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8月8—10日.方志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地方志协会联合举办.宁波市地方志办公室承办。会议主题是:方志文献的传播与利用。应邀出席会议的有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越南,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等海内外有关史志编修机构、图书馆等藏书机构以及学术研究机构的专...  相似文献   

2.
2011年8月28日至9月4日,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小彬率省志编委、成都、德阳、绵阳、遂宁、甘孜、凉山、省交通厅等地方志系统相关人员一行10人,经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应台湾中华两岸人民交流促进会的邀请,先后前往台北市文献委员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等台湾文献收藏整理机构,考察中国方志及地方文献的收藏、整理和利用情况,与当地修志人员和专家学者就编修地方志以及地方文献的收藏、整理、利用等进行了座谈交流。  相似文献   

3.
2006年5月30日,新华社公布了5月18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地方志工作条例,是地方志工作的法规,是依法修志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4.
2007年9月18日到25日,以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陈强为团长、部分地级以上市地方志办主任为团员的广东地方志代表团一行10人,对日本、韩国进行了考察交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方志》2008,(8):27-27
2008年3月16~17日,由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主办,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杭州市萧山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承办,美国犹他家谱学会协办的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萧山区召开。有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文献研究机构的专家,省志办编纂处处长陈野、杭州市志办主任贾大清,以及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共70余名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方志》2004,(8):40-40
20 0 4年 4月 1 6日 ,台湾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陈福滨教授应北京地方志学会邀请 ,来北京市进行学术交流。陈福滨教授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 ,就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地方志与地方文献、台北市的文献编纂、文献整理和运用、台北修志的组织机构、台北市志的编纂及新一轮修志情况进行了阐述 ,同时把自己的学术研究、专著论文一一作了介绍。最后与会者就台湾地区的经济、政治、大选等情况提出问题 ,陈教授一一作答。台湾学者来北京地方志学会开展学术交流$北京市地方志学会  相似文献   

7.
苏炎灶 《福建史志》2006,(4):F0002-F0002
2006年6月27日-7月10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组团赴欧洲考察团出访英法等各国,我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苏炎灶参团出访。此次考察主要是了解国外收藏,利用中国地方志情况,同时了解他们保存地方文献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方志》2014,(11):7-7
2014年9月22~28日,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陈强率团赴台湾考察交流,取得良好效果。考察团就地方志书编纂和地方文献征集与服务等内容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台北市文献委员会、台湾文献馆和台湾史研究所等5家单位进行座谈交流,考察了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图书文献馆、台北市文献委员会馆藏与展厅、  相似文献   

9.
2004年元月9日至15日,江苏省地方志系统一行13人应日本文化交流团体邀请,对日本史志工作及编史修志的文化环境进行了考察。此次日本之行,江苏史志年鉴工作者共考察访问了广岛、大阪、京都、东京等地,着重考察了广岛县立文书馆(相当于地方文献馆)、广岛县立图书馆、广岛市乡土资料馆。考察期间,日本朋友广岛县立文书馆主任研究员长泽洋,山阳学园大学助理教授班玮,广岛市技术振兴部主干大林照彦,广岛县立图书馆调查情报课专门员植田佳宏,广岛市立大学国际部博士后施晖等热情接待了考察团全体成员。两国学者就各自的地方史志工作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术交流,并互赠著作。通过考察,日本各地自发编修地方史志的文化氛围、重史实不重史论的方志理念、特别强调第一手资料的修志原则,给江苏修志编鉴工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乃格)江苏省地方志系统组团考察日本史志工作@乃格  相似文献   

