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生于清仁宗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清穆宗同治十二年(1873年),享年74岁。为清代学者、诗人、大书法家。清中晚期,书法艺术进入一个求变时期,在何绍基等一大批书法家的极力倡导下,碑学盛极一时,一改当时书画、篆刻艺术衰微状况  相似文献   

2.
薛涛,字洪度,长安人,生于唐大历五年(770年),卒于大和六年(832年),是我国中唐时期著名女诗人。她出身于京都长安,自幼随父入蜀,后终老于成都。她自幼才思敏捷,才华出众。她和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裴度、严绶、张籍、杜牧、刘禹锡等,竟相酬唱写了不少诗篇。其中有不少歌颂祖国美好河山、充满爱国热情和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佳作。  相似文献   

3.
拜读《元稹年谱》(齐鲁书社一九八○年六月版,以下简称《年谱》),赞佩之余,将自己对元稹通州任内(元和十年三月至十四年三月)的不同意见整理成文,以献疑于师友,乞教于著者。一、元稹赴任通州时无归田之举《年谱》云:由西京赴通州,“快则半月,慢则一月可到。”而元稹元和十年赴任通州时,却“费时三、四个月,这是甚么缘故?”接着列举元稹《归田》诗后认为:“从‘挂绶出都门’的句子,看出此诗是元和十年夏元稹出西京,赴任通州时所作”,“但元稹徘徊了一阵子,最后还是赴任去了。这是元稹三月底即离西京,闰六月才到通州,费时三、四个月的缘故。”并在“辨证”栏内批评陈寅恪先生云:“竟不知元稹‘归田’事。”  相似文献   

4.
再论张生非元稹自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生是否就是元稹自寓,我已在拙怍《“张生即元稹自寓说”质疑》(见《中州学刊》1987年2期)中发表过自己的意见。近日再次拜读《元稹年谱》(齐鲁书社1980年6月版,以下简称《元谱》),觉得意犹未尽,故撰此文。《元谱》认为:张生婚恋史=元稹早年生平《元谱》所勾勒元稹贞元后期(793—804)的行踪,其谱文要点可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5.
何之元,南朝梁时庐江县人,约生于梁天监元年(502年),卒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何之元出身官僚世家,自己于天监末年入仕,因平时为人骨鲠有气节,故失意于官场。于是他遂屏绝人事,锐意著书,陈亡之岳,移居党州晋陵县,隋开皇十三年穷卒于家,著有《梁典》共三十卷。  相似文献   

6.
明泾阳王徵先生行实述评张中政王徵先生,字良甫,又字葵心,自号了一道人,了一子或支离叟。查继佐在《罪惟录》中为他立传,第一次提出"徵奉天主教,最辟佛事",教名斐里伯。陕西西安府泾阳县人。生于1571年(明穆宗隆庆五年),卒于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  相似文献   

7.
一、章汪二人共事关系会稽章学诚字实斋,江都汪中字容甫,是同时著名学者。实斋生于乾隆三年(一七三八),卒于嘉庆六年(一八○一),年六十四。容甫生于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卒于乾隆五十九年(一七九四),年五十一。实斋乾隆四十三年成进士,已四十一岁。他自知“迂疎”,不敢入仕,以后也未正式授官。还是在乾隆四十一年时,因他在国子监时间久,援例授予一个叫做国子监典籍的从九品官。实斋做朱筠墓志就用这个典籍署衔,别人则称他为章进士。他是一个仕途  相似文献   

8.
明季天主教学者王徵,字葵心,又字良甫,自号了一道人或了一子、支离叟、景教后学、崇一堂居士,教名斐里伯(philippe)。明陕西泾阳县鲁桥镇尖担堡人,生于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卒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王徵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面临深刻危机的时代,同时,这也是一个开始吸收西方学术文化的新时期。王徵作为这一时期的典型人物,他不仅科考、入仕,还皈依天主教,传播西方的科技“奇器”,可谓是会通文理、学贯中西的一位奇人,因此,长期以来深受研究者们关注。有关王徵的研究从明朝末年至今基本没有间断,总的来讲,以往对于王徵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三个…  相似文献   

9.
近代思想家和学问家刘师培,早年参加光复会、同盟会,时人把他和章太炎并称为“二叔”(章字枚叔,刘字申叔),后来则背叛了同盟会。我在对刘师培进行初步研究过程中发觉关于他的生卒年竟说法不一,并涉及三部辞书,因此有必要考订一下。肖一山说,刘师培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卒于民国八年(1919年),年33。(见《清代学者生卒及其著述表》,《北平文史政治学院讲稿》本,第281页。)中华书局版《中华民国史》第一编第200页,说刘师培生于1885年,卒于1919年。新版《辞海》第1541页,《简明社会科学词典》第405页,《中国近代史词典》第263页,都说刘师培生于1884年,卒于1920年。  相似文献   

10.
明代嘉靖时期,史学在日益显现的社会危机刺激下,以当朝史的研究为重点,以经世振邦为目的,出现新的气象。陈建的《皇明资治通纪》是一部重要的著作,在当时的史学界中,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一、陈建生平与著作陈建字廷肇,号清澜,别署清澜钓叟,粵滨逸史等。广东东莞(今广东东莞市)人。《明史》无传,明清人所撰其他史著,亦鲜言其行实。其生平,唯以晚清陈伯陶《重修东莞志稿·陈建传》,擷掇诸文献,叙述最详。据载:陈建生于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卒于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享年七十有一。陈建一生的经历颇简单,曾于嘉靖七年(1528)  相似文献   

