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方收藏》2022,(5):50-51
<正>个人简介:孙荣刚,字印德,号成韵轩主。1950年生,天津市人。现为天津市工艺美术大师。1986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曾任天津市河东区工人俱乐部主任、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全国工艺美术行业理事等。现任《中国书画报》编审。孙荣刚书法篆刻受业于津门金石书法名家冯星伯,而立之年即有“津门四小欧”之美誉。其金石成就入编西泠印社1993年出版的《中国印学年鉴·印人传》,真草隶篆多种书体兼擅。他致力于紫砂陶刻实践,备受业界推崇。注重国学修养,  相似文献   

2.
寒冬时节,因工作关系,我去安徽中医学院拜访年逾古稀、德高望重的巴坤杰教授。他正坐在医案前为慕名求医者切脉诊病,轻言细语地询问病情,和蔼可亲。我举目环顾,他家的居室陈设简朴而雅致,案头的水仙和腊梅正在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清香;四壁则挂满了病家赠送的楹联和横匾,其中有已故的原省政协主席张恺帆盛赞巴老的亲笔题书;有百岁老人、清末秀才苏局仙的赠诗:  相似文献   

3.
<正>"老牛自知黄昏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这是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地方志办公室全体编辑人员的真实写照。富区地志办是区政府中的一个"机构常设,人员外聘"的特殊部门。2003年10月省政府下发了"二轮修志"的文件后,富区地志办开始招兵买马扩建编制,在原先3名老同志的基础上又聘请了4名机关退休干部,重整旗鼓开始了1986—2005年富区地方志稿的采集、编撰的浩瀚工程。一间办公室、一台别人淘汰的  相似文献   

4.
为霞尚满天     
小酌 《旅游纵览》2008,(10):34-37
<正>九九重阳,今又重阳。老年节到了,"老摄影家"们的"摄影节"也就到了!在我们的读者群,有一批老年摄影爱好者以其丰富的阅历、老道的视角、成熟的情感奔波在摄影的旅途上,令我们由衷尊称他们为"老摄影  相似文献   

5.
2002年7月4日,原民建武昌区主委,82岁的朱复再老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几十年追求进步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结尾20年被文艺界称作新时期。新时期对中国文艺勃然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因文革遭受重创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重新完成热启动过程。此际满族文学扶摇腾飞,与各兄弟民族文学同步攀升;尤其是一批满族资深作家,壮心不已,抖擞精神,均有重要的作品奉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晚清时期笔者的一位在京城有一定书法声名的族人(浙江昌化人)法云和尚故事的钩沉,对如何认识民间传说以及如何让微观史和地方史研究走向总体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民间的传说未必全然无据,而正式的文献记载也不见得全然可靠,传说或口述,固然不可尽信,但也一定不能忽视作为钩沉史实线索的意义。从地方的案例中,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一个时代生活的日常性,而且也可能藉由对社会的相关网络,也即日常生活舞台和背景的方方面面的探究,来分析概括出一个时代和地区中人们生活的"常识",并从"常识"来透视和捕捉一个区域乃至国家的时代风貌和特性,使地方与微观史研究达致总体史或全面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贾宝玉是整部《红楼梦》中极为重要的人物,人们无不感叹其情之痴、其情之醉。贾宝玉的痴情正是源于他最重要的品格特征——诗意的情怀。他的诗意品性既承天所赋,又得以在适当的客观环境中保留下来并进一步发展。在诗意情怀的感召下,贾宝玉沉醉于"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贾宝玉的诗意情怀以"痴"的特征表现出来。本文旨在从小说的角度对贾宝玉的诗意情怀进行力所能及地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出生在青海省黄河之畔的一个土族小山村,是喝着黄河水长大的。家乡十分偏僻而又贫穷,但我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有着特殊的情感,每当回到家乡,总要到黄河岸边散步放松,听听黄河的波涛声,确实有着情不自禁的高兴。今天,我已是两鬓白发的老人,屈指一算,离开家乡整整半个世纪了,往事像昨日刚发生的一样,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出来。约3岁时,年仅23岁的母亲因患肺病丢下我们兄弟三人离开了人世;4岁时,附近寺院的两位老喇嘛到我家里,说是我被确定为“灵童”,让我去寺院当活佛,爷爷婉拒道:“我孙子要念书,要念大学,要搞大学问……”;1949年入秋季节,我和…  相似文献   

10.
王继云 《神州》2011,(21):92-94
"他是本土文化的领军人物,他是当代的‘保尔’。38载文学创作之路,成就他一生的传奇。他用身残志坚书写了人生壮丽诗篇,他用通透心灵破解千年离骚,他用只手弹奏出时代最强音。""感动溆浦人物"评委会颁奖辞如是说。这位"感动溆浦人物"就是溆浦县文联原主席、"独臂作家"舒新宇。虽然他身有残疾,但凭着顽强的毅力,书写出了自己  相似文献   

11.
在青海这片热土上,世居着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众多的民族,各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铸造了青海的文明和谐。土族作为重要的世居民族,其先民自公元3世纪,从辽东西迁到青海这片热土后,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史话,在绵延1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和其他民族一起为青藏高原的稳定和边疆的统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土族是一个诚实厚道、勤劳勇敢、善于团结的比较包容的民族。清末民初,土族人民开始接受先进的文化,涌现出了大量的学者诗人,为土族的进步奠定  相似文献   

