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沙尔镇昂藏村毗邻佛教圣地——塔尔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要民族成分的村落。近年来,以塔尔寺为主打品牌的旅游业如火如荼地发展,各种外来异质文化冲击着这个僻远封闭的村落,促使着昂藏村藏民在社会文化产生剧烈的变迁。本文以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昂藏村藏民文化为研究对象,采取将文献资料研究与田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得对昂藏村藏族民俗文化的认知,描绘昂藏村藏族民族文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明清沙苑回、汉民的经营方式与生态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炳涛 《史学月刊》2008,(5):121-126
明清时期,沙苑内的居民主要由回民和汉民构成.同治以前,主要以回民为主;同治以后,则全部为汉民.回民的经营方式具有多样性,主要从事蔬果种植、畜牧业和商业,这样的经营方式对沙苑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而汉民则主要从事单一的农田开垦且耕作方式粗放,这样的经营方式对沙苑的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回民的经营方式就优于汉民的经营方式,只是在沙苑这样特殊的地域范围内,回民的经营方式更有利于其生态环境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3.
俊巴渔村见闻杨从彪生活在西藏高原的人们多以农牧业生产为主,他们大都信仰藏传佛教,不吃鱼。然而在拉萨河汇入雅鲁藏布江处却有个渔村──俊巴村。那日我专程前往俊巴,几日小住,收获不小。拉萨河上打鱼忙曲水县俊巴村是个半岛,有81户人家,340多人,他们以农业...  相似文献   

4.
西藏贡嘎县姐德秀镇克西村,在西藏的山南地区,雅鲁藏布江南岸。山南地区是西藏农业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以来有“西藏粮仓”的美称。在西藏的农业生产中具有代表性。 调查以克西村为主,同时走访了扎囊县的扎塘村和乃东县的卡朵村写作时还用了一点别的地方的有关资料。 “克西”藏语为“住着四户人家”的意思,也可叫做“四家村”。现  相似文献   

5.
正洋边村是一个自然风光美丽的纯少数民族村,也是省重点帮扶村。位于盐田畲族乡东部,全村共有256户,总人口1017人,耕地面积约930亩,林地面积约4500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茶叶及果类。现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省标6户、国标13户),低保户5户,五保户2户,残疾户21人。如今,洋边村正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创农产品品牌,打造美丽宜居宜业的新畲村。  相似文献   

6.
国有史 ,省县有志 ,族有谱 ,自古以来沿袭到今。进入 2 1世纪 ,村级有志也并不是一件稀奇事。由同泰村志编写组撰写的《同泰村志》于 2 0 0 1年底出版。同泰村是宾阳县新宾镇的一个自然村 ,全村 2 1 1户 1 1 2 1人 ,居住阮、封、廖三姓人家。该村以种养为主 ,以科教兴村 ,文化氛围浓厚。由 82岁的廖秀清老人等组成的村志编写小组 ,广泛搜集资料 ,经一年多艰苦努力 ,完成了村志的编写并于 2 0 0 1年底付梓出版。《同泰村志》借鉴了本县黎明镇布宁村编写村志的经验 ,结合本村具体情况 ,分为大事记、地形和环境、文化教育、村政建设、人员事绩…  相似文献   

7.
闽西连城县培田村,坐落在一个三面环山的狭长谷地上,300多户人家,1000多口人,是一个以客家人为主的村子。几百年乡上文化的丰厚沉积,重新唤醒了人们对中国农村重文兴教耕读文明的记忆。  相似文献   

8.
敦煌地区的史前文化包括新石器时代文化、过渡类型、四坝文化、骟马文化等.敦煌地区史前时期的生业经济较为复杂,既有相对稳定的农业,也有灵活且适应环境的畜牧业;四坝文化之前时期以农业为主,生产方式较为粗放;骟马文化时期以畜牧业为主,农业比重降低.敦煌地区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和缓冲地带,也是农业文明与牧业文明不断碰撞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正雨崩村,云南梅里雪山中海拔最高(3200米)的一个村寨,分上村和下村,居住着二十多户藏族人家,这里的藏民坚守着一个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条:不乱砍伐森林,乱猎动物,也不允许外来人破坏了他们的规矩。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占用土地,减少对大自然的索取,兄弟姐妹和父母之间从不分家,不分土地,不分牲畜,人口始终保持低增长,所以在雨崩的一草一木都较好地保持了原生态的样子。雨崩一些地方还保留有一妻多夫现象,即兄弟合娶一个妻子,其关系非常微妙。  相似文献   

10.
香浪节又称为浪山节。香浪原来是安多方言的音译,“香”为“地”,“浪”为“转”,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旅游。藏民以畜牧业生产为主,风吹草低,天天接触山野风光;转场游牧,就更是天高野阔。即使如此,他们每年还是要固定三五日时间,摆脱牧事,放开身心野游一番。而农历六月中旬的传统时日,又正是风光绮丽、羊肥马壮、人们心情最为愉快的日子,可见他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香浪节的来历还有种说法。相传很久以前,寺院僧侣常在盛良季节外出采伐烧柴,林地较远,往返数日,由牦牛驮上帐篷、炊具、食品,边劳作边休息,一路踏歌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