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四○年日本对华和平工作──“钱永铭工作”──[日]藤井志津枝日本的史学家秦郁彦,在其所著《日中战争史》(河出书房新社,157页)一书中指出,“钱永铭工作”,是重庆方面设计的谋略圈套。的确,“钱永铭工作”有许多疑点。特别是以日本外务省为主导的“钱永...  相似文献   

2.
战前日本介绍鲁迅文学活动的文字早于中国;五四时期日本文化人也较早地从文学的角度发现了鲁迅的价值;30年代日本的鲁迅研究完成了从“旧文人”到“文坛泰斗”的认识转变;鲁迅逝世时日本出版了世界第一部《大鲁迅全集》;中日全面战争期间,日本还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鲁迅传》。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与“租让满洲”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不少日文资料都提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曾同意将满洲租借给日本。对于此事的真伪,日本学者山本四郎、久保田文次、藤井昇三等人已作过很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藤井昇三,多年来孜孜兀兀,发现了不少重要资料。本文将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本人发现的材料,对这一问题进行介绍和考察。  相似文献   

4.
丰子恺三十八岁时,在浙江石门湾缘缘堂专事译著。一九三五年他译出了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徵》,同时鲁迅先生亦将此书译成。两位作家在内山书店晤面谈及这事,鲁迅当即推让丰子恺译稿先行出版,随后鲁迅才将译稿交书局印行。鲁迅先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丰译本不致滞销,以至劳而无功。丰子恺对鲁迅这种谦让的态度和爱护后辈的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5.
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鲁迅的这首诗写于1932年3月31日。冯雪峰曾就此诗求解于鲁迅。鲁迅告诉冯雪峰,“‘东云’,指日本,‘春兰秋菊不同时’,我与郭沫若不是搞不到一起吗。杜基骂我的话,怎能忘记得干干净净。我也曾有过向郭沫若组稿的念头,但终究打消了。”当时的中国黑暗反动,文坛亦是黑幕层张,“文章如土”、“芳林寥落”,所能传承文化薪火的人,又如“春兰”、“秋菊”难以聚合一起。“翘首东云惹梦思”,鲁迅眺望日本,思绪万千,想得很多,自然也想到还旅居日本的郭沫若,他们之…  相似文献   

6.
杨薇 《百年潮》2001,(9):62-63,67
鲁迅从1902年(明治35年)至1909年在日本渡过了八年留学生涯,最初两年在留学生预备教育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他到日本东北部——仙台医专学习医学,在这里鲁迅认识了当时担任解剖学的藤野先生。在鲁迅看来,藤野先生身上有一种感动人心的精神力量,而使鲁迅“总还时时记起他”。鲁迅后  相似文献   

7.
天剑党是1927年7月,日本陆军退役少尉西田税纠集起来的,由陆军中下级青年军官组成的法西斯组织。他们声称“以《日本国家改造法大纲》为经典”,“以军人为基础”,铸成实行之剑(“天剑”二字取自大化改新时,中大兄皇子振“天剑”诛权臣苏我入鹿)。由于警方干涉,这个组织虽未正式成立,但他们活动频繁,使北一辉的国家改造理论在青年军官中广泛蔓延,其成员是历次政变,特别是二·二六事件的骨干。王师会是1928年藤井斋在海军中成立的法西斯组织。其宗旨:(一)在海军中振兴刚健的日本精神,创造必然  相似文献   

8.
刘涛 《收藏家》2004,(3):31-37
随着敦煌学研究的深入,敦煌写本的辨伪成为关注的话题,最显著的标志是1997年6月英国图书馆召开“二十世纪初叶的敦煌写本伪卷研讨会”,邀请了敦煌学界的学者与世界上敦煌写本收藏单位的代表共同研究伪卷问题。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学者就开始讨论伪卷问题,影响最大的是藤枝晃先生,他一再指出日本所藏的敦煌写本有百分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盛行通过日译本转译西方著作,汉语中引进了大量的日语词汇和句法。笔者认为,比起一直以来通用的“欧化”的说法,把此现象称为“日化”更为贴切。本文以鲁迅作品中的具体“日化”语言实例为证,论证了“日化”的语言事实。对于“日化”语言一直以来遭忽视的现象,笔者从政治、经济、文化心理、汉字等方面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0.
老鬼子藤井和许多日本老兵一样,几十年来对自己的家属只字不提关于战争的事,更何况对我这个中国留学生。一个人埋藏在心里的事越深就越难以启齿。我不断去他家,终于敲开了他的心扉。其实他一点儿都不倔,很有思想,还很有观察力。他问他,你当过军人吧?当过军人的人,都特别规矩。这种规矩不是害怕,而是经过严格的训练所产生的遵守纪律的行为。我早注意你了,我还想问你呢。话人正题,我问藤井:“我问了你多次‘去过中国吗?’你怎么总不回答我呢?”老头儿笑了笑算是回答。我又问:“你当年知道去中国干什么吗?日本国有人管去朝鲜和…  相似文献   

