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志与文学     
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文学与地方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试从地方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与中国作家、诗人对地方志的杰出贡献两个方面,对地方志与文学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地方志对中国文学的深刻影响 文史不分家是中国文化的一大传统,在历代作家、诗人中染指历史和方志的人很多,从司马迁到郭沫若,一些著名的作家、诗人即是文学大家,又是历史、地方志学的大家。他们研究历史促进了文学创作,从事文学创作也促进了对历史的研究,往往在这两个领  相似文献   

2.
金启孮先生一生致力女真、满洲学、蒙古学研究,卓然成家.先生史学根底深湛,通晓满洲语、蒙古语、女真语及日、英、德语;又熟知满蒙风俗、掌故,故治蒙古学,于史料之搜集,掌故之解读,均有优势;研究成果举凡史学、语言学、文学无不涉及,皆有成就.先生的蒙古学研究最致力清代,尤其重视满蒙汉关系.其大部分著作涉及满蒙历史文化,如《清代蒙古史札记》、《中国摔跤史》等都是我国民族文化史的重要著作. “先生在中国的学术史上做出了不菲的成就,他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女真学、蒙古学、满学,而是对整个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2014年以来,全国地方志微信公众号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少渐多的变化,其账号主体多为各级史志机构。公众号立足于传播工作动态、政策规章等方志声音和历史掌故、遗产遗址、风物风俗等地方知识,所推送文章具有明显的方志特色、地方特色、文史特色和应景特色,并追求时尚、活泼的风格。方志微信公众号的出现,给方志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平台,为方志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机遇,对传统的地方志业态产生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张延华诉临猗县县志编纂委员会著作权纠纷案是关于地方志著作权的一个典型案例,此案虽发生在1985年,但是历经一审、二审,长达10余年时间,其中引发的关于地方志著作权的具体问题仍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以新出台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关于地方志著作权的法律规定为背景,针对此案例分析一些在地方志工作实践中常见的著作权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在报刊杂志上经常有人撰写关于民族文学的特性、民族文学的基本特征的研究文章;在各种类型的民族文学研讨会里,也还经常有人对文学的民族性、民族文学的范围发表很有见地的意见。这些对我启发很大,不揣浅陋,也想结合满族文学的过去与现在,谈谈我对民族文学的特性和文学的民族性的一点粗浅体会,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 民族文学的特性与文学的民族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相联系。  相似文献   

6.
方志与文学     
中国地方志源远流长,储量丰富,卷帙浩繁,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的内容广博而又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都能在地方志中得到体现,可以说地方志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金矿。它与中国历史、地理、科学、技术、经济、资源、民族、风土、风俗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文学与地方志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试从地方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与中国作家、诗人对地方志的杰出贡献两个方面,对地方志与文学的关系进行探讨。一、地方志对中国文学的深刻影响  文史不分家是中国文化的一大传统,在历代…  相似文献   

7.
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翻译、评介了夏目漱石的许多文章,深受夏目漱石余裕文学观的影响。余裕文学观不仅是鲁迅看取日本文学的重要标尺,而且也是他理解文学与人生现实关系的内在原则之一。鲁迅的《藤野先生》与夏目漱石的《克莱喀先生》都是对留学时期师长的回忆性文章,有许多共同特征;但由于二人的社会背景、人生经历、个性心理的悬殊,《藤野先生》与《克莱喀先生》又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中国战区接受投降的日本陆海军单位与人数考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力民 《民国档案》2005,4(3):124-130
向中国战区投降的5支日军部队是:陆军中国派遣军、第10方面军、第38军,海军中国方面舰队、高雄警备府。包括陆军的1个总军、3个方面军、10个军与作战部队36个师团、41个独立旅团、13个独立警备队、1个支队;海军的1个方面舰队、2个警备府与6个根据地队、4个陆战队、1个航空战队、2个警备队。投降日军官兵陆军120.47万,海军近11万,合计131.4万余人,而不是通常资料的128.324万人。一些资料关于投降日军单位与人数的不准确记述多缘于对日本海军的误解,尤以遗漏高雄警备府为甚。  相似文献   

9.
正内容简介2016年《掌故》出版了第一集,如今第五集面世,四年来出版五集。本集作者中,刘衍文先生今年恰好百岁,刘永翔先生也刚刚荣休,他们父子二人以《交游漫忆》《学林闻见录》联手加盟《掌故》,值得大加庆贺。丘光明亲历并完整记述了"文革"结束后不久召开的"度量衡"学术会议,真实地还原了特殊时期的历史氛围,她  相似文献   

