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侵占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使其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3月,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植下,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秘密潜逃至东北,在长春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同年7月,日本政府为了进一步控制东北经济,操纵东北金融,将东三省官银号、吉林永衡官银号、黑龙江省官银号和边业银行四家银行合并,成立了伪满洲中央银行。伪满洲中央银行的总行设于长春,并在沈阳等大城市设立了分行,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银元票考略钱丰银元票是一种代行银元流通并可在发行处兑换银元或其他能折合银元的货币的票券,亦称银元兑换券。清末民国初年,中国近代银行业逐渐兴起,各地金融机构大多纷纷发行银元票。黑龙江地方发行的银元票主要有黑龙江官银号三省通用小银元票、黑龙江广信公司小银元票、黑龙江官银号江省通用银元票、黑龙江官银号三省通用大银元票四种。一、黑龙江官银号的成立与黑龙江三省通用小银元票的发行1907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提出:“若为三省币政计,则非设一大银行,固无以廓除积染,抵拒外强”。主张“改奉天官银号为东三省官银号,在江省及吉之哈尔滨等处设分号,行使通用银元票,凡储蓄汇兑之属三省一致,以通交易。”①黑龙江广信公司自开设以后发行了钱帖1300万余吊,由于黑龙江市间习惯使用银元,钱帖又不能出省通行,地方现银缺乏,地方财政的每月俸饷等有相当款项苦于没有现银支付。所以,各地政府对徐世昌的“行使三省通用银元票”主张十分赞成,但在“统一成立一个大官银号”问题上则坚持“各省各办”。在这种情况下黑龙江组建又一家官办地方金融机构──黑龙江官银号(原有一家即为黑龙江广信公司)的请求,得到了东三省当局的批准,这实际上是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默许了黑龙  相似文献   

3.
<正>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后,关东军便积极策划成立伪满洲中央银行。3月8日,首先成立伪满洲中央银行设立委员会,由日本人五十岚保司任委员长,委员若干,3月15日召开筹备会议,筹建工作随即开始。同年6月11日公布了第25、26、27号教令,即《货币法》、《满洲中央银行法》和《组织法》。6月15日合并东三省"四行号",即原东三省官银号、吉林永衡官银钱号、黑龙江省官银号和边业银行,正式成立了伪满洲中央银行,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将其作为继续侵略扩张的战略基地。1932年7月1日,伪满洲中央银行在长春成立,合并了东北地区的四行号(东三省官银号、边业银行、吉林官银钱号和黑龙江省银号)以及辽宁省城四行号。日本借此掌控了东北的金融、经济命脉。根据伪满洲国的《货币法》,掌握了伪满洲国通货、金融命脉的伪满洲中央银行发行了面额为100元、10元、5元、1元的纸  相似文献   

5.
董昕 《钱币博览》2004,(2):16-20
奉系时期.东三省的货币种类纷繁复杂。仅能略述。当时之人在作中提到:“东三省之币制混乱于不可名状。有以银为本位,有以金为本位.有以个人信用为本位,有以纸币为本位。其流通之钞票.有为中央银行所发行。有为地方银行所发行,有各省市所发。有私人银号所发,有各炉户所发,纷然杂陈,  相似文献   

6.
奉系时期,东三省的货币种类纷繁复杂,仅能略述.当时之人在著作中描述:"东三省之币制混乱于不可名状,有以银为本位者,有以金为本位者,有以个人信用为本位者,有以纸币为本位者.其流通之钞票,有为中央银行所发行者,有为地方银行所发行者,有各省市所发者,有私人银号所发者,有各炉户所发者,纷然杂陈,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7.
刘平 《钱币博览》2007,(2):12-16
民国时期,外商银行在中国发行钞票的银行有两种,一为中外合资的合办银行,一为纯粹外资的外商银行。截至1918年止,国内流通纸币约为263292475元。其中外商银行发行占17.6%.各省官银号发行占46.6%,中国其他银行发行占35.8%。①而根据1927年的不完全统计.在华外国银行实际发行国币2034367元.港洋45298781元,美金5843907元,日金142266252元,  相似文献   

