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面像岩画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岩画,在中国的北方和面向太平洋的东南部有着集中的发现,著名岩画学者宋耀良在考察多个岩画遗址后,提出中国人面岩画的三大分布带都是由将军崖岩画为发源地向外传播的。"宋耀良假说"一经提出,在岩画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将赤峰地区和将军崖人面像岩画进行收集、分类,利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得出了上述两个区域的人面像岩画造型各有特点的研究结论,将军崖和赤峰地区两者间的人面像的联系,尚不能说明人面像岩画的分布是传播的结果,关于中国人面岩画的发展流变以及它的传播路线等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青墩遗址出土的一些带卦属带占卜形式的麋鹿角刻纹,被专家们认为是易卦起源的初始符号,进而被称为是“东方第一卦”。无独有偶,连云港锦屏山将军崖发现的几组远古东轰人刻画的岩画,由于寓意神秘,难以破译,则被考古学家们称为中“东方天书”。这“东方第一卦”与“东方天书”同为新石器时代的古人所为,而又都存在难以解释的地方,那么这两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呢?笔曾赴锦屏山将军崖卖地辩察岩画,并在岩画东侧的桃花涧商周新石器遗址附近的山谷作了认真的考证,觉得青墩麋鹿角刻纹与将军崖岩画之间有着许多令人瞩目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与女娲的古史传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在《将军崖岩画的初步考订》中曾把崖画A组的A _1考作抟土及引绳(?)造人的女娲,《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的解释和论争》一文称此为“女娲引绳造人说”。当时我觉得证据还不足,几年来,此事一直萦绕于怀,今又搜得一些新材料,在此对原说再作些补充。  相似文献   

4.
将军崖史前岩画遗址的断代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发现刻凿在基岩上的凹穴、刻以凹穴岩画的石棚和史前人面像岩画,经微腐蚀断代显示,基岩凹穴岩画时代在距今11000年前左右;刻以凹穴岩画的石棚为距今6000年前;史前人面像岩画时代为距今4500~4300年左右。距今6000~4500年前正值海侵上升至最高海平面,亦即当时将军崖史前凹穴和人面像岩画以及巨石石棚的雕凿可能是在海边岩石上进行的,这与整个世界范围内巨石建筑均沿海岸线分布的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广西花山岩画地理位置、自然状况、岩画内容等方面的描述和分析,且从岩画内容上与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作一番比较,旨在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岩画文化的奥秘。  相似文献   

6.
岩画——人类的童年画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4月2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贺兰山岩画”开始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此一个月前连云港市甚至悬赏百万破译“东方天书”——将军崖岩画。岩画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呢?让我们跟随研究者的脚步,一起进入岩画里的神秘世界看看这些刻在石头上的图画究竟说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将军崖大石星图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云港市将军崖岩画于1979年被发现之后,以它特有的古老、粗朴和学术价值吸引了许多学者的注意。岩画共分四组,已经标明的有A、B、C三组,由于山包顶部的大石上还有一组未编入,故笔者在这里将其编为D组。D组岩画共有23个图形,内容大体与山包南坡的B组星图类似,只是图形的个头较大。对这组岩画,有的文章认为是上古人类的一个宗教性“祭坛”,笔者则认为它是整个将军崖古星图的一部分,这里对它尝试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8.
大预应力锚索在将军崖岩画保护中的选择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大预应力锚索在将军崖岩画保护中的选择与应用,强调了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9.
将军崖岩画与女阴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海州地区古今民俗民风材料为依托,对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及周围遗存中生殖崇拜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10.
凹穴岩画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画。具茨山位于河南省中部,在新郑市、禹州市、新密市的交界处,这里共发现岩画284幅,均为刻制,有凹穴、网格、沟槽等造型,从数量上看凹穴岩画为主要类型。在河南方城、泌阳等地也发现有与具茨山类型相似的岩画。以具茨山为核心的河南岩画的发现填补了中原地区没有岩画的空白。河南凹穴岩画图形最大的特点就是抽象化或单纯符号化,均为刻制,未见划制或绘制。从目前的断代结果来看,河南凹穴岩画比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凹穴岩画的发生期为晚。  相似文献   

11.
连云港将军崖岩画遗迹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连云港市郊西南九公里锦屏山马耳峰南麓的将军崖发现一处岩画遗迹(图一)。岩画刻于海拔20米处。在长22、宽15米的平整光亮的黑色岩石上,分布为三组,内容有人面、农作物、鸟兽、星云等图案以及各种符号。第一组(A组),在将军崖岩画遗址的西侧,全长4、高2.8米,以人面和农作物图案为主(图版伍:1)。人面头向为88度,多用阴线刻成,刻痕断面呈"V"形,面壁光滑。一般深度为1厘米,最浅者为0.4厘米,宽度则在2至3厘米之间。线条粗率劲直,笔触与四川珙县  相似文献   

