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华 《神州》2013,(3):45-45
哈尔滨的早期现代化历时三十余年,起于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建这一外力的推动,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结束。在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哈尔滨的经济和政治、文化教育与观念、城市和社会生活等,都历经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因此,研究1898-1931年哈尔滨早期现代化的历史特点,可以为中国其他城市乃至中国的现代化提供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转型是近代中国社会观念急剧变化的历史基点,是以辛亥革命为其中介点的。它前承晚清社会变革以来社会观念推陈出新的历史成果,后启民国成立以降社会观念步入现代化轨道的历史新程。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转型是近代中国社会观念急剧变化的历史基点,是以辛亥革命为其中介点的。它前承晚清社会变革以来社会观念推陈出新的历史成果,后启民国成立以降社会观念步入现代化轨道的历史新程。  相似文献   

4.
利比亚早期现代化的两条道路之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志斌 《世界历史》2008,(2):98-108
利比亚现代化一方面具有原始现代化的诸因素;另一方面,作为殖民主义背景下开拓出来的新国家,这一历史起点又使它的现代化既具有巨大的传导性,又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形成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利比亚是在帝国统治和外邦殖民双重结构的基础上,由三个不同地区整合而成。立国之初,在现代化模式上就存在着联邦制和单一制两种主张,两种治国方略实际上是关于利比亚未来发展和现代化的两条不同道路和模式。利比亚早期现代化的两条道路之争决定利比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不会一帆风顺,更从另一个层面证明了现代化模式历史选择的多样形态和客观条件的规定取向。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最高层面,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成功转型。本文在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必然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省制作为地方最高管理层级,元代以后在国家治理结构中已经具有不可移动、不能移动的层级功能,对于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国家的统一,有着不可代替的重大管理作用。然而,近代以降,由于中国从社会到国家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巨大转型之中,省制作为国家最重要的地方层级制度,与近代中国的艰难转型一样,也经历了从传统体制到现代体制的曲折发展历程。在近代省制不断改易、变动的背后,反映的不仅是省制转型的困境,实关乎中央政权的稳定、社会的安宁与国家的统一,是那个历史时代的大问题。省制作为国家建制中的地方最高层级的制度,从制度现代化转型角度探讨省制的变易历程及其发展特点和趋势,对于进一步认识省制在近代中国历史演变中的重大价值及其丰富的历史内涵,认识中国国家现代化转型的艰难历程及其规律和特点,以明国家治道与得失之理,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过去史学界对抗战历史的总结,大部分是从民族革命的范式研究出发,从胜利者的角度反思历史的过程,由此也取得不少的成果,比如抗战中两个战场的领导权的厘清,抗战爆发时间点前移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件等等。但如果把历史的时间轴拉长,我们会发现在近代中国史中,一个如何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嬗变转型成为一个以工业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研究线索,即以现代化为范式的历史研究视角。这也是百余年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核心主线。通常研究者认为1931-1945年的抗日战  相似文献   

8.