8.
董昕 《中国钱币》2009,(4):25-30
奉系时期,东三省的货币种类纷繁复杂,仅能略述。当时之人在著作中描述:“东三省之币制混乱于不可名状,有以银为本位者,有以金为本位者,有以个人信用为本位者,有以纸币为本位者。其流通之钞票,有为中央银行所发行者,有为地方银行所发行者,有各省市所发者,有私人银号所发者,有各炉户所发者,纷然杂陈,莫衷一是。”各种货币的流通区域也不尽一至:在奉天省(今辽宁省)城及各县各乡皆以奉票为主币。  相似文献   

9.
一、扬州早期省票和本地银行的纸币1.最早在扬州流通的省票道光咸丰年间,清政府成立了“五天”、“四乾”、“五宇”官银号,以后,不仅在京师及其附近省份开办官银钱号,而且各省都有设立,在江苏省有裕苏及裕宁两官银钱局,裕苏官银钱局设于苏州,裕宁官钱局设于南京。裕宁官钱局于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五月二十日开办,鉴于扬州地区商业发展和货币经济的需要,隔年即设立扬州分局。可见,当时设立扬州分局,实属管理金融,发展经济之需。裕宁官银钱局驻扬州分局当时印发的钞票有九八制钱壹串文,直形龙票以及扬州地名为首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伪满洲国成立前东北地区的货币发行主体、货币种类、货币的发行额和币值变动情况等问题进行梳理,力图廓清当时东北地区货币体系的基本状态.中资银行中的东三省官银号、吉林永衡官银钱号、黑龙江广信公司、边业银行和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朝鲜银行是最重要的货币发行主体.东北地区流通的货币以银本位货币为主,发行量最大的是奉票.金本位货币中朝鲜银行金券发行量最大.从币值变动看,正金银行券与朝鲜银行券汇率稳定,银本位货币的币值变动与国际银价波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币制紊乱,尤以纸币为甚。当时各省纷纷设官钱局,并发行种类繁多的银元券流通。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福建省设立福建官钱局,俗称福建银号。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3月福建省将原官钱局改组成福建官银行,实收资本2万元,为官督商办制,总行设在福州。直至1915年8月,福建省又将福建官银行改名为福建银行,改官督商办制为官商股份合办。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官银号纸币发行十分复杂,大致可分4个阶段:隶属于奉天官银号时以"黑龙江官银分号"名义发行的银元票和铜元票;脱离奉天官银号独立后以"黑龙江官银号"或"黑龙江卜魁官银号"名义发行的银元票和铜元票;与广信公司合并以后以"黑龙江省官银号"名义拟发行的现大洋汇兑券;马占山控制黑龙江官银号时发行的马大洋券.  相似文献   

13.
薛龙  姜宁 《史学集刊》2003,(1):48-54
从1924年起,奉天省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地方建设项目,为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奉天几大银号各自独立并拥有部分自主权,奉系军队不仅能够从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取得数额巨大的军费,而且能够利用各大银号的这一特点,在未经政府允许的情况下,动用超过政府预算的经费。为此,奉天省长王永江实施了一项重要的财政制度改革,将奉天三大政府附属银号合并为统一的东三省官银号,并加强了奉天省政府对它的控制。这一举措不仅限制了奉系军队的特权,使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不经预算核准就任意动用经费,而且推动了东北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官银号设立于日俄战争之后 ,其发展过程经历几起几落 ,分分合合。因此 ,黑龙江官银号的名称也多次变化 ,表现在其发行的纸币上就有多种 ,如“黑龙江官银分号”、“黑龙江省卜魁官银分号”、“黑龙江省卜魁官银号”、“黑龙江官银号”、“黑龙江省官银号”等。由于名称的不统一 ,致使钱币界对黑龙江官银号发行的纸币至今还理不出头绪 ,不知“官银分号”和“官银号”纸币各自归属。如已故著名纸币收藏鉴赏家柏文先生在谈到黑龙江官银分号铜元票时 ,就曾提出疑问 :“何地分号不详”① ;最近著名纸币收藏家徐枫先生也曾专门向笔者询问黑龙…  相似文献   

