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敦煌类书是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中古时期的古类书写卷,它介于六朝至宋初之间,是后世类书编纂的一个源头。敦煌类书的出土填补了中国类书发展史上的空白,使类书的发展、编纂源流变得完整而清晰。敦煌类书保存了大量中国古代典籍和历史文献,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在西北地区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自1909年以来,敦煌类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学界却尚未对此做过系统的梳理,为推动本课题研究的深入,特选取敦煌类书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七类写本加以述评,以窥敦煌类书研究之春色满园。  相似文献   

2.
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直止隋唐五代间,佛教类书产生并发展起来,佛教类书是类书编纂形式在佛教典籍中应用与发展,其功用主要是利僧众行文翻检的资料汇编。《经律异相》《金藏论》《法苑珠林》《释氏六帖》等就是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主要代表,它们的出现构建了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发展史。佛教类书与世俗类书最大的不同是佛教类书有为宣讲佛法做资料准备的作用,其或者就是佛教讲经、说法的底本而被直接应用到佛法的弘传中。  相似文献   

3.
论类书在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流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书是一种知识性的资料汇编,广泛流传于东亚汉字文化圈,且广为士大夫、读书人所接受与喜爱.中国类书历史悠久,卷帙浩瀚,以官修类书为主流,文学类书、科举类书、日用类书等私纂类书则是支流;日本、朝鲜、越南类书深受中国类书的影响,流传中又被加入了日本、朝鲜、越南特色.类书的流传遍及了从“西域”到“东海”的广大区域,成为东亚汉籍中不可或缺、不容小觑的一支.  相似文献   

4.
元代类书是元人采摭当时或前代文献重新编排而成的资料汇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有关政治、经济、科举、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材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元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参考。元代类书还收载了蒙古字体、译语以及元代避讳用语等内容,保存了元代语言文字的一些珍贵记录,而其中有关元代宗教艺术方面的内容亦为难得。凡此皆可说明元代类书对于元史的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钱币的研究中,不少人很重视历代钱币的专门书籍和历代正史,特别是“食货志”,而对历代类书中的史料则往往认识不足,特别是初学者,对类书的使用还不熟悉。类书是辑录古代典籍中有关内容,按一定方式编排,检索方便的资料性图书。其内容广博、材料丰富,所谓“区分胪列、靡所不载”(《玉海·李恒序》)。  相似文献   

6.
类书始于魏晋时期的《皇览》,几乎历代皆有编撰,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隋唐时期是类书的发展定型时期,作为类书编撰史上的重要时期,隋唐五代类书的总数究竟有多少,现存佚情况如何,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梳理的。以现今著录隋唐五代类书最多的《中国类书》为例,著录有122种,但详考历代书目可知,隋唐五代曾先后编纂类书达180种,可惜大多已亡佚,今仅残存17种。  相似文献   

7.
《华林遍略》的编纂是南北朝类书编纂史上的一件大事,是类书编纂体例最终确立且流传开来的标志。《华林遍略》吸取了《皇览》以来类书编纂的所有经验教训,尤其是汲取了《寿光书苑》与《类苑》之优秀内容与体例,最终编纂出一部盛况空前、体例严谨的开创性著作。《华林遍略》之后的类书如《修文殿御览》、《长洲玉镜》、《文思博要》的编纂皆是以之为模范,《华林遍略》在中国类书发展史上的承前启后之功,远远大于类书之祖《皇览》,是中古中国类书编纂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借助典籍分类学而条分缕析,知其流变。事物分类法是古代典籍分类学所应用的主要分类法之一,其表现形式即为中国古代特有的类书。然而在类书问世之前,事物分类法已在典籍分类学中存在了很长一段时期。考查类书产生之前古代典籍分类中事物分类法的状况,探讨事物分类法在典籍分类中的应用及其流变,对前类书时代的事物分类法作一全景式描绘。  相似文献   

9.
孙翠翠 《沧桑》2009,(3):211-213
类书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工具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典籍体式。它内容广博,天地间诸事、诸物、诸名、各门学术无所不包,可供我们检查古代的各种门类的资料。《艺文类聚》在类书史上是比较特殊的,作为唐代的第一部类书,它在辑存文献的方法、方式上,改变了以往类书的编撰体例,事文并举,不同于它之前和之后的很多类书,从而构成了它在类书群中的独特之处。本文将以《艺文类聚》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唐初产生的政治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化类书是清代私修类书中较有特色的类型,嘉庆年间孟云峰编纂的《人镜集》,以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为分类体系,采辑伦常方面的资料,汇辑成类书,以期达到劝善戒恶的目的,是清代道德教化类书中的典型代表之作,对于今日研究古代社会人伦道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盛世修典,是中国的传统。由于旧有类书,已不能满足今天研究和检索的需要。1988年,海内外三百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倡议,在继承前人编纂类书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编纂一部新的类书《中华大典》。  相似文献   

