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献》2018,(6)
地图注记作为一种可视化的符号语言,其完整与丰富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地图内容信息的完整性。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的近代中文舆图,除原有文字和符号注记之外,还附加有大量注记标签。通过梳理《叶名琛档案:清代两广总督衙门残牍》和《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近代中文舆图》两种已刊舆图资料,可知在这批舆图中,有37种、53幅舆图附有注记标签,约占舆图种类和图幅总数的51%和42%。通过对两种资料注记标签保存情况的比较,笔者发现注记标签主要存在残损、折压、误贴、脱落等四种疑误类型;两种资料所录舆图注记标签均存在疑误情况,并且《英图》的疑误情况更为严重。正因如此,虽然《英图》的视觉效果优于《叶档》,但《叶档》的文献价值却要高于《英图》。注记标签疑误,除对标签本身信息的完整性产生影响外,还会对原图的其它信息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屠寄主持测绘并于1899年完成的《黑龙江舆图》,是依据清代对黑龙江地区首次科学勘测的资料绘制而成的,因之历来倍受人们重视,对其潜心研究者亦不乏其人。但囿于史料的发掘程度,对这部舆图测绘过程的研讨,几十年来未见其详者。本文仅据目前所能查阅到的档案材料,对《黑龙江舆图》的测绘过程作一概述,以期对屠寄及《黑龙江舆图》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北宋王朝把对西北边疆舆图资料的收集与舆图的绘制作为开边拓疆,安辑内属蕃部和重辟西域通道的一项战略决策来对待。边疆守臣、涉外使节乃至王官蕃将,都非常重视舆图资料的收集与绘制。礼宾院、主客省所询录的蕃夷朝贡使提供的地理地图资料十分丰富,内有国邑、山川形势、道路远近、风俗人物和本国及邻国的舆图。边疆舆图的分类极为周详,有边疆总图、州军分图、军用图、城寨图、管田图、新开方田图、内属部落方国图、西域图、徼外地理图、凤俗人物图、盟会图和驿站、烽台、哨所布局图。各类地图的制作材料和绘画技术超越前代,把我国古代边疆舆图文献推进到一个收获丰硕的历史阶段,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引奭 《收藏家》2014,(7):89-89
顷读《收藏家》2014第四期,该期刊出陈禹《黑龙江省博物馆藏西域舆图》一文,介绍清乾隆年间宫廷画师徐扬所作的《西域舆图》,由于笔者工作涉及援疆且挂职于文化部门,因而就对该文特别留意。 所谓"舆图","舆"的本意是车的底座,用来承载物体,因为地图上载有山川、城镇、四方地物,所以古人就把地理学叫作舆地学,把看风水叫作勘舆学,舆图也就是反映皇土疆域的地图。  相似文献   

5.
陈禹 《收藏家》2014,(4):62-64
<正>黑龙江省博物馆所藏"西域舆图"长卷,为清宫廷画师徐扬所作。因收入《故宫已佚书画目》,可证其原藏于清宫内府,至于如何流传至东北尚不可考证(有人猜测为溥仪携带出宫)。据资料记载,家住哈尔滨抚顺街的收藏家杨德轩于1945年9月花费六千银元从一姓宋的老者处购买此图,后于1957年捐赠给黑龙江省博物馆。该图内容形态与《石渠宝笈续编》所著录描述相符,共经历两次国家级文物专家的鉴定。1962年7月,国家文化  相似文献   

6.
地图称作舆图,舆图与方志之问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清代方志中的舆图在舆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数量多,种类丰富,绘制技术比较高,科学性、准确性也进一步提高,在方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清代方志中舆图思想与设置对今天的修志也不无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四库系列古籍和明清时期广西地方志收录的“广西全省舆图”,可将其主要归为四个谱系,即《广舆图》初刻本“广西舆图”谱系、《皇舆考》“广西图”谱系、《皇舆考》“广西郡县图”谱系、《皇舆全览图》“广西全图”谱系。明代“广西全省舆图”的绘制以传统形象画法和计里画方为主,清代则更多地受到康雍乾测绘地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图形(轮廓)、内容层面,在绘制技术和方法层面受到的影响较小。康雍乾时期的测绘地图并非完全藏于秘府,曾被收入清朝多部官方典籍及地方志书中得以流传,并影响到其后的清代地图绘制。  相似文献   

