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申转毛泽东关于对中国提供空军掩护等问题致斯大林电(1950年7月22日)发自北京,1950年7月22日20时50分收到。绝密,不得复制。送:斯大林同志,斯大林同志,莫洛托夫同志,马林科夫同志,贝利亚同志,米高扬同志,卡冈诺维奇同志,布尔加宁同志,赫...  相似文献   

2.
罗申转呈毛泽东关于中国暂不出兵的意见致斯大林电(1950年10月3日)发自北京1950年10月3日12时15分收到送:斯大林同志(2份),莫洛托夫同志,马林科夫同志,贝利亚同志,米高扬同志,卡冈诺维奇同志,布尔加宁同志致菲利波夫呈上毛泽东对您第458...  相似文献   

3.
华西列夫斯基和葛罗米柯关于撤回驻朝人员给斯大林的报告(1950年10月6日)送:莫洛托夫同志、马林科夫同志、贝利亚同志、米高扬同志、卡冈诺维奇同志、布尔加宁同志、赫鲁晓夫同志致约·维·斯大林同志什特科夫同志于10月5日发来第1405号密码电报,提出了...  相似文献   

4.
罗申转呈毛泽东、尤金关于尤金留华事致斯大林电(1950年10月4日)发自北京,1950年4月4日16时25分收到。绝密,不得复制。送:斯大林同志(2份),莫洛托夫同志,马林科夫同志,贝利亚同志,米高扬同志,卡冈诺维奇同志,布尔加宁同志,赫鲁晓夫同志,...  相似文献   

5.
什特科夫转呈金日成给斯大林的求援信致葛罗米柯电(1950年9月30日)送:斯大林同志(2份),莫洛托夫同志,马林科夫同志,贝利亚同志,米高扬同志,卡冈诺维奇同志,布尔加宁同志,葛罗米柯同志1950年9月30日20时35分发自平壤1950年9月30日2...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周恩来会谈记要1952年9月3日尚英译参加者:苏联方面:莫洛托夫同志、马林科夫同志、布尔加宁同志、贝利亚同志、米高扬同志、卡冈诺维奇同志、维辛斯基同志和库米金同志。中国方面:陈云同志、李富春同志、张闻天同志、粟裕同志。翻译:费德林同志、师哲同...  相似文献   

7.
维辛斯基关于同意训练中国飞行员的方式致罗申电(1950年7月25日)送:斯大林同志,莫洛托夫同志,马林科夫同志,维辛斯基同志,十处,复件留底1950年7月25日4时30分收到1950年7月25日5时55分发出特件优先拍发北京苏联大使罗申复1503号电...  相似文献   

8.
冲击“斯大林模式”的首次尝试吴恩远我国学术界在论及苏联史上对"斯大林模式"实行的经济改革时,一般都以赫鲁晓夫1957年的改革为始, ̄①而前苏联学术界,过去往往把1965年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的改革列为首次,直到80年代中期以后,才承认1957年也是一次...  相似文献   

9.
对斯大林劝阻解放军过江问题的再研究陈广相《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1期所载刘志青同志的《斯大林没有劝阻过人民解放军过江》(以下简称《刘文》)一文,认定斯大林没有劝阻过人民解放军过江,笔者对这一结论难以苟同,以为有进行商榷之必要。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谈话,...  相似文献   

10.
在苏联时期对斯大林评价经历了两个极端的过程:在其生前,对他的评价极高,甚至极度狂热的个人崇拜。而在斯大林去世后,他以及与他相关的一切开始“声名狼藉”。近年来,俄罗斯开始重新反思自己的历史,随着《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再版,对斯大林的评价开始趋于客观。俄罗斯著名作家和军事史家弗·卡尔波夫撰写的《大元帅斯大林》一书,通过大量文献资料以及斯大林同时代人的回忆,对俄国国内外在评价斯大林问题上存在争议的某些问题提出了肯定的看法。现将书中叙述的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斯大林红场阅兵一段摘录如下,以飨读者。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1.
《纵横》杂志2006年第5期所刊黄禹康先生《刘少奇与斯大林的两次会谈》一文,经《作家文摘》、《文汇读书周报》等媒体转载。据笔者查阅《师哲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12月版)一书,此文基本上是根据此书有关部分撰写的。师哲回忆:刘少奇在出国前与中央同志酝酿新中国成立日期的意见是在1950年1月(可能是1月1日),据此报告斯大林,斯大林则说:解决重大问题固然要稳妥,要掌握时机,但更重要的是不可错过时机。斯大林提请中共注意防止敌人可能利用所谓“无政府状态”而进行干涉,说这是极毒辣的一着,不能不防。刘少奇据此报…  相似文献   

