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圆明园     
一个世纪以前,当一个英国随军牧师(R.J.L. M’Ghee)跟着英法侵略军踏进圆明园的时候,他在惊叹中写下了这样的话: 假若你能幻想神仙和常人一般大小,此处就可算做仙宫乐国了。我从未看见一个景色,合于理想的仙境,今日方算开扩眼界。但是这一片"仙境",仅仅在十多天内,就被这批英国和法国的强盗们抢光烧光了。留下来的是一片废墟,是一百年来全世界正直人士对强盗们的愤怒的斥责声讨。这里只试图对"仙境"的建立和破坏,作若干简略的记述。  相似文献   

2.
朱育诚 《百年潮》2007,(7):23-29
当英国米字旗降下来、英国国歌声停止时,距离1997年7月1日零时还差几秒的时间,全场一片寂静。大家眼睛盯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内心里在数着十、九、八、七……仿佛这段时间突然变得很漫长。当时钟敲响7月1日零时的一瞬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亢、嘹亮的国歌响彻整个会场时,我含着热泪,望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从这一刻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相似文献   

3.
谔谔一士傅种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2年1月,著名的数学家傅种孙突发脑溢血辞世,距他摘掉右派分子的帽子仅仅一个月时间。他最后留下这样悲愤的话:“有些人就是不要一士之谔谔。”展现了傅种孙那圣洁的精神品格。一傅种孙(1898—1962)江西省高安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部,并留校任教,后来曾在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从事教学工作。1922年傅种孙翻译并出版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的算理哲学,对罗素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作出积极的贡献。1945年傅种孙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考察,与英国的同行探讨、切磋学术理论,于1947年回国。他先后任北平师范大学数学系主任、《数学通报》总编…  相似文献   

4.
11月6日,李光耀之女李玮玲在英国报纸《星期日泰晤士报》上透露了父亲患有周围神经病变,并在两年前已有步伐不平稳症状的消息。据她说,父亲一直坚持每日3次在跑步机上练习行走,尽管病症已经影响了他的神经系统,他在受邀参加新加坡国内外访问和参加对话时,始终保持着“顶尖”状态。据新加坡《海峡时报》近日报道,李光耀本人也在参加一次植树活动时对记者说,“我毫不怀疑,这一切不会影响我的精神、意志,也不会影响我的决心。”  相似文献   

5.
香玉 《神州》2014,(10):54-55
<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76年前,对土地的热爱是现代诗人艾青咏唱不尽的旋律。76年后,赵奇用画笔描绘这片生他养他给他创作灵感的土地。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这片地呀——赵奇绘画展"于2014年3月5日——13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分为5个展厅,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个人画展。作品从20世纪80年代画家的成名作《可爱的中国》起,直到今年初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的墓前──对资本主义和西方民主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的东端,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他的名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就镌刻在墓碑上。无论是在他的诞辰还是他的忌日,总有前来墓地的凭吊者。来自世界各地的共产党人,更要把拜谒马克思墓,作为访英的不可或缺的安排。自1978年我赴伦敦担任中国驻英大使之后,每每来这里凭吊,无不思绪万千。在墓前,我想到自己接受马克思主义熏陶,投身革命,几十年出生入死,矢志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在墓前,我想到当年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他…  相似文献   

7.
在泉州市西街台魁巷一处幽静的私家宅院,笔者访问了平生具有传奇色彩的黄远先生。年逾八旬的黄远老人气色依然很好,一说起他与英国战俘彼得长达半个世纪的情谊,黄远先生兴致很高,他高兴地说:“彼得9月份又要来中国和我见面,这是他第四次来中国,去年我和我的儿子也应邀到英国去探望他。他这次来要先去北京登长城,然后去游三峡,再到苏州、杭州游览,最后到厦门、泉州和我见面。”  相似文献   

8.
帕米尔的诱惑寻找流逝的西域文明之一梁越穆舜英从北京到喀什噶尔我对中国西域这片陌生荒原的向往,是偶然从北大旧书摊上买到一本英国人斯坦因的著作《西域考古》引起的。那是1955年,我正上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当时,中国考古界涉足新疆考古的只有黄文弼等人,他是...  相似文献   

9.
到南部去     
《世界》2008,(7):142-145
一位学者在发现了盎格鲁撒克逊人1775年在尼斯活动的社会情景后写道:“那些英国人来此越冬治病,长期忧郁的心绪得以疏散,同时想象力无限焕发。” 我告诉巴黎朋友我的下一站将是南部,他看着我,眼神中透射着一种复杂的情绪,他说:“哦,那里有欧洲最棒的阳光。”接着又说,“还有最奇奇怪怪的人。”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父亲叫强俄巴.仁增多吉,他是1913年达赖喇嘛十三世派到英国伦敦上学的留学生,一共派了4个贵族子弟,他是其中之一。他在英国的诺菲利大学学电力专业,回来以后,于1936年在多底沟口建了一个小水电站。父亲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我的第一个英文老师就是父亲,虽然他工作很忙,但坚持教我学英语,后来我师从西藏著名学者擦珠活佛学习藏语文,并请汉文老师教汉文,我父亲也都很支持。  相似文献   

