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8年3月,考古工作者对仪陇县的三处崖墓群进行了重点调查.这批崖墓墓葬形制相近,均为单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部分崖墓上雕刻有精美的画像,内容主要包括门吏、虎、车马、人物、秘戏、亲吻等题材.其年代主要集中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批崖墓群的发现对研究川东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崖墓是东汉时期四川地区一种非常流行的墓葬形式。郪江流域的崖墓数量众多,形制多样,特点突出,是四川崖墓中的单独区域。郪江崖墓的大中型墓葬内大多都雕刻有丰富的仿木结构建筑形式和画像装饰,有的雕刻上彩绘依然保存完好。本文将对这些崖墓中流行的仿木结构建筑形式以及墓室壁上的画像雕刻和彩绘装饰的内容、涵义进行解释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四川中江塔梁子崖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梁子崖墓群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民主乡八村七社玉江(江上游)北岸山梁(图一、二)。2002年初 ,民主乡发现数座崖墓被盗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于2002年9~11月对塔梁子崖墓群被盗的9座崖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图三)。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这批崖墓都由墓道、墓门、主室、甬道、侧(耳)室、棺床、壁龛、灶台等组成 ,有单室、双室、多室等几种形制 ,以多室墓为主。这批墓葬的特点是主墓室与甬道、墓道呈一条直线 ,主墓室两边是侧(耳)室及棺床、壁龛、灶台等附属设施 ,形制规整对称 ,…  相似文献   

4.
1973年4月,宜宾县城建委在县城北公子山施工时发现一座东汉崖墓。县文化馆闻讯后进行了清理。这座崖墓修建在公子山半山腰上,坐北朝南。全墓由墓道、墓门、墓室和两个小壁龛组成。墓道长10.4、宽1.8米。墓门宽1.1、高1.8米。墓室长7.45、宽4.05、高2.4米。墓室内放画像石棺三具,一大二小,均用整石凿成。大棺在前,其后并列二具小棺,大棺  相似文献   

5.
彭山画像崖墓画像石刻分布在崖墓墓门、墓室、画像石棺上,而以墓门门楣为主。崖墓墓门体现了汉代蜀地平民的死亡观念,是死亡之门、冥界之界,同时又是再生之界、通神之途、升仙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6.
内江七孔子汉代崖墓清理简报罗仁忠1992年4月,内江市东兴建筑公司在内江城北东兴区七孔子地带的二台土建房施工中,开出崖墓三座。东兴区文管所闻讯后,立即组织人员赴现场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述于后:一、地理环境及墓室结构此三座崖墓位于沱江左岸的二级台地上,...  相似文献   

7.
三台新德乡东汉崖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1989年5月,一石匠在新德乡柳塘村黄桷山采石中,从山腰坍塌的崖墓中发现了一批随葬的陶俑、陶器和钱币现介绍于后。 崖墓距地面约高20米,山下是平坝农田,西距涪江1公里,东南离乡镇1.5公里。单室墓,墓口向西,无墓道。喇叭形通道长约1.2,宽0.8-1,高1.6米,卷棚顶。墓室长4.8,宽3,高1.8米,墓室和甬道底面有内高外低的排水斜度,室底部有一长1.9米、宽1.3米、高0.3米的连山石棺台,尸骨和棺无存。室前部左边有一长1.6,宽0.5,深0.45米的平顶壁龛。墓门、甬道和壁龛在开山时被损坏。陶俑在棺台左边,陶器和钱币在壁龛下的乱石淤泥中发现。  相似文献   

8.
四川古崖葬资料多,类型比较复杂。本文主要从墓室结构、葬具、出土物及是否二次葬等诸方面探讨并分析了非汉系崖墓的特征和分布,认为非汉系崖墓在四川各地广有分布,其时代上限可至南北朝,下限至明,是研究四川历史、文化及民族演变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1987年6月,绵阳市中区杨家镇农民在龙王洞山挖土时,发现崖墓2座,并取出一些文物。绵阳市博物馆闻讯后,当即派员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龙王洞山,距杨家镇约200米,位于绵阳至中江的公路右侧,山下为农田,崖墓就凿造在山腰上。距地表约150米,距山顶约20米;两墓相距10米,均凿有墓道、甬道和墓室。M1保存完好,墓向正北,墓道长2.25、宽1.1米;甬道平面呈梯形,长1.2、前宽0.78、后宽1.08、高1.17米。过甬道即为墓室,系单室券顶,平面亦成梯形,长3、前宽1.62、后宽2、高1.6米。砖棺置于  相似文献   

10.
2000年四川三台县文化局、三台县文物管理所对郪江崖墓群中的6座进行了清理发掘。这些崖墓均依山势开凿,由墓道、墓门、墓室、侧(耳)室组成。建筑为明显的仿木结构式样,为研究复原东汉至蜀汉时期的民居建筑结构形式,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岷江流域汉画像崖墓分期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流域画像崖墓分布在成都所属的新津县;乐山市所属的五通桥区、沙湾区、青神、夹江、犍为、彭山县;宜宾地区的宜宾县等地。据不完全统计,已暴露在外、并作了调查记录的画像崖墓总数约130座(尚不包括只有建筑雕刻的崖墓)。每座墓的画像数量差异较大,多者达二、三十幅,少者仅一、两幅。画像崖墓大多数早年被盗扰,有的连墓室也受到严重破坏,或已成空墓,或虽有残留又多未经科学发掘,随葬品的情况鲜有明者。这些情况,给画像崖墓的综合研究带来不少  相似文献   

