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色拉乌孜山腰远望拉萨城.布达拉宫占据着河谷的中央位置,高大醒目.带给整个城市一种西藏独有的气质。而另一面.河谷中的新城区正在兴建和扩张。今天人们提及的拉萨.已经是两座不同城市的合体。十几年前被称为西郊的地区.今天已经开发成了拉萨的新城.其繁华面貌与中原城市毫无二致,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2010,(9):34-37
一本好书,可以滋润一个人的心灵。一家好的书店,可以点亮一群人的心灵。一座好的图书馆,可以慰藉一城人的心灵。博尔赫斯说: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你生活的城市,是否有这样的天堂?当你到达一个陌生的城市,留恋于迷人风光之时,是否也会去寻找心灵的憩息地?让我们打开城市旅行版图,向左,向右,去寻找那久违了的一缕书香。  相似文献   

3.
西藏近40年来,特别是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6年来,这里的经济确实发展了,城乡面貌确实改变了,雪域人民的日子正在变得富裕起来。我是一个藏族人,又在拉萨生活和工作了几十年。这些变化都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身经过的,我想把它告诉关心西藏、愿意了解西藏的朋友们!从拉萨的变化讲起拉萨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也是西藏政治、宗教和文化的中心。z始建十吐善赞普松赞干布时期,至今已有1363年的历史。那里有西藏历史和文明的象征布达拉宫、大昭寺,还有许多著名的寺庙和古建筑。但是,我想坦率地说,当1951年我来到拉萨的时候,这座城…  相似文献   

4.
《华夏人文地理》2014,(4):66-101
来拉萨以前,我一直以为布达拉宫是这座城市的原点,然而这是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5.
那天清晨江孜城仍在沉睡之中,雾还厚厚地缭绕在白居寺的十万佛塔上我已经开始在大街上转希望找到一辆经羊卓雍湖回到拉萨的车.打听了许多车司机们宁愿费事费时走由江孜到日喀则再由日喀则回到拉萨的新路。也不愿意走这条国拉萨的老路。因为连日阴雨发大水老路已经断掉多处而且翻浆泥泞得厉害走起来十分困难.他们指指一些大腿上还留着泥浆痕迹的游客说这些人是趟着快齐腰深的洪水用了两天的时间由羊卓雍措过来的,没有司机愿意冒这个风险。道路的情况我们都知道但我想已经有一天一夜没下雨了,加上有人修路,路况一定会好转我一定能看到西…  相似文献   

6.
我在利马郊区的印加大道465号住了十年。这座城市由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创建。与秘鲁这座沿海大都会的其他许多市民一样,我也认为皮萨罗——这位终结印加帝国的西班牙征服者——把印加的过去给掩埋了,而我也从来没有把印加的王者们看作是活生生的人——直到我六岁的儿子兰斯上学第一天回到家。  相似文献   

7.
在布哈拉,我盘桓时间最长的是古城区,与我心灵契合最深的地方也是古城区,它像一位满腹经纶而又寿斑满面的历史老人,使你不由得要对他怀着尊敬、崇拜和赞叹之情。有着古老文化的城区,就像是这座城市里的一座巨大的博物馆,陈列着这里的历史与文化,展示着这里的昔日风貌和魅力独具的人文景观,也激发着人们怀古的幽思……  相似文献   

8.
从世界范围来看,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都不能任由其风化老去,而是需要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焕发新的生机。旅游文化街区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也是城市发展史的阶段产物,是推动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的动力。本文以拉萨八廓商城为例,分析了旅游文化街区的创新与建设对于城市改造、城市协调发展的作用以及目前存在的和未来将产生的功能,旨在通过个案研究揭示拉萨旅游文化街区的功能及其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拉萨北郊的邱桑寺廖东凡拉萨北郊有座邱桑专,那是一座古朴清幽的静修胜地。六十年代我刚到拉萨时,从一支家喻户晓的民歌中知道它的名字:邱桑活佛修习地,杨柳青青画眉啼。从此邱桑寺便给我一种意境,一种向往。其实我真正踏进这座古老的寺院,还是1994年的秋天。当...  相似文献   

10.
回到拉萨──西藏万里行侧记小寒在那曲宾馆,我邂逅了曾蝉联三届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法制日报》社的王毅老师。“他乡遇故知”——在人烟渺茫、环境特别的青藏高原,在经历了唐古拉生生死死的考验,体力和精力疲惫不堪的状况下,老友重逢无异是一种莫大的慰藉!我们...  相似文献   

11.
旅行在西藏     
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看夕阳,落下去,又加来,岁月长又长……每当我听到这首熟悉的歌曲,脑海里便浮现出在高原旅行的情景。我曾搭乘大货车从成都去拉萨,穿越4省区,用了整整一周时间,行程3300多公里。最难忘那大漠荒原和蓝天白云,世界苍劲中的肃穆,让你回到赤子般的单纯。现代交通工具的发达,使西藏已不那么遥远。过去几个月的路程,现在可以弹指一挥间完成。若要快,从北京乘飞机只需4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拉萨。空中俯看高原,山河起伏蜿蜒,白云飘带股地缭绕雪山,大地一片金光灿烂,你顿时有一种临…  相似文献   

