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自杀案件日益增加,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突出。佛教作为一种世界性宗教,在对待人的生命价值、反思死亡的本质和意义上有其精深和独特的见解,可以培育大学生的宗教情感,促进目前的生命教育质量的提升,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生与死,从而更好的解决大学生的身心问题,缓解心灵烦恼,有效地预防自杀,启迪生命真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官员自杀事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各地官员自杀的案例比比皆是。自2013年初到2014年初就两度出现“官员自杀潮”,自杀官员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特征明显、自杀方式多样、自杀原因错综复杂。从中央到地方或从地方到中央,官员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为何会出现官员“自杀潮”?舆论就曾感叹在持续进行的高压反腐运动中,中国才出现“官员自杀潮”。难道官员自杀与反腐败有关?官员自杀的背后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都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官员自杀潮”并不是偶然出现的社会病态现象。众所周知,官员自杀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是负面能量。因此,官员自杀事件频发后的舆论质疑发人深省。各界理应对这类部分特殊群体给予高度关注,本文将以客观的态度探析官员自杀的原因及提出对应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1919~1928年的爱国运动中,面对异常耻辱的外侮,一些爱国者愤而自杀。他们痛感在外来侵略与压迫下,中国社会仍然四分五裂,抗议运动不能持久,痛感国人不团结、缺乏国家观念,故试图以自杀警醒同胞,使其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对外抗争。其自杀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献身,作为激励国人对外抗争的策略与方式,具有利他主义自杀的特征。在如何报效国家的问题上,他们的认知有偏执之处。但他们对爱国运动存在问题的揭示,引起了媒体及运动组织者的重视。媒体对他们的自杀及遗书予以报道,称他们是殉国的烈士,赋予正面的社会意义与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是当时社会动员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刘晓燕  张庆立 《沧桑》2013,(5):142-145,156
刑法禁止令是《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管制犯和缓刑犯具体执行监管措施的革新,具有预防性、附属性、补充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在具体适用上应坚持关联、针对、必要和比例的原则。作为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监管措施,刑法禁止令应纳入检察监督的范围,但目前检察机关对于刑法禁止令在裁判、执行、违反禁止令的处理以及解除阶段的监督都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日益增多,并已经成为一个影响重大的社会问题。大学生自杀是个很复杂的事情,里面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但我认为我国生命教育的不完善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就试着从我国大学生自杀的严峻形势出发,找出现阶段我国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时有发生,据网友最新报道:"2011年1月1日,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一名大二学生因成绩不理想而坠楼身亡;2011年01月09日,身患白血病的刁旭亮因不忍拖  相似文献   

6.
马智达 《神州》2013,(14):261-261
自杀问题被普遍认为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于青少年而言,自杀问题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本文将结合青少年自杀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危机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7.
论五四思想家对自杀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杀现象是五四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从这些自杀现象中暴露出的种种社会弊端,比如社会的动荡、社会的黑暗、社会制度的缺陷、危险人生观的倡导等等,引起了五四思想家们的关注。他们对自杀现象作了多次讨论,分别从自杀的趋势和原因、自杀的道德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并结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提出了以提倡新的人生观和改造社会制度两种手段对自杀进行救济。同时,对自杀现象的研究使五四思想家深刻认识到新思潮中可能有危害人的思想的成分,绝对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使人们无所适从。他们明确提出反对这些偏向,对新文化运动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数字     
《南方人物周刊》2011,(33):17-17
国家疾控中心近日发布数据称,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我国自杀率上升了60%,其中75%的自杀发生在农村,是城市的3倍。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相当于每两分钟就自杀身亡一人,自杀已成为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相似文献   