10.
《江苏地方志》2011,(1):4-4
《江苏地方志》是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的机关刊物.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双月刊。本刊设有上情下达、省志编纂、志坛走笔、领导视角、年鉴纵横、特别策划、志人本色、经世致用、名胜博览、逸闻掌故、地域文脉等栏目,今年,还将开设纪念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专栏。欢迎省内外关心地方志事业发展、悉心地方志理论研究、热心江苏地情文化宣传的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方志修纂历史悠久,数量浩瀚,而版本形式又有刻本、稿本、抄本等,所以要编纂一种完整的目录确实困难。上世纪30年代,朱士嘉先生编《中国地方志综录》(60年代又加以修订),内容相当完备。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对现存(包括残存)志书搜罗尤为详尽,使学术界基本了解我国历代志书的存在与分布情况。但朱编显然颇有缺漏,而《联合目录》虽称完备,却仍有其局限性。首先是它不录亡佚志书,佚书之所以值得录,除了有裨于学辑佚外,同时还能提起学术界的注意,因为佚书并不排斥偶然发现一旦复出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杨静亭名士安,字静亭,通州人,大约生活于清朝嘉道年间,曾供职于陕西榆林官署。因水土不服东归。由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长期潦倒京华,终日徜徉于都城大街小巷之间,所以他熟知北京市井风物、人情世故、名胜古迹以及梨园掌故、名班优伶等等。道光二十五年(1845),以自己的所见所闻,编纂成《都门纪略》一书,称得上是最早的一部北京旅游指  相似文献   

13.
李鹏飞 《民俗研究》2011,(4):141-152
“使人现出原形的动物毛发”这一母题广泛分布于印度、中国、朝鲜、日本,最近日本学者对其传播路线进行了研究。这一母题在不同国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与含义,其在中国民间的流传至今仍很活跃,并进入了作家文学,成为表现复杂人性的重要手段,也成为观察民间故事与作家文学之间关系的绝佳侈叮证。  相似文献   

14.
浅议地方史与地方志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县县志编纂任务的完成,又开始了当代龙江县简史的编写,对于史与志的关系,多年来已有诸多论述,本人仅就县志和简史编写中的体会,谈几点史与志的异同。从广义上讲,地方志所记载的就是地方史某一区域的地方志,所记载的自然风貌、社会风情、经济状况、人物传记,科技活动等,必定是这个地区的整个历史。但是地方志与地方史又有一定的区别,从形式特征看,史体和志体不同,史体是以时系事。志体是以类系事。史书以时间为序,贯通古今,揭示事物的前因后果;志书以事类为限,分门别类,展现社会全貌。史体以纵看为主,志体以横断为主,这就是史志在形式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车振华 《民俗研究》2005,(1):255-259
中国古代文学历来有“雅”“俗”之分,这一点虽与西方文学有着相通之处,但二者在各自的文学传统中所占的比重却是大不同的,李福清先生曾准确地指出了它们的区别,他说:“西方俗文学在文学史地位并不高,时间亦不长,大约产生于17世纪,到18世纪末便停止了。中国则不然,从宋代发展到清末,很流行,不断地出版。它的地位介乎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  相似文献   

16.
阳明学与地方志之间具有多重关联。王阳明认为,“为天下万世而作”的志书不仅具有“考图志以求其山川形势”的地理认知功能,还有“可以观政”的资政属性。受王阳明影响,阳明后学践行以志观政、经世致用的方志观,或在仕宦地,或在家乡,参与明代中后期诸多省志、府志、州志、县志的具体修纂。而流传至今的众多地方志文献,为我们全方位、深层次了解以“阳明行迹地”为指向的王阳明与各地域文化之间的诸多交涉,尤其为“地域阳明学”的系统梳理与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文献。  相似文献   

17.
干人俊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方志专家,多年来他始终从事我国地方志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目录收集了干人俊先生在1935年至1945年间的地方志著作,按各志书的卷数、修志时间及收藏单位编排,以供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省地方志先进工作者的事迹,感人至深,值得一读。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地方志工作也不例外。我省地方志队伍是一支有干劲,有风格,具有战斗力的队伍。全省十年修志成果注目。今年2月9日,省长朱森林、常务副省长卢瑞华、省政府秘书长钟启权,到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拜年,了解全省修志情况时,对此给予充分肯定。我们要掀起一个学先进、赶先进热潮,鼓斗志,鼓干劲,使这支队伍更富有朝气,更富有战斗力,造就更多的先进人物,促进地方志工作,为广东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陈元方是当代中国地方志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提出并坚持新编地方志必须记载"文化大革命"的观点,曾引起陕西省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陈元方有关人口、民族宗教、人物、重大事件、文献入志的意见或建议,以及关于地方志工作机构、制度建设和省志框架的顶层设计,影响深远。陈元方善于调查研究,并将其用于指导地方志工作的作风也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20.
刘声骏(1856—1941年)是孟县近代史上一位知名人士,但关于他生平事迹的材料,我们今天所知还少.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从他的嗣孙中觅得一本半诗词手稿,从中我们可对刘先生有些深入的了解.在叙文中刘说:“……民国26年丁丑,日军人中国,捣毁20余省,民国名存而实等于亡矣.经此多变,田产家室,所有实物,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