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褚雅琴 《古今谈》2002,(1):17-18
于谦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历史上名的民族英雄,深受百姓爱戴。于谦不仅功绩赫赫,而且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官十分清廉,至今犹为人传颂不息。  相似文献   

2.
杜正贞 《民俗研究》2009,(2):109-119
祈梦风俗的出现,既继承了古老的梦占传统,又是北宋以后科举制度日益重要、竞争日益激烈的产物。杭州于祠祈梦风俗的流行,伴随着于谦从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被逐步神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于谦与“梦”之间的故事,也被一层层地附会到于谦的传说中。《于少保萃忠全传》和《西湖佳话》等小说的流传,在于祠祈梦风俗的流行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士人、官员是这一习俗最早的发起人和最主要的参与者,但晚明以后,商人、市民的加入,也使于祠祈梦的习俗和故事更加普遍化、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爱听德云社相声的人都知道,“第一捧哏”于谦有三大爱好:抽烟、喝酒和烫头。新书《于谦动物园》里,于大爷介绍自己的第四大爱好:看动物吃饭!于谦是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孩子,打小住在花鸟鱼虫市场边,那里遛鸟的、斗蛐蛐儿的,热闹得很。  相似文献   

4.
<正>明代民族英雄于谦1430—1448年间巡抚山西、河南两省期间,数次巡视沁水,整顿吏治,抚恤灾民,广兴教育,发展生产,巡视闲暇行吟留诗五首,现鲜有人知。于谦留诗除抒情明志外,字里行间更多的是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希望百姓生活富足的爱民情怀,彰显了于谦从封建士大夫走向民族英雄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正有一次,阎崇年先生应邀参加了在杭州召开的"于谦学术研讨会",会后,他应主办方要求写一篇关于于谦的文章,在文章中,阎先生引用了于谦的那首著名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按理说,这是一首早已家喻户晓的诗,直接引用就可以了,但阎先生是一个极其认真的历史学者,对于所引用的资料,都要查明出处。于是,他便开始查这首诗的原始出处,根据相关注释,这首诗出自《于  相似文献   

6.
于谦在明代景泰年间扮演重要角色,研究于谦不仅可以研究其本人以及中国传统士人忧国忧民、坚韧不屈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他研究明代英宗、景帝时期权力交替、政治风云。学术界对于谦做了系统而认真地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本文试图对其进行一下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7.
论于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于谦生命历程,有着四种境界。这正如《石灰吟》诗所云:“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在登上历史舞台之前,受过“千锤万击”的锻炼,步入仕途;在登上历史舞台之时,经受“烈火焚烧”的烤炼,铁骨铮铮;在登上历史舞台之巅,经受“粉身碎骨”的熬煎,成为人杰;在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终于“留下清白”在人间,永垂史册。于谦生命历程的四种境界,是其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并具有普遍社会意义——杰出人物生命历程,多历如是四种境界。  相似文献   

8.
于谦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也是一位永远令人景仰的民族英雄。他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卒于明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历任御史,山西、河南、江西等地巡抚,英宗正统十三年,入京为兵部左侍郎。第二年景帝即位,升兵部尚书,加少保。景泰八年,英宗复辟.他被诬陷致死,后归葬于杭州西湖西面的三台山麓。“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袁枚把于谦提到和岳飞同等的地位,并非“一己之见”。稍后的林则徐在《重修于忠肃公祠墓记》中写道:“维公纯忠伟伐,与岳忠武同昭天壤,千古以两少保称”。可见于谦在后人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的形象。于谦的爱国思想,首先是和他的政治理想与抱  相似文献   

9.
2005年11月5日,郭德纲、于谦天津相声专场演出大获成功。于谦是郭德纲的捧哏搭档。他十二岁考入北京市曲艺团“团带班”学相声, 1985年毕业后一直在北京曲艺团工作,但却有十几年不登台表演相声。那段时间里他忙于电视剧、小品表演,还到北京电影学院读了几年书,直到与郭德纲的合作,才把他的工作重心又拉回了相声圈  相似文献   

