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魏北周时期甘宁地区的石窟群主要有麦积山、须弥山、莫高窟。麦积山所属地秦州在西魏北周境内具有次文化中心地位,麦积山石窟内容反映了这一特点。东魏、北齐邺城响堂山石窟的佛装式样、帐形龛传播到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的帐形龛、题材布局、造像服式等对须弥山石窟和莫高窟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2.
响堂山石窟刻经及其书法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境内,分南响堂、北响堂、小响堂三处,共有石窟二十余座。其中北齐洞窟13座。响堂山石窟始凿于东魏末年,主要洞窟均完成于北齐。其造像和刻经风格具有承上(魏)启下(隋唐)的特点。近年,学人们对响堂的研究多侧重于佛教和石窟艺术,而对响堂山石窟的刻经及其书法艺术研究确少问津,我们草拟此文将这些石窟刻经及书法艺术予以介绍,意在抛砖引玉,期待方家学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3.
磁县赵王庙摩崖造像是有明确纪年的隋代佛教造像遗迹,由于地处偏僻,过去鲜为人知。本文作者对赵王庙摩崖造像进行了初步的考古调查,并对造像题材、造像题记、造像风格等进行了初步探讨。赵王庙摩崖造像的发现,为研究隋代佛教信仰、佛教组织以及进一步研究邺下佛教和响堂山石窟又补充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蒋人和  瞿炼翻译 《山茶》2011,(11):96-103
南、北响堂山石窟以其庄严精美的佛教造像代表了6世纪中国北朝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石窟在20世纪初遭到严重破坏,雕塑流失海外。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耗时八年,数字化复原了北响堂石窟南洞的原貌。  相似文献   

5.
李峥 《文物世界》2012,(6):11-13
北齐时期所雕凿的石窟现存最有代表性的有两处:一处为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另一处为河北响堂山石窟。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两处石窟虽然同为北齐时期的石窟,但其造像却是有的清瘦,有的丰满。  相似文献   

6.
响堂山石窟造像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自公元一世纪中期的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后,在统治阶级的支持下得到广泛的传播。随着佛教的广泛流传,从南北朝到隋唐相继开凿了数以万计的石窟,点缀在我国境内的各个名胜地区。在分布于全国的石窟寺网上,有一座河北省西南部的石窟——响堂山石窟。就石窟的规模而论,它不及莫高窟、云岗、龙门、麦积山,就雕刻内容的丰富精彩,响堂山石窟不亚于这些石窟;再就石窟创建和营造的时代而论,我国的石窟造像绝大部分开凿于北魏、隋唐、五代和宋,而北齐雕造的石窟,著名的仅以山西的天龙山和河北的响堂山两处石窟最为集中。天龙山石窟的全部作品,由于帝国主义分子和我国的  相似文献   

7.
北齐时期的石窟造像内容主要反映了佛教思想和佛教文化,是北齐时期佛教文化的代表,分地点有山西太原天龙山、河北南北响堂山和分散在山东中部的几个规模较小的石窟。  相似文献   

8.
响堂山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代表北齐的时代风格。它上承魏风,下启隋唐,是石窟造像逐步汉化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其间,虽然时间短暂,佛教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此时开凿的响堂山石窟,却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塔形窟(龛)”就是绝好的例证。“塔形窟龛”是响堂山北齐窟龛的主要形式,它将佛教石窟、印度古塔及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形式融为一体,这在我国石窟中实为少见。绝无仅有,是研究北朝建筑,中国古塔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9.
南响堂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是响堂山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遗憾的是,其第2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期遭到严重破坏,窟内大多数造像均散失。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技术的应用从工业制造、医学、娱乐等领域扩展到文物保护领域。本文即是通过三维技术对部分现藏海外博物馆的造像进行复位研究的一个尝试。首先,我们建立了弗利尔美术馆和宾州大学博物馆收藏的部分佛教雕刻的三维模型,然后又根据《响堂山石窟》报告中的测图重建了南响堂第2窟的三维模型,随即我们尝试将造像、浮雕与洞窟三者进行了虚拟位置复原,并进而讨论了这些造像与浮雕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南响堂新发现的纪年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7年春,邯郸市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为配合南响堂石窟区靠山阁后迁工程,清理了第1窟、第2窟门前的堆积物,出土了大批的佛教造像残体。同时,在第2窟洞门外的左右侧发现了一通碑刻,即本文将介绍的《滏山石窟之碑》(以下简称《滏碑》),这是响堂山石窟目前发现的唯一有详细开凿纪年的碑刻,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分南响堂、北响堂两处,相距15公里,是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响堂山石窟主要代表北朝晚期(东魏、北齐)的佛教造像艺术,在石窟演变中具有承上启下的环节作用。国内外学者自20年代开始对其进行研究,迄今出版、发表论述甚多,然而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编号,许多学者在研究论述当中或引用当地俗称(如大佛洞、刻经洞、中堂、南堂等),或以南向北或以北向南依次称为1号窟、2号窟、……无意间给研究带来许多不便。  相似文献   

