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镇化的新形式与中国的人口城镇化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宇 《人文地理》2006,21(2):115-118,128
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不同于发达国家相应发展阶段的特点及由此产生的新的城镇化形式对我国城镇化政策的影响,分析了上述城镇化的新特点和新形式在我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政策上的意义,认为相关研究和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对上述新特点和新形式予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张帅 《民俗研究》2014,(2):156-159
<正>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和必由之路。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作为中央新一届执政集体深化改革的主体内容,其核心现已明确为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是在总结前此中国城镇化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并在党的十八大会议公报中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主旋律而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人的城镇化"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指向,亟需深化、细化。2013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中央以特殊的修辞方式对未来的城镇化建设导向提  相似文献   

3.
余中亮 《区域治理》2021,(2):146-147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环境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和改善.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但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村环境破坏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阐述,在城镇化过程中做好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周勇 《旅游纵览》2022,(19):104-107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不断加速,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旅游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动力,旅游经济也在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中享受到发展红利,实现了行业的快速扩张与服务效能的全面提升。新时期,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如何在城镇化发展中进一步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是当前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以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为研究课题,分析我国城镇化和旅游经济的总体发展状况,全面剖析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当前城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融合的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希望通过这些研究,能够促进旅游经济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滞后、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多,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之一。今后城镇化道路的选择,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以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突出地位,在做好小城镇总体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注重实效、严格管理,逐步实现小城镇建设跨跃式发展,推进全省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毅 《攀登》2003,22(2):37-43
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道路——城镇化的意义、背景、剖析了城镇化理论的各种争议,描述了城镇化实践历程及其阶段特征,指出走以城镇化为轴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和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对CNKI中(1999-2019年)收录的CSSCI期刊中有关“城镇化质量”的文献进行图谱分析,对近20年来城镇化质量研究领域的发文数量与研究机构及其合作关系、城镇化质量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表明:①从发文数量来看,21世纪以来关于城镇化质量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文献数量不断增加,但是作者之间、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弱;②有关城镇化质量的研究经历了缓慢发展阶段、迅速增长阶段以及平稳发展阶段;③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人口城镇化等方面。未来有关城镇化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注重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中西部较落后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城镇非农产业特别是工业增长缓慢,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持薄弱,缺乏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引,因而导致了城镇化低质推进现象。有鉴于此,本文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借鉴国外集群创导和沿海地区产业集群推动城镇化发展的经验,通过对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之间互动关系和关中地区实施集群创导的条件和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以集群创导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以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的陕西关中地区城镇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课题,也是涉及到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如何协调发展,达到一个新的现代化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强调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中国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五大发展策略与实施长远目标的关键措施,论证了我国大城市群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针、路径与方法措施,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从国情特点、城乡统筹、产业转型、区域协调、资源环境统筹视角出发,对我国城镇化的合理进程、规模建设与规划布局以及环境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综合性、区域性的研究探索,对我们深入的理解中央有关新型城镇化一系列方针政策理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与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由传统农村、农业社会向现代非农社会的全面转型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发展差距却越来越大,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愈发突出。面对城镇化需求压力巨大和城乡发展失衡严重的两难境地,新世纪中国必须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走城乡协调型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研究作为地理学新的研究领域,已经越来越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从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过程、强度、形态、机制以及变化趋势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机理,并建立起理论体系,以期为区域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研究开拓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赵玉碧  汤茂林 《人文地理》2013,28(3):101-106
运用统计分析并结合ArcGIS制图的方法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概况,指出江苏城市化区域差异及其变动的情况,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城市化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江苏区域城市化相关性显著提高,传统的农业发展水平对江苏区域城市化的影响正逐渐减弱,工业从业人员比例与人口密度对城市化的影响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3.
健康城市化:新的发展理念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星  叶超 《人文地理》2011,26(2):56-61
我国城市化已进入一个新阶段,高速推进的城市化面临许多突出问题。在研究和政策方面也陷入困境,对未来城市化发展取向和道路认识不一。本文提出健康城市化的发展理念。它有3个理论来源:健康观的演变与系统健康科学的兴起,发展观的演变与人类发展指数评价,人地关系演变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归纳其对健康城市化的启示的基础上,界定了健康城市化的概念,明确提出三个内涵:人的发展、城乡互动、资源环境,并与传统城市化进行比较。相应的政策含义是:资源环境是城市化的基础,城乡协调和互动是城市化的关键环节,"人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出发点与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宋林  张杨  郭玉晶 《人文地理》2016,31(6):115-122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陕西省的综合环境因子指数,将其引入到DEA以及Malmquist指数模型中,动态测度了2003-2014年间陕西及其各地市在有无环境约束下的城镇化发展效率的差异,并对各地市的城镇化效率进行了排名。研究结果表明:陕西城镇化的技术效率在有无环境约束下均没有达到有效状态;在加入环境约束后,技术效率均值波动性更大,呈"W"形,且下行趋势更加明显;传统城镇化发展的"规模不经济"效应,正在凸显出来,部分地市呈现出"规模效率"与"技术效率"均下降的状态。论文最后给出了提高陕西城镇化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形态的演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艳军 《人文地理》2011,26(3):65-70
引入"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形态"的概念,从单一城市和城市群体两个空间层次构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形态的理论模型,揭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形态演化的一般规律,得出以下结论:伴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市从单一的城市形态逐渐向城市群体空间形态演化,从都市区到城市整合体,城市群体形态不断发展演化。在现代快速化、立体化交通体系的支撑下,城市(城市群体)迅速走向区域,并最终向区域空间功能一体化形态演化。并以长春市为研究案例,进一步印证了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形态演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交互胁迫验证-动态耦合应用-协调类型判别"框架,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交互胁迫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测算模型对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2000年以来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关系和协调类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交互胁迫关系,演变轨迹符合双指数曲线,经济水平高的地区的拐点出现时城市化水平较高,且拐点出现晚于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二者协调发展符合"S"型发展机制,2000年以来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磨合发展阶段,系统协调模式属于生态脆弱型。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明中国人文生态特点并分析中国城市化特征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新道路,及在城市化新道路中所采取的措施,促使“人口—城市化—资源与环境”这一人文生态系统持续、平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城市化与其经济、社会发展一样,走过半个多世纪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从发展阶段来看,1978年改革开放为重要的“分水岭”,我国的城市化历程明显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1978年以前为城市化的徘徊起伏阶段,1978年以后为城市化的迅速推进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具有发展水平非典型性、地区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水平低的特点。实现城市化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目标和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