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图壁县志》是呼图壁县自建县以来的首部县志,是呼图壁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成果。这部县志全面、系统地记述呼图壁县的历史与现状,观点正确,资料翔实,特色鲜明,语言朴实,达到了思想性、资料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笔者拜读之后,受益非浅,了解到不少情况,学到不少知识。南山康家石门子岩画;呼图壁西瓜,放多瓜贩卖的并非呼图壁西瓜,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遗产》2011,(4):82-87
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处天山北麓,是古代"丝绸之路"新北道所经之地,为东联内地、西接中亚、欧洲市场的黄金通道。重点历史遗存有木垒县四道沟原始村落遗址,奇台县疏勒城(石城子)汉代城址、唐朝墩唐代古城遗址,吉木萨尔县北庭都护府遗址,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原始岩画等等。至2010年,昌吉州共发现不可移动文物64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北庭故域),  相似文献   

3.
倾慕康家石门子岩画已久,岩画在新疆呼图壁县东南70公里外的深山里。在离公路不远的一家小旅店里已经滞留3天了,看着公路上东来西往的车辆,心里不免有些焦急。据说,去山里的车十天半月未必能遇上一辆,即使搭上便车进山也只是单程,有了公路,山路上的车稀少了,回来搭乘便车更难;想到过租车进山,但司机告诉我车只能送人到山脚下,攀山的路车很难行驶,任你央告再三,司机最终还是婉言拒绝。此地清末时称骆驼驿,后来有人取其谐音名之谓“乐土驿”,地名起得不错,只是进山不但没驿车,连上只骆驼也未曾见到。山里的驿道并未废弛,往…  相似文献   

4.
生育巫术对艺术的点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是人类思想意识的重要形态,是观念形态的形象表现。远古时期流行的生育信仰必然对当时的艺术给予深刻的影响。现在仅就考古发现的交媾图、两性同体像和交媾舞蹈,谈谈生育巫术对艺术的点染。 (一)野合图在我国的考古学报告中,有不少野合图。如1987年在新疆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发现一处岩画,面积有120多平方米,刻有男女二人物百多人,人物大者过于真人,小者只有一、二十厘米。人像有男有女,或站或卧,或衣或裸,不少男像,清  相似文献   

5.
谢耀德 《丝绸之路》2011,(19):16-22
康家石门子本身就是个神秘之地。它的神秘还在于几千年前的古人留下的神秘莫测的巨幅生殖岩画,更加令人浮想联翩,欣然之,向往之,看过之后又令人惊奇之,兴叹之。  相似文献   

6.
2001年8月,一泉友去呼图壁康家石门子游玩,在石滩上行走时无意间用脚踢了几下,只见粘连在一起的一个铜块被踢了出来,经过分离除锈后,发现这是两枚紧紧粘贴在一起的宝伊局咸丰当百大钱,并且是两枚一大一小酷似姊妹般的套子钱。  相似文献   

7.
书讯     
正中国岩画发现史陈兆复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定价:38元。岩画对于探寻我们远古祖先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解释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根,都是极其宝贵的材料。作者的英文专著《中国史前岩画》,曾被译成意大利文、法文、德文等多种文字,把中国岩画推向世界。本书从我国岩画发现的回顾、岩画内容的分析、岩画艺术特征与技术特色的解构等方面,详细叙述了岩画在我国的发现史。对研究考古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等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评《乌兰察布岩画》王仁湘时隔三年,继《阴山岩画》之后,盖山林先生的又一部著作《乌兰察布岩画》问世了。我国岩画专著数量不多,盖先生一人在短期内就连续出版了两部,实属难得。我国各地以往发现的古代岩画,一般都是描绘或琢刻在较大的山崖上。乌兰察布发现的岩画却...  相似文献   

9.
新编《呼图壁县志》已由新疆人民出版社于1992年9月正式出版发行。 《呼图壁县志》是呼图壁县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县志。这部志书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实事求是地记载了呼图壁县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历史与现状,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呼图壁县的古今风貌,并记述了各民族生产、饮食起居、重大节日、婚丧嫁娶、宗教信  相似文献   

10.
敦煌汉简少而散的特点,使资料本身缺少互堪、互参的机会,致一些问题难以理解,其中简143的"三节"、"泉都"两个地名就是如此。或言而不当、或略而不言。前者是属于宜禾都尉辖区的一个地名,后者则是王莽时更西汉"煎都"所致。"节"的确认对于汉代敦煌史地的认识是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华安仙字潭古石刻的记载,始于唐张读的《宣室志》。宣室本是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为汉帝发布政令的地方(见《三辅黄图》),只因汉文帝偶有一次和贾谊闲聊鬼神,张读的书就名为《宣室志》了,声明他记载的只是神怪之谈,并非严谨的史地著作。到一千多年后.民国4年(1915),岭南大学教授黄仲琴先生进行了实地勘察,才写出《汰溪古文》来。嗣后国内学者林钊、曾凡、弘礼(朱维干)、石钟健、刘蕙孙、林蔚文等纷纷著文论列,其中刘蕙孙素研古文字,主张用金石字、甲骨文来解释这石刻,成为“文字说”的中坚。1988年,著名岩画学家盖山林来华安实地勘察,写出《福建华安仙字潭石刻新解》,认定该石刻是石刻岩画。  相似文献   