11.
抽象的美德     
《南方人物周刊》2010,(1):78-78
亲爱的木木: Z 是我初恋男友,我们分手已经10年,现在各自有家庭。10年来我们联系很少,只偶尔互通短信,之后心情都要过好一段时间才能平复。最近他有事找我帮忙,联系多了,甚至还互通QQ. 结果问题来了,我总盼着能在QQ上见到他,看到他的头像挂在上面总是忍不住要和他聊一聊。和他聊天感觉很高兴,但这令我有犯罪感。我明白,只要能狠心忍一忍便不会有任何问题。我绝没有毁了自己家庭、破坏别人幸福的念头。  相似文献   

12.
赵睿 《南京史志》2023,(22):45-46
<正>石臼湖、蓑笠帽、长竹篙,是我记忆中不朽的珍藏。爷爷常撑只木筏载我到波光跃动的湖中央,看他一篙下去,打碎一片夕阳。采石矶的摆渡生涯留给爷爷一腔乡土情,也让我心中氤氲着一抹六朝烟水气。小时总看着爷爷绛紫色的臂膀自信地摆动,心里想划船真好玩,我也想玩。  相似文献   

13.
张建魁 《环球人物》2013,(10):26-29
她说,"家庭为我从政付出了过高的代价""撒切尔是20世纪最杰出的女性之一,她证明了女人不但可以做到男人做的事,还可以完成一些男人都无法做到的事。"这是很多国际媒体对撒切尔夫人的评价。但在英国人眼里,撒切尔夫人却令他们"爱恨交加"。2002年,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100名最伟大的英国人"评选中,撒切尔夫人名列第十六位。然而仅仅一年后,英国一家电视台进行了一次"你  相似文献   

14.
我从英国回来的时候,儿子萌萌赫然成了一个小大人,他已经13岁了,被外公和外婆带了三四年,现在终于回到我身边。 然而,就在我们母子团聚不到两个月,萌萌的  相似文献   

15.
王章辉 《世界历史》2003,(1):104-107
最近读到程汉大教授主编的《英国法制史》(齐鲁书社 2 0 0 1年出版 ) ,为英国史园地新添的这一成果倍感欣慰。记得几年前程汉大先生刚出版他撰写的《英国政治制度史》的时候 ,我曾经对作者表示 ,如果在他的书中多讲一点法制史就好了。没有想到 ,没过多少时候 ,一本英国法制史的  相似文献   

16.
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同志在“长江”舰上接见了我,并与我就长江流域规划作了长谈。其间,毛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了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我对他说,丹江口一带可能是最好的引水线路。毛主席立刻叮嘱我:“你回去以后立即派人察勘,一有资料就给我写信。”他那种恨不得立刻见到察勘成果的急切样子,像一股无形的巨大动力催促着我,那宏伟远景更是激励和吸引着我,我一回到机关就迅速地行动起来。 南水北调与汉江流域规划 我站在南水北调这个新的高度,对我们过去已作的汉江流域规划工作作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思考和审视。 汉江在历史上经…  相似文献   

17.
正尽管徐明庭老师92岁高龄了,对于他的离去,我还是毫无思想准备,还是觉得太突然太突然。前两天还在同妻子商量去看望徐老,正考虑如何爬上他住的七楼,仅仅过去两天,想不到他老人家就驾鹤西去。这一天是2019年1月15日。惊闻武汉文史战线的这位老战士的离去,心里顿觉空落落地:今后有事能问谁?多少年来,我们碰到疑难问题,都是向徐老求教呀!在我的卧室里,常年放着徐老送我的  相似文献   

18.
已经连续三年,英国的首富都不是英国人自己,而是一位英国籍的印度人,他就是拉克希米·米塔尔。他的家族整日开着豪华车出入,随心所欲地乘坐私人飞机去各地旅行,或是驾驶直升飞机去巴黎香榭丽舍大街购物。也许,更多人知道米塔尔,是在2004年。那一年,他为女儿花了6000万美元,在法国凡尔赛宫举办了一场奢华的婚礼。  相似文献   

19.
奇人趣事     
《环球人物》2013,(23):17
英国每天坚持爬棵树英国人达勒36岁,喜爱大自然。过去一年,他游历欧洲10个国家,坚持每天爬一棵树,每次耗时10到90分钟。达勒征服的最著名的树是一棵挪威云杉,这棵树后来被当做圣诞树,摆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上。由于一个人爬树很无聊,他还邀请其他人一起爬,并在树上采访过80个"爬友"。达勒说:"我这么做是为了唤起人们亲近自然的意识。爬树象征着希望,树会逐渐长高,我可以同它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20.
2002年4月10日,曾卓离开了他热爱的这片土地。当我翻阅我过去编发的一篇艺理论章和我稍晚为这篇理论章撰写的一篇评论章时,我的眼前浮现出曾老的和蔼身影。我无法表达我对他的崇敬和感激之情,今撰此,表达我对他的深深的怀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