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锦萱 《风景名胜》2020,(1):0216-0216
众所周知,中国是文化大国,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遇到的困境,本研究基于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瓶颈分析,研究了数字化对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数字化对策可以有效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概括介绍满族刺绣的发展与现状,提出保护满族刺绣的重要性,同时援引国内外传统文化保护的成功案例,进而归纳出具体的保护原则与方法.满族刺绣工艺的代表项目是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保护和利用的研究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研究中的重要个案.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关系到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与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颇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民族文化内涵及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既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国家和自治区应加大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潘媚 《丝绸之路》2011,(10):63-64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积淀,展现了鲜明的民族个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消亡的危机,此问题在贫困山区显得尤为严重。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贫困山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必须结合山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5.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内涵深远等特点,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存在还有诸多不足之处,急需解决.现如今,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工作,成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措施,不仅能提高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还能有效促进各地经济发展.本文针对非物...  相似文献   

6.
陈露 《神州》2012,(9):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特殊文化形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丰富群众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阐述,分析"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攀登》2019,(6)
青海藏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它们是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积累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被藏族人民普遍认可并广为流传的文化遗产,是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灵魂所在,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及节奏,传承出现"人亡艺绝"的情形。所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尤显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传承的特征,因此,探讨通过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袁洁 《旅游纵览》2022,(13):105-10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旅游作为休闲放松的方式,这为旅游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作为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象,其对当今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却在逐渐加剧。因此,如何解决二者间存在的矛盾,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共同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分析如何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同时实现对其的传承与保护,以期能够为旅游行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几千年文明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满族的祖先们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清政府曾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天山南北,伊犁将军府设在伊犁河谷的惠远古城,留下了丰富的满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伊犁河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利用好满族文化资源,将会对推进伊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伊犁河谷经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兆峰  陈勤昌 《民俗研究》2023,(2):21-28+157-158
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革命文化的根系和脉络。廓清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范例,探寻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保护利用长效机制,成为高质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通过阐述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并以湖南桑植红色民歌为研究样本,透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文化基因要素,总结桑植民歌活态化保护利用的实践经验和传承挑战,最后从人格化传承、空间化保护、数字化再现和产业化利用等方面,系统构建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长效机制,以期为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李建  于坤 《神州民俗》2009,(8):41-43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科学系统的教育机制,是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由之路。非物质丈化遗产的中、小学教育增强了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高校教育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理论研究,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政府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导向的宏观指导和财政支持;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注重对孩子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口传身受”、“言传身教”;还要开发网络教育,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许国发 《东方收藏》2023,(10):134-136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而雕刻技艺作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研究雕刻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可以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确保这一传统技艺的延续和繁荣,促进地方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艺术创新和人文精神传播。因此,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天津市为例,运用RMP理论从资源、产品和市场三方面分析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情况,识别其在发展中存在的对非遗文化价值深度挖掘不足、非遗旅游产品体验性不足和非遗发展尚未形成合力等问题。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应当立足非遗精神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产业联动打造非遗IP和构建立体化的非遗旅游品牌传播体系,实现非遗历史文脉传承和非遗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民族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非物质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无形性、传承性、实践性、活态性和开放性,使得其保护不是通过单一可行办法就能解决的。文章主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探讨了相应的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模式应该重视和突出对文化精神的保护和传承,要从静态的档案式保护走向活态的档案式保护,即强调档案"承载"和"传播"人文精神的功能,通过"活态档案"实现文化精神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从静态走向动态,主要包括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多媒体数据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档案三部分工作,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精神渗透整个档案式保护过程。  相似文献   

16.
赵娜 《神州》2021,(1):18-19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它向世界展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内在精神面貌,也为世界贡献了智慧与心灵的结晶,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内涵和体系.因此,在当前的新时期下,所有国家都尤为注重自身的文化建设,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我国近年来在这方面更是不竭余力,在全国各地都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热潮,而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建构基于传统文化多样性基础之上的文化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有模式多建基于文化"管理"或文化"经济"的认识之上,因此,从文化治理的观点出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保护主体单一、公众参与不足、忽视"文化纽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力推"公益性保护",才能充分挖掘其公益价值、丰富其文化内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大庆市蕴藏着丰富的民族历史与文化资源,是大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前提。文章以大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例,阐述了必须坚持"五要"作法:保障机制要给力、发掘措施要灵活、传播手段要新颖、传承保护要科学、开发利用要适度,旨在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李红 《神州民俗》2008,(1):21-2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今年6月份,国家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将在今年内修改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实践的发展呼唤理论的指引。  相似文献   

20.
乔秀艳 《满族研究》2013,(1):111-113
蒙古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蒙古族文化的民族聚居区,现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多样性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呼吁要注重全面普查工作、鼓励民间参与、落实和保障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以及加大人才培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