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抗葡名臣汪鋐墓志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6年江西婺源县双牌明吏部尚书汪墓被盗,经抢救发掘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和一通墓志,现均藏于婺源县博物馆。墓志一通两块,均为青石质,高 92厘米,宽 81厘米。一块用篆书阴刻3行18个大宇:“明少保光禄大夫吏部尚书谥荣和汪公圹志”,另一块楷书阴刻 22行 801个小字,其中 11个字模糊不清。查《明史》无汪传,奇怪的是《明史·佛郎机传》。①中却提到汪大规模推广使用佛郎机铳(葡萄牙炮)的事,现根据志文为江生平事略作点考释,以纪念他不屈于西方殖民者的淫威及敢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造精良武器以捍卫国土的精…  相似文献   

2.
正从历史的长时段看,广东省新安县(辖地包括今深圳、香港,1914年易名"宝安县")西风东渐的历程肇始于"大航海时代"。据清嘉庆本王崇熙《新安县志·防省志》记载:"正德十一年(1516),番彝佛郎机(葡萄牙)入寇,占据屯门(今属香港)海澳,海道汪鋐讨之。"屯门之役缴获葡人铳炮数十只,官兵对这种武器无以名状,遂以"佛郎机"命名这种威力强大的西洋火器。  相似文献   

3.
1984年5月,北京市延庆县永宁一段长城上发现两门大小相同的明代马上佛朗机铜铳,现藏北京文物研究所。两门佛朗机铳皆为子铳,长15.4、口径2.8、座底径3.6厘米。长颈,短圆腹,通身置四道箍(图一)。半圆形尾座外侧都刻有"嘉靖庚子年兵仗局造"字样;尾部刻铸造号,一为"马上佛朗机铳贰千肆百肆拾号重壹斤拾两"(图二),另一为"马上佛朗机铳贰千伍百伍拾柒号壹[斤]拾贰两"(图三)。  相似文献   

4.
明代后期有铭火炮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正德、嘉靖年间佛朗机铳的传入 16世纪初,随着西方海上交通的扩展,西方先进的火枪、火炮开始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火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佛朗机铳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佛郞机"是当时明人对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称呼,后亦将其火炮称为佛朗机。《明史·兵志》记:"至嘉靖八年,始从右都御史汪鋐言,造佛朗机炮,谓之大将军,发诸边镇。  相似文献   

5.
关于明代鸟铳的来源问题阎素娥关于鸟铳的来源问题,明代史籍就有不同的说法,有“外来说”,也有“原有说”。在外来说中又分为“倭夷说”和“西番说”。持“倭夷说”的有清代《钦定续文献通考》等书。该书引明人唐顺之曰:“国初止有神火枪一种,而佛狼机、子母枪、快枪...  相似文献   

6.
手铳是明代火器中的一种,属火铳类,因口径小,身管细短,尾銎安有木柄,用手持握发射,故名。明代从朱元璋起就开始制造大批手铳,正德、嘉靖间制造的手铳最多。故宫博物院武备库藏有4件明代手铳: 洪武手铳(洪武十二年,1379年。图一):铜铸,全长45厘米,药室长6.5厘米,药室直径4.5厘米,口径22毫米,尾銎长8  相似文献   

7.
《山茶》2014,(5):12-12
正德十六年(1521),在广东海道副使汪镜所率明军的打击下,葡萄牙人逃离在广东沿海设立的走私贸易港屯门岛(今台山市上川岛),来到福建、浙江沿海。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记载:“正德间,因佛郎机夷人至广,犷悍不道,奉闻于朝。行令驱逐出境,自是安南、满刺加诸番舶有司尽行阻绝。皆往福建漳州府海面地方,私自行商,于是利归于闽,而广之市井皆萧然矣”。佛郎机是中国史书对葡萄牙人的称谓。嘉靖五年(1526),福建罪囚邓獠“越狱逋下海。诱引番夷,私市浙海双屿港,投托同澳之人卢黄四等。私通贸易”。  相似文献   

8.
我国最早向西方“佛朗机”学习的人──汪鋐传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汪 的生平传略,并认为他是中国最早率军抗击西方葡萄牙殖民者“佛朗机”入侵的要臣,也是引进西方先进武器:“佛朗机铳”并进行大规模推广使用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汪鋐的生平传略,并认为他是中国最早率军抗击西方葡萄牙殖民者“佛朗机”入侵的要臣,也是引进西方先进武器:“佛朗机铳”并进行大规模推广使用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0.
元明火铳的装置复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火铳是古代用金属铸造的以火药气体压力发射弹丸的管形火器。明代的邱濬在《大学衍义补》(卷一二二)里说:"近世以火药实铜铁器中,亦谓之炮,又谓之铳"。最初的管形火器,发明于我国宋朝。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陈规坚守德安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新发现元代铜火铳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馆收藏一件有明确纪年的元代铜火铳 ,该器发现于元上都遗址东北达特淖日之东。铳型为碗口铳 ,铳身竖刻两行八思巴文铭文 ,词义译为 :大德二年于迭额列数整八十。“大德二年”为公元1298年 ,“数整八十”为编号。以往发现的火铳有明确纪年最早的一件为元至顺三年(1332年)碗口铳 ,而大德二年铳则比其早了34年 ,因而成为目前所知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火炮。  相似文献   

12.
1981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达尔罕公社台里大队出土一枝明代铜铳,长44、铳口内径5.2、外径7.2、铳体均厚0.7厘米,重8公斤。铜铳由铳管、药室、引信及后座四部分组成。通身铸有五道铜箍。铳管长29、药室长10厘米,余为后座长度。药室呈瓮形,最大外径9.5厘米,上有一可开启关闭的长  相似文献   