12.
《文献》杂志今年第一期刊发了我几年前写的《再议&;lt;赵志集&;gt;》一文。原文原分三节,为一:关于《赵志集》的校录.二、关于《赵志集》诸诗的作者;三、《赵志集》作品产生于初唐补说,或许是因为版面原因.第三节在发表时被删去了。我觉得删去这一节.文章就不完整了.因为前面也已提到“作品的时代归属”问题.而这个问题对于《赵志集》的研究亦是题中应有之义,学者也有不同的意见,这里借《古籍研究》一角将这一节发表出来。以与对这个问题尚有兴趣的同道切磋。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2月,经过反复修改,倾注工作人员大量心血的《呼图壁年鉴》(创刊号)出版了。这是呼图壁县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性综合年鉴,全面、系统、真实地介绍了呼图壁县2005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呼图壁县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是一部信息密集、资料权威的工具书。它的出版,为更好地宣传呼图壁、建设呼图壁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拿到这部年鉴,细细阅读,感到收获很多,这里就谈谈对《呼图壁年鉴》(创刊号)浅尝中的几点拙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文物》2014,(12)
2008年7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雀尔沟镇雀尔沟村东南、呼图壁河两岸的石门子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本次共发掘疑似古代墓葬的石堆和石圈56座,其中可确定为墓葬的有36座,其余20座不见遗迹、遗物。墓葬墓室形制多样,有竖穴土坑、石棺、石室等;葬式以仰身直肢为主,个别为侧身屈肢;随葬器物包括陶、铜、铁、骨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石门子墓地分布于河岸一级台地上的墓葬年代为早期铁器时代,分布于河岸二级台地上的墓葬为安德罗诺沃文化的遗存。本次发掘为探索和研究天山以北地区与欧亚草原相关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5.
《后汉书》李贤注是流传至今的《后汉书》最古的注本,也是十分著名的史注之一。从内容上来看,除了文字的注音、释义、校勘以及一些相关史实的考补外,注中还包含着不少唐代的州县等地名信息。然而,通过资料的汇总与考证,这些州县名称并不完全准确,有些州县存在着沿用旧地名、文字讹误以及州县隶属关系混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楚国领土幅员广阔,雄踞南方,在战国文字当中,已出土的楚文字资料是最丰富的。战国楚简是近年出土文献中最引人注目的考古发现,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对楚文字中的地理资料却少有专书进行系统的整理。而吴良宝教授《战国楚简地名辑证》(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以下简称《辑证》)的出版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相似文献   

17.
罗卜惹岩画是凉山族自治州境内继昭觉县博什瓦黑岩画后发现的又一处岩画。西昌市文管所1987年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其后,凉山州博物馆与西昌市文管所多次联合对罗卜、惹岩画进行调查,搞清了岩画的分布范围和内容,并进行了摄影、测绘、传拓工作,取得了完整的资料。罗卜惹岩画位于西昌市大箐乡胜利村一处小地名叫罗卜惹的山脊上。罗卜惹是语石像的意思,具体指当地有块镌有神像的岩石。罗卜惹北距西昌市24公里,海拔高度2600米。站于山脊向北可远眺邓海,东南西三面群峰环绕,山腰松林苍翠。全部岩画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脊的四个小山包…  相似文献   

18.
杨林 《中国土族》2007,(1):21-21
岩画产生于文字出现之前,是绘在山洞或敲凿在山岩的图像或符号。岩画是记录人类生存、活动的连续性篇章。自从17世纪在北欧发现岩画之后,在欧、亚、非、美、澳五大洲都陆续发现了大批岩画。这些绘在或刻划在岩石上的历史画卷,有些要比文字书写的历史早几万年,而且分布在全球每一个角落,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藏》2010,(4):93-93
杨海航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三期上著文《试析西藏岩画中蕴含的原始体育因素》,通过对藏北夏仓岩画、藏北加林山岩画、藏西塔康巴岩画、藏西果拉岩画以及西藏拉鲁卡岩画等岩画的分析,指出:  相似文献   

20.
世界岩画研究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把岩画作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二是把岩画作为艺术史的一个特殊阶段。作为一个包含着众多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子系统的视觉语言系统,贺兰山岩画的存在表明:岩画研究的重心应该是岩画内在的形式结构。贺兰山岩画内在的形式结构所呈现出的是文字特性,它所具有的象形表意、词法和句法、子母相生,以及形式的繁简和有规律的排列组合方式等,与甲骨文及整个中国文字血脉相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