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从文用毛笔在莱单上写下莱名,萧乾唤住转身欲走的伙计:“这个莱单您给我吧,我再给您抄一遍。” 萧乾的第一个文学师傅是沈从文,他们结识于1931年。当时,萧乾正在辅仁大学同安澜合编《中国简报》,经国文课老师杨振声介绍,去采访沈从文。已是著名小说家的沈从文对这位文学青年十分热情,头一次见面便请他到东安市场下馆子吃饭。沈从文从伙计手里要过菜单,用毛笔在上面写起菜名。萧乾很崇拜这位作家,见他写的一手秀逸的书法,急忙唤住转身欲走的  相似文献   

2.
《世界》2011,(3):183-183
知道要去芬兰时,我正在一个四合院和朋友吃饭,前一秒还在喝云南香叶茶,下一秒就满脑子都是圣诞老人,听说那里有个“耳朵山”,因为他们每年都会收到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寄给圣诞老人的邮件,“倾听”小朋友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天下第一鸭     
我8岁那年,家里来远方客人。这天中午,爷爷奶奶陪着出去吃饭,我要上学,只好“弃权”。晚上,奶奶专门给我拿出几块肉来,还略带神秘地说:“尝尝这肉香不香?”“香!香!”我只两口便将那肉填进肚里,这才问道:“我吃的是什么肉啊?”“傻孩子,这肉自然好吃了,这是全聚德的烧鸭子啊!”烧鸭子——也就是烤鸭,这是我第一次吃烤鸭,第一次听说有个全聚德。  相似文献   

4.
章明 《炎黄春秋》2013,(5):62-63
严秀先生是教我写杂文的良师,他给我的教诲鼓励和鞭策是永远难忘的。不过我和严老认识较晚(1984年),在他之前,我还有过二位良师——凑巧得很,他们二位都姓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从理想主义的太空回归现实主义的地面,就开始写一点杂文,但并没有什么计划,也不经常,只是偶有所感、偶一为之而已。1980年5月初,想起党中央关于今后不搞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重大决策,感奋之余,我写了一篇一千来字的杂文《“吃运动饭”》,对过去专门在一些政治运动中依靠整人和制造冤假错案吃饭的人有所规劝。由于这方面的生活体验特别丰富和深刻,所以写来非常顺手,初稿完成后修改了两遍,“自我感觉良好”。  相似文献   

5.
“当时有报道说,《上海滩》播出时,很多地方犯罪率为零,因为那时还没录像机,电视台只放一遍不重播,大家都去看电视了”。  相似文献   

6.
独享山花梦     
<正>初春时节,微风吹过,牧草疯长,我随采风团到达裕民的时候,头顶的云悄悄盈了些泪,一场润雨,一夜之间草原就绿遍了。芍药谷的花儿也开起来了,一片片、一茬茬,赶潮般的一路铺展开去,汇入那片桃红色的海洋中。人们评花有"牡丹第一,芍药第二"之说。古人言:"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红楼梦》中的"仙杖香挑芍药花",描绘了一位花仙子的形象,她  相似文献   

7.
在对中国古代画家的学习与研究中,我对郑板桥尤感兴趣,已出版和即将出版的有《郑板桥书画艺术》、《郑板桥书法集》、《郑板桥年谱》等.随着学习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郑板桥及其艺术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就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求教于诸位专家学者.一、关于“去官”说郑板桥是在乾隆十七年60岁去官,第二年春离开山东潍县南归扬州的.关于“去官”的说法,记载不一:一说:“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清史列传·郑燮传》、《清代学者像传》)一说:“因邑中有罚某人金事,控发,遂以贪婪(?)职.”(《小豆棚》卷十六)一说:“以病归.”(《国朝画征续录》卷下、《榆园杂录》卷一)一说:“乞休归.”(重修《兴化县志》卷八)  相似文献   

8.
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将车开到检修站,一个女工接待他。她熟练灵巧的双手和俊美的容貌一下吸引了他。整个巴黎全知道他,但这位姑娘却丝毫不表示惊异和兴奋。“您喜欢看电影吗?”他禁不住问道。“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她手脚麻利,很快修好了车:“您可以开走了,先生。”他却依依不舍:“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不!我还有工作。”“这同样也是您的工作,您修的车,最好亲自检查一下。”“好吧,是您开还是我开?”“当然我开,是我邀请您的嘛。”  相似文献   

9.
立秋     
8月初,到内蒙古去能赶上“天堂草原锡林郭勒·那达慕”大会。近距离地欣赏到蒙古族男儿三艺赛之摔跤和赛马,还有射箭及少数民族歌舞表演,能让游人原汁原味地领略塞北的豪迈不羁。  相似文献   

