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台湾众多离岛中,兰屿相对于澎湖、金门和绿岛,也许是知名度最低的一个,但或许又是开发程度最低、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一个.作为全台湾唯一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的地区,游人无论何时来到这里,都能感受到来自西太平洋怡人的暖湿空气.除了原汁原味的海天之景,生活在岛上的达悟族原住民,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亦是不容错过的饕餮盛宴.借着在台湾交换学习的机会,我开始了兰屿探寻之旅.  相似文献   

2.
正总觉得和台湾很有缘,第一次去台湾的时候在台湾大学的表演系,偶然见到了这张海报,蒋勋的《少年台湾》。我很喜欢台湾,大概源自于一些话剧,当年算了下时间,觉得没有机会去看这场戏。没想到在第二年的上海有《少年台湾》的公演。毫不吝啬地买了票,没有失望。台北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街头巷尾的生活气息与文艺的氛围是我喜欢这里的理由,总有人跟我说台湾没有内地的好山好水,但是台湾毕竟是  相似文献   

3.
《世界》2009,(3):56-59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以后一辈子都不会做了”电影《练习曲》用美轮美奂的镜头和这句反复出现的煽情台词,让所有看过的人见识到了梦幻的台湾公路风景,并产生环岛骑行的冲动。而我却更想去看看兰屿——站在太平洋最深处的海岛尽头,会有怎样的滋味。海岛不远,先驱车至台东,再坐半小时轮船,纯净得近乎透明的碧海蓝天,就出现眼前了。  相似文献   

4.
陈珍 《文史月刊》2010,(3):70-71
我国的屿,星罗棋布,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厦门的鼓浪屿,温州的江心屿,台湾的兰屿和福建东山的塔屿了。  相似文献   

5.
饮食文化历来都是人文地理领域关注的热门话题;但以往研究较少将饮食文化置于旅游的背景进行考察。文章借用饮食民族志的方法,以我国台湾兰屿岛的达悟族飞鱼饮食文化作为研究案例,探讨在旅游发展下地方饮食文化的重构及其背后的机制。研究发现,在旅游的作用下,地方的饮食文化从传统的体系中"脱嵌",并发生了一系列跨越式变迁与重构;食物的属性、烹调方式及其内涵都发生了形变与重塑。而这一重构的发生正是作为"我群"的原住民与作为"他者"的游客之间互动协商的产物。游客的"凝视"与消费为地方饮食文化的重构提供了基本动力,而本地人的自我学习和文化自审构成了地方饮食文化重构的重要推力。  相似文献   

6.
新书微讯     
正《归去来兮:那些去往台湾的文化名家》内容简介作者以数次探访台湾名人遗迹的见闻为基础,结合人物生平相关资料,展现30位1949年前后去了台湾的民国名人在台湾的生活轨迹。这些人包括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教育家、学者、画家等。从遗迹切入,以小见大,让读者真切感受到这些民国大家们的生平掠影和去台湾之后的苦辣酸甜。作者立意从小地方大文化的角  相似文献   

7.
毛蕊 《旅游纵览》2011,(12):14-15
<正>去台湾时还没有开放自由行,邀请单位给我报了豪华团,住宿是五花以上级别的酒店。考虑我睡眠不好,又每晚多付300台币安排我一个人住。钱花到位了,注定台湾之旅很享受。看的景、吃的饭等等这里不提,主要说说泡温泉的印象。在台湾的7个晚上,幸运地入住了3家温泉酒店,每一晚都别出新意,尽显特色,使我比较全面地了解到台湾的温泉文化。按导游的说法就是,当局指示,尽可能让大陆贵宾朋友、亲戚,体会台湾同胞的生活水准和热情好客。导游说,你们到台湾一定要做的两件事,一个是尝台湾的美食,一个就是去泡温泉——台湾人也叫"泡汤"。在台湾,泡汤是一种生活方式,也  相似文献   

8.
<正>到台湾走一走,是我的梦。多少年过去了,没能圆这个梦,湖北省政协组织文史参访团,到台湾去和文史界的同仁进行交流,终于让我的梦想成真。壬辰年深秋时节,我们踏上台湾的那一刻,没有感觉到一丝凉意,也全没有夏天的那种燥热,心里全是暖融融的。到台湾的第二天,就是和台湾的文史同行们交流。湖北省政协文史委与台湾《湖北文献》社交往密切,湖北省政协的参访团到台湾,都要到《湖北文献社》和  相似文献   

9.
我了解的台湾“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平  周婷 《炎黄春秋》2006,(11):58-64
感谢台湾国立政治大学陈德升先生的邀请,让我们有机会花10天的时间,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台湾。台湾是一座宁静的森林公园,台湾有一个务实而活力的民间社会,这给我留下特别的印象,但无暇去做深入的了解。我们的兴趣只能集中在台湾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  相似文献   

10.
莫小米 《风景名胜》2008,(6):120-121
父亲在退休至去世的十年中,独自游历了祖国的三山五岳、南北东西,临终前不无遗憾地说:还差两个地方没有去,一个西藏,一个台湾。现在,亲爱的爸爸,我都替你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