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功立业的理想一直是曹植追求的目标,但是他所追求的功和业并不是为己的,而是为国,为民的,且贯穿他文学创作的始终。 相似文献
2.
3.
左江沿岸保存着许多古代壮族先民骆越人的珍贵化遗产——岩画,左江岩画有她自己的模式、风格、特征,当把这些共同的特征结合起来后,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5.
6.
文化素养指的是人的才智、能力、道德素质和内在涵养,它包含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个性品格、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文化素养是每一位艺人的必修课,因为它决定了艺人作品的艺术品位.有的艺人之所以能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创作出大量的艺术品、精品,成长为大匠、大师、艺术家;而有的艺人终其一生,却在艺术上没有骄人业绩;其最根本的...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里,无论是以前的名著里,还是现当代的文学经典,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开始以动物形象作为主角,不仅为文学的题材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同时也以全新的角度去挖掘一个新的社会。本文从动物形象与心灵的零距离、思维的别样交流、美的艺术三个角度出发,探索动物形象在文学中的价值,发现动物形象在表达主题时所变现出来的优越性以及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通过大量客观事实和深层涵义的挖掘,将对民众服务性、引导性和报道的可读性融为一体,把握好新闻报道的点和度,利用多种报道艺术实现对新闻事件的全方位和立体报道,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舆论导向性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新闻传播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论述了四川汉代画像砖的艺术特征及其艺术表现手法以及组合关系,肯定了四川汉代画像砖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通过莫扎特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和他的性格特点以及人生经历,了解莫扎特时期的演奏风格、乐器特点和演奏技术要求。浅谈莫扎特小提琴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演奏艺术以及演奏莫扎特小提琴作品需要用到的几种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11.
新感觉派运动从文坛消失之后,无论是日本文坛还是川端康成个人都迎来了一个黑暗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低谷时期,川端在1932年发表的《抒情歌》中构筑了一个唯美的、纯粹的、童话般的死后的世界。这在一个既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也找不到文学的意义的时代,可以说意义深远。这是川端的东方之歌,是川端在那个年代的超越死亡之歌。 相似文献
12.
13.
古代小说中具有大量关于棋戏的描写,其不仅具备娱乐的实用价值,而且被赋予独到的文学艺术功能,成为小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概而言之,不仅能够借以展开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并能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还能展现社会风尚,创造典型环境,更能体现出作者的批判意识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关派文学大师。当前国内学者对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其长篇小说方面,对其短篇小说尤其是其艺术特色研究甚少。本文欲从细腻的心理描写、精巧的奇妙构思、新颖的题材选取和独特的艺术视角等方面,解读其短篇小说集所呈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戴明贤是贵州省当代著名的作家、书法家,其书无美不臻,其文淡泊自然,其独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修为,已成为人们研究贵州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就其艺术造诣及成功原因,略抒浅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联系多年的翻译教学实践,分两部分对日本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再创作问题,结合具体译例进行了分析,据此论述了利用比较法在美学、修辞、句法等方面进行词语推敲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南北宋壁画墓的题材及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墓室壁画是宋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题材有日常生活、孝行故事、超度升仙和装饰性画面等四类,布局、构图都遵循一定的程式,但构思巧妙、技法多变,体现了北宋绘画艺术的丰富多彩与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国时代的丰子恺,以艺术的视角观照儿童生活的琐屑与微末,发现:与成人世界不同,生活于特定社群中的儿童,熨贴着亲属和邻里关系,少受自然的支配和社会习惯的束缚,由其本真的生活激活出无限的创造性,而伴随着初始社会化而来的异化生活终结了儿童的本真,同时也斫丧了他们的创造力。透过往昔儿童生活场景,可以依稀发现一个历史时段儿童的生活方式、区域特色、时代特征以及演变痕迹。 相似文献
19.
维摩诘经变是佛教美术中普遍而又独特的题材,对中国文化思想乃至艺术精神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从审美的角度结合石窟、造像碑及壁画中有关考古材料,对我国维摩经变从西秦到宋代的嬗变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对维摩诘经变的影响,充分挖掘该经变中所体现的中国艺术精神的丰厚内涵,从而揭示出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姚颖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4):64-68
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作为一个独立的《西厢记》评点本,在清代出现了诸多的版本,引起了戏曲界和出版界的广泛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本文试从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的结构体制出发,分别从其评点的主要形式——总批、节批和夹批,讨论其表现出的艺术特征,并简要分析"金批西厢"评点的思想内容和方法技巧,对其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得失做出了一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