11.
一、安史乱后唐代社会中的严重问题从唐穆宗李恒时代开始,到唐宣宗李忱时代为止,几十年间,在唐王朝中央政府的官僚群中,曾出现了一部份以李德裕为首的和另一部份以牛僧儒为首的朋党倾轧。李德裕党排斥牛僧儒李宗闵、李宗闵牛僧儒党反过来排斥李德裕,大家互相诋毁,朝廷亦不能辨其是非曲直,文宗李昂曾叹惜说:「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李德裕牛僧儒为什么针锋相对的互相  相似文献   

12.
林希元,字茂贞,号次崖,福建同安人,生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卒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享年85岁。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历任南京大理寺评事、南京大理寺丞,广西钦州知府、云南佥事等,因“坐考察不谨罢归”,主要从事教学和著  相似文献   

13.
(一)顾炎武著《日知录》顾炎武,字宁人,初名绛,曾自署蒋山傭,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七十岁。炎武自崇祯十二年(1639年)秋乡试被摈,乃弃帖括之学,注意读书与实学。顺治初年,清兵南下,炎武自此十多年间从事结社讲学和抗清活动。昆山沦陷,死难者数万人,炎武之母王氏绝食而亡,遗嘱炎武不仕清朝。炎武因杀了仇人陆恩而难容身于家乡,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只身北  相似文献   

14.
王树枬传略     
王树楠先生字晋卿,晚号陶庐老人,生于咸丰元年(1851),卒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终年85岁。 先生始祖王天禄于万历时,由河北省雄县迁到河北省新城县邓家庄定居。因有误载为山东省新城县籍,所以根据先生自著《随年录》说明其源流,以免讹传。 同治五年(1866),先生16岁时参加县试中了秀才。后来就读于保定莲池书院。同治十三年(1874),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在保定开办畿辅通志馆,贵筑黄彭年担任总纂。  相似文献   

15.
张建勋是名载史册的广西历史文化名人,其生卒年众说不一,普遍认为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卒于民国二年(1913),光绪十五年(1889)中状元时41岁。今据《光绪己丑科会试同年齿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中的资料,以及张建勋的诗作,其殿试时的“状元策”,袁嘉谷为其所作的小传等资料,考证出他生于清咸丰七年(1857),卒于民国十年(1921)。  相似文献   

16.
《收藏家》2016,(2)
正华夏,字中甫,号东沙,生于弘治甲寅(1494年),卒于隆庆丁卯(1567年),享年七十四1,为明时无锡最重要的收藏家之一,与文徵明、丰坊等人相交甚深。华夏早年师事王阳明,后因王阳明得罪刘瑾而受牵连,从此耽心收藏,搜罗名人法书、绘画以及碑帖善本,并专门建造一所真赏斋用以宝藏其宏富的藏品。文徵明、文彭父子曾为华夏精心钩摹了真赏斋中的钟繇《荐季直表》、王羲之《袁生帖》、王方庆《万岁通天帖》三件法书,由当时著名的刻帖名手章简甫镌刻成《真赏斋法帖》三卷,被誉为明刻帖第一。  相似文献   

17.
杨升庵(1488—1559)名慎,字用修。四川新都人。(图一)明代正德六年(1511年),二十四岁殿试第一(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杨升庵三十七岁时,因“议犬礼”忤嘉靖皇帝,遭廷杖后终身充军云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升庵七十二岁卒于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归葬新都。新都是杨升庵的故乡,虽然他长期生活在外,仍留下许多遗迹。为  相似文献   

18.
张镃卒年考     
张镃为南宋时著名诗人,因得罪权相史弥远而编管象州,其卒年目前尚无定论。吴泳制词"一偾二纪,遂死瘴乡"之"偾"字有死亡和仆倒两种解释,据此可判定张镃要么卒于1212年,要么卒于1234年。而通过字义、文法的考察,情理的推断以及文献的记载等,"偾"当释作死亡。也就是说,自吴泳端平二年(1235)作制,张镃已死瘴乡24年,故其卒年应为1212年。  相似文献   

19.
李商隐 ,字义山 ,号玉溪生 ,又号樊南生 ,唐怀州河内 (今沁阳市 )人 ,生于唐元和八年 (公元 81 3年 ) ,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 ,卒于唐大中十二年 (公元 85 8年 ) ,享年 46岁。他一生辗转于官僚幕府 ,仕途波折 ,政治失意。但其诗歌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占居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他代表晚唐 ,又超越晚唐” ,是中国文学史特别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富人类尊严感 ,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伟大诗人和骈体文大家。他创作的政治抒情诗尖锐地揭露和抨击了李唐王朝晚期“大厦将倾”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的社会现象 ,他的诗作 ,对中国…  相似文献   

20.
“贵阳”一名,人们习以为起于明穆宗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定名为贵阳府时。检阅史料,在此以前60年,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至1505年),就有贵阳这一名称的记载了。此为《贵阳史话》(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所揭示。笔者这里仅就史料的辨识及为何产生这一现象作一点说明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