13.
China是外来词,还是汉字音译?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它与Cathay有什么关系?长期以来,这个词一直在困扰着中国学者,而“地理大发现”初期的西方君主,也对China与Cathay之间是否有关系感到迷惑。一些外国人为了强调葡萄牙人在16世纪最初十年就到了澳门,竟将与蚝镜并不相干的Oquem(福州)扯在了一起,并且误导了部分中国学者。明清史料所载澳葡议事会“西洋理事官哆”、“督理濠镜澳事务西洋理事官哆”,即“哆”,究竟是人名还是官名?是Vereador的音译,还是Procurador(检察官)的音译?此外,《明史》所载“哑诺归氏浮海求贡”,讲的是哪一位葡使?“佛郎机传”中的“佛郎机”是什么?它与葡萄牙、葡萄牙人、欧洲人及西方炮铳有什么关系?此外,《明史》中还存在将葡萄牙船号、官名误记作人名等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对于史书记载错误或失实之处,在参考中外文献基础上作认真的辨析和考订。  相似文献   

14.
《东夷图说》是一部长期以来被人忽略的中外交通史典籍,其中的《佛郎机图》与《吕宋图》是现存最早的中国人绘制的欧洲人图像,作者为明朝万历年间出任广东右布政使的蔡汝贤。由于是书曾为《四库提要》作者所否定,本文从多方面进行考证,认为此书所载为当时人记当时事,并非虚谬,且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碗口铳小考     
元明时期,中国军队曾普遍装备一种碗口铳。《明会典·军器军装》记,弘治以前定例,军器、鞍辔二局每三年造"碗口铜铳三千个",文中还记有"碗口炮"、"盏口炮",亦是一类。至今已发现许多碗口铳,如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元至顺三年(1332年)铜碗口铳(有人称为盏口铳) (图一:1),1961年河北张家口市发现的元代铜碗口铳(图一:2),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明洪武五年(1372年)铜碗口铳(图一:3),1964年山东冠县出土的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铜碗口铳(图一:  相似文献   

16.
被中国人称作佛郎机的葡萄牙、西班牙、法兰西,是新航路开辟后与明清中国相继交往、互动不断的三个标志性西方大国。但与历史上以大秦为代表的较为正面的西方印象相比,明清之际的三个佛郎机国却给中国人留下相当深刻的负面印象。这主要表现为体貌怪异的白番印象、凶狡桀骜的强番印象、横行海上的好战印象、掠食小儿的食人番印象和四处扩张的侵略者印象。随着明清中国对天主教负面认知的日益固化,以及佛郎机与传教士、天主教间密切关系的更多披露,负面佛郎机印象又在大西洋观念作用下幻化过渡为整个西方的负面印象。而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对中国主导的天下秩序的强力挑战,以及天主教对儒家教化伦理的巨大冲击,共同构成了明清中国之负面西方的认知依据。  相似文献   

17.
乐山大佛景区凌云山集风峰处,崖窟内有一尊大肚弥勒佛摩崖石刻造像,俗称大肚罗汉,凿于明代。据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版《嘉定州志》卷二《凌云山》载:“有兜率宫,弥勒石像甚古。”即指上述大肚弥勒摩崖石刻造像。他与我国各地寺庙的左手持布袋,右手拿佛珠的赤脚大肚弥勒佛的外貌特征不同。这尊石窟造像凿于距地表高1.68米的崖壁上,石窟系方形、穹窿顶形制,面阔3.25米,进深5.75米,通高3.2米。造像坐于石窟中央,前距窟口3.25米,左距窟壁0.7米,右距窟壁0.8米,后距崖壁0.6米。面对岷、雅、沫三…  相似文献   

18.
镇江出土的明代火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江地区曾陆续出土明代铜铳、铁炮(图一)若干件,介绍如下。一、铜铳铜铳3尊,都由前膛、药室和尾銎三部分组成。药室上有小孔,为药门,可置引火线。尾銎均中空,略呈喇叭形,可装上木柄。一号铜铳 1979年句容石狮公社出土。铳身呈节状,前长后短,药室外凸呈椭  相似文献   

19.
北宋初期长安的国子监出现了一块特殊的石碑:《佛道图文碑》.此碑碑身高133、宽67厘米,两面共刻有五篇经文(一篇佛教经文和四篇道教经文)及三幅卷首图,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1].正面(碑阳)制作于乾德六年(968),上部为佛教的《佛说摩利支天经》(带卷首图),下部为道教的《黄帝阴符经》(带卷首图).后刻的为背面(碑阴),制作于太平兴国五年(980),由上至下为道教的《太上老君常清静经》(带卷首图)、《太上升玄消灾护命经》和《太上天尊说生天得道经》.各段经文分别记有施主、书者、刊刻者、绘画者姓名.明代以来,此碑的两面分别以拓片的形式流传,曾发表过一些关于碑文书法的评论,但一直没有完整的介绍,更无专题研究[2].笔者在数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撰得此文,记录和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明代各类火器30余件,多数带有年款、制造或使用机构、人物等铭文。这些火器按照发展特点可分成四个历史时期,分别是:火器的探索与创制期(洪武时期)、传统火器的繁荣期(永乐至弘治时期)、佛郎机盛行与传统火器的进一步发展期(嘉靖、万历时期)和红夷大炮的时代(天启至崇祯时期)。本文按照不同的历史阶段分别介绍了馆藏的不同类型的明代火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