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海经》的作者及著作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山海经》的作者及著作时代,迄今尚无一致的看法。归纳起来大抵有以下五说:1.旧说为禹益所作,成书于虞夏之际。2.朱熹、胡应麟等认为是“战国好奇之士”,本《穆天子传》之作,缘《天问》而作。3.陆侃如认为《山经》,战国楚人作;  相似文献   

2.
《海经》的作者及记述的地理与时代王宁《山海经》由两部分组成,即《五藏山经》为一部分,简称《山经》;后面的《海内四经》《海外四经》《大荒四经》和《海内经》为一部分,简称《海经》。何幼琦云:“《山海经》由《山经》和《海经》两部分组成,内容不大相同,文字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考古工作中,出土不少巴蜀铜印,除部分是汉字印外,大多数是未经释读的巴蜀文字。有些学者对于巴蜀文字的图象化、符号化的表现,认为不应视之为文字;孙华先生称之为“巴蜀符号”,四川学者则称“巴蜀图语”。李学勤先生对此有很好的论述,刻在印章上的如不视为文字,就难以解释了。高文先生等大力搜罗,汇编成《巴蜀铜印》一书问世(高文、高成刚《巴蜀铜印》,上海书店出版社,  相似文献   

4.
《山海经·中山经》对黄河中游至洛河、伊河一带山川的记述非常详实。由于《山海经》成书时代较早(一般认为是先秦时期的著作),至汉魏时期,其中的山川地名大多已湮没无闻。汉魏以来,历代学者先后对《中山经》所载的河洛地区山川进行了地名学的研究,但他们的研究结论多有不确之处,对其中很多山川的地望作出了错误的判断,甚至影响到了这一地区很多地名的命名。本文在前人基础上,考证《中山经》河洛地区诸山川的地望,并探讨《山经》时代人们对此地区地理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海经》、《荒经》从字上看与《山经》风格相近,但从内容上看,与《山经》的差别很大。前已说明,《海》、《荒》二经是同一题材的不同版本,它们的共同性是主要的,故先把《海》、《荒》放在一起来讨论其与《山经》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四川文物》1990年第6期发表了周基华同志撰《<关河诸先烈蜀难殉国记》的发现与考述》(下简称《殉国记》)一文。周基华同志在该文中对《殉国记》所述部分史实进行了考证,结论是:“《殉国记》所述史实是完全可靠的,”以为“《殉国记》有纠史之误的重要价值、从它的记述中,可以补正多年来史志诸家对宜宾地区辛亥革命的错误记述。”周文列举了四种“过去记述错误,”并逐一批驳。周要求还历史本来面目的求实精神可嘉可佩。但笔者拜读周先生的大作后,对周先生的纠谬不敢完全苟同。周认为《四川保路运动史》第310页所载:“东路民军不得  相似文献   

7.
丘良任 《古籍研究》2000,(3):110-112
吴敬梓《木山房诗说》久已亡佚。金和在《儒林外史》跋中说:“先生有《诗说》七卷,是书载有《溱洧》篇数语;他如“南有乔木”为汉江神女之词;《凯风》为七子之母不能食贫居贱,与淫风无涉;“爰宋唐矣”为戴妫答庄姜“燕燕于非”而作;皆前贤所未发。又说:“先生  相似文献   

8.
在现存的曹植全部作品中,《洛神赋》是传诵最广疑义最多的一篇。该赋的作年,究竟是黄初三年还是黄初四年,至今未能论定;关于该赋的背景,早已有“感甄”之说,但该赋与甄后有无关系或有何种关系,始终模糊不清;关于该赋的主题,歧义尤多,清代的诠释家每认为此篇全是比兴,何体《义门读书记》说它“寄心文帝,此亦屈子之志也”,丁晏《曹集诠评》跟着说此赋“寄心君王,犹屈子之志也”,此说流行甚广,而其实乃出于妄加此附,对此当代学者们已有很好的驳斥①,但这里还有许多问题尚未作出清晰的合乎情理的解释。三十年代沈达材先生作《…  相似文献   

9.
《小雅·十月之交》(以下简称《十月》)是一篇政治诗,作者藉当时连续发生的古人认为灾异的自然现象,谴责周室的政治黑暗,控诉自己的困苦。“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的辞句,提供了作品的时代。汉儒注诗,毛亨说是幽王时,郑玄说  相似文献   

10.
梁静 《巴蜀史志》2002,(4):58-60
“巴蜀天府 地杰人灵 劼人先生 一代哲”李劼人先生是近代成都坛的一枝奇葩,他“生于斯,长于斯,学于斯,成名于斯”,其作品采用地道的成都市井方言俚语展现了旧成都的风土民情。他从作品中流露出的对巴蜀化的强烈归属感,蕴涵着深刻的化内蕴和川西特色,无怪乎有人盛赞其作品为“描绘四川一隅近代城市、乡镇社会生活,风土民情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1.
休屠、昆仑与《山海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上古音韵、秦汉之际人们关于昆仑山的方位观念和有关史料,论证了《山经·西次三经》中的“堡”、《大荒南经》中的“”同为秦汉间驻留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休屠”的异写。这为最终弄清《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和基本性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 《水经注》一书,除了它在地理、历史、考古、文献、目录、碑版、民俗、语言等方面的学术价值以外,由于它的文字生动,语言丰备,所以在文学上也有很高地位。唐朝诗人陆龟蒙诗:“《山经》《水疏》不离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诗:“嗟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谈。”陆龟蒙和苏轼对于郦注的爱  相似文献   

