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站夏古城     
《新疆钱币》2009,(3):F0004-F0004
古站夏古城位于民丰县与且末县交界处的沙漠中,于20世纪90年代初发现。古站夏为中古察合台语,意为“王家驿站”。古城平面为正方形,向南辟有城门,地面尚有城门木构件。南墙外有长方形瓮城环绕城门,瓮城西部辟门。城堡边长50米,城墙下宽2.20米,上宽1.75米,通高4米,用河泥垛筑而成,上部迭压红柳枝。瓮城墙宽1.50米,高5米,筑法同城墙。城内地面可见夹沙红、  相似文献   

2.
北宋时期的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共有外城、内城、皇城三重城垣围护。由于东京城地处中原,无山险可守,因而统治者极其重视军事防御,除派40万禁军常驻京城、加强对城墙和城门的管理外,还多次对城池进行增筑修葺;特别是对作为军事防御第一道屏障的外城,不仅修建得城高壕阔,而且仿照边城之制于城门之外增置瓮城,于城墙之上密置楼橹、敌楼、马面、女墙、战棚等,使军事防御设施一应俱全,俨然一座屹立于中原大地上的军事堡垒。  相似文献   

3.
得胜堡     
正得胜堡位于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乡。得胜堡是明长城大同镇重要关隘,它是由"一口三堡",即得胜口、得胜堡、镇羌堡、四城堡组成的古堡群。得胜堡平面近方形,只有一个出口南门。南门外建有瓮城、瓮城外还有月城,形成了三道城门的防御体系。四城堡位于得胜堡北0.5公里处,是明清时期著名的马市交易市场。得  相似文献   

4.
在配合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城壕整治的考古发掘工作中,为了明确西城门外(西)侧瓮城墙的时代、瓮城墙与瓮城壕的距离及其与瓮城壕、主城壕的关系等问题,在2013~2015年期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在扬州宋宝祐城西城门外侧瓮城墙上及瓮城墙北部东端各布设探沟1条,在瓮城墙外侧弧形低洼地带布设4条探沟进行了发掘,6条探沟合计发掘面积约300平方米,清理出了南宋晚期修建开挖的瓮城墙和瓮城壕,三期瓮城墙从早至晚分别厚约15.65、16.25、19.75米,瓮城壕宽约23.5米,瓮城墙外边缘距离瓮城壕内边线约26.8米。瓮城壕与主城壕不连通,瓮城墙和主城墙或互不连接。  相似文献   

5.
南京城南的中华门,为明代洪武年间在旧“南门”基础上改建扩造的,因正对城门外的聚宝山(即雨花台),故又称“聚宝门”。这座城门与通济门、三山门(即水西门),是南京13座城门中规模最大的三座城门,而聚宝门尤为宏伟。它除了建有形制特殊的、全国规模最大的内瓮城(有人称为“中华门城堡”,实属误传)外,城门上还建有颇为坚固的敌楼。该敌楼几百年来三建三毁,至今尚未修复。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清水河县后城咀龙山时代石城是迄今为止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发现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史前时期石城址。2019~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组队对石城瓮城部分进行整体揭露,基本辨明了其由主城城垣、城门、马面、瓮城城垣、壕沟、瓮城通道及两侧墩台、瓮城内建筑台基组成的建筑形态、营建顺序与布局特征,各建筑层位、堆积内出土的永兴店文化时期遗物文化内涵单纯、时代特征单一,为深入研究河套地区龙山时代石城城防体系布局建设及区域社会复杂化进程提供了崭新材料。  相似文献   

7.
顾万发  王羿  孙凯  焦建涛  吴倩 《文物》2012,(9):4-15,98,1
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新郑市望京楼遗址发掘了一座二里头文化城址和一座二里岗文化城址。在二里岗文化城址共发现3座城门,其中东一城门保存最为完整,形制奇特,已出现瓮城的雏形,带有浓厚的军事防御色彩。发掘者推测,望京楼二里岗文化城址可能是郑州商城南部的一座军事重镇。东一城门的发掘,为研究商代城门形制以及早期城池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瓮城溯源──垣曲商城遗址研究之一董琦(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人类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之后,发明了古代社会最重要的防御设施─—高高耸立的城堡。从城堡诞生那天起,城门便成为城郭防御设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先秦文献《礼记·祭法》,将国都的城门称为国门。在先秦,...  相似文献   

9.
山西明长城     
<正>关城是长城组成的重要部分,一般都建在长城沿线的主要交通要冲地段,它既是和平时期内地与内蒙古等游牧部落进行物资交流和正常往来的出入通道,也是战争时期防守重点中的重点。关城一般都与长城墙体相连,城门宽大,大都上筑城楼和箭楼,城门外又大多筑有瓮城,城墙四周还建有不同数量的骑马墙,以从侧面打击攻近城墙的敌人。目前,在山西境  相似文献   

10.
<正>目次一都城门道形制的考古发现二一门多道城门的考古学观察三一门多道城门的政治礼仪功能四结语在古代都城考古当中,城门遗址的大量发现与发掘,为研究古代城门形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城门制度涉及城门的类型、等级、形制、门阙、门道、城门管理等方面。学者曾对古代门阙遗址、隋唐两京城门类型、唐长安城城门管理制度进行过研究~([1]),或对唐代城门进行复原研究~([2])。古代都城城门门道设置多少并无定制。据目前所见,主要有一门一道、一门二道、一门三道、一门五道等几种形制,其中一门三道是除一门一道外流行时间最长、发现最多的,其于春秋  相似文献   

