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州北宋白象塔于1965年拆除,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因第二年时逢“文革”未及整理和发表清理报告。直至1987年才于《文物》第5期发表《温州市白象塔清理报告》、《温州市白象塔北宋彩塑艺术》、《早期活字印刷术的实物见证——温州市白象塔北宋佛经残叶介绍》。本文就白象塔出土北宋砖雕像的铭文、造型、服饰、工艺等方面作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博物馆珍藏的雷峰塔地宫出土的纯银阿育王塔,塔身内用金棺盛装佛螺髻发舍利,是当年吴越国王钱俶建造皇妃塔(后称雷峰塔)的核心所在,专为雷峰塔打造,是钱俶毕生崇佛的体现。银塔直接仿自延寿造夹纻育王塔(温州白象塔出土的漆塔),间接仿自鄮县阿育王塔。  相似文献   

3.
1965年温州市白象塔清理出一些宋代彩塑造像,这些造像不仅有佛教神祇,也有道教神像。结合两宋时期"三教合流"社会背景及历史潮流的影响,考察造像的放置方式、供奉情况,笔者蠡测,白象寺、塔在宋代可能与摩尼教有关。  相似文献   

4.
温州市白象塔北宋彩塑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州市郊梧田白象乡的白象塔,长期受风雨侵蚀,倾斜损坏严重,经上级批准,于1965年拆除。该塔建于北宋政和年间,距今八百余年。塔内藏有大量北宋文化、艺术珍品,其中以雕塑艺术品最为突出,包括彩色泥塑、木雕、漆雕、砖雕、石雕等。在这  相似文献   

5.
1965年,温州市白象塔清理出一尊编号为24号的宋代彩塑造像,原清理报告、《白象慧光》图录及馆藏陈列均将其定名为"天王像"。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及考古图像资料,可基本认定,白象塔24号彩塑造像并非佛教中的天王像,而是具有道教文化因素的真武神像。温州白象佛塔出土的这尊道教真武神像,不仅为探讨宋代"三教合流"社会背景影响下的民间宗教信仰状况提供了典型案例,也为研究真武神像的发展演变情况及其信仰传播问题增添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温州白象塔彩塑佛教造像是宋代彩塑在江南绽放的艺术之花,不仅充分体现了宋代彩塑典型的艺术特征,而且其制作工艺也体现了瓯塑的地方特色,堪与晋祠彩塑相媲美,成为宋代彩塑又一个标志性的范例,为宋代彩塑锦上添花。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白象塔彩塑供养菩萨立像则更是宋代菩萨造型的典型作例。  相似文献   

7.
刘云 《文物》1988,(10)
《文物》1987年第5期刊登了金柏东同志《早期活字印刷术的实物见证——温州市白象塔出土北宋佛经残叶介绍》一文,作者断定1965年温州市白象塔出土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叶为北宋活字版印刷品,"是当前极为罕见的早期活字印刷本,是沈括关于毕昇活字印刷记述的确切实证"。我们认为这一结论的可靠性值得商榷。活字印本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字与字的笔画之间绝不交叉。雕版印书,是先将文字书写成叶,反粘在板上,再行刊刻刷印。为了做到行气整齐、字体结构美观,上下字之间的笔画时常相互照应,可能发生交叉。这一点可从大量雕版印本书籍中找到证据。而活字印本则不同,它是每字为一刻,自为一整体,活字之间彼此没有交叉的可能。温州白象塔出土的按回旋式排列的《佛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温州白象塔出土《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分析研究,结合专家对此印刷实物的考证,认为它是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的难得实证。  相似文献   

9.
温州白象塔出土的彩绘木雕像共17身,其中12身保存尚好。其造像年代不一,原料全部使用杉木,雕刻技法及彩绘工艺则可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10.
<正>一苏家垄遗址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坪坝镇西侧,坐落于漳水的北岸、两条支流交汇的丘陵岗地上(图一)。漳水在今安陆市境内注入涢水(下游称为府河),涢水是长江的一条重要支流,流经随枣走廊,流域内分布着叶家山墓地、文峰塔墓地、擂鼓墩古墓群等曾国遗迹。1966年修建水渠时,在苏家垄发现包括9  相似文献   

11.
荐福寺塔又称小雁塔,是唐长安著名的佛塔之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路的大荐福寺内。唐时大荐福寺分南北两部分,塔在南院,与寺隔街相望。寺原占开化坊南半部,塔在开化坊南邻之安仁坊的西北隅。寺创建于唐文明元年(684年),始称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改名荐福寺。塔建于景龙元年(707年)。据塔底层北拱门的石门楣上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王鹤题刻,明成化末(1487年)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彻若窗牖";"正  相似文献   