8.
邹汉勋参编或总修的4部名志所记载的区域,明清时多属于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区,其所绘制的舆图展示了当时民族地区的状况,为研究当时的地名和山川风貌、民俗人情提供了考察依据;贯穿于其中的舆图绘制原则,是了解明清时舆图绘制继承发展的资料。邹氏将传统舆图"制图六体""计里画方""四至八到""古墨今朱"等绘图原则,同实地测量、多色成图、创造标识符号等方法结合起来绘制新图,其中包含了西方地图的理念,可谓近代舆地学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成图时间考证是传统舆图研究中最初步最重要的工作,本文利用“断限逼近法”重新考察两幅清代广州洪兵舆图的成图时间。通过对新发掘档案的梳理,判断将F.O.931/1079图的成图前限推至咸丰四年六月二十四日的结论尚不成立,而F.O.931/1892图的成图断限则可由原来的八月三十日至九月初五日进一步推断为九月十一日至十二日。  相似文献   

10.
林宏 《清史研究》2023,(4):15-34
2017年在瑞士新发现一幅清代中文世界地图,馆方及海外学者对其年代推定过晚,对绘者的猜想也有偏差。本文推定此图绘于康熙后期(1707—1717年),与现存于故宫的两个地球仪内容相符,康熙末又修订为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另两种《坤舆图》。瑞士藏图的主要西文底本应是18世纪初德利勒一系法文图,部分地名、图形及多数注文还参考了利玛窦、艾儒略、南怀仁等人的中文世界地图及地理书。德利勒图代表欧洲先进水准,可能由清宫法籍耶稣会士引进并推动译介,但中方亦深度介入制图过程。《坤舆图》内容不乏错讹,在清宫中主要起装点、展示功能,简化后的图示对清中后期知识界曾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乾隆二十年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兵败格登山后,经贡古鲁克岭逃往南疆。因为这条天山西部的道路地处清代边陲、人迹罕至(该道大部现已在境外),同时边地地名复杂,所以不仅清代史籍记载抵牾且致今人研究语焉不详。通过分析清代文献、舆图及山川地理态势等,该文指出达瓦齐兵败后,经沙喇雅斯-特克斯河上游-特克斯色沁-贡古鲁克岭-贡古鲁水的南逃路线;并纠正了部分清代史籍记载和前人研究的讹误,指出"纳林道"、"冰岭道"与"伊犁通乌什道"的差异,且在乌什以北共有七处达坂,可以连通伊犁与乌什。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一幅清代漠南蒙古舆图。这幅舆图主要记载了东跨吴叶尔河,西到宁夏,南靠长城、柳条边,北邻喀尔喀蒙古的清代漠南蒙古诸旗札萨克王公的名号、爵位及其游牧地去长城边口的里数等。本文根据此图记载内容,利用满、蒙、汉文史料进行考证认为此图绘制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作为遗留性史料,这幅图对于研究清代蒙古高原历史地理和清代古地图而言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后,李鸿章(1823—1901年)奉派担任特使,与日本签订《中日讲和条约》(即《马关条约》)。随后俄国联合德国与法国,要求日本放弃占领辽东半岛,此即近代史上著名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廷与俄国签订《中俄密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清廷又与俄国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将旅顺、大连两港口租予俄国,英国为阻止俄国势力扩张,即向清廷提出要求租借威海卫。依据档案史料记载,英国租借威海卫是经过分析与策划并与列强交涉协商后,即与清廷进行威海卫租借交涉,并逼迫清廷签订《租威海卫专条》,将威海卫划入其势力范围。本文拟以《租威海卫专条》原件以及相关舆图、“中央研究院”所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档——英租威海卫案》等档案史料为基础,对英国租借威海卫交涉史实作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明嘉靖年间罗洪先依据元人朱思本<舆地图>增广分幅而成的<广舆图>,因为准确实用,问世后多次翻刻重刊,今存八种明清刊本.对于不同刊本的辨识,任金城先生作了细致深入的研究[1].笔者在研究万历本和嘉庆本<广舆图>时,发现了几处任先生未注意到的版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西洋人在测绘清朝舆图中的活动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8世纪西洋人在测绘清朝舆地图中的活动1.大一统清王朝的建立与清帝对舆图的重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虽政权更替,历有分合,但中华统一的国家却越来越巩固。到了清代,我国的疆土得到了最后的奠定。今天我国现有的领土和海域,基本上是继承清代的版图,这可以说是清朝的一大历史功绩。清朝统治者对版图的管理十分重视。所谓“版”,就是记载人民户籍的档案。“图”是地图,是国家土地、山水的图记,所以历来版图被认为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主要凭证。所谓“国家有疆宇,谓之版图,版言乎其有民,图言乎其有…  相似文献   

