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加坡二战前开始致力于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并在1959年走上了自治之路,1965年成为独立国家。新加坡华人研究也往往受限于民族国家的框架内。这些研究还有另一个共同点,即理解华人社会与中国的关系时,常将新加坡华人社会视为中国社会的延续。而本文介绍的两本论集,明显有异于这些研究。两本论集《错综于市场、社会与国家之间——东亚口岸城市的华商与亚洲区域网络》和《海洋亚洲与华人世界之互动》均于新加坡出版,在新加坡华人研究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华人在老挝一向安居乐业。二战以后 ,老挝华侨华人社会经历了较大的变化。 1 975 -1 986年 ,老挝当局在越南政府排华政策的影响下 ,基本上铲除了华人赖以存在的经贸根基 ,大部分华人离开了老挝。当今的老挝华侨华人社会 ,无论在经济基础和籍贯结构方面 ,基本上都不是历史上华侨社会的延续 ,而是由少数留在本地的华人、 80年代后期回归的华人以及来投资的新华侨重新建构的。当前 ,老挝华侨华人主要从事商贸活动 ,有较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但尚少有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华人与当地土著民族的族群关系是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东南亚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华人在东南亚的生存和发展,还直接关系到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本文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为例,从民族学的角度,探讨华人与当地土著民族的关系,分析西方人殖民东南亚时期与东南亚国家独立建国之后华人与土著民族关系的情形,阐明东南亚不同族群之间的冲突主要不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引起的,而是族群文化差异被政治化和经济化所使然。  相似文献   

4.
论文介绍了东南亚国家宗教的基本情况和特点,阐述了东南亚区域发展中宗教在整合意识形态、维护地区国家主权、促进地区经济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而对宗教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流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具体建议。认为儒教、道教、佛教作为维系华人社会的重要纽带,促进着华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儒教、道教、佛教的宗教感情实际上寄托了华人的民族感情。东南亚华人宗教与中国传统宗教血脉相连,要在平衡发挥五大宗教作用的基础上,注重发挥东南亚国家华人宗教在与中国交流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十九世纪东南亚华人秘密会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世纪秘密会党传入东南亚各国 ,十九世纪发展达到了顶峰。随着华人秘密会党势力的增强 ,各殖民政府对华人秘密会党的政策也随之发生了演变 ,这种演变是视其殖民统治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的。华人秘密会党组织作为华人社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 ,在华人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是广泛、深刻的 ,其地位是特殊的。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各国经济联系愈加密切 ,东南亚华人卷入全球化进程加快。经济全球化对华人经济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展望未来 ,东南亚华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加入WTO后 ,给东南亚华人来中国创业带来商机 ,东南亚华人与中国的合作与交往会更加密切 ,华人经济作为当地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在参与东盟、亚太的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总论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华侨华人问题(昊前进)《社会学与社会调卉》1 99。年1期从民族学研究世界最大的跨境民族一一华人(姜永兴)《东南亚研究》199。年4期论“五缘”关系与泰困社会华侨华人族群(林风》《华侨与华人》199。年1期简论民族同化的概念和同化的形式(黄松赞)《广州侨史》第5辑爪吐与加州华族的比较〔印尼〕(廖建裕)《侨史学报》199。年1、2期二战后印尼原住民的印尼民族观(杨启光)《东南亚研究》1990午4期中国与华侨[日〕(斯波义信)《南洋资料泽从》199。年3期伦敦“中国城”的今昔(沈立新)《华夏》]99。年3期关于东南亚华人“泪”…  相似文献   

8.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庄国土教授等人的新著《近30年来东亚华人社团的新变化》已于2010年11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厦门大学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系列图书之三。全书共分16章45万余字,分别介绍了社会资本视野中的华人社团研究,早期东亚华人社团  相似文献   

9.
分析阐述了东南亚中小华商企业的经济地位、对当地民族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对经济复兴所起的作用;探索了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东南亚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转变、经济自由化政策以及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与销售网络对东南亚中小华商经济地位、资源配置及其福利分配的变化;指出了东南亚华人中小企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身的天然弱点,并提出了促进东南亚包括华商在内的中小企业成长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地区,也是离中国本土最近的地区。在中国近、现代政治生活中,东南亚华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社会的变化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东南亚华人之所以长久地关心中国的前途,支持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参与中国国内的政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20世纪初兴起了华人民族主义。一般而言,民族主义是建立在民族情感基础上的一种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的华人族群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东南亚当地族群之一,是东南亚各当地国家民族的组成部分。东南亚华族的前身是作为中华民族组成部分的东南亚华侨社会。从华侨社会到华人族群,东南亚华人经历了从侨民社会到落地生根族群的蜕变过程,其根本标志是从全面认同于中国到全面认同于当地社会。东南亚华族并非统一的族群,而是对分散于东南亚各国的华族的统称。东南亚各国华族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各不相同,其华族意识和凝聚力的强弱程度也大相径庭。总体而言,东南亚华族的发展趋势是逐渐与当地主体族群融合,塑造共同的国家民族。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变化最大,影响最为深广的就是在集中其人口85%以上的东南亚。相对于欧美华人社会享有的“人才库”之誉而言,东南亚华人社会堪有“钱库”之称。华侨华人活跃于东南亚经济舞台,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个角色本身也因场景、剧情、执导的不同而随形就势,变化多端。拙文正是力图从阶段、特征、趋势等层面探讨这一地区战后以来华侨华人经济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是海外华人聚居的地区。战后以来,在东南亚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当地华人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因此,国外许多研究华人问题的学者和都战后东南亚各国的华人社会作为主要的研究考察对象,并已有不少重要论著问世。然而,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中国学术界对战后东南亚华人社会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迄今已经出版的一些著作大多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史以及人物志等,而对战后以来各国华人社会的发展变化则尚缺乏系统的、深入的研究。这种状况不仅同中国作为海外华人国籍国的历史地位不相称,而且极不适应…  相似文献   

