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笔者怀着极大的兴趣拜读了《辉县市年鉴》、《淮滨年鉴》、《卫东区年鉴》等10几部新编县级综合年鉴,发现人大在年鉴中得到了应有的地位,但缺目漏项较多,不够丰满,此现象应尽快予以纠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障自己当家作主地位。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认真行使职权,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已经成为县级地方国家政权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四大领导班子(党委、人大、  相似文献   

2.
我们国家的民主制度有自己的特点,主干道是人大制度。近些年出现了参与制实践。所以我们国家宪法要落实,实施宪法的民主规范,主干道还是人大制度,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着手:一,理顺党委和人大的关系,理顺党的领导权和人大的国家权力关系。八二宪法有一个非常确定的价值观,体现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里面的一个重要论断:要把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成为有权  相似文献   

3.
刘铮 《沧桑》2004,(Z1)
有报道称,在某市某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一位派出所所长向所在选区的31名代表“授予”了“社区警务工作监督员”的聘书,并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同时宣布此后代表们就可以监督警员的工作了。这则消息让笔者惊愕之余,引发了深深地思考。缺乏对人大制度的深层认识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代表人民在国家事务中"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也是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人大严格依法行使监督权,才能保证人大其它职权得到落实,才能保证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人”地位…  相似文献   

4.
《攀登》2014,(1)
贯彻群众路线既需要思想教育,也需要宪法和法律的保障,思想教育代替不了宪法和法律。群众路线早已入宪,不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违宪。群众路线与宪法的人民主权规定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就必须以宪法和法律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是以宪法和法律保障群众路线得以贯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乡镇是我国传统的地方行政建制,也是目前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建制。街道的行政地位与乡、镇相同,都属乡级行政区,但街道作为行政区划的出现远迟于乡镇,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废除保甲制度后,才在城市设立街道。街道的管理机构为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县级市、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街道党(工)委是设立在街道的基层党组织,不是设在办事处的党组织。乡、镇政府是一级地方政府,权力是乡镇人大授予的;街道办事处是政府的派出机构,权力是上级政府赋予的。街道与乡镇有所区别,街道志和乡镇志也就不能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6.
宪法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处于至尊地位,是其他法律的“母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论证了宪法要发挥作用,除了宪法必须被人们信仰以及宪法自身的优良品质外,还取决于其他方面的条件。宪法发挥作用的政治条件包括民主、宪政和违宪审查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郑广永 《攀登》2014,(1):51-54
贯彻群众路线既需要思想教育,也需要宪法和法律的保障,思想教育代替不了宪法和法律.群众路线早已入宪,不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违宪.群众路线与宪法的人民主权规定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就必须以宪法和法律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是以宪法和法律保障群众路线得以贯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日本国宪法第41条规定:“国会是国权的最高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这就表明了国会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享有国家的立法权。因为是国权的最高机关,才享有国家的立法权,而不是相反。 我国宪法第5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8条紧接着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是为行文方便以两条规定,意义相同:首先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次才是立法机关,立法权只是最高国家权力的一部分。 20来年…  相似文献   

10.
陶波 《沧桑》2008,(4):82-83
弱势群体人权保护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应有之义,作为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更应发挥积极的作用。要完善宪法对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规定,并在宪法原则性的规定下构建起多层次的法律保护体系;要建立宪法诉讼制度;要建立完善的社会法律保障体系;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互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抗战胜利后,民社党人追求和平民主,希望在中国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宪政制度。为此,他们在参加制宪国大前后,积极促进国共和谈,努力阻止内战的爆发和进行。他们批评国民党坚持采用的《五五宪草》,是以贯彻孙中山提出的五院分权制度为名建立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他们所草拟的改良的宪法草案,吸收了各党派的意见,成为1946年底制宪国大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的底稿,这是他们对中国宪政制度的极大贡献。在《中华民国宪法》中,作为人民代议机构的立法院权力较大,能代表人民对于掌握行政权的总统和行政院进行比较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成为与总统并立的国家权力机构,且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的权力基本上保持独立。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中华民国宪法》基本上是一部民主宪法,具有明显的历史进步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十八届四中全会1.6万字的《决定》中,哪条举措得到的网民"点赞"最多?据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答案是"宪法日"和"宣誓制"。"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这是不少法学界人士期待已久的举措,因为"权力来自宪法并忠于宪法,这一现代国家治理原则应当用一个宣誓程序体现出来"。放在国际舞台上,宪法宣誓制度并非新鲜事,而是早已有之的惯例。被宪政史研究者公认为最早的宣誓制度,是1086年8月1日的"索尔兹伯里誓约"。在英国索尔兹伯里原野神秘的巨石阵前,法国来的征服者威廉一世召集不列颠诸岛  相似文献   