12.
将军崖岩画遗迹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79年11月,在连云港锦屏山马耳峰南麓将军崖发现一处岩画遗迹,画面分成三组,内容有:人面、农作物、兽面纹以及各种符号。我国发现的岩画很多,而东南沿海地区尚是初见。这处岩画无论从内容上或是凿刻上都具有显明的原始性。本文试对这些岩画作些初步探索。解放以来,在连云港锦屏山、云台山周围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多处。将军崖下的蚂蟥涧里历年来多次出土骨针、网坠。1979年还出土过磨光石斧。向东二公里处,有二涧村、陶湾、马腰岭、尾圹坝、九龙口等新石器时代遗址;锦屏山北麓至古海州城南郊,即为白鸽涧遗址,多次出土骨针、磨光石斧等新石器时代遗物。锦屏山东十四公  相似文献   

13.
人·鲎·贝——将军崖岩画漫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81年第7期公布了两年前在连云港发现的一处岩画,定名为将军崖岩画。连云港市博物馆的介绍文章说,岩画分布为三组,内容有人面、农作物、鸟兽、星云等图案及其他符号,是目前已发现的唯一反映我国原始农业部落社会生活的石刻画。文章附有各种图片共九幅,使远离海滨的我们,也得以约略窥见这一原始艺术的概貌。仔细辨认了图片以后,我对岩画的内容得出了一种不同的看法。提出来和大家讨  相似文献   

14.
贵州境内的几处岩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贵州在文物普查中,多处发现岩画。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发现花江岩画和牛角井岩画,开阳县发现画马崖岩画,六枝特区发现桃花洞岩画,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发现银子洞岩画,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发现"七马图"岩画,等等。这些岩画与国内其他地方发现的岩画既有许多共同之处,又有自己的一些地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古代岩画的内容。兹分别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76年春,兰州大学生物系部分师生在靖远县吴家川一带野外工作中发现一处岩画,作了初步记录,将摹本送给我馆。我们派人去那里作了实地调查。岩画位于靖远县吴家川以北(图一)的山岩上。这里沟壑纵横、岗峦起伏,山丘高度一般为20—30米。山丘的地貌特征是红砂岩上覆盖黄土,红砂岩断裂的部位形成崖面,经长期风雨剥蚀已呈茶黑色。岩画集中刻划在两个红砂石崖面上。崖面比较平整,没有发现人工平整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盖山林  苏胜 《华夏地理》2004,(7):118-130
今年4月2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贺兰山岩画"开始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此一个月前,连云港市甚至悬赏百万破译"东方天书"--将军崖岩画,岩画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呢?让我们跟随研究者的脚步,一起进入岩画里的神秘世界,看看这些刻在石头上的图画究竟说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花山岩画颜料和粘合剂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西南部的左江流域,是著名的峰林——槽谷岩溶地区,在沿岸的悬崖峭壁之上,留下了壮族先民骆越人珍贵的文化遗产——岩画。岩画全部以赭红色颜料画成,绵延达200余公里,横贯宁明等六个县市。多数学者认为,岩画完成于战国至东汉期间(公元前475~公元220年),距今已有2000年左右的历史。左江岩画依崖临江而作,虽经千年风侵雨蚀,而图形和颜色依然清晰完好。这表明当初在颜料的选配及粘合剂的使用方面,已  相似文献   

18.
西藏的岩画是故事,是这片高原故去了上千年之久的古老往事,是由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故事汇集而成,在沉默的峭崖坚岩中,这是一段长长的历史。曾几何时,古时高原的猎人、牧人、农人们琢刻、涂绘在旷野荒漠岩石上的那些图像和符号,还有发生在岩画制作者们生前或身后的往事,  相似文献   

19.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左江水文等地质环境因素在古人选择左江花山岩画地点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厚层块状的灰岩、白云岩,地质构造造成的平直崖面,以及左江凹岸的水文情况,是影响古人选择岩画点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地质构造及岩溶地貌的影响,左江流域产生众多陡立悬崖。自第三纪以来,广西地块总体上一直呈抬升趋势,使悬崖越来越高大。构造的原因使悬崖面相对平整,是能够绘制岩画的前提条件。在左江岩画绘制的时代,古骆越人的主要聚居地左江(包括明江)一级台地,距离岩画点最近,二者关系也最密切。而该时期左江、明江一级台地经常遭受洪水袭击,在河流凹岸地段水流湍急、水况复杂,可能经常出现翻船事故,可能也是在凹岩处绘制岩画的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距今4600-4000年的龙山时代是传说中的尧舜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初步形成阶段。这一时期,以连云港藤花落遗址为代表的东方滨海古文化,正是创生羲和神话、十日神话、旸谷神话的辉煌时代。藤花落遗址以及将军崖岩画等美轮美奂、隽永质朴的东方天书,印证了《尚书》最早记载的"东方旸谷"、《山海经》反复提到的汤谷扶桑和古老十日神话的策源地"羲和之国"的存在,也表明这座东方之城是羲和文化的摇篮,其历史积淀深厚,文脉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