14.
一 1989年4月,在厦门举行了战后华人变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联邦德国哥迪根大学美籍学者玛丽·萨默斯博士(Dr、Mary F·somers Heidhues)这是她第一次来华。她在会上宣读了题为《东南亚华人社会:一些研究参数》的论文,提出了研究东南亚华人社会的  相似文献   

15.
常帅 《沧桑》2014,(6):32-34
美国的东南亚政策从仅仅是贸易、经济利益的获得场所到二战之后的战略核心区域,该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开始成为美国全方位的战略利益关注区。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的东南亚政策又经历了四位总统的制定和执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旨在重点观察冷战后美国对东南亚的外交政策,围绕着美国的国家利益,东南亚在如今又成为了美国的重点关注地区,以维护其不断下降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一、华侨一词的起源近年来,国内外历史学者和社会学者已开始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问题予以普遍的重视,特别是有关战后东南亚国家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问题,更被中国以及东南亚各国历史学者和社会学者列为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成果,对于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这些国家华侨和华人的经济、社会、文化与当地民族的经济、社会、文化难以分割——甚至可以说,已成为当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在东南亚的移民及其后裔的文化认同变化为例,说明在多民族社会中,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接触和交流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交流将促进不同文化间的逐渐融合。不论华人祖籍国政府或华人居住国政府采取何种政策,都无法阻断这一交流和融合的趋势。因此,企图强制消灭华人的文化传统或要求海外华人永远保持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单一性或纯粹性,都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8.
陈奉林 《世界历史》2006,(4):141-142
梁英明、梁志明等几位教授合作撰写重新修订的《东南亚近现代史》一书,由昆仑出版社于2005年8月出版(下称《近现代史》)。这是作在1994年出版的《近现代东南亚》基础上经过重大修改、锤炼之后形成的学术精品,基本上反映了国内目前东南亚近现代史研究的水平与动向。从近代到现代,从战后东南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到当今社会发展问题的全面考察,内容丰富而深刻,建立了自成一体的东南亚近现代史研究体系。它在以下几个方面,给读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论文总结了戴国辉对东南亚华侨华人问题的主要观点和解决思路。认为东南亚华侨华人问题是欧美将东南亚殖民地化过程中的历史产物;战后的排华运动是将华侨当作殖民地遗留体制的代罪羔羊;东南亚的华侨、华人问题,不是单一的特殊问题,而是世界史上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应以动态的观点看待华侨及其面临的身份认同困扰。东南亚华侨华人问题的解决思路要严格区分华侨、华人概念,明确其权利和义务,并给华侨资本、华人资本以正确的定位;东南亚国家应该把华人问题作为少数民族问题来把握;主张人应该同时具有多元的身份认同,华侨华人有保持自己民族性的权利;建立多民族国家内的"自立与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中国学家、哈佛大学希根森历史讲座教授、东亚文明与语言系主任孔飞力(PhilipA.Kuhn)教授新著《他人之中的华人———近代以来的移民》(Chinese among Others:Emigration inModern Times)一书,于2008年由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出版。该书探讨了16世纪以来的中国海外移民。全书分八章。第一章分析西方海外扩张与中国较大规模移民的开始,第二章介绍鸦片战争前的殖民帝国与东南亚的华人社区,第三章探讨鸦片战争后中国大规模的移民情况,第四章分析大移民时代(Age of Mass Migration)东南亚的华人移民社区,第五章分析大移民时代华人移民在北美和澳洲等地遭排斥的经历,第六章探讨了华侨与侨乡及祖籍地中国的互动———中国的革命运动和海外华侨的救国行动,第七章探讨了二战后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变化,第八章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新移民情况。孔飞力教授以研究晚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史、政治史著称。缘于回应所谓的“中国的冲击”言论进而超越“中国中心观”的局限,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孔飞力转向海外华人移民史研究。本书秉承孔教授以往著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