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乾隆二十年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兵败格登山后,经贡古鲁克岭逃往南疆。因为这条天山西部的道路地处清代边陲、人迹罕至(该道大部现已在境外),同时边地地名复杂,所以不仅清代史籍记载抵牾且致今人研究语焉不详。通过分析清代文献、舆图及山川地理态势等,该文指出达瓦齐兵败后,经沙喇雅斯-特克斯河上游-特克斯色沁-贡古鲁克岭-贡古鲁水的南逃路线;并纠正了部分清代史籍记载和前人研究的讹误,指出"纳林道"、"冰岭道"与"伊犁通乌什道"的差异,且在乌什以北共有七处达坂,可以连通伊犁与乌什。  相似文献   

2.
清代新疆建省后唯一一部通志《新疆图志》中建置部分,修纂体例完备、史料来源丰富,修志思想体现关注民生的先进思想的倾向。该分志引文广博:清代之前的西域历史,由于缺乏文献档案,正史中西域传、地理志的相关内容是其引用和考证的主要史料来源;清代的内容,则主要借鉴了清代方略、奏章等档案中的记载以及西北边疆史地学的成果,并大量参照了新疆各地乡土志提供的实地调查材料。虽存在内容上的疏漏、时代上的局限,但对当今清代新疆史的研究以及地方志的修纂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沙图阿满台     
<正>沙图阿满台位于伊犁至阿克苏交通线路上,是连接天山南北至关重要的一处军台设施,还是目前伊犁地区所知唯一一处保存较好的清代台站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研究清代新疆台站体系、驻防体系、边疆管理、交通邮驿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是中央政权统一新疆、治理新疆的历史实证。  相似文献   

4.
<正>蜀道是历史上连接关中与成都平原,穿越秦岭、巴山,分布于川陕间的一系列道路的统称。两千多年来,蜀道基本形成并沿袭"北四南三"的格局。以汉中盆地为中间站,可将蜀道分为南北两段。北段以西安、宝鸡等城市为起点,越秦岭抵汉中,从西向东主要有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南段从汉中始,向南翻越大巴山、米仓山,最终到达成都等地,主要有西为金牛道、中为米仓道、东为荔枝道。"北四南三"构成了蜀道交通网络的核心和主干,连结这些主干道路的还有难以数计的分支道路。  相似文献   

5.
同治年间中亚浩罕阿古柏势力和沙俄势力的相继入侵,在新疆造成了长达十数年之久的大动乱,由此也中断了新疆自乾隆中叶以来农业开发的进程。直到光绪初年清政府收复天山南北,设立行省,重振经济,新疆农业才重新走上复苏发展的道路,成为清代新疆农业开发史上的继乾嘉道时期之后的又一个重要阶段。鉴于以往的研究大多偏重同治以前  相似文献   

6.
清代新疆镇迪道建置沿革和职能特征演变,以及清末新疆建省时期道州县体系替代军府制之下多种行政制度并行体制的演变过程,体现了清政府治新政策的转变和道的职能变化趋势:民政权扩大和向准政区职能演变。本文辨析和阐述以上沿革过程,并对清代新疆道的建置沿革和对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政区的形成,以及为其他边疆地区建置变革提供的示范作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齐清顺清朝统治新疆时期,是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农业生产获得快速发展的时期,不论是耕地面积总数,还是粮食总产量,都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同时,农业生产中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生产技术等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清...  相似文献   

8.
清代滇铜京运路线考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代滇铜京运路线有分运、递运、长运之分,其中递运中的石门旧道、金沙江黄草坪水道、奎乡道、乌撒入蜀道、罗星渡五道最为重要。以前学术界在铜店数量、路线分合、开修时间上有不少错误认识。长运沿途的重要站点水路状况复杂,滩险风险追补和程限的制度与实际运行有较大区别。京铜运输是清代规模宏大的运输工程,其运输道路网络相当复杂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清代方志修纂之风很盛,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地方志的纂修。在现存方志中,以道为单位主持修纂的道志很少见。道志在内容上与其他方志并无大的不同,但相较于省、府、州、县等志,人们对道志相对陌生。清代的道志数量并不多,文章主要列举了四种:乾隆《湖北下荆南道志》、光绪《归绥道志》、光绪《新疆四道志》和《朔方道志》。道志虽少,但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此学界应加以重视,以便更好地利用道志。  相似文献   

10.
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后,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以军府制的体制驻防并统辖新疆天山南北。在此期间,清廷调遣东北、河北地区官兵携眷赴新疆戍边屯垦,西迁的锡伯军民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本文从伊犁将军治理新疆全局的高度,评价锡伯军民西迁这件历史大事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首先分析了清代伊犁将军对新疆的管辖及锡伯族官兵西迁的历史背景;其次着重研究了清代伊犁将军与锡伯族官兵西迁的内在关系;再次具体阐述了西迁锡伯军民在伊犁将军领导下的重要建树。  相似文献   