16.
明至民国时期方志舆图中韩城县境的景观格局与景观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韩城方志的舆图 ,尤其是分野图及县境图的制作与内容的比较分析 ,结合方志的文字内容及其他文献资料对明代至民国时期韩城县境景观格局作了简要的概括 ,并从表现及原因两个方面对韩城县境景观的变迁即西北山区森林的减少与童山的增多作了较为细致的考察。结论是韩城方志舆图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韩城县境的景观格局和景观变迁的趋势与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献》2020,(4)
正《文献》杂志是文化和旅游部主管、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国家级学术刊物。重点披露国内外公私典藏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各种古、近代文献,包括珍本秘籍、罕见抄本、名人佚稿、批校题跋、日记、信札、方志、舆图、谱牒、档案、文告,以及出土的甲骨金石、彝器铭文、简牍帛书、敦煌遗卷等及相关研究成果。同时重视报道  相似文献   

18.
邹伯奇(1819—1869),广东南海人,晚清科学家、发明家。以往学者对其在光学、算学、天文学领域的成就研究甚多,却较少对其在舆图测绘方面的成就进行专门探讨。因此,本文围绕邹伯奇与弟子在同治《南海县志》地图测绘中的实践和思考,探讨其以县志舆图试法,探索近代中国方志舆图测绘新方法的不懈努力,以及他在方志城图测绘领域的卓著成就与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的清代广州城郊洪兵分布形势图,对于我们了解广东洪兵起义无疑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通过梳理历史文献记载和舆图所载信息,认为F.O.931/1079号舆图最早应绘制于咸丰四年六月二十四日洪兵进营佛岭市之后,最晚则应在九月初五清军开始反攻之前,最迟也应在九月十二日清军攻占萧岗之前。同时,依据石门"拖船"等信息,则大致可以将绘制时间推至七月三十日之前;F.O.931/1892号舆图应绘制于八月三十日清军稳定近城北郊形势之后,至九月初五日清军开始反攻之前的几天时间之内。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20,(3)
国家图书馆藏有一批清代到民国的佛教山岳舆图,版本珍贵,涵盖面广,较全面地展现了这一时期佛教山岳舆图的发展情况和艺术特色。总的来说,清代以来的佛教山岳舆图主要包括两类:一类为世俗性舆图,它们多是绘制精美、画面整饬的官绘本,供帝王观赏或巡行指路所用;另一类为宗教性舆图,此类图像往往出自名山寺庙,流传广泛,版本众多,甚至衍生出一些内容粗糙、体现一定民间艺术色彩的简本。它们不仅仅是指示道路的实用性舆图,更是"神圣空间"的再现,是人们想象、朝拜圣境的桥梁。图中佛国和人世的交织与融合、山景和圣境的消长、文本和画面的相得益彰,展示出与世俗性图像相异的空间构造方式,呈现出浓郁的宗教色彩,成为我国传统山岳舆图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