11.
彭龄  章谊  石耘 《文史精华》2010,(10):37-44
1936年7月21日,鲁迅在病中应捷克汉学家雅罗斯拉夫·普实克的请求(允许其翻译《呐喊》,并为之作序),作《捷克文译本(短篇小说选集)序》。在该序文中,鲁迅说道:“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为进一步为侵华战争服务,决定在中国建立专门的特务情报机构,由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后升任总领事)岩井英一统领,称“岩井公馆”。岩井英一不可能对“岩井公馆”事必躬亲,  相似文献   

13.
贾颜冰 《神州》2013,(24):13-13
鲁迅塑造的农民形象,和看客形象。鲁迅借助悲剧艺术震撼人心的力量。希望能促使人们觉悟,奋起争得做人的资格。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作家,世界公认的中国新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为一位作家,他那被郭沫若同志誉为‘现代文化上的金字塔”似的作品,值得后人研究和探寻的东西很多.这里仅就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谈谈它的典型意义及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14.
日本对渤海史的研究启始于本世纪初的日俄战争。第一篇文章是关于旅顺口的“鸿胪井碑”。由于文献史料的缺乏,“鸿胪井碑”与战后发现的贞惠公主墓志、贞孝公主墓志就成为研究渤海史的重要金石文献。但是,“鸿胪井碑”现深藏在日本皇宫内,人们看不到。所以关于“鸿胪井碑”是个什么样子,碑文书写在碑石的哪个地方,总是弄不清楚。笔者有幸在近年新看到了关于这个碑石的资料,以此为素材,再次探讨“鸿胪井碑”的实体,及应给与什么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的石印出版物《东游挥汗录》,早在1959年就引起史学界的重视,被作为反映“五四”爱国运动在国外情况的重要著作辑入《近代史资料》。此后,日本学者实藤惠秀所著《中国人留学日本史》(1960年初版)也多处摘引,以为信史。  相似文献   

16.
陈漱渝 《文史精华》2013,(12):65-68
鲁迅心目中的“现代派”势力 在厦大国学院中,更多的是跟鲁迅不同调的人,其中鲁迅跟顾颉刚的矛盾最深。顾颉刚是著名历史学家,“疑古学派”代表人物,当时应林语堂之邀担任厦门大学国学院研究教授,兼文科国文系名誉讲师。如果说,北京教育界有“日法派”与“英美派”的阵营,从未留过学的顾颉刚应该是无所归属;如果说,北京文艺界有“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的对垒,那在组织上顾颉刚跟鲁迅同属“语丝派”。然而,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文化素有“盖棺论定”的传统。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一年后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大会上作《论鲁迅》演讲:“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1))鲁迅由此获得了现代文坛的最为崇高的评价。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逝世,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2))  相似文献   

18.
福州市仓山区上藤路窑花井弄54号的“卧琴楼”,是一座影响较大的私人藏书楼.已有百来年的历史。清末民国年间,这里培养出众多的陈氏后裔。他们多知书达理,学有所成.其中的陈天听、陈正青等人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情系鲁迅弘扬鲁迅精神──鲁迅博物馆40年时煜华北京鲁迅博物馆是党和人民政府为了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而建立的。鲁迅是代表中华民族新文化方向的光辉旗帜,他在“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光明与黑暗、前进与倒退、革命与反动的搏斗中”,以极具文...  相似文献   

20.
把握最佳期鲁迅从医治民族劣根性的目的出发,曾为孩子说过许多话。他也曾痛心地指出过不同国家的不同的“孩子相”:“温文尔雅,不大言笑,不大动弹的,是中国孩子;健壮活泼,不怕生人,大叫大跳的,是日本孩子。”(《从孩子的照相说起》)然而,鲁迅决不认为天生便是如此的,健康、活泼是孩子们的共同的天性,鲁迅指斥的是使孩子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