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通常所说的“农民起义”的领导人并不都是农民,但是只要具有政治目的,实际上就是来自社会下层的反政府武装,而皇亲国戚的叛乱和藩镇军阀的割据则是来自社会上层的反政府武装。至于那些没有政治目的土匪、强盗、邪教、帮派、会党等黑社会势力则是反社会武装。反政府武装和反社会武装都会给社会带来动乱,然而民众却往往对他们寄予同情,那是因为民众对政府不满而又不能用合法的方法去更换它。反政府武装的结局与原则只有一个——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反政府武装和政府的斗争不是阶级斗争,但是却推动了改朝换代,也是造成古代社会动乱不已的原因。研究反政府武装的目的是为了设计出理性明智的政治制度,建设和谐安定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张泽咸和朱大渭主编的《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一共收录了537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民战争史料。编者根据当时的理解把它们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农民战争,包括汉族农民起义以及汉族和少数族人民联合起义;第二类为少数族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战争;第三类为包括盗杀太守、奴杀主、亡命抢劫、兵变以及少数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某些事例。经过三十年以后重新分析研究这些史料,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反社会的土匪强盗活动和反政府的武装集团叛乱两大类。中国古代没有农民这一概念,只有士、农、工、商四民,四民中的农包括现代意义的有地的地主和自耕农,而不包括无地的雇农和佃农。所谓的农民是现代人虚拟的一个概念,而起义只是人们对反对暴政和暴君的反政府武装的一种褒奖与赞誉,甚至是对某些土匪强盗的褒奖与赞誉。所以,所谓的农民起义应该被称为民变或民乱,关于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说法是阶级斗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一种偏见。  相似文献   

3.
16—19世纪,葡萄牙人在赞比西河地带活动,通过普拉佐的形式维持自己的存在。赞比西普拉佐的兴起催生了一个被称作奇孔达人的武装奴隶阶层,他们在普拉佐中担当重要角色,维护普拉佐的内部稳定、对外安全,为普拉佐领主创造和积累财富。普拉佐衰亡后,奇孔达人分散到不同的地区,有的建立新的政权组织,有的四处流动,有的融入其他非洲人族群。通过对奇孔达人的论述,本文提出了非洲流动武装的概念,指出流动武装现象在非洲历史上长期存在,在当前也未绝迹。所以,应从历史的高度和深度对当前非洲存在的流动武装进行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武装暴动初期,中共所依赖的大多是群众武装,所持枪械数量少、类型旧、分布散。此时中共中央无法完全满足地方党组织的枪械补给需求。地方党组织在白色恐怖中逐渐借助地方军事化趋势,通过各种渠道和社会关系获取民间枪械用于武装暴动。这在促进各地武装暴动的同时,也引发了中共内部枪械控制的问题。此外,枪械问题也成为党内两种不同暴动观念的争议焦点。就此而言,中共武装暴动初期的枪械问题不仅涉及暴动本身,也是了解中共转变革命斗争形式过程中革命技术转变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石昆明 《攀登》2005,24(1):15-17
总结新经验,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途径,从而进一步增强干部理论武装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说服力和战斗力,是党的理论工作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这方面,近年来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干部理论武装工作中出现的新因素、新难点的剖析,提出要做好工作必须创新思路,找准突破口,采取新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红旗漫卷农军暴动抗屠杀1927年夏,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独裁统治。新桂系军阀伙同蒋介石积极反共,在广西疯狂“清党”、“清乡”,血腥屠杀共产党,极力强化其军阀统治。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中国革命,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将中国大革命推进到土地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7.
赵红 《黑龙江史志》2013,(17):284+286
近年来,军队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较好地发挥了政治工作服务保证作用,推动了军队全面建设。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军队理论武装工作的效果。解决当前军队理论武装工作中的诸多问题,贯彻和遵循军队理论武装工作的基本原则,对增强军队理论武装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尚之 《南方人物周刊》2011,(12):52+56-52,56
卡扎菲曾给他们带来光荣与梦想,也曾制造过痛苦和失望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些天来,班加西人对这句话大概深有体会。在2月的激战中,这座利比亚东部最大城市被反政府武装控制,成为反对派大本营、"自由利比亚的心脏"。  相似文献   

9.
川陕苏区时期,红四方面军妇女武装在建设和保卫苏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者通过对相关历史资料的梳理分析,对其所发挥的作用作以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一带一路”倡议对“民心相通”的强调,针对地缘社会中各种行为体的研究需求愈发迫切。柬埔寨被认为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样板,但中国在此的项目也并非一帆风顺,地缘社会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非政府组织是当地地缘社会中的一个关键行为体和核心要素。因此,本文以柬埔寨的非政府组织为例,基于实地调研获取的观察和访谈以及二手文献资料和数据,考察中国在柬埔寨的柴阿润水电站项目中当地非政府组织的影响及其得以形成的机制因素。解析地缘社会环境可以帮助识别中国行为体在“走出去”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社会风险因素,推动海外项目在当地社会顺利落地和融入。  相似文献   