12.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的响堂山石窟是由东魏-北齐皇室供养、开凿的大型石窟,在北朝晚期石窟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响堂山中心柱窟的形制入手,在类型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比对新疆、河西以迄中原地区的中心柱石窟,作者认为,响堂山中心柱石窟后甬道低矮的形制只能在新疆克孜尔石窟找到源头,而这一形制已不是河西至中原地区中心柱窟的主流形制,表现出明显的"西方"因素。结合文献材料,作者得出结论,响堂山中心柱窟这一形制的出现,当与东魏-北齐皇室崇尚胡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山西榆社石窟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是北魏、东魏和北齐政权的重要根据地,佛教曾盛极一时。除著名的云冈石窟和天龙山石窟外,全省各地尚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小型石窟,尤以晋中和晋东南地区分布最为密集。榆社县属晋中地区,南与晋东南的武乡县接壤,其境内有不少北朝时期的石窟造像。1994年10月下旬笔者前往该县进行考察,着重调查了两处比较重要的石窟寺,即圆子山石窟和响堂寺石窟(图一)。现将调查结  相似文献   

14.
响堂山拾遗     
自本世纪20年代日本学者常盘大定调查以来,中外学者对响堂山石窟的关注日深,有关研究文章数量颇丰,且日趋深入,但仍有一些尚未涉及或可资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故笔者不揣浅陋,拾遗数则,草成此文,以求教于有关专家学者。一、响堂山名考响堂山石窟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4,(11)
<正>北响堂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内的响堂山半山腰,主体开凿于东魏、北齐时期,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其所在的山顶共有5座宫殿式建筑,分别称为东天宫、西天宫、南天宫、北天宫和中天宫,为响堂山石窟的附属建筑。其中,西天宫殿门柱上有唐、宋题记(图一),东天宫殿门券上有明代题记(图二、三),其余3座天宫殿皆为近年新修建筑。20世纪初以来,学者曾对响堂山石窟进行过多次调查研究,但天宫殿则往往被忽视。本文借助西天宫殿殿门两侧残存的四处题记,对天宫殿的建筑年代进行考  相似文献   

16.
开凿于东魏、北齐时期的响堂山石窟是我国最早开始大面积摩崖刻经的石窟寺。本文在掌握大量实地考察资料的基础上,较全面地介绍了南、北响堂寺刻经的分布概况及刻经内容,结合有关碑记、佛教经典和历史文献,对刻经的背景、年代及传播作了分析考证,并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论述了响堂山刻经的成就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寿阳县阳摩山石窟创建于东魏,唐代、北汉曾进行过补刻和扩建。其现存的东魏、唐代的窟龛、造像对研究佛教在山西的传播和发展,中国佛教造像的演变等问题都有较大的价值。报告在对阳摩山石窟东区窟龛、造像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对这些窟龛、造像的形制、题材、功能及内含的佛教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平山县西林山千佛堂石窟,开凿于安史之乱时期史朝义显圣元年至二年,由史朝义政权下的平山县官吏和普通民众集体出资建造,是一处民间性公共佛堂。窟内造像保存较为完好,特别是保留了大量造像题记,为研究这一时期河北地区的佛教及开窟造像情况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本文对其内容作了详细介绍,并对石窟开凿年代、主要题材和石窟特点等内容作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19.
广元观音岩石窟调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北广元是四川石窟造像比较集中的地区,重要的石窟造像有广元千佛崖、皇泽寺、观音岩。其中千佛崖、皇泽寺摩崖造像已有专文介绍,唯观音岩石窟造像未有详细的调查报告。本文即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观音岩石窟造像的主要龛窟、开凿时代、造像的题材与组合、造像风格及特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从文献资料论响堂山石窟的开凿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响堂山北朝时期的石窟共有12座,它们是:北响堂第9窟(北洞)、第8窟(宋洞?)、第4窟(中洞)、第2窟(南洞)、第1窟(双佛洞),南响堂第1至第7窟。~([1])关于这些洞窟的具体开凿时间,学术界争议较大,其问题的关键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石窟的初创时间;二是南响堂第7窟的开凿时间。在过去的研究中,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