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越 《史学理论研究》2020,(2):61-73,158
郭沫若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及走向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在1949年后任中国新史学研究会筹备会和中国史学会主席,提出史学发展六个方面的转向,规划了中国史学的发展前景。他创办并主持的《历史研究》杂志提倡历史研究应史料与理论并重。郭沫若礼待陈寅恪,邀请其出任《历史研究》杂志编委和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郭沫若重启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引发了研究一系列重要历史理论问题的热潮。在郭沫若和其他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努力下,新中国史学初步形成了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世纪的开端 ,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研究出现了跨越近现代分期、放宽放长研究视野的趋势 ,纵观 2 0世纪中国经济的文章、专著不断问世。近年来 ,随着中共中央的西部开发决策 ,探讨与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历史、特别是西部建设经验教训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一、关于中国现代经济史的分期在纪念改革开放 2 0周年和纪念新中国成立 50周年期间 ,学术界曾普遍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50年分为前 3 0年和后 2 0年。研究证明这种分法不够确切。赵德馨提出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明显呈现出 1 949— 1 956年、 1 957— 1 978年、 1 979年以后三个发展阶段。经济…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周社会性质成为中国奴隶制与封建制分期争论的焦点,因各派学者迟迟不能统一意见,解决问题的希望遂被寄托在新史料的出现上。当此之时,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造也有判定社会形态的需要,于是少数民族历史调查逐渐与古史分期讨论出现交叉。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与胡庆钧的互动是上述两项研究相互作用的缩影。自郭沫若将胡庆钧的凉山彝族社会研究引入西周社会性质的讨论后,古史分期争论受到凉山彝族社会调查资料的启发,反过来又推动了凉山彝族社会研究的深入与扩大。探讨郭、胡二人之间的互动及其后续发展,既有助于了解古史分期争论在少数民族历史调查材料的支撑下取得的进展,也可捕捉唯物史观和社会形态理论在历史学科之外造成的余响。  相似文献   

4.
历史分期的概念与历史编纂学的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历史编纂学中对历史的分期有自然的或技术性的分期与理论性的分期两种。中国和西方传统时代的历史学家都不注重运用历史的理论分期来编纂历史。对理论化的历史分期的热情是启蒙时代以来社会、自然和历史观念变化所激发起来的,对于中国历史学家说来是外来的。凡理论化的历史分期,其理论的根据都远远超出历史学之外,所以对于历史编纂学来说是无法从理论角度判断的,而只能从其对历史编纂学的实际产生怎样的作用来判断。任何理论模式都具有主观性。所以理论性的历史分期对于历史编纂学说来是假说、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初以来,创建新中国的建国思想、建国运动和建国实践,一直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本方向和历史主流。在这一过程中,从直接追求新中国,到面临名不副实的新中国,再到追求名副其实的新中国,先驱者们曾经经历了非常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这段历史值得回眸和回味,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历史方位。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史学界和理论界一直认为,按照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划分历史时期的方法,是唯一科学的分期方法。笔者认为,这种认识,实际是不正确的,也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分期理论的。 首先,客观历史的进程早已表明,这种分期法的适用范围,实际是相当有限的;在一些大的历史分期中,如果采用这种分期法,那就会得出荒谬的结论。譬如,人们公认,中国近代史开始于1840年,而我们知道,当时的中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而昨天的新闻已经成为历史.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进入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1950年的春节,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的第一个春节.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的交汇点上,回看《长江日报》对1950年春节的报道,仍能深刻感受到人民对从旧社会到新中国当家作主之后生活变化的喜悦之情.  相似文献   