13.
自汉以来,历代注家多认为《诗经·桧风·隰有苌楚》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西汉·毛亨、东汉·郑玄说此诗作者痛恨国君放纵情欲,荒废国政,所以歌颂无情欲者。宋·朱熹说“政烦赋重,人不堪其苦,叹其不如草木之无知而无忧也”。(《诗集传》)郭沫若认为是没落贵族悲观厌世之作。(见《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愚以为这种解释不尽符合该诗的本意,近乎毛亨说《关睢》是“后妃之德”、说《静女》是“刺时”、说《木瓜》是“美齐桓公”、说《溱洧》是“刺乱”一样牵强。迄今仅见高亨《诗经今注》及李长之《诗经试译》在题解中说此诗是一首恋歌。但二位先生未加评述他们这一见解的依据,今就此略陈管见。 研究《诗经》的人公认《郑风·溱洧》是一首反映郑国民间风俗的情歌。《后汉书·袁绍传》注引:《韩诗》曰:“溱与洧,方洹洹兮”薛君注云“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悦)者俱往也”。三  相似文献   

14.
《魏书·释老志》的史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书》,一百三十卷。北齐魏收撰。《释老志》是该书十志之一,为作者所独创。《魏书》中的《释老志》,作为世俗史著中唯一一部以“志”的形式,系统化记述佛、道二教历史及其社会影响的专篇,应具有特殊的史学价值。案佛教和道教,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很大,陈寅恪先生说,二教在中国学说思想方面之影响,甚至远远超过作为封建统治学说的儒学。但是,传统世俗史著中,只有《魏书》创制了《释老志》包容有关佛、道二教的史实,给予二者以比较客观平允的系统表述。因此,周一良先生在评价魏收的史学时,认为其“《释老志》之作、尤具卓识”。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有名的散文《藤野先生》.文中着重回忆了他在日本学医的一段生活经历。作者以凝重的笔触记述了自己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伟大的人格、感人的师德,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这位日本老师的崇敬、感激与深沉的怀念。该文发表在1926年12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上。  相似文献   

16.
我们研究《楚辞·招魂》的作者及所招的对象是谁,只能从《招魂》原文中探求,因为每一文学作品无不打上时代和人物的烙印。我们先撇开前人提出的“宋玉招屈原说”、“屈原自把说”、“屈原把怀王生魂说”、“屈原招怀王亡魂说”、“屈原招顷襄王”等说法,单从《招魂》涉及的时代、地理状况、人物来探求《招魂》所处的时代及地域,从而推论出《招魂》的作者以及为谁招魂的结论来。一“江南”“梦”地沿革考《招魂》“乱曰”是全文的总结,叙述了作者于“献岁发春兮洞吾南征”的途中作《招魂》,地点在“与王趋梦兮课后先”的“梦”地,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关于《商颂》的时代问题,在汉代便有重大的争论.以《毛诗》为代表的古文经学派认为《商颂》是商代的作品,以齐、鲁、韩三家诗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认为《商颂》是宋国大夫正考父的作品.自汉束至唐,《毛诗》学派的意见曾占主导地位.但自宋之后,特别是在清代,三家诗学派的意见又重新占了上风.因此近现代《诗经》研究者多信从后说,或有所发展,即认为《商颂》虽非正考父所作,但仍属宋诗.王国维即持此说.现在流行的几部《中国文  相似文献   

18.
日本学者大官真人《屈赋与日本公元前史》论述了屈原曾到过日本,在日本写了很多作品。“大宫先生研究楚辞多年,他发现屈赋许多词语的上古音与日本九州一些地名读音相同相近,把这些成对应的地名按屈赋诗句的顺序排列起来,在地图上竟然呈现为有序的行路图。于是,大宫先生得出如下的结论:屈原在被放逐期间到过九州,《离骚》、《借诵》、《抽思》、《怀沙》等作品既是作者代思情感的抒发,也是他在日本经历的纪录。”①大宫先生说:“开始我并未有意识地从《楚辞》中去寻找有关日本史的记述,而是在阅读屈原作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现…  相似文献   

19.
一《易经》及易卦的来历《易经》原名《周易》。周,原是一个朝代名,但它做为书名,却是周普的意思,所以《经典释文》说;“周,至也,遍也,备也。今名书,义取周普。”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引郑玄《易赞》及《易论》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周易正义·序》又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郑玄依此义作《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相似文献   

20.
《山经》出自稷下学者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宗迪 《民俗研究》2003,(2):95-106
《山海经》一书出自何人之手,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惑的学术之谜。《山海经》由性质截然不同的两部分组成,一为《山经》,一为《海经》,对其作者问题,亦需分别言之。《海经》的性质和作者问题,笔者已有另文详论,此处不赘,本文专论《山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