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情     
丁杰 《文史月刊》2010,(3):57-59
古代的文人毛病多,好好的日子放着不过,非要风餐露宿爬山涉水不辞辛苦地外出去游历。他们每走到一个地方,还爱联系当地的情况说长道短、品头论足,说古代这个地方怎么怎么,说古代这个地方的人怎么怎么,还美其名日“怀古”。  相似文献   

2.
土乡情思     
盛夏三川 临津渡口积石山,黄河北岸古三川。长野峡风漾碧翠,平畴岸柳舞晓烟。七月土乡果飘香,十里人家酒正酣。纳顿节庆村连村,升平歌舞颂丰年。端午怀乡 时至端午风犹寒,信步城郊情缠绵。楼前不见田禾青,河岸尚闻犬吠远。  相似文献   

3.
乡情70年     
Pyinulwin 《世界》2014,(6):130-135
薄雨中穿过爱丁堡城堡,路过Holyrood女王行宫,车行驶在高低起伏的路面,溅起微微水花,路两旁的石砌老屋飘起袅袅炊烟。年近古稀的Kenny手握方向盘,神色沉稳,带我们穿过这座古老的城市,一路向南。他已经在这座城市生活了近70年,没有人比他更熟悉爱丁堡的大街小巷。拐入安静街区,花园装点的房屋渐次入眼。他把车停在一辆房车前,一只旧皮鞋改造出的小花盆捕捉视线。这是属于他的幽默表达。  相似文献   

4.
飘色、花灯、剪纸、乡曲、乡祭……大庙会凝聚乡情凝聚人心。岭南人拯救还原民俗的同时也善用民俗——呼唤情感回归建设美好家园。 考察非物质化遗产,不能不考察大庙会。在普查中,大庙会被分类为化空间。这个空间是古庙、老店、戏曲、手工技艺、宗教信仰、饮食、民间舞蹈、年画、武术、杂技……的集合体,根本就是一幅幅生动的《清明上河图》。 大庙会仅仅是乡间民俗的集合体吗?我们在调查中似乎还找到了另一种回答——大庙会是乡情的最好的载体。在人的所有社会情感当中,乡情是最为温暖柔软的部分,当心中涌起这种美好情感的时候,眼前流动的,往住就是大庙会的某个画面了,一张剪纸、一盏花灯、一缕乡曲、一次乡祭……[编按]  相似文献   

5.
中秋佳节历来有着独特的人文魅力。唐代大诗人张九龄的千古绝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让无数炎黄子孙为中秋月夜的美好意境所慨叹、倾倒。圆圆的皓月高挂苍穹。不仅寄托了普天大众对未来前景的美好向往,也传递着对至爱亲朋的真诚祈福。金陵月文化悠久灿烂,经久不息。历史上的这天,南京百姓不仅要祀奉月神、赏玩圆月、品尝月饼等。往往还生发出强烈的思乡团聚情结……让我们一起遨游于悠久浩瀚的中华人文长河中,共同记忆沉淀在历史深处的中秋。  相似文献   

6.
月到中秋     
王坤 《文史月刊》2008,(10):59-59
夜已慢慢地拉上了帷幕,草地上,小径间,光线朦胧,分不清到底是月光还是灯光。晚风送来了淡淡的草香,蟋蟀簌簌地弹奏,还有叶子在枝头哗然地跳动。  相似文献   

7.
据考证,中秋源于古代帝王祭拜月亮的礼制活动,“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相似文献   

8.
中秋吃月饼     
<正>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  相似文献   

9.
太平军中秋突围张克中秋月夜插翅突围金田起义将近半个年头了。由于清军麇集粮弹又缺,太平军毅然从象州冒雨脱敌,大踏步地回去师桂平县的紫荆一金田山区老根据地。清军主力3万余人。分成两路,前包后抄,仍然妄图实现其''聚而歼之"的计划。太平军在敌强我弱。内线作...  相似文献   

10.
今年(2001年)8月22日,我收到罗遵义乡长8月8日的来信和《正安文艺报》第三期。家乡的书信和刊物,使得远方的游子倍感亲切。罗乡长在信中嘱我写篇东西,这番盛情,曷忍拂逆?常言道:恭敬不如从命,只好硬着头皮应命了。  相似文献   

11.
张家康 《文史精华》2011,(10):14-22,1
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而韶山是他生命的根。他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和少年。这里有他的父老乡亲和故旧朋友.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记忆之中。他对故土、对乡亲有着缠绵的乡情和浓厚的乡谊。  相似文献   

12.
<正>柴火旺旺熬年糖"年,像淡烟,又像远山的晴岚,我们握不着,也看不到,但它走来的时候,只在我们的心头轻轻地一拂,我们就知道,年来了。"读到季羡林先生这句雅致的句子,扑面而来的浓浓年味如缕缕春风轻轻地温暖我的心田。汪曾祺在《炒米和焦屑》一文中写道:"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多暖心的文字。  相似文献   

13.
爱溢东方     
《山茶》2014,(6):40-41
故事发生在纽约。Jason是在一家图书馆当档案管理员的华裔大男孩。一次上班途中大巴车上的一个倩影让他心头一动,情不自禁拿出手机,偷偷拍下了心中女神。以后,Jason每天都会在大巴车上守候,期待那个让他心动的身影,而她并没再出现。看着手机里的照片,Jason决定去为她建立专属的“X档案”。  相似文献   

14.
《神州》2011,(19)
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众所周知,在这一天里,家人齐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都是这个节日的主要节庆元素。而中国又是一个泱泱大国,地广人多,从而也就有了每一个地方过中秋都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地方的  相似文献   

15.
16.
17.
蟋蟀,在北方叫蛐蛐,雅些的说法还有王孙,唐诗有“年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的诗句,大概是因为它呜叫在秋天,可以提醒农妇冬天快到,应该织布了,所以又名促织,民间有“促织呜,懒妇惊”之谚。每当夏去秋来,黄叶随秋风飘落,蟋蟀们时断时续略带颤音的呜声,总是令人顿生韶华不再的迟暮之感,是无数人骚客吟咏秋思的寄情之物。  相似文献   

18.
19.
傣族的“拜月”在傣族神话传说中,月亮是天的三儿子岩尖变的。岩尖刚强英勇,曾领导傣族人民打败了敌人。岩尖死后变成月亮,又为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所以,傣族人民要在中秋夜用食品拜月,同时向天空鸣放火药枪,以表示敬意。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在草原上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在西方,执著的蒙古骑手,朝西放马奔驰,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藏族的“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节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沿着河流寻找一倒映在江中的明月,甚至要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找遍,然后才回家团圆吃月饼。青年男女借寻月的机会交往,培养感情。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摘葡萄、梨子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妇女。德昂族“串月”每逢中秋明月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云南潞西山头寨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的乐声,原来是德昂族青年男女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了婚约。侗族的“偷月”湖南侗乡中秋“偷月”别有风趣。中秋夜,侗族姑娘打着花伞,偷偷跑到自己心上人的菜园,借着月光采摘瓜果,希望月宫仙女为他...  相似文献   

20.
正想写渭源的五竹寺已经有一段时日了,这份牵心的等待在中秋时节终于有了一个结局,月白五竹寺,人约秀峰山,这应该是冥冥之中的一份福气。中秋只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其实,整个秋天都是我很喜欢的时间段,不是因为收获,而是因为不冷不热的适宜温度让你的筋骨和思想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舒展,可以去合你心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