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结合我国知识产权法,论述了数字图书馆可以受到的法律保护的诸环节以及受到保护的各个方面,说明了数字图书馆如何获得保护,并分析了现有法律体系对数字图书馆保护的不足,科学地解决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既要寻求法律保护,也要积极采取新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郭海燕 《丝绸之路》2013,(14):18-19
战国铜马衔保护修复前,运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对器物不同部位的锈蚀产物、基体等进行系统分析。在对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内涵揭示和认知的基础上制定出除锈、脱盐、有害锈转化、缓蚀、封护等保护修复步骤。保护修复中将科学的保护方法与传统的修复技术相结合,遵循修旧如旧和最小干预等基本原则,成功地保护了这件锈蚀严重的青铜器,恢复了它原有的风貌,使其的历史、艺术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中国科学文化的兴起、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和建筑遗产研究保护力量的壮大,以科学知识解读建筑遗产病害机理、以科学理念制定建筑遗产保护方案、以科学技术应用于建筑遗产保护实践,逐渐成为民国时期文物保护领域的亮点和特色,开启了中国建筑遗产科学保护之先河。对典型事例或样板工程进行回顾,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早期历史及其蕴含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归纳法、综合分析法等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了黑龙江省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在保护与传承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条件,意在为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黑龙江省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提供科学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木质文物保护技术的新进展霍立治本文的目的是介绍一些木器保护科学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中的大多数是在北欧和加拿大进行的,在那儿有大量保护完好、冰冷、贫氧的海洋和湿地的考古现场。来自沉船遗址大型木材的保护难题极大地刺激了木器保护科学的发展。例如著名...  相似文献   

6.
陈庚龄 《丝绸之路》2011,(14):111-115
近年来,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问题日益得到考古界和文物保护领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科学意义的翔实论述,剖析了发掘现场影响和引起文物损坏的因素,并对现场科技保护内容和方法作了介绍,分析了对出土文物实施现场科学保护的必要性,目的是为配合考古发掘抢救文物,及时且最大限度地保护刚出土的文物,从而避免出土文物在实验室修复保护早期受到损坏,同时。揭示了在考古现场对出土文物实施抢救保护的重要性和实施文物科技保护的迫切性。考古现场文物保护是整个文物保护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后期实验室保护处理的关键,需引起广大古物考古和保护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最后,建议当前应尽快建立、健全与考古现场文物保护相关的应急预案,且重视和加强实施力度,从而使出土文物得到妥善保护。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多元的背景下,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科学和技术必须为化遗产保护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本针对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形势,从政策、资金、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等方面人手,分析我国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思路,全国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对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是征集、保护、研究及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见证物的非营利性机构,具有征集、保护、研究和展示四大基本功能。馆藏文物的科学保护工作是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基础。本文对博物馆文物科学保护工作加以简要分析,并对文物科学保护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对促进博物馆文物科学保护工作的进步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9.
<正>朱鹮早在1960年就被列入国际保护鸟类名录。上世纪80年代初,外国某鸟类保护协会曾恳请中国科学工作者给予协作,在中国境内寻找朱鹮,中国科学工作者立刻在历史上曾分布过朱鹮的区域找寻,并不停地播放它的幻灯片,向当地群众宣传它的保护意义及价值。在陕西省境内,科学工作者重点寻访了关中地区,终于在秦岭南坡的洋县境内发现了仅存的7只朱鹮。这位发现朱鹮的科学工作者,就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荫增。时间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古建筑保护修缮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工艺技术相结合,在保护古建筑本体的同时,解决好古建筑原来的建筑形制、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以及工艺技术等问题,并在保护修缮过程中全面深入地认知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对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山西的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地分别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在管理工作中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统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的方法,建立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体系,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着现实的和潜在的威胁,进行实施监测。  相似文献   

12.