13.
赵佩佩 《沧桑》2011,(1):200-201
宪法是法律的法律,具有根本法的地位。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应受到宪法的制裁。违宪审查制度就是为了保证宪法的实施而设立的一项宪法制度。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违宪审查制度,但都采取了不同的模式,同时实际的效果也不一样。法国的违宪审查制度特点尤其鲜明,研究这些特点的背景、原因对我国的违宪审查的研究有相当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传毅 《攀登》2007,26(2):121-123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更多的是从一国法律体系和法律效力方面来明确的。全面认识宪法,还应包括更多的内容: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是人民授权政府的一份授权委托书,因而,宪法既是控制公共权力的控权法,同时又是保护人民权利的保权法;宪法是国家活动的总章程,因而,宪法明确了国家的组织原则和管理方式;宪法调整的是国家的重大社会关系,因而宪法在内容上有别于其他普通法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因而制宪和修宪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相似文献   

15.
高度重视基层民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龙 《攀登》2006,25(2):51-54
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基层民主建设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依然存在着制度不健全、执法不严、渠道不畅、民主意识淡漠等问题。以人为本,广开门路,建立健全民主制度,更为注重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解决好基层民主建设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颁布实施的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在国家主席的设置与否、职权大小、任期长短等问题的规定上存在显著的差别。1954年宪法对于国家主席的法律地位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元首是不争的事实。1975年和1978年的宪法取消了国家主席的建制,1982年宪法恢复并沿袭了1954年宪法的相关规定,同时对主席职权进行了部分更改,由此新中国实  相似文献   

17.
董Pan舆 《日本学论坛》1991,(2):52-57,40
立法(制定法律)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活动。国家机关在其职权的范围内,依照一定的程序制定法律规范的活动即是立法。立法权一般由国家权力机关议会行使。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第58条)。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权掌握在议会或国会手中。立法机关为了保证立法的质量,严格规定一个合理的程序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各国无不重视法律制定程序。法律制定程序一般为:提出法律草案、委员会审查、大会全体会议讨论、表决通过这样4个阶段。现在,分别考察如下。  相似文献   

18.
柳德军 《史学集刊》2021,(1):102-112
20世纪30年代的甘肃乡村社会,战乱与贫困相依相存。抗战时期繁苛的兵役田赋不断压榨着民众的生存资本。乡镇保长作为国家行政体系的最基层,在征粮纳赋中首当其冲,民众与乡镇保长的关系势难缓冲,呈讼案件迭出不穷。甘肃省、县政府在迫切需要乡镇保长完成上级任务的情境下,亦不得不对拥有地方人脉资源的乡镇保长多加拉拢。与此同时,国民政府保甲制度的推行,打破了乡村社会既有的权力平衡,国家行政体系与乡村势力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碰撞与交融。传统的乡村权力结构发生变异,乡村士绅阶层出现分流,一部分退出乡村社会的权力体系,一部分不得不与地方豪绅沆瀣一气,更有一部分地痞流氓乘隙而入,充当了国家权力与地方势力相互融通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才得以确立政府应该负责的一种信念。历史上,法治从对宗教自由和公德心的承认发展而来。国家在认可个人的宗教自由和公德心的同时规定了对自身的基本限制。西方现代法治进一步延伸了宪法控制政府行为的观念。法律制定是国家权力的明显体现,而被制定的法律是国家政策转化为行动的中介并对整个政府行为均具有约束力。这意味着政府当局不能采取任何与议会或宪法相抵触的行动,意味着法律优先于任何的、所有的其他政府手段,受到立法机关法律的、政治的首要性的支持。借助国家观念史的演进历史来分析,可以说明政治和法治的钟摆始终是在回答为什么必须使用国家权力,然后才是如何防止权力的滥用(即权力守法)这两个问题所代表的倾向之间摆动。  相似文献   

20.
陈玉聃 《攀登》2002,21(6):17-18,35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基层民主政权的权力来源问题,认为基层政权的权力既来自于基层的人民,又来自于整个政权体系内部的权力流动,具有特殊的二重性。其次,分析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权源问题,探讨了实际权源与理论权源形成差异的原因。最后,就如何使实际权源趋近于理论权源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应从制度和意识两方面着手,解决权力来源的扭曲,实现基层民主政权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