15.
清代末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建立起金融机构──银行,发行各种银行券,本文对当时河南省成立的“豫泉官钱局”和“豫泉官银号”及其发行的银两票、银元票和制钱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1945年“八·一五”以后,新四军在敌后建立的各边区逐渐连成一气,原来新四军一至七师和浙东纵队所创建的银行、银号及印钞机构已不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因此中共华中局决定建立统一的华中银行,发行统一的华中银行钞票以代之,并任命陈穆为行长。徐雪寒为副行长。1945年春,一师苏中地区的江淮印钞厂在迁至宝应县新舍后,即更名华中印钞厂。“八一五”日寇投降后,便以这个厂为基础,先后并入了二师淮南地区的淮南印钞厂;三师苏北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东界江苏、安徽,南邻湖北,西接陕西,北连山西,东北是河北和山东,因其位置在黄河以南而得名。《尔雅·释地》云:“河南曰豫州”。故简称豫。光绪二十二年(1896),督抚奏设河南豫泉官钱局干省城。该局开办之初,以民间兑换银钱为主要业务,以后又发行制钱票。光绪三十年局内增设官银号,又发行了银两票和银元票,流通市面,信用颇佳。光绪三十一年(1905)银两票的发行额约计十六万余两,银元票五万三千余元,制钱票十一万一千串(《中华币制史》218页)。宣统三年(1911)将官钱局官银号合并为河南豫泉官银钱局,宣统三年的发行额为银两票一百七十万两,银元票十一万零六百元,制钱票三十余万串。上述的豫泉官钱局和豫泉官银号的早期票,存世极罕,可称稀世之珍,凤毛麟角,本文附图,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年,“北满”(吉黑)地区及中东铁路沿线,是“羌帖”(俄国钞票)的势力范围,北洋政府财政部虽曾采取一些行政措施,中国、交通两银行也配合大力推行中交兑换券,但由于东北地方当局要推行“官帖”(地方钞票),而官帖又“毛荒”(贬值),因而羌帖不仅未能排斥掉,反而成为“本位”。  相似文献   

19.
濬川源官银行及其发行的钞票吴筹中,吴中英川源官银行(以下简称行)是四川的省立银行,行在我国三十余家省立金融机构中有两个特点,一是称官银行的仅此一家(其他各省大都称官银钱号或官钱局)。二是行发行的钞票,存世甚少。行成立于光绪三十一年,总行设成都,先后在北京、上海、汉口、重庆、宜昌、五通桥、自流井等地设立分行。川省设行的原因,主要是库藏充余,川地各票商每以微利通融款项作运用资金,如果设立官银行贷款于川地商办金融机构和工商业,既可得较高的利息,又能促进工商业活跃。且当时适逢创行新政,各省自谋建树,川省司以设立官银行为施行新政。行聘请票号旧人主其事,开设以来,营业尚佳。前清时行有否发行纸币,史书无记载,亦无实物存世。辛亥鼎革,蜀军政府提用行款52万两,使蓉渝两行均至无法维持而停业。民国元年底行复业。民国二年,二次革命爆发,行被各军提款七十五万两而致周转不灵,营业不振。民国三年(1914)行经理黄云鹏,鉴于官办的行每因政治变动而动摇基地,乃建议改为官商合办,官四民六,行于民国四年五月改组完毕,改组后的营业颇为活跃。时适新任四川巡阅使陈宦任,陈认为行官商合办,政府不能支配,即电部撤销官商合办,并将已收的商股分别退还。行  相似文献   

20.
四川濬川源官银行纸币拾遗罗维,许劲松作为一个钱币业余收藏爱好者,十分有幸地拜读了吴筹中、吴中英两位老师在今年《中国钱币》杂志第二期上发表的《川源官银行及其发行的钞票》一文。文章资料翔实,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广大读者受益匪浅。文中谈到“溶行发行的钞票,存世甚少”,恰好我也藏有一张“银行”壹圆纸币,现附图以飨同好。此票与吴老师所藏(从影印件上看,是同一品种第二种版别。两钞的票幅尺寸,国家格局皆相似,但仔细一看,却有几处大不相同,此票最明显差别有二处:一是以正面中央图案为中心,由篆书“壹圆”字样由小到大、36度圆周形向外呈放射状排列。二是钞票正面的“四川川源官银行”八个字与背面“川源银行发行银圆兑换券简章”全文的字体为正楷,吴老师的藏品则为行楷。所以笔者认为它是第二种版别。其次是几点释疑,一是钞中左上角的圆形图章内为“巡按使印”,与吴老师的“巡按司印”有一字之差,此宇之差有待与吴老师校对。二是笔者藏票的正面中央下方加盖“成都”二字,是“川源官银行”总行所在地成都发行。三是票上的“墨”“礼”等字样,是当时银行或钱庄领用此票的暗记,也是银行用于内部查考的。四川濬川源官银行纸币拾遗@罗维,许劲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