8.
倪玉平 《史学集刊》2020,(1):31-33,20
新中国建立以后,对中国经济史学以至整个中国史学界影响最为深远的变化,就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由于马克思主义重视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经济史研究被纳入并成为史学研究的主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文革”前,中国大陆史学界的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对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上,尤其是有“五朵金花”之称的中国古代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萌芽、农民战争、汉民族的形成等五个议题。古史分期的讨论,实际上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历史发展道路。农民战争的起因及其利益诉求,也是重在经济领域。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萌芽,更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意。这样看来,“五朵金花”中的四个议题都和中国经济史有直接的关系。由于问题意识集中,导致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史蓬勃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何颖 《黑龙江史志》2013,(15):67+69
本文分析了研究图书馆事业发展历史分期的作用、意义。针对不同学者的分期标准做了比较研究,认为图书馆历史分期的划分一方面要以中国社会历史分期为依据,同时考虑到图书馆事业自身的特点。将中国社会历史分期与图书馆事业的特点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合理的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近代方志学是方志学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研究其分期是深入、系统地研究方志学发展历史的需要。分期不仅要考虑我国社会历史发展时期,更应依据学科内部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的变化状况来划分。本提出近代方志学的几个分期。并说明了各时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史应当如何分期?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展开,若干论文开始涉及这一问题。为了便于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回顾和分析一下1900至1949五十年中国文化史论著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是不无裨益的。综合这一时期的有关讨论,大致有五种观点。一、按历史朝代分期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化史研究伊始,历史分期问题就提了出来。按朝代分期是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54年“历史研究”创刊号胡同志提出“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以后,两年多的时间,不少的学者和专家们,都很注意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为了帮助中小学历史教师的进修和青年历史学习者的参考,现在把这个问题研究和讨篇的情况,作一个简要的介绍。这问题首先是胡同志提出,他反对解放前一些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的分期办法,同时也不同意解放后那种放弃分期办法的类似于“纪事本末”的方法,主张非分期不可。分期的标准,他反对“拿帝国主义的侵略形态做划分时期的标准”,同时对“单纯用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来做划分时期的  相似文献   

13.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14,(6):F0002-F0002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作了科学的总结,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正确的评价,并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读书杂志》与社会史大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三十年代的社会史大论战 ,是在中国社会陷入困境的情况下 ,引发的一场由对现实中国的社会性质的认识而溯源到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探讨 ,人们围绕古代社会性质 ,提出了种种意见和很多问题 ,影响到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古史分期讨论。论战中 ,《读书杂志》成为主要的论辩阵地 ,对推动论辩的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论辩中 ,人们初步尝试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 ,客观上扩大了唯物史观的影响 ,开辟了中国历史研究的新路径。但在尝试中 ,有得也有失 ,学者们进行了总结 ,为此后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的研究 ,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有没有经过奴隶社会,一直是学界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研究"五朵金花"之一的历史分期问题中,最重要的研究是讨论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界点,奴隶社会的性质与特点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在关于奴隶社会的讨论中,各家依据的史料和理论大致相同,但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重要的原因是对概念和理论的阐释存在分歧,同时又过度依赖概念和理论,而对欧洲和中国古代社会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则较少,没有将奴隶现象置于各自的社会大背景下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6.
正口述历史旨在以口述访谈的方式采集、整理与保存当事人(亲历者、见证者、受访者、口述者等)的历史记忆,呈现当事人亲历的历史真实。国史是最适合采用口述史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领域。口述历史的对象必须是健在的历史当事人,新中国成立以前重大事件的历史当事人多已故去或即将逝去,越来越难以满足口述访谈的基本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当事人越来越集中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口述访谈的对象多为共和国历史的当事  相似文献   

17.
征文启事     
正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华诞,本刊拟开设专栏以集中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40余年的艰辛开拓,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历史奇迹。这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8.
论历史分期的相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针对国内通史论著中的历史分期问题,阐明古代、中古、近代和现代等时期与五种社会形态是两组涵义不同的概念。历史分期具有相对性,古、近、现等历史时期的划分自然要受时间因素和参照系——当代人——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著作家已指出:历史上的各个时代或时期是不能划出抽象严格的界限的,但此论述被某些论著误解、误引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的"新中国"构想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从1889年到戊戌维新之前,是其"新中国"构想的第一阶段。此一阶段的"新中国"还不是一个国家概念,是希望中国人移民巴西开辟新地域。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新中国"构想主要体现为大力宣扬变法维新,希望通过改良方式变清王朝为君主立宪国。这是他"新中国"构想的第二阶段。这时的康有为开始从国家体制着手,他构想的"新中国"是资本主义式的君主立宪国家。民国时期,康有为多次使用"新中国"一词,拟定新中国政府议章和新中国宪法草案。这一时期,他的"新中国"构想主要是倡导虚君共和制,明确政府职责及宪法。康有为"新中国"构想的内涵始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救亡"始终是其"新中国"构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每一阶段"新中国"构想的内涵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渤海陶器研究 ,是上个世纪 80年代以来从事渤海文化研究的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重点课题。本文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考古发掘资料 ,对渤海陶器进行分类、分期方面的系统研究。并在分期的基础上 ,将渤海陶器的传承渊源分为粟末系、黑水系、高句丽系、中原文化系等 4个主系来进行科学研究 ,期望引起学术界对渤海陶器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