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出生在祖国大陆的第二代台胞.1978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分配到长江日报当记者至今.当记者是我的选择.高中毕业后,我在黄陂县祁家湾镇农机厂当车工.镇上分管宣传的领导常让我去当“土记者”.大概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和能吃苦的原因,一年中我竟有6篇稿件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北日报等新闻单位采用,县广播电台采用则更多.1975年,我被镇党委推荐上大学,经考试被武汉大学中文系录取.  相似文献   

2.
一、结婚 1936年,我结婚了。 在此前两年,我曾有过一次可贵的初恋。那时我虽然是一个地位低下的“戏子”,但我却绝不向往金钱的婚姻。说到钱,当时我红极一时,连我的师父也能把金戒指串起来当腰带系。我一点不看重它!我拒绝了那个把我当“干女儿”来监护的老板的供养。回绝了家有万贯资产的留洋阔少的纠缠,而且还无视“干娘”  相似文献   

3.
我就是我,我就是樊子奇 带子奇从幼儿园回家,路上问他:“子奇,你将来长大了想做什么呀?”子奇回答道:“我将来长大就种种菜,种种米(经妈妈纠正后改为种种水稻),养养花,给花浇浇水,弹弹琴.就好了.”妈妈说:“哇、你这是想当小陶渊明呀!”子奇回答:“我不要当陶渊明,就要当樊子奇.”妈妈的话:子奇一周岁时说长大了要当画家.两周岁时说自己长大后要当诗人.三周岁时说自己长大后要做大事.四周岁说自己长大后要做自己.而期间的生活姿态从入世到出世.从三周岁开始思考:“我是谁?”到四周岁时忽然发现:“我就是我.我就要做我自己.”妈妈的话:小子奇真厉害!  相似文献   

4.
韶华 《炎黄春秋》2013,(5):65-69
从1944年我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已经69年了。我是专业作家,对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有时候我把它当神明供奉,有时它把我当成阶级敌人抽打。有时候我怀疑它,有时候我又责备自己……不管怎么样,它一直在我的心灵深处,一时也没有离开。(一)把《讲话》当作圭臬1944年,我在冀鲁豫边区打游击。我发表第一篇小说时,还不知道什么是小说。只是觉得我的生活经历很有趣,照实记录而已。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发表一年后,还没有在敌后解放区出版,我看了一个朋友的手抄本。看了“讲话”之后我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写作还有这么多学问。讲得太对了,太好了。特别是作家要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获取创作源泉……数十年中,“讲话”一直是我创作的圭臬。土地改革时,我下乡当工作队员,抗美援朝中,我过了鸭绿江到前线体验生活。我还认为:到生活中去不能当“客人”,必须当“主人”,当“战士”。  相似文献   

5.
《神州》2006,(Z1)
“我父亲1955年藏区民主改革以后当上邮递员,是木里第一批邮递员,在马班跑了整整30年。我在兄弟姐妹6个里面最大,1985年顶班上了邮路,到如今又是整整20年了。”坐在自家堂屋里的小板凳上,点燃老烟斗中的草烟,40岁的王顺友向记者说起了自己的“马班”世家。“当我把信、包裹送到  相似文献   

6.
2007年12月29日,当我从“电波”中获悉著名艺术家孙道临同志仙逝的消息以后,20多年前为了拍摄《非常大总统》,他三次来到桂林日夜奔波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翻阅了当年的日记和照片,真是“别有一番思绪在心头!”  相似文献   

7.
一当其无、有十一章,“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其无有器之用”和“当其无有室之用”三处,如何断句,有两种意见:一是读为“当其无”,这是多数人的读法;一是读为“当其无有”,这是少数人的读法.笔者赞同后一种意见,读之为“当其无、有”.在“无”下稍顿,是要使“无”与“有”并列相对的关系更为醒目.  相似文献   

8.
结婚以后 1936年.我结婚了。 在此前两年,我曾有过一次可贵的初恋。那时我虽然是一个地位低下的“戏子”,但我却绝不向往金钱的婚姻。说到钱,当时我红极一时.连我的师父也能把金戒指串起来当腰带系。  相似文献   

9.
<正>转眼间,我与《江淮文史》“相识”二十多年了。2000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新安晚报社当记者,分工跑政协,经常在一些会议上看到《江淮文史》。说是文史杂志,所刊文章却从不“掉书袋”,总能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想到,缘分由此开始,后来我不仅有机会成为《江淮文史》的作者,而且多次当上《江淮文史》的“红娘”,挖掘、推荐了一批颇获好评的稿件,共同为“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新添了小小的注脚。  相似文献   

10.
他坐在椅子上,把身倾前,诚恳地说,“甚至‘张学良’这个名字──我也不想要!我不想做‘张学良’!我只想当个普通老百性,自由自在地做我想要做的事,我不能接受每一个人的赞誉。” 1936年,他参与改变中国历史,发动了“西安事变”。他释放了蒋介石,并与蒋介石一起,乘飞机回南京。他从此受到软禁,销声匿迹半个世纪。 张学良在解释他决定接受惩罚时说,“我是个军人,有上级也有下属。这是造反的行为.我必须对此负起责任,我曾准备被枪毙。” 去年张学良90岁生日时,他是自1936年以来第一次公开露面,与敬仰他的人士在台北一家酒店庆祝寿辰。他的行动…  相似文献   

11.
来布达佩斯以前,东欧这座著名的“双子城”给我的最初印象就如电影里描述的一般,是一首“犹豫的星期天”.那些遍布老城的历史建筑和古老雕塑,无不弥漫着中欧风情.双子城朴素而低调的真实感,弥合着城中教堂的钟声远远袭来. 由于游学的缘故,我到匈牙利访学一年.这使得我能够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这座东欧古城.当旅行足迹遍布欧洲以后,发现不曾有哪个城市能像布达佩斯这样让我痴迷.布达佩斯那种没落贵族的气息,无时不让游人感受到双子城所特有的历史之美、优雅之美,乃至沧桑之美!  相似文献   