12.
有关斯大林,已经有了太多纷繁复杂的评价。人们似乎永远无法真正弄清这个高加索山民的内心世界,却总是想有机会一探究竟。《斯大林周围的人》或许是一扇门,一扇侧门,重心落在斯大林身边的7位大人物身上,仿佛偏离中心,  相似文献   

13.
郑日 《湖南文史》2010,(3):45-45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死了。有人发现:在斯大林寓所的唱机里,放着一张莫扎特《第23钢琴协奏曲》的唱片——显然,这是斯大林最后在听的音乐。 说起这张唱片,有一段隐秘而又离奇的故事—— 一天晚上,斯大林亲自打电话给电台,问有没有莫扎特《第23钢琴协奏曲》的唱片,并说是尤金娜演奏的。接听者立刻慌了手脚,钢琴家尤金娜演奏的这首莫扎特《第23钢琴协奏曲》并没有录制过唱片,但没人敢拒绝斯大林的要求,电台领导只能对斯大林说电台有这张唱片。于是斯大林要求明天一早把唱片送到他的别墅去,说完便挂了电话。  相似文献   

14.
也谈美国黑人民族的特征——兼与管敬绪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读管敬绪同志《试论美国黑人民族的特征》一文(载《世界历史》1989年第3期,以下简称《特征》),颇受启发。同时觉得文中有些论点,值得商榷。现将我的浅见略述于后,以就教于管敬绪同志及史学界同仁。 一、美国黑人,除其共同的种族特征以外,是否还具备斯大林民族定义所界定的民族一  相似文献   

15.
《炎黄春秋》2012,(3):93+92
贵刊2012年第1期刊登的何伟同志《我学的不是马克思主义》一文中认为,我国以前由于受斯大林理论的影响,"凡与其观点不一致的,即便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也不让看,也不让讲"。例如我国在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时,不选恩格  相似文献   

16.
约瑟夫·斯大林,原名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朱加施维里,“斯大林”是其笔名,是俄语“钢铁般的人”之意。他于1879年12月21日出生于格鲁吉亚古老的哥里镇,1953年3月5日病逝。长期以来,人们对斯大林这位“钢铁般的人”毁誉不一。那么,引吭高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毛泽东又是怎样评价斯大林的呢?“斯大林,他是我们的先生”,‘贺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嘶大林同志在理论的活动上和在实际的活动上所给予我们当代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斯大林同志代表了我们整个的一个新时代。早在1937年7月,毛泽东就在他的哲学名…  相似文献   

17.
书与人     
《斯大林评传》托洛茨基曾经写过许多关于斯大林的著作,如《俄国局势真相》、《列宁逝世以后的第三国际》、《斯大林的伪造学派》等。《斯大林评传》是最后的一本。这本书没有全部定稿,托洛茨基在写成前七章及附录后,就在1940年8月被暗杀。留下的几章都是些未完成的手稿及札记,后由英文版编者编辑成现在这个样子。1941年该书就已全部印好,当时美国政府没有立即让它出版,直到1946年。该书出版后,西方各通讯社曾大为捧场,轰动一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电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吊唁斯大林同志的逝世。电文如下: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全体同志和中国人民以无可比拟的悲痛的心情,哀悼我们最敬爱的导师和我们最真挚的朋友斯大林同志的逝世。斯大林同志的逝世是我们共同事业的不可估量的损失。斯大林同志是世界工人阶级的伟大领袖,人类解放的伟大旗帜。他和伟大的列宁在一起领导了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全世界的被压迫阶极和被压迫人民照耀了胜利的道路。在列宁逝世之后,斯大林同志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事业,用他的光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智慧和无坚不摧的布尔塞维克的勇敢,对敌人和叛徒进行了无情的斗争,领导了苏联人民胜利的建设了社会主义社会,并在胜利地进行大规模的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闻,斯大林长子雅科夫被纳粹生擒便是其中之一。虽然斯大林拒绝以被俘的德国元帅来交换自己的儿子,但斯大林真的就没有想过营救儿子吗?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的一篇文章曾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20.
郑日 《文史博览》2010,(3):45-45
<正>1953年3月5日,斯大林死了。有人发现:在斯大林寓所的唱机里,放着一张莫扎特《第23钢琴协奏曲》的唱片——显然,这是斯大林最后在听的音乐。说起这张唱片,有一段隐秘而又离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