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娟 《旅游纵览》2023,(7):140-143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作为傣族世代聚居的地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傣族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不仅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文化资本。文章基于文化资本,以西双版纳傣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为出发点,梳理西双版纳傣族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分析发展文化资本的可行性,探索民族文化转化为文化资本的路径,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邓小娟 《旅游纵览》2023,(4):140-143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作为傣族世代聚居的地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傣族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不仅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文化资本。文章基于文化资本,以西双版纳傣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为出发点,梳理西双版纳傣族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分析发展文化资本的可行性,探索民族文化转化为文化资本的路径,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是个美丽而又充满神奇传说的地方,游赏一次就会终生难忘。傣族村寨中那掩映在芒果、菠萝、香蕉及凤尾竹丛中的双层竹楼;身着色彩绚丽的筒裙翩翩起舞的傣族少女;披裹黄布袈裟悠闲玩耍的小和尚及那独特的香竹筒烤米饭,烤鸡、烤鱼、烤田螺、烤薄饼、烤土豆、烤白薯等,让人魂牵梦绕,常相思念。 傣家烧烤中的极品是烤鼠肉。云南有民谣曰:“云南十八怪”,列数了云南十八件我们难以想象的怪事。其中一怪是“四只老鼠一麻袋,尾巴还在麻袋外”。乍听时惊诧不已,后来亲眼见到这种老鼠才知与想象中的不一样。我从西双版纳乘汽车返回…  相似文献   

4.
王文扬 《丝绸之路》2013,(21):25-29
我们在云南的最后一站是西双版纳。是夜,11点的飞机,快零点时来到版纳,导游玉嫩去接我们。玉嫩是一位很妩媚的傣族“骚多哩”(傣语:姑娘),声音很甜。版纳是传说中的地方,位于彩云之南更南一些,传说中的地方就有传说中的美丽和传说中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傣族信仰原始宗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多数村寨都建有佛寺。位于曼厅公园“瓦巴洁”佛寺是西双版纳总佛寺.每年泼水节都举行隆重的“沐佛法令”活动。  相似文献   

6.
我一口气读完了《论傣族诗歌》的汉文译本,心中非常高兴。试想,在三百多年前,在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能出现这样具有卓越见解、才华四溢的诗歌理论著作,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如果我们把傣族文学遗产中的诗歌比作花团锦簇、芳香扑鼻的沾巴花,那么,这部《论傣族诗歌》可以说是闪闪发光的红宝石。据这部著作的保存者、老“赞哈”康朗应同志讲,在旧社会,召片领和勐笼土司认为这部著作是“叛逆书”,不准老百姓阅读、传抄,但由于傣族老百姓很喜欢它,所以,尽管统治者下了许多禁令,用各种手段进行围剿,数百年来它仍然一直在群众中秘密流传。“文革”中,傣族文学被当作封建文化,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康朗应怕这部书被抄去焚毁,就用塑料薄膜把书包裹好,放在保温桶内,埋藏在菜地里,直到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即一九七八年,才把这部书拿回家来。一九八○  相似文献   

7.
《山茶》2009,(10):48-51
傣族人自称为“傣”,世代繁衍生息于云南的南部和西南部.以德宏和西双版纳最为集中。从族源上追溯.傣族与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佬族和泰国的泰族属同源民族,均为古代越人族属。西汉时期,傣族先民以“滇越”之名见载于史籍,而后又有”金齿”、“黑齿”、“银齿”、“茫蛮”、”白衣”、“绣脚”、“绣面”、”摆夷“等别称。  相似文献   

8.
《论傣族诗歌》,是一部难得的傣族诗歌文学论著。原书名叫《哇雷麻约甘哈傣》,直译为“论傣族的各种诗歌”,意译为《论傣族诗歌》。写于傣历九百七十六年(公历1615年),原文用老傣文,写在类似经书样式的缅纸上,约四万多字。下面,谈谈有关《论傣族诗歌》(以下简称《诗论》)的发现、搜集和翻译情况。一、《诗论》的发现和搜集过程我是西双版纳土生土长的傣族,当过三年和尚。我父亲(今年九十岁)当了十三年  相似文献   

9.
车里"是西双版纳古称之一,学界对其名源的认识尚有分歧。"车里"最早见于元代,明清仍被沿用。明清两代编纂的"百夷译语"等材料说明"车里"系他称,而非傣族自称。结合元代蒙古族征讨西南的历史和译音对应关系的分析,"车里"乃元人所赋。元朝蒙古军队征讨"八百媳妇"至此,看到大片碧绿的坝区,因以本族语言thl nk:n thal("一大片绿色的地方")名之,后省称为thl。在明清史料中,"车里"仅仅用于当地"车里宣慰司"这一官方称名,并未被西双版纳傣族接受,西双版纳傣语中也无此词。  相似文献   

