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弘沐  洪涛 《羊城今古》2000,(1):8-13,15
地方志是资料性科学著述,在大多数修志者中已取得共识。但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并未取得统一认识。诸如:方志具备什么条件才算是科学著述?方志有没有彰明事物内部联系和因果关系的任务?方志除了回答“是什么”外,要不要回答“为什么”?修志应“述而不作”还是应“述而有作”?“述体”是怎样成为方志的一种体裁,应怎样加以运用?等等。本文联系上海城市区志的修志实践,对上述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经过首轮修志20多年的争论,2004年10月14至15日中指组办公室在广州召开的方志性质研讨会,才将地方志在工作意义上的定义与学术研讨上的定义区分开来,对工作使用的地方志的定义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至于学术研讨上的定义,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资料性著述或文献、社会科学著述或在丰富资料基础上的著述;另一种意见是,科学文献、国学或综合性文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通读《新方志理论著述提要》一书,在全面了解20世纪80年代至2003年时段内我国方志学术研究的总体情况下,归纳出这些方志理论研究成果的几个特点,即:一、通论类著述,体现出方志学体系逐步完善;二、编纂学著述,体现出方志体例在继承中创新,对方志编纂的方法和技巧研究逐步深入;三、方志史分期的研究众说纷纭,大势基本明朗;四、志书评论和方志管理备受关注。作者还对涉及叙而有论、生人立传、盛世修志、突出地方特色、马克思主义方志学一些问题的不同观点作了归纳。同时作者通过一些有意义的统计,对修志队伍和理论研究进行了积极地探讨。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江苏士绅鉴于方志编修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方志编修,促成了方志编纂热潮的出现。士绅参与修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多名士绅合力修志,二是个人独立修志。士绅合力修志是明清时期地方综合性志书编纂的通行模式。有些名望较高的士绅尽管没有直接参与志书编修,但也为志书编纂出谋划策。士绅不仅积极参与志书的具体编纂,还主动捐款支持志书编修。参与修志的士绅层次不同,角色分工也有所不同。士绅通过编修方志,建构地方价值观念与道德评判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方志源远流长,代代编修,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在宏观审视历代方志事业发展的基础上,从方志编修连绵不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修志逐步向边地、基层拓展,方志的空间分布越来越密集;修志制度的健全和强化,为开展修志工作和提高志书质量提供了保证;方志品种越来越丰富,体系化日益强烈;地方话语与国家话语的互动贯穿整个方志史;方志的编纂继承创新并举,需要知识的"跨界"日益明显;方志的成书形式紧密追踪科技发展;方志的地位由附庸渐成"著述大业"八个方面论述了方志发展规律。我们在修志工作中要充分自觉地遵循和利用这些规律,避免不必要的失误,提高修志工作的效率,共同推动方志事业的进一步繁荣。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质的地方志文化乃全面、客观地记述某行政区域内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资料性文献,由于历史与全国首轮修志及理论研究学科建设而构建的中国现代方志学,是一门新型综合性应用学科.方志学属历史范畴,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本文深入研究阐述<中国现代方志学>中方志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辨析论述,即综合方志著述、综...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秦其明同志在全国第二轮修志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指出:“有的同志总认为把方志定位于‘资料性著述’是贬低了方志,总想拔高再拔高”;“有的同志对这种倾向十分担忧,他们认为如果要把方志编成‘学术著作’,那是毁了方志。”  相似文献   

8.
资料性著述是对所记述的结果性重要事物,加入相关要素材料而形成的一种编写方式,具有轨迹式、条件式、背景式、做法式、说明式、概括式等表现体式。资料性著述是对方志编写理论的新突破,有利于方志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有利于完善和创新志书编写模式,对第二轮修志实践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以后,续志工作已摆上了各级地方志工作的议事日程。在这项工作全面展开前,对续志工作做一些理论上的探讨是十分有益的。 一、弄清方志的属性和修志的志法,是开展续志工作的前提 方志的属性是学术性综合社会科学著述还是资料性著述,是近年来方志界议论较多  相似文献   