12.
明季滇南高僧担当与徐霞客志趣相投,才学相埒,家世相近,俩人在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相似文献   

13.
正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三日(1900年8月17日),北京西城白庙胡同。前一天,八国联军已攻陷了这座八朝古都,战火纷飞,狼烟四起,断壁残垣,处处狼藉。就在朝野上下、官员民众纷纷逃离京城,避难他方之际,一位体态略显富态、眉宇间颇具英气的中年人,却选择了另一种永久的离开:他先是吞下一服毒药,然后悬梁自缢,偕一弟二妹同归于尽。临终前,他自题《绝命词》三首:衮衮诸王胆气粗,竟将血气丧鸿图,请  相似文献   

14.
翁文灏(1889-1971年),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第一位系统科学研究中国山脉并撰写中国矿产志的中国学者,燕山运动及与之有关的岩浆活动和金属矿床形成理论的首创者,第一位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地质会议的地质学者,中国第一张着色全国地质图的编制者,中国第一个油田(玉门)开发的组织领导者……  相似文献   

15.
晚清以来,以常平仓、社仓、义仓三仓为主的备荒仓储体系逐渐失效.为重振仓政、备荒养民,各省在同治、光绪年间开始了规模宏大的积谷运动,于各州县普设积谷仓,倡导绅民量力捐谷、就近存储,委任地方士绅经管,官员只司监督,不许胥吏经手,一度积累了数目可观的仓粮,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养民之效,其中以四川省规模最大、成效最为可观.但积谷运动存在根本机制问题,仅停留在运动层面而未形成有效运行的制度,未能革除三仓积弊,仍陷入官府控制仓储管理的旧有模式,负责经管的绅民处处受限,胥吏上下其手,致其最终难以维系.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逝世所引起的舆论界关注为近代中国罕见。舆论反应重点有二:一是对孙中山其人其事进行评价,褒之者为舆论主流,肯定孙中山之功绩,对其为人处事、革命精神、道德品质等大加赞赏,誉之为一伟大杰出人物,贬之者作为另类的声音,从与孙中山不同政治立场出发,述说孙中山自身弊病,揭露其错误,描绘其失败者形象,甚至有目孙中山为罪人者;二是报道孙中山逝世对未来政局发展的影响,于国民党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于北京政府亦复如此,不过消极影响为舆论着力关注。所以欲达盖棺论定,只能强人所难,国民党经过一番努力与型塑,建构孙中山崇拜直到尊其为国父,可算盖棺论定,但亦不长久。  相似文献   

17.
潘慧慧 《神州》2014,(18):2-3
在现代社会,现代人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惑之中:人文价值丧失,人日益沦为"物化"的存在,人和这个世界变得毫无诗意可言!人是什么?人是机器!在今天,人类迫切需要精神上的终极关怀和灵魂救赎。由是探讨诗意地栖居如何可能的问题,对于现代人来说无疑是意义重大的。海德格尔将荷尔德林的诗句予以深刻的哲学诠释,为苦苦寻求但又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惑之中的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本文拟从"诗意地栖居"的内涵入手,探寻导致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内在根源,旨在指出一条重返精神家园、重建安身立命之所的光明之路。  相似文献   

18.
虚静、柔弱、无为、无欲构成老庄道家思想的柔性特质。老庄道家的至柔至虚使其因无为而无不为,因其至柔故能至刚。道家柔性的人生修养思想以阴柔、恬淡、清净的向道之思引领人们走出尘世纷扰,求得心灵宁静。道家柔性的人生修养论启示我们不受物欲牵累,摆脱俗世纷扰,在尘世中寻求一份世外桃源和人间净土。  相似文献   

19.
早期的期货市场起源于粮食交易。晚清时期,东北作为新开发地区,豆货产销和出口贸易构成了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由于农产品生产、流通与货币交易具有极强的季节性,在现货交易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逐渐发展出以远期合约或期货交易为特征的期货市场。东北的豆品期货广泛存在于口岸市场、大集散地市场、产地集散市场和产地市场四级市场网络之中。期货交易主要有批买卖和期粮两种形态,其中尤以集散中心的期粮交易更为重要。期货市场的信用凭证有类似本票的飞子、类似交易合同的批帖与条子等形式。期货市场的基本机能主要体现在价格创造和金融信用分配方面。当时的豆品期货市场不仅发展到相当的水平,而且支撑着整个集散市场乃至外贸体系的有效运行。进入20世纪,随着外国势力的入侵和政府的干预,豆品期货市场乃至整个市场体系的运转和秩序都遭到了很大破坏。  相似文献   

20.
自1844年第一所女学成立后,中国女学逐渐成为一个场域,其中,既展示了中西方权力的较量,亦呈现出中国男性知识人对自身力量边缘化的焦虑,以及中国传统女性文化在近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晚清画报成为展现女学这一场域及其中各种力量较量的主要视觉媒介之一.本文拟以晚清时期天津的几份画报为例,探讨近代女学视觉展现的议题.从艺术表现形式来看,画者往往在图像内绘制观者,以引导阅读者迅速将视线投向图像中心,达到读图之效果.而且,观者对于女学的凝视,不仅限于男性对女性的性别凝视,也有社会阶层和身份认同的差异,甚或也会成为中外权力关系的表现方式.同时,画者也经常以细腻的笔触,有意识地在二维图像内,勾勒出一个“内外有别”的空间,使得近代女学和传统社会性别规范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