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式婚姻     
<正>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实施60周年。60年前,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规定: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从根本上破除了旧的包办强迫、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婚姻家庭制度,树立了新的婚姻家庭观念。后来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颁布了几部婚姻法,从最初的反对封建包办、争取自主婚姻,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再到现在更加注  相似文献   

2.
赵李迪 《神州》2013,(18):256-25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生活的基础组织形式,婚姻家庭伦理关系的好坏是现代社会健康向上,和谐融洽的重要标志,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旧的伦理关系已经日趋瓦解,因此构建一种适应于我国当代社会的婚姻家庭伦理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关于此问题的经典观点和我们国家婚姻家庭关系所表现出的新特征尝试性的对和谐婚姻家庭伦理关系的构建途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又是社会的缩影,社会许多问题从婚姻家庭生活中引发、表现出来。对婚姻家庭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编修《家庭志》预期功能,就是为党和政府在婚姻家庭方面的决策提供历史和现实的依据;为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家庭提供历史经验和现实参照;为婚姻家庭学术研究提供资料和数据。编修《家庭志》没有先例可循。传统的地方志即使有婚姻家庭的内容,多归属于风俗志,因此显得支离琐碎。新编地方志当时出版的似乎不多,我们尚未看到,无法借鉴。这就迫使我们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同时…  相似文献   

4.
《攀登》2021,40(1)
对婚姻伦理问题的正确认知可以为婚姻幸福、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奠定良好基础。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婚姻家庭问题研究的最重要著作,《起源》对婚姻道德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恩格斯的婚姻伦理观,为我们研究现代社会婚姻家庭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我国现阶段倡导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家庭关系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实施60周年。60年前,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规定: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从根本上破除了旧的包办强迫、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婚姻家庭制度,树立了新的婚姻家庭观念。后来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颁布了几部婚姻法,从最初的反对封建包办、争取自主婚姻,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再到现在更加注重婚姻家庭关系的平等,和睦、文明。不可否认的是,1950年《婚姻法》的颁布旋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么它又是怎样产生的?在推行的过程中遭遇了怎样的阻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婚姻观又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在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之前,我国的婚姻制度,婚姻状况又是怎样一种情况?本刊特选编了这组有关婚姻话题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两性和血缘关系的社会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普遍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婚姻是男女两性关系的社会组织形式,即为法律或社会风俗习惯所承认的、男女两性结合为夫妻关系的社会组织形式。家庭是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形成的一定范围内的亲属共同生活的社会单位。婚姻是家庭产生的前提,家庭是婚姻成立的结果。人类各种婚姻家庭的依次更替,总是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发生变革的必然结果。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靠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及客观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这两种生产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人类自身的生产是决定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类在自身的生产过程中结成了一定的婚姻和家庭关系。这种婚姻家庭关系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之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婚姻家庭也随之由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发展。由于各民族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各民族文化也自有特色。少数民族婚姻家庭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7.
抗战全面爆发之后,随着太行抗日根据地建立、巩固与发展,边区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新婚姻法规及其支持性政策,从而使得农村女性婚姻家庭与两性关系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样貌。男女平等思想的倡导提高了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婚姻自由政策的推行解除了妇女在婚姻问题上的痛苦,而频仍发生的家庭纠纷与日益增多的解约离婚案件亦造成了根据地各级政府在婚姻家庭管理上的混乱。尽管新婚姻法令的目标在于根除社会陋习并建立符合新民主主义革命诉求的新型男女关系和婚姻家庭关系,但中共对根据地的婚姻管理不得不立足于法制与现实的平衡之中。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前后,华北农村广大妇女自发地追求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婚姻家庭纠纷呈井喷式爆发,乃至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不仅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妇女反封建斗争的补课,也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行为;它在法律上构建了与传统婚姻制度迥异的现代婚姻制度,实现了妇女解放;同时,妇女解放带动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婚姻家庭乃至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推动了当代中国社会缓慢而巨大的变迁;尤其是改造了农民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构建了团结、民主、和睦的新型家庭关系,从而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历史演进不仅表现为文本的修改和完善,更深层次反映的是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运用法律手段对婚姻家庭关系进行整合规范、塑造有利于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关系的制度安排。1950年《婚姻法》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的人民政权运用法律手段对婚姻家庭关系进行整合,破除旧式婚姻制度、建立和推行新型婚姻家庭关系的制度安排;1980年《婚姻法》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婚姻家庭关系进行新的整合和规范;2001年《婚姻法》是针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婚姻家庭出现一系列新问题的回应,也是新世纪之初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婚姻家庭关系进行的再次规范。在这一过程中,《婚姻法》日益脱离政治、走向民间、回归本位,更多地从法律角度规范婚姻行为、关注婚姻家庭发展中自身问题解决的趋势日益明显。《婚姻法》的变革历程还表明,根除农村地区旧式婚姻习俗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在逐渐的提高,这不仅有利于女性合法权益的保护,还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不过,尽管我国在女性权益保护上已经颁布并实施了许多的法律制度,但是她们仍然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在婚姻家庭领域上女性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十分突出。本文通过对我国现代婚姻家庭领域中女性所享有的合法权益进行简要的介绍,讨论了我国在女性权益保护中存在的不足和相关的完善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的婚姻家庭观,是其社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辛亥革命前创办《安徽俗话报》,到“五·四”时期倡导新文化运动,这位“思想界的明星”,向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制度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对当时中国的妇女解放和个性解放运动,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一首先,陈独秀猛烈批判了封建的婚姻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陈独秀由“选学妖孽”转变为“康党”、“乱党”。政治思想的转变,促使他婚姻家庭观的革新。陈从1904年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起,就对封建婚姻进行了揭露和抨击。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由于传统、西力和政治变革三个要素的互动作用,沿袭了数千年之久的封建婚姻家庭观念发生了脱旧开新的历史性嬗变。它们的前后衔接、汇通与超越,实际上展现了婚姻家庭变革和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共同趋向,构成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一个基本环节。本文试对此演进过程作一探究,以求教于方家学者。一、对封建婚姻与家庭观念的猛烈一击晚清中国最早向封建婚姻与家庭发起冲击的是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及其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洪秀全受过儒家的正统教育,又接受了基督教的教义,他对现实社会的严重不满,加之出于对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婚姻家庭变革思潮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互依存的婚姻家庭制度,以及伦理道德等诸因素,在中国社会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这不仅体现于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系统,还可证诸于婚姻习俗、家庭制度的艰难变动以及比它更具惰性的亲属制度的长  相似文献   