10.
据记载,乐山从北宋元佑四年(1089年)编修第一部州志以来,历代方志编修连绵不断,方志著述数量众多,方志人才数不胜数,有的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很有影响。但迄今为止,全市乃至全省尚没有一部专门记载和反映方志成果、修志历史的专志,全国也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1.
新方志第二轮编修在即,总结首轮修志经验,其中之一,是尚存纂辑资料式的修志遗风。或偏重考证,言必出据;或注重资料堆砌,不见主旨贯通;或直将部门志、专业志归并,作为一届地方志等。方志学鼻祖章学诚认为:“纂辑者无语不出于人,撰著者无语不出于己”,力主方志要“别裁、独断”,成“一家之言”的著述。为使第二轮修志工作一开始就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为续志“断义”成“一家之言”的上乘著述,当推首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方志期刊作为方志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伴随着新中国首轮修志活动而诞生的.自那时以来,全国各地的方志期刊为弘扬方志文化,服务修志实践,促进方志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方志期刊自身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区别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修志活动的一大标志.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初修志以来,方志界对于人物志有关问题的研究颇为重视,文章纷呈,著述迭出,不同观点的论争时有发生,学术研讨气氛很是活跃.近笔者研读了有关方志著述和部分地方志刊物上这方面的文章,笔记梳理,将人物志的研究综述如下,以期得到方家补正.人物志的重要作用人物志是志书中以“传”为主体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分志,对其在志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们多有论述.如有人从总体上阐述了方志志人物的必然性:人类社会是由人的活动组成的,人类社会的历史是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区志是记载城市的一个城区范围内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的科学著述,是方志园林中的一个新志种.编修社会主义的城市区志在我国修志史上是一次新的尝试,因此认识和探讨城市区志的特点,成为方志理论研究的新课题.8年编修城市区志的实践,使我感到城市区志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方志是资料性科学著述,其成为科学著述的前提是应有一个科学的符合方志的体例,入选的资料应具备全面系统整体性要求,也要有典型性代表性方向性.能真实反映客观实际,并彰明因果关系,从总体上体现事物发展规律。因此修志的任务不仅要说明“是什么”,也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在志书中必要处作精炼的议论、分析是可以的。  相似文献   

16.
地方志在史学研究中的价值已为人熟知,本文重点探讨史学研究中利用方志资料的几种不同取向,即作为资料直接引用、作制度分析后引用、透过背后社会权力话语后引用和透过文化规范后引用等4种利用方志的不同方式,并试图发现它与近年来学术思潮和史学研究的转向可能存在的关系,以及我们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地方志资料.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方志是一种资料性著述,并且建议第二轮新修方志应加强对首轮修志情况的记述.  相似文献   

17.
第二届修志工作提倡一种修志意识。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要耐清苦寂寞、甘于奉献,深入研究地情,真实地记载一地之历史和现状,对文献资料“存真求实”、“展宽求全”,著述“求精”。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是中国地方志由传统方志向现代方志过渡的重要时期,全国各地编纂了众多方志。民国杭县修志虽为县级修志个案,却也具代表性,反映了时代特点。依据民国杭县修志档案,还原杭县修志缘起及修志的操作过程,分析杭县修志成果及志稿特色。  相似文献   

19.
戴震是清代著名思想家和学者,一生著述丰宏,学问渊博,在哲学、经学、音韵、训诂、天文、地理、算学、文学、历法等方面皆有研究,造诣很深。戴震还致力于方志理论研究,对方志的性质、体例及编纂方法有独特见解。笔者试图通过对戴震修志实践的梳理,探讨其革新思想的根源,以求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把握戴震的方志学理论,为今天修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述而不作”是首轮新方志编修的一条基本规则,其意是说只记事实,不加评论。这一著述思想出自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言说。“述而不作”原本是史书编纂的一条原则,其后才演化为修志的专业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