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1年1月,恭亲王奕诉、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奏请成立替皇帝和洋人打交道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取代礼部和理藩院所掌的对外事务。总理衙门仿照军机处设置,由一名亲王总领,即为首席大臣,下设大臣、章京两级职官。首席大臣只有恭亲王奕诉和庆亲王奕劻两任。晚清40年,清政府面对  相似文献   

2.
上海是我国近代邮政策源地之一。清光绪四年(1878年),总税务司赫德建议设送信官局,清政府总理衙门以其议商之北洋大臣李鸿章,李鸿章复拟开设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上海五处,略仿泰西邮政办法,交赫德管理。  相似文献   

3.
1866年,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准备回国完婚,临行前他向清政府建议,带几名同文馆学生到英国开阔眼界,以培养同英国打交道的人。主持“总理各国衙门”的恭亲王奕诉也早就想派人到欧洲各国考察。  相似文献   

4.
沈国凡 《文史精华》2008,(12):18-25
2008年是彭德怀诞辰110周年,他是中国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个与日本军队、美国军队、联合国军交战过的英雄,一个敢于为民请命的"当代海瑞",他是怎样离开我们的呢?……  相似文献   

5.
赫德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不可忽视的人物之一,其影响力不仅仅是晚晴的海关方面、外交方面和邮政方面,他对中国军事的干预,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从插手清政府历次重要的军火购置,图谋总海防司之职,调解戈登和李鸿章的矛盾,到给清政府军事改革建言献策,都缺少不了他这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1866年,总税务司赫德将要回国休假前,向清政府提议,由自己带几名中国官员一同赴欧,开拓一下眼界。恭亲王早有此意,即命满人斌椿率团出访,记录“山川形势,风土人情……带回中国,以资印证”。斌椿前后游历十一国,所见所闻写成《乘槎笔记》一书。他在出闭的船上,看到外国“妇女姿容美丽…一每起,则扶掖登楼船,偃卧长藤椅上。而夫日伺其侧,颐指气使,若婢媵然”。  相似文献   

7.
中日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甚至世界历史影响深远。赫德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积极参与了清政府的备战,帮助清政府筹措战争借款,帮助购买军火,支持洋员参战,并为清政府提供了各种战况与情报。在中国连连失利的情况下,他又倡议英国调停。日本拒绝调停后,他一方面建议清政府继续抵抗,另一方面却更为积极地支持中日议和,不断为促进议和与换约成功而献策,希望早日结束战争,防止日军攻陷北京,保住他的既得利益。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很重视赫德在清政府筹借外债中所起的作用,而很少注意赫德的得力助手金登干。金登干作为近代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主任,是参与英国争夺清政府外债的直接经办人,有力地促成了英国成功夺取清政府的多笔外债。从金登干这个角度,可以更深刻地阐明西方列强通过控制近代中国海关干预中国事务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9.
赫德1854年来华,1861年以总税务司身份总揽中国海关权柄近50年,他一方面作为“中国政府的臣仆”活跃于清帝国的政治舞台,以“是一个中国的而不是外国的服务机关”的税务司公署为大本营,维护清王朝的权威与利益,一方面又作为英国在华的重要代理人,为英国资产阶级谋取在华最大权益。他既谨慎圆  相似文献   