14.
正"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结婚一向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人生大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婚姻家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同年代的婚礼也折射出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方忆  薛洁 《神州民俗》2007,(11):21-24
文章以婚姻家庭作为哈萨克族女子进入新的人生角色的起点和第一线索,其间贯穿着她们在家庭社会生活中的贡献与价值,其中重点放在哈萨克族妇女与草原民俗文化的互动关系上,以民俗文化视野展现哈萨克族妇女在整个哈萨克民族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清代山西重商风尚与节孝妇女的出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山西节孝妇女众多,这与重商风尚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大批男子出外经商谋生,造成异常的婚姻家庭状况。在忍受离散痛苦的同时,许多妇女独力撑持家计,为维护家庭婚姻的稳定以及解决整个社会的生存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婚姻家庭变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改革婚姻家庭制度,在这一变革的过程中,出现了法律与习俗、两性关系、新旧婚姻观念之间的冲突,表明了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边区政府为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一时期婚姻家庭变革的实践促进了边区的建设和持久抗战,并为新中国建立以后继续实行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明清边疆社会的习俗互化——以海南女性生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族群对我国边疆地区的共同开发奠定了边疆社会的基本形态。秦汉以后,大陆移民就不断进入海南,他们在与其他族群共同开发海南的过程中也渐渐互化了习俗,女性在社会经济、婚姻家庭、衣着服饰等领域均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汉黎风俗互化起了积极作用,在明清时期最终促成具有海南地方特色习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近代史研究》2005,(6):162-162
该《丛编》收录了193种民国时期的实证调查研究,分为婚姻家庭、社会保障、社会组织、宗教民俗、底边社会、城市(劳工)生活、乡村社会、人口、教事业以及少数民族十个方面,展示了20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的真实图景。所收录的内容,既有当时印行的书籍,亦有散布于各类报刊的论,另有部分迄今尚未公开出版的手稿和油印本,  相似文献   

20.
万小换 《神州》2012,(23):11-11
批判现实主义作为一特定时期的文学思潮,它提倡冷静思观察,精确地描绘客观现实,力求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它着重强调典型性格的塑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整体反映和心理真实的描写,正视和揭露社会的黑暗现象,提倡文学服务于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