10.
狗年谈狗联     
在华夏古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狗的命运是十分不济的。清以前辱多荣少,故狗字入诗入联,历来含有贬损之义。存世的几许狗字佳联,确经名家染指,它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针贬时弊,惩恶扬善,讥刺丑恶,至今读来仍饶有趣味。明代永乐朝进士于谦,幼时即机敏聪颖。他头上常扎两个总角(发  相似文献   

11.
八月中旬,南明历史文化研讨会在贵州安龙县召开,来自全国的四十多名专家参与,以文入会。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毛佩琦先生作主题发言,从两个方面论述了研究南明史的必要性,一、南明史是一段被抹杀的、被曲解的历史;二、南明史是丰富多彩的。同时讲到研究历史一定要坚持历史逻辑,坚持历史正义。  相似文献   

12.
钱国莲  项文惠 《文献》1998,(2):252-256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我国明代功勋卓越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的建构中,人的思维与意志占据着重要位置。通过对历史进行建构,今人将自己的意识写进历史之中。当代贵州地方志中对南明史的叙述,恰恰正是历史与建构之间的一种复杂反映。编撰者在编写南明史时其实就是对贵州安龙的南明史进行重构,从某种程度上说,被建构了的历史已经不完全是原来意义上的历史,字里行间,历史建构者的褒贬之意、好恶之感贯穿历史的始终,溢于言表,袒露无遗。  相似文献   

14.
一部将南明史研究推向新水平的佳作——评顾诚著《南明史》陈梧桐南明的历史,既是明代历史的延续,又是清初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柳亚子在1941年发表《南明史纲初稿》以来,经过海内外几代学者的努力,南明史研究已经取得很大成绩,...  相似文献   

15.
无锡南门,旧称望湖门。从望湖门过南长桥,沿着南长街行不远,到跨塘桥,便来到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在入口广场上,置有吴良镛题字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巨石和"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石刻。在入口处,矗立着一座仿古牌坊"丛桂坊",额题"运河古邑"。站在跨塘桥上向南眺望,京杭古运河缓缓流淌,  相似文献   

16.
正引子:重臣上疏,石破天惊明景泰三年(1452年),游击将军杨俊向明代宗和兵部尚书于谦上了一道奏疏。杨俊负责"巡徼真、保、涿、易诸城",是拱卫大明北部边防的重要将领。这份奏疏的分量不言自明,也让大明王朝这两位掌舵者,特别是堪称"救时宰相"的名臣于谦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此时,距离那场险些让明王朝山河倾覆的土木堡之变刚刚过去3年。而蒙古瓦  相似文献   

17.
杨挺 《文史月刊》2023,(1):21-25
<正>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代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永乐年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巡按御史、兵部侍郎、兵部尚书,追赠光禄大夫、太傅,谥忠肃。宣德五年(1430年)至正统十三年(1448年),于谦担任河南、山西巡抚十九年,赈灾安民,轻税养民,安边抚民,是明代官员中两袖清风、刚正廉洁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8.
泉界动态     
中国钱币博物馆应邀出席南印度钱币学会第17届年会2007年1月26日,为印度共和国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于1950年),南印度钱币学会于1月27-28日召开了第17届年会。中国钱币博物馆副研究员张武一应南印度钱币学会秘书长Dr.R.Krishnamurthy的邀请出席了会议。应邀参会的还有斯里兰卡、英国等外国学者。年会在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金奈以西康契帕拉姆古城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就印度特别是南印度地区的历史货币进行了学术交流。印度钱币源远流长,属西方打制钱币系统,历史上与欧亚诸多地区有交融;印度与中国的钱币交流始自唐宋,在南印度,乃至斯…  相似文献   

19.
微博历史     
正韩复榘担任山东省主席时,喜欢拿于谦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两句诗,让省府的书法家代自己写成对联,赠送给去当县长的人,以表示省主席的关心和勉励。他对做错了事情受到控告的县  相似文献   

20.
厦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唐代。据地方志记载,唐代时有陈氏和薛氏两家,最早迁居厦门,陈氏居南,薛氏居北,号称“南陈北薛”。谈到厦门的历史和文化,大家公认以“南陈北薛”为最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