10.
周媛 《黑龙江史志》2010,(17):38-40
作为晚清时期发生在安徽的四大教案之一的芜湖教案,其影响力是四大教案中最大的,且牵涉到的国家也是最多的,那么清政府在与外国政府的交涉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中国驻外公使的参与和活动。那么究竟驻外公使在清政府处理芜湖教案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他们又是如何利用自己在国外的优势,帮助清政府妥善处理此案的,便是本文想要分析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赫德对中法越南问题十分关注,从1880年到1885年,先后向清政府提出解决办法与建议20多条。这些办法与建议有的对清政府有利,有的对清政府不利。不管清政府是否接受自己的建议,赫德一直不断为和平解决中法越南问题而努力。在观音桥事件发生后,赫德试图与法国代办谢满禄一起挽救中法天津《简明条款》,并赴上海会晤法国公使巴德诺,力主清政府接受法国的赔款要求。马尾海战后,赫德又力促英国调停中法矛盾。最终,在英国调停失败后,赫德派遣金登干赴巴黎,直接与法国总理茹费理进行秘密谈判。几经周折,赫德先后促成中法《停战条件》与《越南条款》的签订,中法战争结束,中法越南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崔禄春 《百年潮》2005,(7):67-68
1866年3月至11月,清政府总理衙门副总办斌椿携同文馆学生游历欧洲.长期以来,这次"泰西游历"被视为一次毫无收获的走山玩水的旅行,一直被忽略.实际上,这是近代中国官员的首次出国考察,是政治意义上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中法越南战争以中国“胜仗而签败约”,对法妥协让步而结束。由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中法议和条约上签字,故人们有“电飞宰相和戎惯”之愤,认为他应对此负责。实际上,中法谈判的关键时刻,清政府与法国都已对李失望,并背着他另开渠道,秘密磋商,直到达成协议后才让他知道。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一直在幕后操纵的海关总税司赫德。  相似文献   

14.
晚清改进、收回领事裁判权的谋划及努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晚清时期,由于领事裁判权有着种种弊害,中外双方均感不便,产生了改进这一条约特权的意向。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和英国均谋划补救之法。英国提出"混合法庭"方案,为清政府所接受,但这一计划归于流产。"滇案"对领事裁判权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观审"制度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是"混合法庭"的变通;赫德提出新的方案,亦为清政府和不少官员所关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之役,激起了收回领事裁判权的强烈要求。清政府明确地提出了这一问题,采取了改革司法法律制度的实质性行动,但陷入了不易解套的困境。清政府的谋划和努力收效甚微,与日本比较,它存在着种种失误和弱点,它所背负的沉重的传统包袱,限制了它的思路和作为。其局限和教训,对后世无疑是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清政府与葡萄牙签订《和好通商条约》的背景和过程;平实、公允地评价了赫德在签订《和好通商条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有力地揭露了他操纵谈判及同谈判对方联手损害中国权益的恶劣行径。  相似文献   

16.
法国在殖民越南过程中,企图斩断越南与中国的传统关系,但其又不得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考虑到中国与越南的关系,故法国曾照会总理衙门,越南自主且受法国保护,并要求清政府撤出在越之兵且不得再入和在滇越边境开放通商口岸。清政府表明了中越关系和对在越中国军队进行了说明,并拒绝开放通商口岸。  相似文献   

17.
张静 《文史月刊》2010,(12):80-80
<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某人信誓旦旦地说:"我用人格担保",也常常谴责某些人"丧失了人格";我们常常说某人"名誉很好",也常常指责某些人"不顾廉耻"。那么,"人格"与"廉耻",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呢?让我们来看一看罗马法律对它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于1861年1月设立,至1901年7月改组为外务部。在这四十年间,它是清政府内主持外交和洋务的机构。其设立之初,清廷仅把它作为一个主管外交及通商的机构,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内外局势的发展,它的职能逐步扩展。  相似文献   

19.
王舒静 《神州》2013,(14):199-199
课程改革推行的过程中,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地位,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并且主动去学习知识呢?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下面我就针对怎样调动学生积极性谈一下我的看法。一.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质和教学素质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有优秀的品德,让学生感受到你是一个善良容易接近的人,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他自然也就喜欢学习这一学科。其次,教师应该要有过  相似文献   

20.
作为近代物质文明成果的铁路从1860年代开始以技术形态输入中国,是否建设铁路成为清政府朝野讨论的议题。从1860年代到1880年代,英、德、美、法等国先后有过针对晚清皇室的铁路"实验"活动或设想,使晚清皇室的重要成员对铁路的态度有所松动。在1880年代时断时续地出现了6次铁路"试办"活动,第六次"试办"活动进行时还伴随着皇室游玩铁路的兴建。唐胥铁路的建成及其延展和津沽铁路的完工,是6次"试办"活动的成果。当铁路准备进一步向通州延展时引发津通铁路争论,经过争论,清政府定计兴办芦汉铁路,中国近代铁路建设事业得以起步。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皇室成员如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郡王奕劻和慈禧西太后等人对铁路态度的根本性改变是晚清政府铁路问题决策的前提。铁路建设事业起步的过程反映着某种历史规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