12.
不俗   《世界》2008,(12):170-170
众所周知.在藏区无论住巴郎学还是亚宾馆.都不会按照性别来给你区分房间。我不知道应该管这种态度叫作原始还是释然.但拉萨的坊间八卦也因此多了起来。我曾和一赖房钱的北京妞同宿一屋,半夜感觉有柔软的东西顺着我的肚子向上抚摸.幻想艳遇将至.一抓之下才发现是只硕大的耗子.吓得腹泻好几天。也听说有一洁癖台湾女和一大男子主义韩国男分到一个房间.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中,两人用闽南语和高丽话吼了一宿.次日清晨分别被抬进了拉萨医院。  相似文献   

13.
迁移     
“我叫索娜央吉.今年74岁了.我老家是工布(林芝地区)那边的.10岁的时候到拉萨。刚到拉萨的时候,在我眼里.拉萨很繁华.拉萨也很凄凉,我看到琉璃桥下到处是污水和大便.脏得不行。乞丐和流浪汉晚上睡在桥底下,我看到过有冻死饿死的人挺在那里,好心的人在尸体上挂上一条哈达.  相似文献   

14.
从2009年至2014年,算起来,我曾在拉萨生活、工作也有近五年的时间。一直租住在老城区,紧靠大昭寺。每天清晨,在邻居们打酥油茶的声响中醒来,沐浴着朝阳,穿过炊烟袅袅的八廓街及大昭寺广场,去到朵森格路的报社上班。拉萨与内地有着两个小时左右的时差,下午下班时内地一般已显暮色,而拉萨依然阳光普照,只是光影变斜长了而已,我便混在转经的人流中,一圈、两圈……默默感知这座城市的脉搏。有时加班或值夜班到深夜,八廓街又是另一番样子。就这样,晨昏更替,日复一日,八廓街是我曾经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复活的宗山     
不久前.一位家住昂仁县的藏族阿妈搭车去日喀则.一路打盹.司机把她从睡梦中摇醒.告诉她日喀则到了。朦胧睁开睡眼.一座酷似布达拉宫的建筑凸显眼帘.老阿妈惊呼:“我去日喀则.不是去拉萨!”引来满车哄笑。同行人告诉她.这里就是日喀则,眼前这座“酷似”布达拉宫的建筑并非布达拉宫.而是修复后的宗山。  相似文献   

16.
漫话酥油灯     
日趋现代化的拉萨,不甘落后于那些繁闹的城市,在非常具有时尚气息的酒吧里,喜欢诗意的人们,把所有的灯都调得暗暗的,点上一两支蜡烛,人为地制造一些浪漫,为心灵疲惫的现代人提供精神的栖息地,很多人也乐意享用这人造的浪漫,在烛光中让身体放松,让灵魂飞扬。这时候的烛光,可称得上是温暖现代人心灵的火星吧。  相似文献   

17.
回到拉萨     
拉萨,这座美丽的日光城,当我第一次踏上西藏的土地,最先见到的就是你了。那是在1975年的秋天,我还是个懵懂无忧的少年,我对高原的认识是那样的蒙昧,而当时的拉萨远没有现在的繁华景象,只觉得这里的天是那样的高,云是那样的白,蓝蓝的天空更令我产  相似文献   

18.
1978年3月25日,我正在当阳赵家湖发掘楚墓,突然接到单位──—湖北省博物馆打来的电报,说在随县发现了巨大的木淳墓,比天星观一号墓要大三倍,命我速回为发掘这座大墓作准备工作。我心中有些犯疑:天星观一号墓是湖北省刚发掘完的当时属最大的楚墓,木椁长8.2米、宽7.5米,已相当惊人;随县发现的这座墓竟比它大三倍,这会是什么样的墓呢?会不会是数字搞错了?或者是几个墓连在一起,错看成一个墓了呢?我怀着诸多疑问和希望回到武汉。情况得到证实:电报内容无误。这座新发现的墓不仅规模特大,经初步勘探保存情况亦好。我当时惊喜的…  相似文献   

19.
从小在拉萨长大,但知道幼儿园的事还是长大以后的事。因为我在拉萨的时候幼儿园对于像我们这一代进藏干部的子弟来讲都比较陌生,和我同龄的人大多没上过幼儿园,即使有过上幼儿园的经历,也是因为回到了内地。这些事今天说来已经是故事了。六七十年代,拉萨的幼儿园可谓...  相似文献   

20.
拉萨,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心驰神往的梦。她那独特的地理环境、神秘的宗教文化、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古风深蕴的寺庙建筑等,都是一种极大的诱惑和召唤。在七月流火的季节里,笔者有幸踏上西藏这块高天厚土,感受了拉萨的原汁原味。 拉萨是座日光城。飞机在拉萨的贡嘎机场降落后,走出机仓,我们忽然感到天是那么的蓝!云离我们那么近!太阳是那么的明亮!这座海拔3650米的高原城市,是座名副其实的日光城。据介绍,海拔高度为零时,空气密度每立方米为1292克,而拉萨则为810克,平原地区空气中含氧量每立方米为250克左右,而拉萨只有150克。因缺氧而引起恶心、呕吐、头晕和乏力等高原反应,是拉萨迎接内地客人的第一件“礼物”。同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