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赵洛 《北京文史》2002,(1):30-32
宣武区是北京的发祥地。这里明代有宣南坊、宣北坊,清代因其在宣武门南,名之日宣南。春秋中期的燕襄公时,燕国已把蓟城作为都城,后来蓟城留下燕昭王黄金台遗迹。汉代燕国的儒学风靡一时。唐代的庙宇存留至今。辽金这里是京都所在,全面地汲取中原化。元代以来成了游览胜地。清代为诗人、作家、学、演员聚居地,会馆遍地,书坊林立,岁时更以厂甸招引游人,宣南化诚源远流长矣。  相似文献   

2.
戴逸 《北京文史》2002,(1):17-18
历史上的宣南地区,大体上指今北京市宣武区的管辖范围。这里是一块宝地,有悠久深厚的化积淀。人才蔚起、俊采星驰。大批名的诗人、学、政治家、艺术家曾经在这里居住过、活动过。宣南地区没有北京皇城内的宫殿巍峨、楼阁辉煌,也没有西郊外的水木清幽、园林秀色。这里地处湫隘,房舍简陋,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西城区的宣武门以南,是北京建城建都的肇始之地,历史上曾是古蓟城、唐幽州、辽南京、金中都的核心地带,明清以后,通称为宣南。昔日的宣南,人文荟萃,会馆林立,民族融和,历史遗存丰富,洋溢着文化的魅力。在这里发展起来的士人文化、平民文化,商贾文化,集通俗、儒雅于一身,更是北京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一部城南史,半个北京城。这宣南便是北京文化的根,是一部承载了北京悠久历史、深厚底蕴的大书。为此,著名古建专家王世仁先生提出:宣南文化就是北京的乡土文化。并从以下十个方面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历史化研究中,对“宣南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宣南”是地理概念,指北京宣武门外以南地区。据北京史专家叶祖孚讲,明代今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以南,东至潘家河沿,西至教子胡同一带叫“宣南坊”;到清代时逐渐把宣武门以南地区都叫成“宣南”,人唱酬歌咏,也习惯在自己作后面提名时署上“宣南”两字。“化”是指清代在宣南这一地区形成的各种化现象,特别是士人化现象。清代和民国时期,已经有“宣南士乡”之名称。  相似文献   

5.
前言     
《北京文史》2002,(1):2-2
随着两个明建设的发展,北京历史化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宣南化更成为研究热点。本刊14期曾开设了宣南化专栏,受到读欢迎和好评。本期为我馆与宣武区档案馆合编的“宣南化研究专刊”。  相似文献   

6.
北京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是北京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宣南文化在北京历史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随着北京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宣南文化研究,更成为热点。宣南在历史上泛指宣武门外一带,现今的宣武区是宣南文化的发祥之地。在论及宣南文化同北京文化的关系时,形成三种互相辅济的观点,即源头说、缩影说和精华说。三说结合考察,可以窥见宣南文化的整体。  相似文献   

7.
刘桂生 《北京文史》2000,(1):15-15,23
有清一代,北京的宣南地区是文人学士主要聚散之地,是全国文化交流的中心。这一时期出现在我国文化史上的许多著名学派或学术门类如“皖派”,“公羊学”,“西北地理”、“蒙古史”等等,都相继在这一地区形成。到晚清,北京的“市民社会”和“市民文化”又在这里诞生(如著名的“京剧”)。所以,不论作为世界文化名都的北京,还是作为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北京,其形成和发展,都与“宣南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王越 《北京文史》2010,(1):38-43
1995年10月,北京市宣武区政府在广安门外建立了“蓟城纪念柱”,纪念北京建城3040年。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亲自撰写的《北京建城记》.镌刻在柱前的石碑上。宣南是北京城的起源地,这里曾是燕国宫殿所在地,古蓟城所在地,唐代的幽州城、辽代的陪都南京、金代的都城中都都在这里。街巷与城市互为依托,  相似文献   