9.
李善峰 《民俗研究》2017,(6):143-157
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自杀是公共领域之外的私人事务。但事实上,自杀并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它还指向复杂的社会伦理和文化逻辑,与乡风民俗、价值观念、家庭功能、社会认知等"地方性知识"密切相关。忽视自杀者的日常生活及其意义世界,并不能有效解释急剧社会变迁中的自杀现象。把自杀行为看成"社会事实",通过对农村两类自杀高危人群的特点、动机和类型分析,可以发现导致农民自杀行为的一般性因素、发生机制和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中国的爱国运动能发展为大规模的群众性运动,与媒体参与的社会动员密切相关。1919—1928年爱国运动中,一些爱国者为了抗议外侮、动员民众,愤极自杀。在一些爱国运动组织者的呼吁下,媒体对自杀事件的信息有选择地报道,彰显自杀行动的社会动员价值,向民众传播爱国运动的思想和主张,引导社会舆论的走向,并将公众注意力吸引到运动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上,以此增强民众对团结御侮、一致对外的认同感,进而推动爱国运动向良性的、纵深的方向发展。通过媒体报道,自杀事件成了爱国运动中的公共事件。媒体对自杀事件的报道,也逐渐成为现代意义上爱国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张涛 《清史研究》2001,(3):40-49
<清史稿·列女传>中记录了559位节妇、烈妇、贞女、烈女,其中有294位以自杀的非正常死亡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文试图以这294个妇女自杀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自杀的真实原因,并从这种极端的形式来认识清代妇女的生存境遇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2.
张伟 《神州》2013,(18):204-204
故意杀人罪在刑法理论上按照主观方面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故意杀人和间接故意杀人。在一些案件中区分上述两种主观罪过情形,有助于正确认定罪与非罪。而对犯罪主观方面的正确判断应当全面综合当时与案件事实相关的所有客观因素予以认定。  相似文献   

13.
自杀作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重视,很多国家的心理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的研究。文章根据近几年国内外对自杀的研究。从自杀的概念、成因和防治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贵敏 《神州》2013,(7):184-185
本文作者将本着探求真理的态度就正当防卫及其防卫界限的问题进行探讨。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将对我国刑法中正当防卫制度进行详尽的阐述,包括正当防卫的概念、性质、理论基础以及存在的意义;第二部分将对我国现行刑法第20条的若干款项,结合我国刑法理论界学者们的不同观点,对正当防卫制度及其界限进行探究,以期得出笔者自己的心得;第三部分将把制度拉回现实,考虑在实践中存在的客观情况,对正当防卫的司法认定进行分析,以便对司法实践有所理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田谢军 《神州》2012,(20):239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自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每个个体的自杀背后都有除了个人原因之外的社会原因。如何正确的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不论对个体、家庭还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但是农村妇女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同等的幸福。农村妇女由于她们的边缘身份,而成为农村中的弱势群体。我国农村妇女自杀率高的问题,是群体现象而不是个体现象,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下来探讨我国农村妇女自杀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有自杀倾向的高职学生的常见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简要分析入手,着重对如何构建高职学生自杀预防的网络系统和如何提高高职学生自杀干预的有效途径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甲午战争中,邓世昌、林泰曾、刘步蟾和丁汝昌等海军将领宁死不屈、战败自杀,其事迹可歌可泣,更发人深省。从他们成长经历和战斗事略,不难洞悉其自杀原因在于传统的忠君思想和荣辱观以及脆弱的国民性格。中国军人特别是各级将领应当知耻而后勇,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漫话     
《南方人物周刊》2008,(36):18-18
"共产主义、儒家学说和资本主义彼此冲突的要求往往让中国人无所适从。"——专家分析中国的自杀现象时说。医学资料显示,中国每年有25万到30万人自杀,约占全球自杀人数的四分之一。中国也是农村人口自杀率高于城市人口自杀率的极少数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20.
1953年10月份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统购统销政策,其在当时我国匮乏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提高财政收入,稳定物价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同时,统购政策对农民的负面影响也很少被学界关注,本文通过1954年山西晋南地区一起自杀事件为视角,剖析统购政策的具体内容,来分析晋南地区统购政策施行中遇到的问题,并印证统购政策对农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