田小平 《文博》2012,(2):86-91
通过运用现代科学的仪器对甘肃王家洼出土的嵌绿松石青铜壶的病害进行分析研究,借鉴已往成熟可靠的保护与修复经验,采用科学的保护理念和科学的无损的修复方法,对这件精美的青铜器进行了保护修复,使该器物恢复了原有的风貌,使其科研价值和陈展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世界自然遗产是地球的宝贵资源,记录了地球的精华和演变进程,也为人类提供了历史、科学以及景观美学等多种价值。然而过多的开发和利用使自然遗产地的地貌和物种受到了严重的危机。文章通过对金佛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价值分析和判断,提出对其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策略和途径,以期对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与合理旅游性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博物馆藏唐代"红地团窠对鸟纹锦",存在残缺、污染、糟朽等严重病害,急需进行保护修复。本工作在采用测色仪、便携式荧光光谱仪、数码相机、掌上便携式显微镜scalar等专业仪器对该纺织品文物进行无损分析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和纺织品保存现状制定了科学的保护修复方案,继而采用支撑法,选用风格相近的背衬面料进行缝合加固,并对修复难点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修复后的织锦纹理清晰,丝线稳固,色泽协调,整体牢固度提高,达到了理想的保护修复效果。此成果对今后同类文物的保护修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安鼓楼油饰彩画主要病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油饰彩画进行科学保护,对具有代表性的西安鼓楼油饰彩画病害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主要病害有失光、褪变色、粉化、龟裂、起甲、脱落、烟熏、降尘等。结合实验室模拟实验对病害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导致病变的内因是木基层含水率及地仗制作工艺;外界环境因素为紫外线、温湿度、大气降尘、油烟熏及降雨等。分析结果可为彩画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始建于南宋的古月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质折边拱桥。古月桥保护修缮工程以价值评估为勘察设计判断依据,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对古月桥原营造工艺、尺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明确提出古月桥的结构体系为其最重要的价值载体。在分析古月桥现有结构体系稳定性以及面临威胁因素的基础上,设计方案提出了预防性保护的系统解决方案。工程采用最小干预原则,保护了古月桥原有结构体系;通过从桥梁下部设置预防性保护钢梁的方式,整个施工过程未进行结构构件落架;针对性地研发出"牺牲性保护材料",对破损构件进行修补,完整保留了原有桥梁力学体系;并通过全过程监测,科学地控制工程的实施进程与质量。整个保护工程,从设计到施工体现了高新测绘技术、材料技术、监测技术与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发展的一项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9虢仲墓出土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麻布服饰,是保存较好为数不多的西周时期纺织品,也是截至目前考古发现时代最早的麻织服饰。为了科学地保护这套纺织品,我们采用不同功能的仪器,对其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对纤维材质进行鉴别,对污染物进行成分检测。通过检测分析,了解到了这套纺织品的织物品种、制作工艺及保存状态,为之后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甘肃全省博物馆馆藏珍贵丝织类文物科技保护健康评估结果表明,丝织类文物基本处于开放式的自然保存状态,受藏品保存环境及相关因素影响,长期遭受环境腐蚀,目前亟需科学保护。本文对目前甘肃省丝织类文物藏品腐蚀病害类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藏品腐蚀受损原因进行了科学剖析;针对当前博物馆藏品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藏品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估,提出了相关科学、合理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其突出的普遍价值超越了国家界限,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当今,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从以抢救为主的被动式保护转向以预防为主的主动式保护。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是预防性保护工作的核心内容。科学的监测体系是缓解遗产面临风险,实现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就炳灵寺石窟的监测预警体系的发展、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保护好历史物古迹,建立一个丰富而完整的物保护体系,发挥社会保护物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物保护。成都市在保护物保护单位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物建筑的保护,体现在《成都市物保护管理条例》里,“物建筑”,是指尚未列为物保护单位的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并公布的各类具有历史、科学价值的建筑、构筑物。并强调了对物建筑的依法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