11.
冰岭道作为乾隆平回之后为屯田伊犁而设的首条官方台路,其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却较为缺乏。近年来,虽有学者对冰岭道做了专门探讨,但对于此路最为重要且变化最为剧烈的建置初期的情形,却由于汉文史料的匮乏而论述简略,考证失实。有鉴于此,本文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满汉文史料,对冰岭道的建置情形进行了考察。首先,证实了冰岭道建置初期并非仅有两阶段,而是有着层次分明的三个阶段。其次,对三阶段中所设台站的兴废增减进行了梳理,并阐明其调整过程不仅反映了台站职能的变化,更体现了清廷对新疆统治思想的变迁。最后,考证出伊犁驻防建设初期,伊犁地区与外界沟通的官方台路仅有冰岭道一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莫友芝首次在《黔诗纪略》中关于明代黔诗发展史及其艺术成就的观点进行研究论析,认为明代黔诗为清代黔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取得辉煌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治所作为行政区域的核心,其设置或迁徙过程中所考虑的问题和由此反映的政治理念,无疑也是当时行政区划建设思想的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历史上政区治所迁徙的研究比较薄弱,对于清代政区治所迁徙到目前尚无人作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详细探究有清一代的省会、府、厅、州、县等主要政区治所的迁徙及其发生原因,来研究清朝行政机构治所设置的指导思想和规律,总结治所迁徙的各种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re-examines the formation of the Qing state and its nature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It underscores the key roles of geopolitical setting and fiscal constitution in shaping the course of frontier expeditions and territorial expansions, unlike past studies that have centered on the dynasty’s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and the ruling elites’ ideologies or lifestyles to defend or question the thesis of “Sinicization” in Qing historiography.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different motivations and varying strategies behind the Qing dynasty’s two waves of military conquests, which lasted until the 1750s, and explains how the Qing state’s peculiar geopolitical interests and the low-level equilibrium in its fiscal constitution shaped the “cycles” in its military operations and frontier building. The article ends by comparing the Qing with early modern European states and the Ottoman empire to discuss its vulnerability as well as resilience in the transition to modern sovereign statehood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相似文献   

15.
清朝官修《明史·仁宗诚孝张皇后传》所载的“杨士奇举三事”故事,实源于民间道听途说,后从私修野史辗转进入官修正史。不可否认的是,它作为一种历史文本长期存在,当有其流行之合理性。根据《野记》所载故事内容,可以考证出其创作时间的下限为天顺五年。故事产生、流传之初,恰逢天顺朝面临着是否仿效永乐朝施行“革除”的问题。明代中后期,故事作为一个“事件”与其他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结合,甚至发生文本互动,并在《名山藏》中建立起事件进展的基本链条。清代官修正史的过程中,明史馆馆臣又在事件链条的基础上对故事的若干破绽进行了修补弥缝。“杨士奇举三事”故事之衍生史,可为今人对历史文本形成的微观过程的反思提供典型案例与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Research on Yellow River flooding and on its governance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focus on the history of water conservancy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scholars have reflected on this topic and provided in-depth empirical discussions that reveal the multiple and complex relationships of water management to the state, region, and people. Jia Guojing’s latest research on Yellow River governance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is an outstanding example. Based on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local society, and state power, the present article summarizes and evaluates Jia Guojing’s research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water management history” as conceived using Wittfogel’s Oriental Despotism as a point of departure. In doing so, it points out the long-existing issu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a’s water conservancy and brings in as well those from abroad. The article ends by offering possibilities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朋僚信函反映了清末这一世纪变革时期的社会状况,特别是1909年初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罢去一切职务,回籍养疴的三年期间的通信往来展示了袁世凯及其同僚在这一时期的蛰伏状况。这组信函为研究清末历史、袁世凯及其朋僚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宣铜"一词在明清文献中多有记载,其涵义至少有两种以上。作者通过科学的无损检测,同时结合对清宫旧藏实物的分析,基本可以推定古籍和档案中多次出现的"宣铜"的质地应该是黄铜。"宣铜"器的样式多种多样,清朝器物可以分为炉、彝器和杂式三大类,其下又可以分成若干式。清朝"宣铜"器款识丰富,工艺风格独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明朝及清朝关外时期开始,对宝泉局的地位和天命年间铸钱时间进行了新的考证,并找到清朝关外时期从朝鲜进口铜矿的史料。考证了雍正年间在宝泉局一厂外多设四厂的原因,并对五厂的功能加以分析,同时对"宝泉分局"的历史概念进行辨析;最后对以往没有解释清楚的宝泉局撤销时间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小华外史》一书,1 9世纪朝鲜吴庆元父子编撰。“小华”,即“小中华”,指朝鲜王朝。明朝灭亡以后,朝鲜君臣上下多有崇祀明朝之举,同时编修了大量追述和思念明朝的史书。本书就是在这种政治文化背景中产生,内容是记载朝鲜王朝与明朝的历来关系,而在明朝灭亡以后,则详述朝鲜举国怀思明朝、祭奠明朝皇帝和优礼明朝遗民及其后裔的史实。吴庆元父子用了几乎半个世纪的时间才把其编成。全书征引史料十分丰富,参考了明、清、朝鲜以及日本的史料1 80余种,几乎每条史料都标明出处,史学方法严谨扎实,学术视野广阔。在思想上大倡尊周思明理念,宣扬尊王攘夷、尊明贬清观念,将清朝视作夷狄。此书之编撰在清朝已经统治二百余年之后,是值得注意的史学现象,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的中朝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