10.
讨论地方志文献数字化标准建设问题,介绍当前地方志文献数字标准的现状及问题,结合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地方志文献数字化标准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以后,中国人民的反日浪潮以此为触发点日益高涨。中国人的日本观,也开始成为部分日本学者、研究者关心和注意的对象。然而,当时日本学界不少"中国通"只是以自己熟知的中国古代文献来解释两国间的现实问题。七.七事变以后,随着日军的全面侵华,更多的日本学者、研究者开始投身于"宣扬国威"的热潮之中。顺应这一学术研究为政治服务的潮流,实藤惠秀受青年研究者佐藤三郎相关研究的启发,提出了"攻日论"这一说法,现存东京都立中央图书馆的《惠秀文存》,既是解明"攻日论"之说如何提出这一问题的关键性资料,而且也是反映实藤惠秀坦诚对待"非友好"历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2.
二叶亭四迷作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人,在日本文学史中曾被埋没多年。同样,在中日两国的鲁研界,谈及对鲁迅产生影响的日本作家,二叶亭也不在其列。但是二叶亭在鲁迅留日期间发表了大量的俄罗斯文学及文论的译文,这成为鲁迅通往俄罗斯文学道路上的一座重要的桥粱。在小说创作上,因为中日两国近代社会变革和小说流变有着惊人的相似,二叶亭作为筚路蓝缕者,替鲁迅完成了过渡期的挣扎和探索,使鲁迅在高于历史的平台上起步,一举奠定了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参与中日文学交流的主要是中国驻日使馆官员以及旅日文人。他们多为饱学之士,且好交友喜翰墨,常与东瀛的一流文人宴饮赋诗、笔谈雅会,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赋篇章。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极大地刺激了日本诗人的创作欲望,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汉文学的复兴与发展。同时,他们还以游记、随笔等形式,把自己在日本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体验等介绍给国人,为国内同胞了解日本的文学艺术、世俗人情、自然风物等提供了生动、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日两国在实行地方自治前,都存在着一定的“自治传统。”这种传统在日本日村落共同体,在中国日宗族自治、乡绅自治。但是虽然同为“自治”,实际上有着很大差别。这种差别也可谓是导致两国实行近代地方自治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中日“自治传统”在地方公选议会、地方公共财政的运营和地方公共团体法人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总结出中日“自治传统”具有的不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15.
Germany’s colonial experience in the Pacific was both relatively short (1884–1914) and also quite dispersed. In addition to administrative staff and office, a well-functioning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also required the means to propagate and document its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and decisions.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the administrative offices in German Samoa and German New Guinea went about their official printing needs. In the Samoa case, the Germans ‘inherited’ a well-established printing environment, facilitated by newspapers. Here the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colonial government were merely additional print-jobs. In German New Guinea, however, no such infrastructure pre-existed and the German administration had to start its own press. Over time, the government gazette added no official sections and, had World War I not intervened, was on track to became a local newspaper.  相似文献   

16.
作为日本华侨社会的主要教育设施,华侨学校不仅为华侨子弟的教育做出了贡献,也为整个华侨社会的统合和稳定发展以及中日文化的交流立下了汗马功劳。华侨学校具有持日本国籍的学生增多、学生总体趋向多元化,毕业生去向以升人日本学校为主流,以民族教育和升学教育为两大教学目标及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观念等特点。但由于华侨学校长期处于边缘化的法律地位,故在学生入学、升学及学校财政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华侨学校教育活动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在我国,<聊斋志异>研究在西方新的文学批评方法的影响下形成了研究热.与之相对,在日本,翻译、"翻案"依旧是受容这一文本的不可忽视的一个途径.在学术研究上,在继承日本汉文学研究重视考证、考据的传统的基础上,日本古典、近代文学的比较文学研究也继续成为重要方向.本文在分析日本近年<聊斋志异>研究的现状基础上,着重探讨中日两国对<聊斋志异>意象把握的不同及其原因.探究<聊斋志异>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日文学特质的差异是灼然显在的,本文追本溯源,通过对《诗经》和《万叶集》的分析比较,探讨了中日文学在诗歌的社会道德功能、咏歌爱情与自然等方面所表现的差异性及其所自。  相似文献   

19.
日本历史地理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下列十九个方面对日本的历史地理学进行了述评 :(1)日本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起源 ,(2 )京都大学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心的形成 ,(3)研究资料及方法 ,(4 )与日本历史地理学发展有关的学会 ,(5 )史前地理 ,(6)条里制 ,(7)景观变迁 ,(8)城市 ,(9)聚落 ,(10 )交通 ,(11)人口 ,(12 )农业与灌溉 ,(13)森林与渔业 ,(14)工商业 ,(15 )政治 ,(16)历史地理学中之符号和语意学的新发展 ,(17)区域研究 ,(18)其他方面历史地理学的研究 ,(19)历史地理学理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论文基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2年以来刊发的约60篇马华研究论文,同时参考近年来大陆有关马华研究的博士论文,分析了大陆关于马华研究的主要领域、资料来源、资料类型、研究方法、作者群特点等。研究显示,大陆关于马华的研究,涉及到政治、政策、宗教、文化、社会、文学、女性、族群关系、医学和音乐等领域;研究者重点使用的是英语资料和马来西亚当地的资料,使用最多的是中英文图书,其次是中文期刊和中文报纸;文献分析法是主要研究方法。大陆已有一批比较固定的马华研究者,但人数相对有限,且少有人进行专一的马来西亚华人研究。选择马华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研究课题的作者成为当今学界研究马华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