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岁月如流,屈指一算,萧乾伯伯,也就是我从儿时起称呼的"饼干伯伯",离开我们竟有20个年头了,我也成了78岁的老妪了,但儿时的记忆犹新,一切恍如昨日。"饼干伯伯"的由来第一次见到萧乾伯伯是在我5岁的时候。当时他任上海《大公报》社评委员兼复旦大学教授,住在江湾一座日式小平房里。我父亲辛笛(九叶派诗人)与萧伯伯的友谊是建立在年青时的投  相似文献   

2.
我的伯伯彭德怀,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和人民的忠实儿子。过去,我年轻幼稚,对伯伯了解的很不够,庐山会议后,真以为他犯了严重错误,内心非常沉痛,又为伯伯惋惜。当时,我对政治上的风风雨雨还不太懂,只觉得作为他的亲人应当从生活上关心他,照顾他。后来,和伯伯接触多了,他的言谈举止熏陶和教育着我,使我懂得了不少事情,对伯伯也开始有了真正的了解。 伯伯没上过几年学,但他爱读书,特别注重联系实际。通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工作实践,他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平时,伯伯常说他是个大老粗,相当缺乏马列主义的基本知识,对工业是门外汉,对农业也不大懂,很需要学习。他走到哪里,书箱总提到哪里;直到生命垂危,他也没忘记他的书。 伯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很多同志在研究他,学习他。下面,我把我所保存的伯伯在一九五九年写的一篇评论当时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札记,献出发表,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今年12月22日是王炳南伯伯逝世15周年的日子,在我的记忆中,王炳南伯伯是和蔼的长者,是我的忘年交。我认识王炳南伯伯是在1971年4月4日,当时我和哥哥一起随父亲到江西上高县外交部“五七”干校参加劳动。我们父子三人被安排在一间九平方米的房子中,张灿明夫妇、焦若愚夫妇就住在我们的隔壁。父亲带我熟悉环境,走到住所旁的一片小树林时,我看到有三个人迎面走来,父亲惊喜地小声告诉我:我是王炳南。父亲和炳南伯伯同时紧走几步,炳南伯伯一把拉住我父亲的手,大声说:“希禄同志,你好吗?我好想你,我想你会来的。”“王部长,你好,裕云同志好吗?”炳…  相似文献   

4.
今年9月是谷城伯伯一百周年诞辰,也是伯伯离开我们将近两年的时候,记忆又一次把我带入了清晰的昨天。他老人家生前对我的关怀、教诲和勉励的情景,一幕一幕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1994年夏天我到上海出差期间,公事之余每天都随伯母一同去医院探视病中的伯伯。当时,他老人家腰间挂着一个盛胆汁的塑料口袋,可精神尚好,仍很健谈,像过去一样事事关心,问这问那;思维清晰而敏捷。对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来说实属不易。我在沪期间,正值江泽民主席刚去探望他老人家不久,伯伯向我介绍了一  相似文献   

5.
大漠真情     
1971年中秋节前,父亲从生产队借了头驴,带着我到内蒙古浑善达克沙漠腹地的敖伦淖去探望伯伯。父亲给伯伯准备了很多蔬菜,还有一杆盘秤,那是伯伯之前特意交代的,因为原来的秤,已经不能用了。我家离伯伯家有180多里,其中要徒步穿越90多里的沙漠。沙漠里迷路是常有的事。那天,我和父亲就迷了路。不过,总算在天快黑的时候,我们来  相似文献   

6.
万伯翱 《纵横》2014,(8):38-42
今年8月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因为我的父亲万里曾在小平同志身边工作过多年,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他,并称呼他为“小平伯伯”。时间一晃过去了几十年,回首往事,有关小平伯伯的一幕幕又浮现眼前。  相似文献   

7.
贺大姐贺捷生,是开国元勋贺龙元帅的大女儿. 我和她第一次见面是1959年的夏天,我去青海省省城西宁市,看望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母亲的老上级和老战友——时任中共青海省省委书记、青海省省长的袁任远. 袁任远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家,党内外都尊称他为袁老.他年长我母亲,我称他为袁伯伯,称他的夫人、时任青海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的周雪林为袁伯母.我在袁伯伯的家中住了些时日,一天晚上闲谈时,袁伯伯问我:“贺老总的女儿在民族学院工作,你想不想去看看她?”我当即表示愿意.  相似文献   

8.
抗美援朝战争前夕,我的父母吴德峰、戚元德接到我母亲在延安党校最要好的同学浦安修妈妈(彭德怀夫人)来信。信中说彭德怀伯伯赴朝临行前,惦念在湖南老家因他参加革命受株连,被国民党反动派迫害、残杀的兄弟及遗属的现状和下落,因抗美援朝战事,即赴朝鲜战场,无暇顾及寻找。彭伯伯又不愿以家庭琐事麻烦中央和湖南地方领导.所以拜托我父母能在百忙中派人到他家里去看看。  相似文献   