12.
《经律异相》是宝唱等奉梁武帝敕令编纂的一部佛教类书,它是现存最早的整部流传下来的佛教类书,它是在僧旻等所编纂的《众经要抄》基础上成书的,它的编纂与《华林遍略》关系密切,这也决定了《经律异相》较好的编纂体例。《经律异相》是南北朝佛教类书的代表,它所构建的佛教世界观一直影响着后来的佛教类书编纂。《经律异相》等佛教类书在南北朝时期大量的出现是佛教大发展的结果,它们体现了佛教对中国固有文化的接受与学习,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都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3.
说《古今图书集成》及其编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今图书集成》是清修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现存我国古代最大、最完整、结构最精善合理的一部类书。本文阐述了它的结构,比较了它与以往类书的不同,同时勾稽资料,证实了这部书的编撰,与雍正在序文中所说的蒋廷锡等无涉,它的真正编者是陈梦雷。  相似文献   

14.
类书的起源及特点魏晋时,以文献内容性质为分类原则编纂而成的类书开始出现。宋王应麟认为:“类事之书,始于《皇览》。建云台者非一枝,成珍裘者非一腋,言集之者众也。”《玉海》卷五四)据载《皇览》是魏文帝下诏,令王象、刘劭等于延康元年撰至黄初三年间撰成。《三国  相似文献   

15.
付永强  谭帆 《民俗研究》2024,(2):146-156+160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邝璠在编纂《便民图纂》的过程中,以楼璹《耕织图》为蓝本绘制了《农务女红之图》,并把楼璹的五言诗替换成通俗易懂的竹枝词。这些图像与竹枝词因其通俗性而受到晚明建阳书坊的青睐,并被吸纳到日用类书“农桑门”中,由此建构出一种耕织图的民间传播谱系。然而借助校勘学方法,仔细分析《便民图纂》和日用类书中的耕织图,就会发现日用类书中的耕织图不是源自《便民图纂》,邝璠也并非《农务女红之图》的作者。日用类书中的耕织图存在大量的沿袭错误、删减割裂、细节缺失等问题,也不可能起到促进耕织技术推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隋唐时代,随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鼎盛时期,佛教的发展,也在中国佛教史上达到了顶峰.如果说唐代佛教繁荣的标志是其思想内涵的丰富,那么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类书在佛教典籍中的使用.类书体例自魏晋南北朝出现后,在佛教典籍中也逐渐兴起,许多高僧大德的著述使用了类书体例.  相似文献   

17.
徐嘉露 《北方文物》2018,(2):97-105
明代日用类书是明代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大量日用类书的"民用门"中,分类收录了大量民间契约文书样本,分别被称为"文契体式"、"乡约体式"和"关书体式"。明代日用类书不仅保存了大量明代民间契约的稀见样本,而且为我们全面了解和把握明代民间社会秩序自我管理、有序运行的真实场景拓展了视野。  相似文献   

18.
《璧水群英待问会元》是南宋后期文士编纂的科举应试类书,该书现存唯一版本,如果不是宋活字本,也相当程度展现了宋编原本的旧貌。其门类体系、相关正文文字与南宋另一部重要类书《古今源流至论》存在密切的渊源关系,同时又成为稍晚成书的《群书会元截江网》部分门类的抄录对象。三部类书之间的源流关系,以及《会元》与自身删节整理本《选要》之间的关系,都体现出南宋后期理学世俗化与科举应试类书的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左传》中的“祁奚荐仇”是后世类书中不同荐仇故事的源头,而战国至西汉是该故事发生讹变的时期。此外,文章还对有关的文字讹误进行了校勘。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存的以成部流传的类书,以《经律异相》(以下简称《异相》)为最早,早此和同期编纂的各种类书俱散失亡佚,最多仅存辑佚或残卷,而《异相》却得以完整保存至今。关于《异相》的编者,日本各藏沿袭自宋人王古《大藏圣教法宝标目》以来的错误,均题为梁沙门僧、宝唱等集,而事实上,僧未与其事,中国学术界业已纠正了这一错误。1994年白化文、李鼎霞联名发表的《(经律异相)及其主编释宝唱》一文,考辨尤详,该文对《异相》主编宝唱的生平也有详尽的介绍①,兹不赘言。大约是因为《异相》是一部佛教类书的缘故,以往中国类书史多未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