12.
乐山麻浩鱼村崖墓清理简报胡学元,杨翼1993年6月,在四川乐山市中区麻浩鱼村船形建筑工程的修建中发现崖墓群,市文管所闻讯立刻派员赶到现场。该墓群位于大佛与乌尤之间的麻浩河东岸,墓前系鱼村居民住宅。由于崖墓群早年被盗,后又遭多次破坏,墓室残缺不全,有的...  相似文献   

13.
四川崖墓石雕所反映的建筑艺术,一般表现在墓室造型结构之中,墓道、墓门、檐口、墓壁、壁龛、壁厨、藻井、地砖、中心柱、门楣、享堂、墓室、棺床、石棺、石函、排水道等建筑式样雕刻及造型中,集中体现了东汉建筑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4.
试析四川汉代葬俗中的商品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西汉比较流行的土坑墓由于仍然承袭着周代以来的礼制思想,其结构、用材和随葬品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商品化因素。中认为而后出现的砖室墓、石室墓和崖墓等墓葬在墓室结构的用材、崖墓的开凿、墓室装饰和专用随葬品等方面无不充溢着商品化因素。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流行,当与两汉社会经济生活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认为在“葬俗的市场经济”杠杆的驱动下,出现了一群专门服务于丧葬习俗商品化的从业人员,其身份和社会地位可能都处于社会中下阶层。  相似文献   

15.
三台县崖墓再次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台是四川崖墓的集中地区之一,从1986年文物普查以来,在崖墓调查中发现了大量不同历史时期的石刻和遗物,对崖墓的上下限期特别是下限期的划定带来困惑,也对于墓葬的性质作用等问题带来不解,笔者通过大量事实的调查和分析,认为这是崖墓再次利用而产生的现象。本文将对三台县存在的这一现象进行一些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和读者。一、崖墓有关概况三台在撤乡并镇前的乡镇中,除县城以外已知有70个乡镇存在崖墓,这些崖墓主要分布在县境内的涪江、都江和凯江流域,总数在万座以上.暴露有明显洞日的也有数千座。无跨越历史时期遗存的崖墓中…  相似文献   

16.
四川崖墓开凿技术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崖墓在四川地区分布极其广泛,几乎整个四川盆地都有,此外在盆地边缘地区以及古代与四川关系极为密切的云南昭通地区和贵州遵义地区也有少量分布。据现已发表的资料和笔者历年调查所得资料初步统计,崖墓在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境内的五十多个县、市都有发现。崖墓不但分布广泛,而且数量众多,如乐山附近有崖墓万座以上,彭山仅沿岷江两岸就有崖墓近三千座,而三台仅原汉棲县县治所在的棲江乡,崖墓就多达近万座。崖墓流行的时代很长,从现有资料可知,四川地区的崖墓在西汉末期已经出现,并且一直流行到南北朝前期。崖墓的规模也大小参差、各相殊异,规模宏大的崖墓总面积可达330平方米,总容积可达750  相似文献   

17.
崖墓,是一种在山崖或者岩层中开凿的墓葬,在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大约五百年中,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四川、重庆以及云南、贵州和陕西南部等地区,尤以四川地区崖墓数量众多。近30年来,在遂宁地区涪江及其支流两岸发现1200余座崖墓,其中,许多崖墓内有雕刻精美、内容多样的石刻画像,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章从遂宁地区已发现的崖墓,着重探讨崖墓石刻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江县玉桂乡东汉崖墓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10月,中江县在文物普查中,先后在各区发现多处崖墓群。这些墓尚有部分保存完好,其中玉桂乡百安村天平梁子墓群,我们会同省文管会考古人员两次前往调查测绘。此处共有崖墓3座,编号为M_(1—3)。其中M_1位于永门区玉桂乡百安村东南天平梁子第二台地上,距县城南约50公里,地处郪江支流玉江河(小郪江)上游,深丘地带。该墓东临玉江,北向山沟,这里河道狭窄,地形崎岖。墓在山沟右侧山上。由于早年被盗,随葬品及骨架均已无存,但墓室保存完好。现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云南水富发现一处崖墓群,考古人员共发掘清理了四座崖墓,出土的随葬器物有陶器、青铜器、铁器和琉璃器四类。陶器主要有用活用具、房屋模型、陶俑。铜器有铜饰件、铺首、五铢钱等。崖墓群的年代,当为东汉中期。其中有的崖墓在唐代中晚期曾被后人二次利用。  相似文献   

20.
四川忠县涂井蜀汉崖墓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四川忠县涂井西南不远有一座山,名卧马凼,东南距石宝寨12公里(图一)。四周山峦起伏,涂井溪(古名涂溪)由北向南蜿蜒流入长江。卧马凼山的南面有古代崖墓群(图二、七)。1981年5月,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工作队、万县地区文化局、忠县文化局共同组成工作组,配合修筑公路,对墓葬进行了发掘。历时月余,共发掘蜀汉墓15座,出土器物近3,600件(其中铜钱3,000多枚)。现将发掘情况介绍于下。一、墓葬形制卧马凼山由红砂岩构成。山上的崖墓和其他地区的崖墓一样,都是在原有的崖壁上先凿一条墓道,再开凿墓门和墓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