12.
纪念塔是为纪念贵州人民英雄儿女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杀敌,保卫祖国作出重大贡献而建立的塔而得名。塔原位于中正路(今新华路)、环城南路、市南路及青云南路的交叉路口(已拆除)。  相似文献   

13.
##正##南京大报恩寺是明代永乐年间朱棣为纪念生母而建的,报恩寺塔九层八面,高达78.2米,甚至数十里外长江上也可望见。塔身白瓷贴面,拱门琉璃门券。门框饰有狮子、白象、飞天、飞马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  相似文献   

14.
一奎文塔,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城西,信江北岸。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坍塌,残存第一、第二两层。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在此两层之上加建五层,成为现存的七层塔。《上饶县志》卷十四·古迹条18页记载“塔在城西五里开化乡,古有篆书‘龙潭’二大字,镌于石壁,明万历间建,塔名见龙。后圮,存二级。清嘉庆十九年,郡守王庚言……重建五级”。从现存塔体结构上亦可看出第一、第二层与其上三 ̄七层明显不同,第一、第二层塔壁转角处有倚柱,腰檐用斗栱出跳,而三层以上不用倚柱,腰檐为砖叠涩出跳。今第四层壁上嵌有王庚言等重建奎文塔的青石碑记三块,三层以上…  相似文献   

15.
正北宋著名的盛勤禅师,象郡(今象州)人,六祖慧能后"一花五叶"云门宗之四世,时获御封"明教大师"的镡津(今广西藤县)人契嵩禅师曾亲自为他的舍利塔撰写塔铭(并叙),并为他作品《原宗集》写叙,禅宗典籍对他亦多有介绍。契嵩在所撰写的《原宗集叙》开篇即有"象郡勤师聚禅学百家之说",当即点明了盛  相似文献   

16.
在河南安阳县城西南30公里的宝山东麓,原有一座北朝东魏时的著名古刹——宝山寺。据现存碑文记载:宝山寺"肇自魏武定四年(546年),道凭法师创建……"。今寺已废,唯北齐建造的道凭法师塔尚完整保存。道凭法师塔是东西并列的两座石塔,位于宝山寺旧址西侧的台地上,皆南向,相距  相似文献   

17.
开元寺料敌塔在今河北定县南门内,原有寺院已毁。塔建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为八角形十一层砖石结构,高达84米许。塔基的下层暗室内斗栱彩画图案色彩鲜艳,是我国宋代建筑彩画的重要遗存。宋代建筑彩画在唐代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加精工秀丽,出现了不少新工艺。反映在李诫编纂的《营造法式》关于彩画一卷中,就  相似文献   

18.
金陵刻经处,位于南京淮海路35号,主要建筑有深柳堂、祗洹精舍、经版楼、杨仁山居士墓塔等。始创于清同治五年(1866),初在北极阁,后迁至常府街花牌楼,光绪二十三年(1897)迁入延龄巷今址。明清建筑,庭院深深,实乃喧嚣闹市中的一片净土阆苑。金陵刻经处的创建者,为清末著名佛教居士杨仁山(1837~1911)先生。杨仁山,字文会,皖南石埭(今池州市石台县)人,道光十七年(1837)生于石埭下杨  相似文献   

19.
岳起 《文博》2001,(1):23-25
王辉先生在1998年10月出版的《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一辑上著文《咸阳塔儿坡新出陶文补读》,对拙文《咸阳塔儿坡秦墓新出陶文》,①提出了很多意见,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读后很受启发,收获是多方面的。然而,在接受王文精辟见解的同时,对有些观点则不敢苟同,今写出自己的陋见,与先生讨论,也求教于各位方家。首先,我对王文纠正拙文释读不确的18节四字“驾”(17)(前面的数字为王文陶文编号,括号内数字为拙文原陶文编号,以下不再注明),补释之23节三字“商”(24)、27节三字“利”②(28),表示同意;另外,对“成”、“西”、“利…  相似文献   

20.
<正> 七 五凉的迁徙人口 陇上黄河之西,祁连山下,西晋承汉魏之后,建置凉州。十六国时期,五凉迭居其地。凉州治所本在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县),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皆相继以之为都城。南凉于姑臧之外,且曾都于廉川(今青海省西宁市西南),乐都(今青海省乐都县)和西平(今青海省西宁市)。北凉亦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