10.
《史记注译》出版后,我仔细读了一遍自己注译的《平准书》,发现一些问题,分述如下:一、《史记注译》以中华书局校点本为底本,其正文有讹脱之处,应否加以改动?我认为,如果没有译文,不改动是可以的,只在注译中说明应如何改动也就可以了;有了译文,而译文又不能不照注释中改动的来翻译,这就最好改动正文,使正文与译文一致,以便读者对照阅读.否则如第1031页“物踊腾粜”句,注释中引梁玉绳说,认为“踊”、“粜”皆误字,  相似文献   

11.
索穷 《中国西藏》2005,(2):34-39
在早先的草原牧区,人们能看到的图,除了经书和少量的《格萨尔王传》说唱本,就可能只有“罗托”——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藏历历书了。  相似文献   

12.
《沧桑》1994,(2)
有一年过元霄节,京城举行盛大的灯会。司马光(山西夏县人,北宋宰相、文学家,著《资治通鉴》)不想去观灯,他也不想让夫人去,所以,当夫人提出要去看灯时,司马光反对道:“家里也有灯,何必出去看。”夫人又道:“我还想看看游人。”司马光道:“难道我是鬼吗?”结果,夫人被说服了。  相似文献   

13.
骆明  陈鸿儒 《旅游》2000,(10):12-13
秋天是北京最好的季节了,不冷不热,天高气爽,花红柳绿,人也透着一股子精气神儿。外地朋友来北京旅游,顺便看看我,过去生活拮据的年代,我都请他们撮一顿儿。现在不行了,刚一张口,人家就说了:“谁还没吃过饭?到北京就是感受老北京的文化来了。你就领着我们转悠吧。”“去琉璃厂文化街怎么样?”“那当然好了。”吃饭改逛街,为我省下不少钱,再说我也有段时间没去哪儿转转了。  相似文献   

14.
李敖爷爷:我现在是在北京大学校医院的病床上给您写的这封信。早在今年3月末,我就准备动手写它,那时我还是14岁。五十六年前的今天,你也是一个14岁的少年,正奔波在逃难去台湾的路上。4月10日的生日一过,我就15岁了。前几个月发烧发得昏天黑地,但我又是个不能没事干的人,就把妈妈刚买的《李敖回忆录》和《北京法源寺》看完了,觉得很不错。《李敖回忆录》看到写马占山一段,我觉得好,念给妈妈听,还没念完就哭了。您的文章字字都喊在我心里,所谓“五十年来五百年内白话文第一二三”之说看来是实事求是!后来又买了《李敖快意恩仇录》和《坐牢家爸…  相似文献   

15.
章立凡 《炎黄春秋》2008,(12):69-71
为史学前辈吴晗先生的代表作《朱元璋传》重版作序,我深感冒昧,更有一种难以名述的悲凉。回顾自己对历史的兴趣,就与小学时代读吴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外国历史小丛书》以及《地理小丛书》有关。当时我对这三套丛书是每出必买,搜集得很齐全。上中学后,又读了《朱元璋传》、《读史割记》等专著,对其考证方法及夹叙夹议的文体印象深刻。“文革”结束后我选择历史作为自己的专业,与这段早年的阅读史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6.
1写《我的1997》这首歌是在1989年,艾敬刚20岁。那个时候她听了苏珊·薇格的《Luka》,决定“把当时自己19岁以前的人生经历写一遍”。那个时候她对人生没有太深刻的理解,“去南方”不意味着淘金,更多是自由。那个时候她“可能也是想着扬名世界吧”,像U2、TheBeatles一样。  相似文献   

17.
品尝“毛家菜”○邹德萍我做梦都未想到,在京城很有名气的一家大酒楼里,品尝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生前吃过的菜肴;现被世人称为“毛家菜”;而且还是正宗的,这也算本人对已故毛主席一次最好的缅怀吧。那天晚上,华灯齐放,京城如同白昼,朋友驾车接我们一行三人去吃晚饭。...  相似文献   

18.
《马文瑞传》已经由当代中国出版社于2005年7月出版.我作为本书的特约责任编辑,有幸较早地介入到工作中来,前后有六七年之久,书稿看过很多遍.2004年又参加了《马文瑞传》编委会在原陕西省委书记张勃兴主持下进行的审读;并曾与马文瑞的长子马晓文、马文瑞的秘书曹建平一起到陕北踏访了马文瑞当年革命时走过的道路.由此受教弥深,感慨万千,真所谓“高山景行,私所仰慕”.为方便读者,特对《马文瑞传》作一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9.
《高僧传》是南朝梁慧皎所写的一部僧人传记。它包举了二百五十七个僧人,是佛教史上的重要作。同时,《高僧传》也是研究汉语史特别是汉语词汇史的重要语料,对研究南北朝汉语词汇有重大的价值。本记录了《高僧传》中的“一往”、“去来”、“又指”、“偏局”、“藉(籍)”、“应时”、“同意”共七个大型词典未收的新词以待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一 1959年4月初。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在上海召开期间,毛泽东观看了湘剧《生死牌》,剧中有个“南包公”海瑞上场,引起了毛泽东的兴趣。毛泽东吩咐坐在身边的秘书田家英去借《明史》,他说:“我想看一看《海瑞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