11.
李永胜 《安徽史学》2007,(2):54-60,36
1902年中葡交涉过程中,葡方先后提出扩大澳门界址、在澳门及周围各岛范围内任建工程并协助缉私、修造广澳铁路等项要求,并以承认中外新定税则和协助清政府在澳门征税缉私作为交换条件.中方对葡方企图扩大统治区域等严重侵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要求给以坚决抵制,使葡方的主要目标不能实现;但为了取得葡方承认新定税则和协助中方征税缉私的目的,在修造广澳铁路问题上对葡方做出一定让步.  相似文献   

12.
王西安 《人文地理》2005,20(4):114-118
针对地理学在人地关系理论研究上日益被其他学科挤向边缘的现实危险,本文剖析后认为,根本的症结在于地理学对这一问题始终缺乏一个最能切合地理学学理特征的基本抽象范式。本文将人-地关系对置双方置于地理系统等级序列的框架内,从\"分形论\"、\"界壳论\"和\"耗散结构论\"的理论高度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审视,从而得出人-地关系的对称抽象原理。  相似文献   

13.
师艳玲 《攀登》2011,30(1):53-58
党政关系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最基本的政治关系。在我国,党政关系先后历经了"寓党于政"、"以党代政"、"党政分开"以及"党政关系规范化"四个阶段。历史发展的进程告诉我们,党政关系规范化是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必然选择。因此,加强党的领导,积极发挥人大的作用,实现党政关系的法治化,建立党政信息公开机制,都将有助于实现党政关系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刘菊香 《攀登》2010,29(3):46-50
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是政党政治的基本关系之一。政党制度作为政党政治的实现形式,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同时它又对社会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在我国,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除具有一般政党制度与社会的关系外,还具体表现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社会利益群体、社会资源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面抗战胜利的到来,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平与战争,民主与独裁两种力量的斗争,成为战后国内政治的显著特点。依据中国共产党七大对战后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分析,中共中央高举“和平、民主、团结”的旗帜,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战略方针,极力推进和平建国构想的实施。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己追求和平、民主的真诚努力,揭破了国民党蒋介石内战独裁的真实面目,极大地团结和教育了全国人民,从而把政治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最终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准备了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争取和平建国的斗争,也就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觉悟和国民党的彻底孤立。  相似文献   

16.
论二战期间澳美军事同盟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澳大利亚外交和防务政策演进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在保持与英国传统关系的同时,寻求美国对澳的安全保护.二战以前,由于受制于澳英隶属关系以及美国对外战略的价值取向,澳美关系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战争的特殊背景不仅使得澳美正式外交关系得以建立,而且因出于反击日本侵略的共同需要,两国结成战时军事同盟.澳美军队联合作战不仅扼制了日本的侵略气焰,而且建立了相互合作与信任的机制.这就为战后澳美同盟关系的缔结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17.
1961年美蒋关于外蒙古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小松 《史学月刊》2003,22(1):61-65
20世纪60年代,国际社会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力量日益增加,为了阻止中国进入联合国,美国搬出外蒙古问题,企图通过让外蒙古进入联合国这一“迂回”手法,达到保护国民党席位的目的。在策划该计划的过程中,美蒋发生了激烈争吵。经过数轮讨价还价,美蒋最终达成妥协,从而为外蒙古进入联合国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8.
南宋著名文学家、学者洪迈曾于绍兴三十二年奉命出使金朝,因未能完成使命,归国后遭到御史弹劾并被罢职。后来一些笔记小说据此发挥,把洪迈描述成一名贪生怕死、丧权辱国的外交官员,并利用诗词创作进一步加以丑化。而根据当时的可靠史料记载,洪迈在对金外交活动中,有着杰出的表现,大节不亏。他归国后遭到弹劾的根本原因是南宋在孝宗继位后对金政策发生了根本转变。罢斥洪迈,其实质在于否定宋高宗制定的妥协投降式的外交路线,在整个事件中,洪迈实际上是高宗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19.
红水河在历史时期有多种称谓。本文认为,一方面,其名称的演变,实际上反映了中原人士对红水河流域地理环境的认识,有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的演进过程。另一方面,红水河名称的最终确定,又与流域所经的滇东、黔西南与桂西北三省交界地区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王伟 《华夏考古》2007,(2):98-101
本文在对古代彭国的有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文物考古资料,对古代彭人的迁徙路线、春秋彭国的地望、彭国与楚国和古代中国的关系、彭国的灭亡等做了深入探讨,认为彭人最早居住于山东西部和江苏北部,后来逐渐迁至湖北省境内,并在春秋早期为楚所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