9.
我父亲15岁时投身革命,经族叔王任叔(巴人)介绍结识了王伯伯(王元化先生)。他长我父亲四岁多,当时是上海地下党党员,文章也写得好,我父亲视他为兄长和朋友。父亲后来赴苏北参加新四军,全国解放后转业回到上海,我们家和王伯伯家开始频频走动。  相似文献   

10.
邓小虹 《世纪》2023,(5):57-61
<正>我印象中的三伯伯一家我的爷爷、奶奶一共养育了六个儿女,四个男孩,两个女孩。父亲邓拓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他有一位比他年长10岁的三哥叫邓叔群,我们从小叫他三伯伯。童年时代我家住在城里,三伯伯家住在中关村科学院宿舍被称为“特楼”的一座灰砖楼房里,当时那里集中居住了一批为我国现代科学各学科奠基的第一代科学家。平日两家人走动不多,  相似文献   

11.
八十高龄的外祖母还喜欢读书。1992年的一个冬日,她在读《琼瑶自传》时,突然叫我母亲:“国光,你快来看看,这琼瑶恐怕就是小凤凰呢!”戴着老花镜的外祖母把《琼瑶自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书来;认真读了一阵后说:“不错,琼瑶笔下的程伯伯,就是我爸爸,霍伯伯的大女儿,写的就是我了。”外祖母感慨地说:“想不到你陈伯伯一家去了台湾!凤凰那时好像只有七、八岁,而今也出息了!她写你爸爸坤的事,一定是你陈伯伯、陈伯母告诉她的。这是一家忠厚人啦,几十年了,还不忘旧情!”“写信和他们联系一下吧?”母亲征求外祖母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张一纯  杨瀚 《纵横》2008,(11):9-10
初识我从少年时见到敬爱的周恩来伯伯后,在以后几十年中,不断得到他的关怀与教导。这些难忘的往事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感人的情景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3.
普通温州人     
《南方人物周刊》2014,(19):80-80
01活得累 我只能算半个温州人,我妈江西人,我的父亲在13岁时就和温州一家人里的麦狗一样离家出走,和我的伯伯以及几个同乡去安徽江西等地弹棉花。  相似文献   

14.
刘兴国 《纵横》2011,(4):28-31
1997年12月31日上午10点44分,伯伯刘澜涛因病去世,走完了他人生坎坷而光辉的88个春秋.1910年11月7日,伯伯诞生在陕西省米脂县一个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贫苦家庭中,原名刘振芳,字华甫.弟兄四人中,他排行老二,我父亲是老三.  相似文献   

15.
闻名全国的月盛斋马家老铺,是我太老祖马庆瑞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创办的,到现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从我的太老祖马庆瑞,经老祖马永祥、马永富,巴巴(回民管爷爷及爷爷的兄弟统称巴巴)马吉昌、马吉声,伯伯(回民管大伯、叔叔统称伯伯)马德成、马德明、马德忠(我父亲马德清早死,我们跟伯伯们生活),到我们这一代,整整五代,代代相传。由于我家在制作酱羊肉和烧羊肉上,选料认真,制作精细,火候适宜,因此做出的肥肉不腻,瘦肉不柴,不腥不膻,香味纯正。所以长期以来,月盛斋酱肉深得人们的赞许,四远驰名。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3月5日,是我的伯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接到《百年潮》杂志的约稿,我却不知从何下笔,正好赶上电视剧《海棠依旧》刚刚播出不久,大家对剧中的情节印象还很深刻。我想,何不顺着这部剧的内容和思路,补充一些剧中没能讲到、讲全的细节呢?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我从小经常随父母到西花厅看望伯伯周恩来和伯母邓颖超,但那时年龄小,就知道到处玩儿,很少听大人们谈话,等到长大些,  相似文献   

17.
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时有许多纪念文章和活动,其中有一篇文章说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中只有“惟一”一位参加过长征。我清楚报纸上所指的人就是我父亲汪锋的老战友贾拓夫伯伯,他跟随红一方面军走完了全部长征。但“惟一”两字我不敢苟同,据我所知,在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中最起码还有两个人参加过长征:一位是张德生伯伯,他随红四方面军进行了长征。另一位就是我的父亲——汪锋,他随红二十五军进行了长征:但他的长征只有“半个”,并且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革命者的长征,一个鲜为人知的悲壮故事。  相似文献   

18.
刘延 《中国西藏》2009,(5):54-55
知道西藏歌舞团要在中国大剧院演出大型风情歌舞《天上西藏》时,我正在住院。知道老相识丹增贡布给我留下了看演出的票时,我的心便开始翻腾——如何能说服医生放我出去看这场演出?要不要告诉医生:  相似文献   

19.
瞿秋白叔叔是我亡父李笠的好友,周君亮伯伯是秋白叔的表兄,也是我父亲的累世通交。他们三人是诗画的好友,又是少年时代的邻居,虽未拜金兰,宛胜盟弟兄。  相似文献   

20.
阴冷的1976年1月8日上午,我的伯伯周恩来摆脱了折磨他1000多个日夜的病痛,走完了他艰难而又壮丽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