12.
《沧桑》1996,(6)
为了寻找野人,他花掉了全部积蓄,计划在三年内遭遇野人。倘不能如愿,就永远在森林里住下去 1996年8月13日,享誉海内外的山西探险家、在神农架又跋涉了600多个日日夜夜的深山“中国野人”张金星突然抵达。 当长胡子、长头发、浑身有一股旷野般的虎气的张金星出现在我面前时,吓了我一跳。“野人”,一个活脱脱的“野人”!他见我发愣,  相似文献   

13.
我于1941年3月,以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警察队指导官身份侵略中国以来,犯下了杀人、放火、强奸妇女、掠夺物资等数不尽的罪行.我参加了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大同省公署所进行的灵丘县公署的撤退,于1945年3月31日,当雁北地区还在天寒地冻的时候,我放火烧毁了灵丘县城,使几千名和平居民长期无家可归,流离失所.1941年的中秋节那天,当我得到雁北抗联训练班、平鲁县政府和其他的人们在平鲁县白家辛庄窝村的时候,我指挥伪警察队予以袭击,并下了“凡逃跑的人都加以杀害”的命令和搜索的命令.因而,刺杀了负伤后失去了抵抗能力的学生,工作人员41名,另有18名和平居民被刺得象蜂窝似的或者被射杀了,甚至连小孩也遭到枪杀;还对负了伤的妇女进行强奸,然后再刺死.就这样杀害了103名抗日工作人员和学生、18名和平居民.被俘去的21名至今尚无下落,连伤员、老人、妇女、儿童也加以杀害.我就是这样执行了“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者所说的“八纮一宇”的精神,也就是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的实际内容.我现在忏悔和憎恨我那魔鬼般的罪行.我对使我犯这样罪行的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日本帝国主义者,抱有无限的憎恨.我的每一件罪行,都是违反了国际法和人道原则的.我深深地向中国人民谢罪,  相似文献   

14.
丑类弄风云,说是战争临;茫茫入幽谷,默默出京城。难忘燕南辱,铭记桂北情;五载共患难,同窗亦同魂。这首小诗,是20年前在凤智同志家聚会时哼成的。那是1973年秋天,比我先脱离铁窗生活的聂凤智同志,得知我也赢得了“解放”,写信邀我来南京一聚。当我经过多方努力来到南京车站时,凤智偕何鸣同志早已在月台上迎候。他们夫妇把我一直接到牯岭路10号,那么情真意切地表示“接风”。聂是热心人,特邀了几位“耍笔杆子”的战友作陪。席间,大家听了聂和我的“铁窗”生活情况,激动不已,感慨万端。有位同志建议说:当把这“不应遗忘的五载…  相似文献   

15.
邓平模 《风景名胜》2016,(7):134-141
作为彝族毕摩文化的发源地,千百年来,毕摩文化在这里世代传承,成为毕摩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地区,故有“不到美姑不算到凉山”的说法. 做生意的毕摩 当我和曲比达戈商量出发时间的时候,他的衣兜里响起了流行的网络歌曲,“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他掏出手机,弹开机盖,屏幕上赫然出现一个美女,他用彝语接听电话,我一句也听不懂,但能看出他似乎有一些麻烦.  相似文献   

16.
我在《枫窗脞语》(1984年,中华书局版)里写过一篇“宽永通宝”钱短文.我于1958年去农安普查文物时见到不少宽永钱,初以为是日本钱,日本宽永钱流行到中国很多,这次见到的,有人认为和日本钱不同,当是中国自造,但中国史上不见有用宽永两字作年号的.后来在曹廷杰《西伯利亚东偏纪要》里见所记珲春双城子东南里许德商火磨房内有古碑,字迹剥蚀,相传原文有“宽永十三年,湖北进马二千匹”语,今惟“宽永十三年,湖北进马”九字可识,“二千匹”字已乌有.我认为曹氏的说法有得有失,得的是解释“湖北”是兴凯湖北,而不是今天的湖北省;失的是日本宽永年,当  相似文献   

17.
提起当华工,那真是天大的罪孽,能活着回来就是万幸。当华工,有被抓去的,有被招去的;有去日本国的,有去“满洲国”的。我是被招去“满洲国”的。  相似文献   

18.
鲜见的“复数班”1975年9月,我刚满18岁,便被湖南省慈利县二坊坪联校聘请当上了“民办教师”。上任伊始,校领导安排我担任二坊坪小学“复数班”的班主任。麻布洗脸头一回,一个  相似文献   

19.
不当亡国奴艰难流亡路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仅三个月,上海沦陷,南京告急.叔父带领全家回安徽老家避难.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传来日军大屠杀的惨闻,我家虽有幸避过,但我小学同学及家人就有遇难被害的,我听了心里非常难过.此后,日本兵舰常游弋到长江安徽段,炮击两岸村庄,我家住在长江边,深受其害和威胁.日本人要打到安徽来了,叔父说:“我们不当亡国奴,绝不给日本人做事.”  相似文献   

20.
白公子 《风景名胜》2017,(11):39-56
“在那美丽富饶的南海上,有一串明珠闪耀着光芒,绿树银滩,风光如画,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对于西沙的认识,最早源于这首电影歌曲,以及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描述.仿佛一个美丽斑斓而又神秘遥远的梦,一直放在内心深处.但当我的双脚真实地踏上这片土地,当我可以用我的眼和心体会眼前这片海,当我再次回首亲临西沙的点点滴滴和内心的感动,一切仍如梦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