11.
新忽热古城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旗府海流图镇以南20公里,其面积为1平方公里,古城残墙高8米,有城门、瓮城、马面遗存,甚为清楚.古城恰好处在阴山以南,关隘险处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走近嘉峪关     
领略雄关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因建在嘉峪山西麓的嘉峪塬上而得名,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依山傍水,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面是坡陡谷深、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形成15公里的峡谷地带,川道内文殊山、榆树沟山南北对峙,鳖盖山堵塞其间,三山成犄角之势,控制整个走廊通道,构成天然要塞,其进可控扼玉门关,退可据守河西重镇酒泉,自古为“河西咽喉”、“边陲锁钥”。嘉峪关布局合理,建筑精美,占地约10万平方米,由外、内、瓮、罗城四部分组成。有三重城廓,多道防线。中心是形如大斗,略成棱台状的内城,有光华门、柔远门各踞东西;两座大门之外有瓮城回护,为关城平添了几分幽深肃穆之感;迎敌的正面是凸形罗城,两端与外城墙相连,外城墙又与关城南北的明墙暗壁相接,罗城正中有城门与外界相通,城门正中央的门楣上镌刻着“嘉峪关”三个大字。而分别位于三座大门之上的光华楼、柔远楼、嘉峪关楼,斗拱重叠,檐翼飞耸,富丽堂皇,并与建于城墙之上的角楼、敌楼、箭楼交相呼应,更显万里长城雄关的凛然姿态。由此,形成了以关城为中心,城内有城,城外有壕,重城并守之势和长城、城台、烽燧、墩台星罗棋布的网络结构,构成了古代完整的军事防御和通讯体系。这也正...  相似文献   

13.
苏州盘门     
苏州水陆古盘门,现在依然是出入城西南的水陆交通要道。水城门因过往船只频繁,两岸遭行船撞击,基础多处破坏塌陷,第一道水城门拱券龙门石发生下沉现象。1981年3月政府拨款加固维修,我们对城门现状作了测绘工作,现就其布局特点和建筑结构概略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第一次听到这么多人对同一件事的回忆。首先是我的母亲,上世纪60年代。她参加了北京那场轰轰烈烈的拆城墙义务劳动。当时她还是个青年学生,听说扒掉城楼来挖地铁,这样距其数百米外的井儿胡同的家就不用搬迁,于是拆起江米粘合的大青砖,也不喊吃力。突然,工程被叫停了,说是瓮城里拆出了元代的城门。  相似文献   

15.
汉西门小考     
汉西门,称石门、旱西门,系南京明城墙十三个城门之一,又是四大瓮城之一。汉西门位于南京城的正西方向,城外有秦淮河,不失交通要冲之地位。60多年前,因开汉中路,拆了汉西门北面一段城墙,在城墙外与秦淮河之间,辟了一个汉中门,仅以左右两个砖砌的柱作门通南北,而关闭了汉西门。久之,老百姓叫白了,便把这一带都叫作汉中门了。今所谓“汉中门市民广场”周围的城墙,实际上是明代汉西门瓮城。 汉西门瓮城大致是个正方形,原来瓮城有三道门,最西面的门券最大,城台上原有一座高大的两层城楼,木结构,今已不存。中间门券已毁。东…  相似文献   

16.
蒲州故城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西南约17公里处的黄河东岸,现存城垣为明代在唐河中府的基础上所建,分内、外城。外城为唐夯土城,内城为明夯土包砖城。外城存东土门及东南角、东北角局部残垣,内城存城墙、城门、瓮城、敌台、角楼及鼓楼遗址。  相似文献   

17.
秦建明 《文博》2011,(2):40-45
西汉首都长安城,其范围并非只是局限于城墙之内,而是在汉长安城城垣之外,还建有一些附着于主城的小型城堡,古代称之为郭或郛。本文依据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将郭郛划分为围郭,偏郭与附郭三种类型。并对汉长安城外这些郭城一一进行考证。这些郭城,都处在长安城城门之外,郭城之上建有郭门。通过城门与郭城之门的不同关系,可以将城郭之门划分为直门与横门两大类别。这类郭城与其形制,与后代出现的瓮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17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额仁淖尔苏木的图门古城进行了调查。图门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可见城墙、壕堑、城门、瓮城、马面、角台等建筑结构,城内无明显的建筑遗迹。调查人员对古城进行了测绘,并根据采集到的少量遗物认为该古城建于辽代,且在没有修建完毕之前废弃。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17,(10)
<正>笔者曾对中国古代都城城门门道进行专门研究。据目前所见,古代都城城门门道设置多少并不一致,主要有一门一道、一门二道、一门三道、一门五道等几种形制。其中,一门三道是除一门一道外流行时间最长、发现最多的形制,春秋战国时期初露端倪,西汉时期形成定制,自此以后便成为中国古代都城城门的基本形制[1]。一门三道城门形制也是《考工记·匠人营国》的重要内容,它与《匠人营国》具有密切关系。关于《匠人营国》写定于何时,它所描述  相似文献   

20.
2016~2018年,我们对位于郑韩故城北城墙与隔城墙交汇处东侧的缺口进行了考古发掘,初步判断此处为文献记载的郑国渠门。春秋时期其北部为护城壕,水渠和道路穿过城墙缺口处应为一陆门和一水门;战国时期修筑大型夯土建筑,并与同时期修筑的北城墙突出部分共同构成瓮城城墙,并增设两条道路。北城门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东周时期的城门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