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先商文化研究是商文化研究的深化。上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和先商文化南下是先商历史上两件具有转折意义的大事。上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但河伯绝非商远祖冥或为商先公。先商文化南下是因为气候原因,但客观上为商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并为商族最后夺取夏王朝政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先商的文化与年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漳河型下七垣文化是以商族为主体所创造的商先公冥以后的先商文化,河北涧沟型龙山中晚期的文化遗存有可能是商契和昭明时期即商族发祥期的先商文化,相土至冥的年代应与新砦期、二里头文化一期的年代相当,但是,这一时期的先商文化目前尚未发现.  相似文献   

3.
《世本·居篇》云:"契居蕃。"蕃即河北保定的古博水;契"封于商",商即漳,即冀南豫北的漳水。博水流域是商部族先王契的祖居之地,漳水流域是商部族由博水流域逐步南迁后的居地。在夏末商初时商汤南渡黄河来到郑洛地区,并在这里推翻夏朝建立了商朝。这样,随着商部族的逐步南迁,留下了三个阶段的商文化,即保北型先商文化、漳河型先商文化、郑洛地区的先商及早商文化。漳河型先商文化是南迁过程中的中间站,不应该成为寻找先商文化源头的出发点;立足于保北型先商文化,并探寻它与河北龙山文化的承袭关系,才是寻找先商文化源头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4.
商代是中国上古史上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商族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部族。根据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和其他史籍的记载,从商之始祖契至汤灭夏建立商朝前的先商时期,大体与夏代同时,先商时期商族(或以商族为主体)创造和使用的考古学文化称为先商文化。  相似文献   

5.
二里岗文化渊源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邹衡先生提出漳河型文化、辉卫型文化、南关外型文化为二里岗文化之渊源①,称之为先商文化的三个类型。邹衡先生认为,漳河型文化发展为辉卫型文化,辉卫型文化又发展为南关外型文化,最终由南关外型文化发展为二里岗文化。李伯谦先生指出南关外型文化不可能发展为二里岗文化②。张立东先生根据新发掘的资料,论证了辉卫型文化并非先商文化③。我们在《试论漳河型文化》一文中,论证了漳河型文化与二里岗文化差异显著,漳河型文化同样不能发展为二里岗文化④。另外,有些学者认为二里岗文化是由二里头型文化发展而来⑤。…  相似文献   

6.
多学科研究已经为先商文化时期人群的迁移提供了重要线索,并发现了刘庄和南城墓地部分人群迁移的直接证据。目前,骨胶原中的H稳定同位素分析日益成为探索先民渊源及迁移的重要新生点。以刘庄墓地人骨和鄣邓遗址动物骨骼中的H稳定同位素进行相关分析,以期深入了解先民和动物的迁移活动,动物的饲喂方式及与先民的关系等。结果显示,杂食类的人、猪和狗的δD值比食草动物牛、羊的相应值高。同时,他们的δ15N值和δD值存在正相关性。尽管不同性别、年龄段和葬式先民的δD值在统计学上没有明显差异。然而,木棺葬个体的δD值明显高于土坑竖穴葬个体、石棺及简化石棺葬个体的δD值,这可能与不同葬式个体潜在的迁移行为有关。为了发挥人和动物骨胶原的H同位素研究在揭示先民的迁移行为方面的潜力,日后工作需要更多样品量和不同地区的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7.
先商文化渊源与播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商文化这一概念出现于本世纪60年代初期,而对其文化内涵认识的转变则是70年代末期在夏文化探讨不断深入的推动下完成的,特指在夏代产生的、以商族为主体创造的物质文化遗存。虽然学术界对于何者为先商文化及其来源问题认识尚不一致,但诸家所涉及有关考古学文化的分期特征和类型划分已大体廓清,这对于先商文化探索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本文籍此略述己见,以求专家评议。  相似文献   

8.
豫东地区的鹿台岗遗址发现了岳石文化和漳河型先商文化非对等共存的现象,反映出先商文化曾局部涵盖于岳石文化,究其根源或许与早期商部族某支曾在豫东一带较广泛的游移生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9.
先商社会形态的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族进入初始国家的状态并非始于商汤灭夏,而是始自商先公上甲微时期:上甲微以上至商契时期,其社会性质也并非仅为所谓父系氏族社会,而属于“中心聚落形态”阶段,亦即弗里德所谓的“阶等至分层社会”阶段或塞维斯所谓“酋邦”阶段。这样,从商契至成汤,商族社会形态的演进,经历了由中心聚落形态走向邦国(初始国家也即早期国家)形态、再走向王国形态这样一个演进过程。其中,王亥、王恒时期是中心聚落形态向邦国的过渡时期。甲骨文中在王亥之亥字上,冠以鸟形的写法,主要是表明作为第一位被称为“王”的王亥,是一位具有玄鸟神性之王,说明此时“王”的观念主要表现的是其宗教性,属于王之雏形。成汤也正是通过战争征伐和宗教祭祀这两个重要的机制,使雏形或萌芽状态的王权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伴随着对夏王朝的推翻和取而代之,实现了由邦国向王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由考古学文化分析可知,先商文化的主要来源当是晋中地区的龙山文化,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这应与上甲微借师河伯伐有易氏有关.在文化面貌上,由于晋中地区的龙山文化和晋南地区的陶寺文化存在明显的一致性,而这种文化面貌在陶寺文化中自成序列,因此可视为陶寺文化大举影响晋中地区龙山文化的结果,而这一文化现象正与文献记载的商始祖契始居晋南相符合.  相似文献   