10.
1950年9月,我赴京参加国庆盛会,荣幸地代表云南刚解放的各族人民,双手捧着我们西双版纳傣族世代珍藏的一柄“金伞”,献给毛主席,表达对祖国的感激和无限忠诚。毛主席亲切地握着我的手说:“跟着共产党,建设好社会主义边疆!”这句嘱托使我心潮澎湃,终身为之奋斗。至今回忆起来,仍热血沸腾。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使它成为我国著名的孔雀之乡,山脚、溪畔和田边到处可见羽毛绚丽的绿孔雀,傣族人民很早就有饲养绿孔雀的习惯。孔雀在傣族人民心中,是美丽、善良、和平、幸福的象征;孔雀舞则在傣族舞蹈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每到一地,人们总爱跳起孔雀舞来欢迎你。我们这次在西双版纳共呆了六天,却看到五次孔雀舞表演,既有单人的也有多人的,既有华丽的也有简朴的,既有专业的也有业余的,流派不同,异彩纷呈。在打洛边境欣赏到的孔雀舞,可以说是我们此行看到的最“土”、最简朴的业余演出,却给我留下最美最难忘的印象。银色的圆月刚挂上树梢的时候,竹楼里灯光闪烁,静谧中透射出森林公园的清幽。这里远离闹市,听不见任何喧嚣,只有偶尔惊鸣的山鸟从月下掠过。在宽阔的凤尾竹坝子里,一个简易的土台作舞台,正中吊着几个大电灯,用石头垒搭起一排排低矮的条凳作观众席。不大功夫,游客和当地傣族群众已陆陆续续坐满了坝子。一会儿,挂在树上的喇叭响起来,传出缠绵悠扬的歌声:“月光啊下面的凤尾竹哟,轻柔啊美丽像绿色的雾哟,竹楼里的好姑娘,光彩夺目像夜明珠,呵,多少深情的葫芦笙,对你倾诉着心中的爱慕……”奇怪!这十分熟悉的旋律传达出的南国之夜的美感,只有...  相似文献   

12.
有如藏族人民称迪庆、丽江为“香格里拉”,傣族人民称他们的家园为“西双版纳”,彝族人民称他们的发祥地红河之源为“额骨阿宝”,意为“弯弯曲曲的一条大江的父亲”。由此开始的红河,从云南到越南,流淌出一部天人合一的壮丽史诗。  相似文献   

13.
如何发展和繁荣当代民族文学创作?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看,这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去年底,德宏、西双版纳两个傣族自治州文联和作协云南分会、云南省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召开了“当代傣族文学讨论会。”不少与会者都向会议提交了专题论文,对如何估价傣族当代文学的现状,如何推动傣族当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虽然有些看法似乎还不够全面,但毕竟是独立思考过的东西,值得一读。为此,本刊特选发一部分文章的节录,以供关心当代民族文学的同志一读。  相似文献   

14.
唱歌使人快乐,唱歌使人欢喜。没有赞哈的歌声,在我们生活中,就象吃菜没有盐巴,吃饭没有糯米。盐巴是五味之首,糯米是傣族的主粮。西双版纳的傣族,把专业的赞哈比作“盐巴”和“糯米”,可见赞哈在傣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探讨赞哈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我们研究傣族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赞哈的产生和发展,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但从一些零  相似文献   

15.
《旅游》2004,(4):46-49
很多年前,西双版纳的曼井兰是个安静的傣族村寨,两边还有绿油油的稻田。但是曼井兰太靠近城市了,终于有一天被城市吞噬,变成了其中的一部分。田地没有了.公路取而代之。习惯于劳动的傣家人就利用自家的竹楼开起傣味餐厅来,生意火爆一时.据说还上了当时的美国《国家地理》。金发碧眼的老外们常常徘徊在附近,打听“Manting Lu Road”。时至今日,这里仍是值得一游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旅游》2004,(4)
很多年前,西双版纳的曼井兰是个安静的傣族村寨,两边还有绿油油的稻田。但是曼井兰太靠近城市了,终于有一天被城市吞噬,变成了其中的一部分。田地没有了,公路取而代之。习惯于劳动的傣家人就利用自家的竹楼开起傣味餐厅来,生意火爆一时,据说还上了当时的美国《国家地理》。金发碧眼的老外们常常徘徊在附近,打听“Manting Lu Road”。时至今日,这里仍是值得一游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傣族的“拜月”在傣族神话传说中,月亮是天的三儿子岩尖变的。岩尖刚强英勇,曾领导傣族人民打败了敌人。岩尖死后变成月亮,又为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所以,傣族人民要在中秋夜用食品拜月,同时向天空鸣放火药枪,以表示敬意。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在草原上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在西方,执著的蒙古骑手,朝西放马奔驰,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藏族的“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节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沿着河流寻找一倒映在江中的明月,甚至要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找遍,然后才回家团圆吃月饼。青年男女借寻月的机会交往,培养感情。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摘葡萄、梨子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妇女。德昂族“串月”每逢中秋明月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云南潞西山头寨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的乐声,原来是德昂族青年男女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了婚约。侗族的“偷月”湖南侗乡中秋“偷月”别有风趣。中秋夜,侗族姑娘打着花伞,偷偷跑到自己心上人的菜园,借着月光采摘瓜果,希望月宫仙女为他...  相似文献   

18.
“月光下面的凤尾竹哟,轻柔啊美丽象绿色的雾哟,竹楼里的好姑娘.光彩夺目象夜明珠……”一曲深情优美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将西双版纳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美妙的自然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她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神奇迷人的亚热带风光深深吸引着大批的中外游客。一时间,观光、探险、猎奇的众多游人纷至沓来。然而,随着沿边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与以盛产毒品而著称于世的“金三角”仅数十公里距离的西双版纳却成了境内外毒犯的垂涎之地。近年来,西双版纳广大边防民兵把开展禁毒斗争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打了一…  相似文献   

19.
西双版纳佛塔的类型及其源流罗廷振一、西双版纳佛塔的类型及艺术特色近千年来,随着小乘佛教的传入,傣族人民在各地建立了为数众多的佛塔。据调查统计,西双版纳历史上曾有过100多座佛塔(图一),主要集中在景洪坝和动笼劲海、景真等地。由于西双版纳小乘佛教传人路...  相似文献   

20.
1953年,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的成立曾在泰国引发了中国企图对泰国进行渗透、颠覆和侵略的谣言。在冷战的国际背景下,这一问题成为20世纪50年代中泰关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为标志的中国外交在理论和政策上的调整,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创造了积极有利的条件,围绕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问题的谣言逐渐消退,并由此推动了这一时期中泰关系有限缓和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