于这一根性,狗在西藏得到比其它地方少有的善待,西藏的狗也就特别得多。几乎可说家家养狗,村村狗成群。狗最多的地方,要数拉萨。 西藏的狗不仅数量多,种类也颇为繁杂。农区的  相似文献   

18.
慈禧的火锅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银火锅,是慈禧太后经常用的。清宫旧藏的火锅,质地有陶瓷、银、银镀金、铜、锡、铁数种。有些是锅与炉分开,有些则是锅内带炉,炉中可直接烧炭加热——这件银火锅即属此类。形制上的差异性也从侧面体现出,清宫吃火锅颇有传统。  相似文献   

19.
狗的厚葬     
考古学家索尼娅·纪廉由她的猎狗领路,一探古代秘鲁人用毯子和食物为狗陪葬的缘由。在科里巴亚文化的千年古墓中,她已经发现了83条由纺织品和食物(如鱼、鲍鱼、美洲驼肉等)作为陪葬的狗。其中43条在南部港口伊洛附近出土,由于当地干旱的气候和盐碱土壤,已经变成了木乃伊。它们与纪廉的爱犬阿卜杜勒十分相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金庸在他的《书剑恩仇录》里描述了一个神奇的碗,这个碗是用岩盐精心雕刻加工而成的,不论是没放盐的手抓肉、烤肉,还是其他食物,只要在这个碗里擦一下,原本寡淡无味的食物便会有了浓浓的滋味,味美可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