9.
戴逸 《北京文史》2000,(1):12-14
宣南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我们把范围收缩,可以作一篇“清代宣南的士文化”文章。清代历经268年,会试将近百次,每次都有几千知识分子到北京来,住在北京宣南来应试的知识分子非常多。清代士文化怎么写?抓什么?我觉得是否可以考虑写士文化中的典型,至少可以提出三个典型。  相似文献   

10.
戊戌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既是政治事件又是化运动。作为化运动,它的中心并不在皇宫大内,而在一批士人学子之间,它兴起和活动的地域主要在北京外城的西部,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宣南地区。为什么宣南会成为戊戌维新的策源地,为什么在天子脚下会有这样一块涌动着新思潮的土地,这要从宣南士人化的空间结构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鲁勇 《北京文史》2002,(1):72-72
宣南化是北京化的缩影,其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厚的化底蕴、特有的风貌遗存、特别的区位氛围,为北京这座历史化名城增添了丰富的化内涵。多年来,宣武区委、区政府十分珍视宣南化资源,采取积极措施修缮物,合理开发资源。十几年来,先后投资数亿元,保护和修建了蓟城纪念柱、湖广会馆、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宣南著名新闻记者、《京报》创办人邵飘萍先生是北京现代史上重要人物。“五四”运动爆发,纪念“三一八”惨案受害者等重大历史活动,都跟他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宣南首办通讯社,大办报纸,敢说敢发表政论,敢揭露反动军阀的罪行,在社会上产生过强烈的反响。因此,许多书籍、报刊纷纷撰文介绍他平凡而伟大一生的诸多优秀事迹。  相似文献   

13.
宣南士乡     
清代北京外城宣南一带,形成了全国游宦士子的聚居区,与清初名士大都曾驻足于此很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京剧是我国四大国粹之一,京剧艺术的发展和形成与宣南地区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这个地区的剧场也随之增多。清初,称剧场为“茶园”、“酒园”或“戏馆”。清同治、光绪年间随着京剧的兴盛,北京戏园数量也在大大增加,约有40余座;民国期间有增有减。由于资料有限,难以概全,现将宣南戏园汇集于下:  相似文献   

15.
中华明上下五千年,古都北京作为历史化名城,至今已走过了3041个春秋。北京城有多古老,宣武区就有多古老;“宣南化”是北京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6.
京师是四方辐辏之区,宣南则为人文荟萃之地。虽清末国政危殆,雅集之会依旧频仍。广西籍文人王拯、朱琦、龙启瑞、蒋达、彭昱尧等或主持文会,或参与雅集,诗酒之间多议国事安危,体现出晚清京师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纵横》2020,(4):33-37
历经时代变迁,特别是走过改革开放40年,北京天桥演艺区已成为“人文北京”的一张靓丽名片。作为宣南传统文化发祥地之一,如今,天桥演艺区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相结合的国家级文化演艺集聚区。那么,老天桥是如何一路走到今天的新天桥的呢?  相似文献   

18.
天桥的兴衰     
天桥是北京平民化的集中地,光怪陆离的风貌构成近代宣南的一大景观。天桥之名,源于跨在东西龙须沟上的一座桥梁。清乾隆时期,天坛、先农坛之间尚无市房街道,只有雍正七年修筑的供皇帝祭天使用的一条石砌御路。位于这条御路北端的桥梁即名天桥,  相似文献   

19.
林岷 《北京文史》2000,(1):19-21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开眼看世界,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大英雄”林则徐1811年27岁以殿试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成进士。金榜题名不久便返回故乡福州,于1813年初夏携夫人郑淑卿抵达北京,直住到1820年。七年京官,林则徐在宣南的活动主要从三方面体现。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79,(9)
《文物》1979年第2期所载的《读林则徐<答戴絅孙>手迹》一文,为研究鸦片战争和编写林则徐传记提供了新的史料,甚为有益。但该文肯定说:"戴絅孙曾加入宣南诗社",并以他"同黄爵滋、龚自珍均有交谊"为佐证。就我接触到的有关材料看,这一论断与佐证,似与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