<正>纵观世界上法治建设比较成功的国家,不论它们人口多寡、地域大小以及历史文化概貌有多大差异,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有一部良法并赋予其至高无上的权威。相对人治而言,法治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是国家形态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标志。一个不实行法治的国家不可能是现代化国家。而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它的发展与一国社会的发展有密切关联。新中国宪法事业经历了风风雨雨、兴衰荣辱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下半叶盛行的现代化理论是50年代的美国社会学家首先提出的。他们以当时的美国社会为模式,树立了一系列衡量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标准,为二战后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现代化的发展规划。在许多以此理论为指导的发展项目失败以后,英美社会学家倾向于将现代化理论历史化,研究的重点由现实中的发展中国家,转向现代西方的形成与发展史,即18世纪晚期以来(或更早一点,16世纪以来)欧洲与北美的历史。在六七十年代,联邦德国的社会学家与社会史学派将英美的现代化理论引进联邦德国史学界,特别是引进德国近现代史(即德国19世纪与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不仅表现为经济的结构转型,同时也表现为政治的理念更新。由此而言,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现代化从一开始就是个系统工程,是包括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在内的全面社会转型。经济的结构转型必然引发政治的理念更新。两者的起点可能有先后的时间之差,但实质是相同的,即都是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过程。活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舞台上的孙中山,在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是其中一项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1870—1914年,阿根廷借助初级产品出口部门的快速增长,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初步转变,这一时期因之被誉为该国现代化进程的“美好时代”。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节着重阐述1870年至1914年间阿根廷初级产品出口部门发展的历史概貌和基本特征;第二节着重分析初级产品出口部门对其他经济、社会部门发展的推动作用;第三节侧重于分析阿根廷经济的对外依附性,揭示出该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矛盾,强调这些矛盾正是阿根廷在20世纪30年代后走向“衰败”的根源之所在。本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主要目的在于反思阿根廷、乃至整个拉美地区独立运动爆发200年以来现代化进程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2.
高静丽 《沧桑》2009,(3):64-65,68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由于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使得传统法律意识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市场,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之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是一个发展过程,它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所以,在研究法律意识现代化时,就必须要注重影响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其他社会因素之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徐格明 《攀登》2009,28(1):107-110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中国治国方略上的重大战略选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形态发生的最具历史意义的转型。依法治国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促进民主政治的重要成果。然而,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模式,仅仅是走向法治的起点,真正迈入法治的轨道还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正>一、英国现代化研究的意义现代化研究源自现代化理论(modernization theory),后者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涉及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等诸多学科,旨在以西方现代化为参照,审视与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转型问题。依据现代化理论,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是截然对立的,现代化意味着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向现代类型的变迁。((1))由于传统体制的转变存在着主动、被动甚至停滞不动之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的急剧转型时期。现代化取得的成就为中国青年的发展提供了日益优异的基础和条件。本文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探讨了当代青年的道德困惑和道德失范现象及原因,提出培育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是使青年走出道德冲突与困惑的关键所在,并对如何培育青年的道德人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在现代化进程中,各个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改革、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而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转型中导致社会矛盾时,解决矛盾的方式不一,其中当以改革和革命为主,当改革不足以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之时,革命便不可避免。19世纪中叶的俄国便开始面临着改革、革命相互交织这样的困境。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大改革",期求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但是现代化的道路绝不平坦,改革并不等于现代化,革命也绝非最佳道路,改革与现代化也并没有避免革命的发生。本文从改革、革命与现代化的角度来评析亚历山大二世的这次改革。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断凸现,影响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体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探明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结构状况,研究如何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对于中国的法治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犹太史学界在有关犹太社会现代转型起点问题的研究上,经历了科学主义、民族主义、流散地本位、全球史的几重范式转变。19世纪初,主张融合和同化的犹太教科学运动的学者将犹太社会现代转型的起点定在启蒙与解放上;20世纪上半叶,坚持巴勒斯坦中心史观的"耶路撒冷学派"强调,现代犹太史并不始于犹太人融入外邦主流社会,而始于犹太人与以色列故土重新恢复政治联系;而几乎与此同时,东欧和美国等地的犹太历史学者主张犹太自治以及流散地犹太社团的活力;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史的兴起,注重联系与互动的研究路径又将转型的起点向前推至近代早期。透过近两个多世纪以来有关犹太社会现代转型起点问题研究的演进脉络,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犹太史学家对于现代性的回应,同时可见时代主题和身份认同对历史分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化是一个关乎道路选择的社会历史过程,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式现代化”庄重确立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这一战略构想,超越了近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现代化设计,其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史研究的兴起,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所谓社会心理,按照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解释很复杂。我们主要是指群体心理,即民众对历史和现实的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感受,即非系统化的社会意识。所谓社会思潮,是较为系统化了的在社会上流行的社会意识。现将国内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4年以来关于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研究,作一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