11.
确定商先公冥以前的先商文化,一是需确定契至冥时期商族的活动地域,另一是在文化类型的特征上探寻该地域内早于下七垣文化的遗存与漳河型下七垣文化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资料与传世文献互证的结果表明,商代前期的先王世系以“兄终弟及”制为主,而以“父死子继”制为辅.这种制度保留了较多的游牧氏族社会的特征.以此上推先商先公时期,其保留游牧氏族社会性质应该更浓,因而先公世系更应该体现“兄终弟及”制特征.然而《史记·殷本纪》中所载先商先公世系则为“父死子继”制,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甲骨文祭祀制度中有“只祭所自出之先王,而非所自出之先王则不与”的原则.据此推测,《殷本纪》所载先商先公世系,只保留了先商先公的直系世系,而旁系先公世系被淘汰省略了.现据甲骨文资料,我们可以试拟补出那些被省略掉的旁系世系,从而大致复原出以“兄终弟及”为主的先商先公世系.  相似文献   

13.
唐建军 《民俗研究》2007,(4):265-272
风筝是一种集设计、造型、扎糊、绘画、放飞于一体的并具有观赏价值、社会娱乐和健身作用的反映民俗生活和民间审美情趣的民艺物品,它起源于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风筝属于民间文化、俗文化、下层文化的范畴,在古代中国数千年的发展中,长期被视为乳齿小儿的戏耍物品,登不得大雅之堂。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风筝  相似文献   

14.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关于中国近代文化的研究逐渐成为我国学界的热门课题 ,论述近代文化的著作也屡见不鲜。龚书铎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化概论》 (中华书局 1 997年 9月第 1版 ,以下简称《概论》)就是学界在这方面研究的一个可喜的收获。全书分 1 4章 ,论述了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近 80年间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及一系列重要的问题。与同类著作相比 ,《概论》一书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面貌。一、系统阐述关于中国近代文化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文化 ,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关于“文化”一词的概念问题。中外学界关于“文化”的定义不下二三…  相似文献   

15.
红马山文化辨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前言 嫩江发源于大、小兴安岭之间的伊勒呼里山南麓.其北部源头为南瓮河,南流至三岔河附近注入松花江.嫩江自北而南可分为三段,源头至尼尔基为上游,上游地区主要为丘陵山地.  相似文献   

16.
武吉庆 《安徽史学》2008,8(3):55-59
"知命主义"是一道禁锢国人精神世界的枷锁,以至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生活日趋贫乏,价值渐次失落.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些知识分子在不同程度上强调,要想拯救自己,进而拯救民族和国家,既不能坐等命运的改变,更不能听凭环境的挤压,而应该愈挫愈奋,通过改变命运和境遇的不懈努力,使个人价值得以实现和提升.这一时期,一切价值来源于创造的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些关于价值实现的论说,于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Bell-Beaker culture artefacts are not unequivocal expressions of male status, but helped instead to maintain ritual and symbolic demarcations of gender difference. The gendered nature of cultural production explains part of the variability seen in Beaker assemblages. More generally the spread of the Bell-Beaker culture cannot be explained by regional trajectories of social evolution or structuration. It is a spatially extensive phenomenon and interpretations/explanations must recognise this. A scenario is presented which links the eastwards spread of Beaker pottery in central Europe to the importation of copper metallurgy into north-west Europe.  相似文献   

18.
兴隆洼文化与富河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隆洼文化和富河文化是西辽河流域两支独立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从房址形制、聚落布局、遗物及经济形态的特征看,富河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直接吸收了兴隆洼文化的诸多因素,二者具有直接性承继发展关系.富河文化的部分因素被赵宝沟文化承继,成为赵宝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在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中,富河文化之前为兴隆洼文化,之后为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处于两个繁荣期之间的过渡阶段,其年代约为距今7200-7000年,与红山文化之间未曾产生承继或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的考古调查中,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镇盆瓦窑遗址发现过三段式纹饰布局筒形罐,口沿下为平行细条附加堆纹,其下是半重环附加堆纹,主体纹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